郭小琰,孫桂蘭,熊世武,陳煥軒,韓迎春,王國平, 李存東,李亞兵,張永江,王占彪,,
(1.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北基地 / 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河北保定 071000; 2.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陽 455000; 3.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鄭州研究基地 / 鄭州大學,鄭州 450000)
【研究意義】過量和不合理的肥料運籌會帶來土壤養(yǎng)分失衡等[1-4]。在保障棉花產(chǎn)量基礎上,減少氮肥用量,以降低因過量施氮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風險[5,6],研究施氮量對棉花養(yǎng)分吸收利用及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對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效益,以及棉花生產(chǎn)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前人研究進展】研究表明,氮素在作物產(chǎn)量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與磷和鉀元素的吸收存在密切關系[7],建立合理的施氮水平不僅能提高棉花產(chǎn)量和氮肥利用率,還能減少氮肥損失[8,9]。秦宇坤等[10]研究了低肥力棉田條件下氮肥用量對棉花產(chǎn)量、棉花養(yǎng)分吸收利用的影響,提出較低的氮肥用量可獲得較高的氮肥偏生產(chǎn)力和氮農(nóng)學利用率,當施氮量超過360 kg/hm2時,棉花養(yǎng)分積累量降低,氮肥利用率降低,證明了棉田減氮增效的可行性。李鵬程等[11]研究表明,黃河流域棉區(qū)施氮量為360 kg/hm2時,籽棉的平均產(chǎn)量最高,中等肥力棉田施氮量超過270 kg/hm2時,棉花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肥農(nóng)學利用率下降。李伶俐等[12]研究了在高產(chǎn)條件下,不同施氮量對雜交棉氮、磷、鉀養(yǎng)分吸收利用及產(chǎn)量品質的影響,提出氮、磷、鉀養(yǎng)分利用效率隨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則隨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颈狙芯壳腥朦c】氮素在營養(yǎng)器官和生殖器官中的積累與分配是決定作物產(chǎn)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13,14],氮素分配效率和氮肥利用率也是決定作物產(chǎn)量的重要條件之一[15]。前人研究多集中在施氮量對棉花產(chǎn)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等方面[16-20],缺乏施氮量對棉花各器官氮磷鉀養(yǎng)分吸收與利用的影響等相關報道。研究施氮量對棉花養(yǎng)分吸收利用及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在磷鉀肥施用量一致的基礎上,研究不同施氮量對棉花產(chǎn)量、纖維品質、干物質積累、養(yǎng)分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分析適宜的氮肥用量,為棉花生產(chǎn)的氮肥減施及制定高產(chǎn)高效的養(yǎng)分管理策略提供理論依據(jù)。
田間試驗于2018~2019年在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東場試驗基地進行(中國河南省安陽縣,36°06′N,114°21′E)。供試棉花品種為中棉所60號。土壤類型為潮褐土,耕層土壤(0~20 cm)基礎理化性質:pH 值8.12,有機質含量16.27 g/kg,全氮含量1.16 g/kg,全磷含量0.71 mg/kg,速效磷含量12.27 mg/kg,速效鉀含量162.00 mg/kg。2018和2019年的年平均氣溫分別為15.8、15.9℃;全年總降水量分別為602.0、470.0 mm;全年日照時數(shù)分別為1 996.4、2 058.3 h;全年活動積溫(≥15℃)分別為4 934.0、4 861.9℃。
1.2.1 試驗設計
設置4個施氮水平,分別為0(CK)、112.5(N1)、168.75(N2)、225(N3)kg/hm2,其中225 kg/hm2的施氮量是當?shù)孛尢锍R?guī)施氮量。氮肥(尿素)苗期基施與花鈴期追施各占一半,磷肥(過磷酸鈣)和鉀肥(硫酸鉀)全部底施,施用量均為102 kg/hm2。
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12個小區(qū)。各小區(qū)均為8行區(qū),行長10 m、寬6 m,小區(qū)面積60 m2。等行距76 cm播種,130 cm寬膜雙行覆蓋,各小區(qū)播種密度均為9.0×104株/hm2。2018年,棉花于4月21日播種,于11月6日完成收花;2019年,棉花于4月24日播種,于11月6日完成收花。兩年大田試驗均在棉花播種前和花鈴期灌水2次,其他管理均為常規(guī)田間管理。
1.2.2 測定指標
1.2.2.1 棉花生物量及氮、磷、鉀含量
我院男護生選擇護理學專業(yè)31.73%的護生是因為好就業(yè),54.33%的男護生對本專業(yè)積極主動且沒有想過更換專業(yè),75.69%的男護生優(yōu)先選擇的醫(yī)院為三級醫(yī)院,29.81%的男護生最想在手術室工作。從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到我院男護生對男護生就業(yè)處于相對看好狀態(tài)。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影響男護生就業(yè)觀高的因素如下。
于2018年和2019年棉花吐絮期,在各小區(qū)隨機選取2株長勢均勻的棉花,按莖、葉、生殖等不同部位進行分解,分別稱量其鮮重,將分解后的鮮樣放入烘箱105℃殺青30 min后,于80℃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稱量計算其干物質質量。
將烘干的樣品粉碎,過0.5 mm篩,測定棉花地上部全氮 、全磷、全鉀含量。稱取磨好的植株樣0.500 0 g,用H2SO4-H2O2法消煮植株樣,消煮后的樣液加水定容到100 mL,全氮采用半微量凱氏定氮法,全磷采用釩鉬黃吸光光度法,全鉀采用火焰光度法進行測定。
1.2.2.2 產(chǎn)量及產(chǎn)量構成因素
2018年和2019年分別于棉花成熟后,按小區(qū)分2次實收全小區(qū)吐絮鈴計產(chǎn),每次分小區(qū)收花后裝入網(wǎng)袋,曬干、稱重、軋花,計算各小區(qū)籽棉產(chǎn)量和皮棉產(chǎn)量。每次產(chǎn)量收獲前分小區(qū)收取全株吐絮鈴100個,曬干后稱重,單鈴重用100鈴籽棉產(chǎn)量除以總鈴數(shù)計算,衣分由100鈴的皮棉產(chǎn)量除以100鈴的籽棉產(chǎn)量計算得出,群體成鈴數(shù)由籽棉產(chǎn)量除以單鈴重計算得出。
1.2.2.3 纖維品質
棉花纖維品質主要包括:纖維長度、纖維整齊度指數(shù)、斷裂比強度、馬克隆值和斷裂伸長率。從每個試驗材料的皮棉中隨機稱取纖維樣品20 g,送至中國河南省安陽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
1.2.2.4 氮素利用率及其計算
氮素表觀利用率(%)=(N-N0)/F×100.
氮素農(nóng)學效率(kg/kg)=(Y-Y0)/F.
氮素偏生產(chǎn)力(kg/kg)=Y/F.
氮肥貢獻率(%)=(Y-Y0)/Y×100.
氮素生理利用率(kg/kg)=
(Y-Y0)/(N-N0).
式中,Y和Y0分別為施氮處理和CK處理所獲得的棉花籽粒產(chǎn)量,N和N0分別為施氮處理和CK處理地上部總吸氮量,F(xiàn)為施氮量[21-23]。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通過SPSS 23.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差異顯著檢驗,采用Origin 2018進行繪圖,所有數(shù)據(jù)均為3次重復的平均值。
研究表明,2018年各施氮(N1~N3)處理比不施氮肥(CK)處理分別增產(chǎn)240.21、287.44、403.49 kg/hm2,增產(chǎn)幅度為8.21%~13.78%;2019年分別增產(chǎn)357.78、450.57、688.27 kg/hm2,增產(chǎn)幅度為9.86%~18.97%。2018年N3處理成鈴數(shù)較CK處理顯著增加,增幅為12.34%;2019年N1、N2、N3處理成鈴數(shù)較CK處理顯著增加,分別增加了8.43%、11.27%、17.50%。2018和2019年各處理間單鈴重和衣分差異不顯著。與常規(guī)施肥(N3)相比,氮肥減施25%(N2),2018年,籽棉和皮棉產(chǎn)量分別降低了3.48%和3.58%,無顯著差異;2019年,籽棉和皮棉產(chǎn)量分別降低了5.51%和6.36%,2個處理間差異顯著。表1
表1 不同施氮量下棉花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變化Table 1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on cott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2.2.1 施氮量對棉花干物質、氮、磷、鉀積累量的影響
研究表明,2018年,N2處理干物質積累量與氮積累量較CK分別顯著增加32.4%和33.6%,磷和鉀積累量較CK分別顯著增加22.9%和6.2%;2019年,N2處理干物質積累量與氮積累量較CK分別顯著增加34.1%和14.2%,磷和鉀積累量較CK分別顯著增加24.2%和6.2%。各施氮處理棉花干物質積累量較CK分別增加22.7%~32.4%和22.2%~34.1%;氮積累量較CK分別增加13.8%~33.6%和4.5%~14.2%;磷積累量較CK分別增加7.4%~22.9%和5.4%~24.2%;鉀積累量較CK分別增加1.8%~6.2%和2.6%~6.2%。表2
表2 不同處理下干物質和氮磷鉀積累量變化Table 2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 weight,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accumulation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2.2 施氮量對棉花氮素吸收與分配的影響
研究表明,2018年,N1、N2、N3處理的莖氮素吸收量比CK處理增加了0.5~0.8倍,2019年增加了0.6~1.0倍;2018年,N1、N2、N3處理的葉氮素吸收量比CK處理增加了0.7~0.9倍,2019年差異較??;2018和2019年的各處理棉花生殖器官氮素吸收量均在N2處理有最大值。棉花吐絮期,氮素分配到莖和葉的比例較小,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約為57%~64%,各處理氮素積累量為N2> N1> N3> CK,且CK處理的棉花莖、葉和生殖氮素吸收量都顯著小于各施氮處理,N2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圖1
2.2.3 施氮量對棉花磷素吸收與分配的影響
研究表明,2018年,各處理的莖、葉、生殖磷素吸收量分別占比10.6% ~15.0%、12.1% ~15.6%、70.8% ~75.2%;2019年,各處理的莖、葉、生殖磷素吸收量分別占比14.1% ~17.4%、6.5% ~10.3%、72.7% ~79.3%。2019年棉花莖對磷素吸收量提高,而葉對磷素吸收量降低。在吐絮期,各處理棉花生殖器官磷素積累量高于營養(yǎng)器官,各處理磷素積累量為N2> N1> N3> CK,且CK處理的棉花莖、葉和生殖磷素吸收量都顯著小于各施氮處理,N2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圖2
2.2.4 施氮量對棉花鉀素吸收與分配的影響
研究表明,同氮素和磷素吸收量一樣,棉花地上部鉀素吸收量是N2處理最高。2018年,各處理的莖、葉、生殖鉀素吸收量分別占比7.6%~9.8%、1.7%~2.7%、87.5%~90.7%;2019年,各處理的莖、葉、生殖鉀素吸收量分別占比18.9%~21.6%、7.7%~8.2%、70.7% ~73.2%。與2018年相比,2019年各處理棉花生殖器官鉀素吸收量降低,營養(yǎng)器官鉀素吸收量升高,但地上部鉀素總吸收量差別較小。在棉花吐絮期,各處理棉花生殖器官鉀素積累量高于營養(yǎng)器官,且CK處理的棉花莖、葉和生殖器官鉀素吸收量都顯著小于各施氮處理,N2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施用氮肥有利于棉花生殖器官中鉀素的吸收。圖3
研究表明,N1處理棉株的氮肥表觀利用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與常規(guī)施肥(N3)處理相比,2年均增長8%;同氮肥表觀利用率一樣,氮肥農(nóng)學效率和氮肥偏生產(chǎn)力均在N1處理有最大值,均隨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這與各處理對氮素的吸收效率表現(xiàn)出了相類似的規(guī)律;氮肥貢獻率隨施氮量的增加,2018年表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N2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2019年則持續(xù)升高,N3處理比N1、N2處理高4%~5%;氮肥的生理利用率2年均無顯著差異(P< 0.05)。表3
研究表明,各處理的棉纖維長度、纖維整齊度和纖維伸長率隨施氮量的改變無明顯變化規(guī)律,且各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N1處理的棉纖維斷裂比強度均為最大值,比不施氮肥(CK)處理分別增加1.9%和2.5%;馬克隆值隨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3處理有最大值。與2018年各項纖維品質指標對比,2019年各處理的棉纖維長度和斷裂比強度均有所提高,馬克隆值整體下降。表4
研究結果表明,在一定范圍內(nèi)增施氮肥能顯著提高棉花氮、磷、鉀積累量,2018和2019年N1、N2與N3處理氮、磷、鉀積累量均顯著高于CK,這與李伶俐等[12]的結論一致。N3處理2018和2019年氮、磷、鉀積累量均比N2處理降低,施氮量過高對棉花養(yǎng)分積累量的提升效果不顯著,甚至有阻礙作用,這與哈麗哈什·依巴提等[24]的研究結果一致。
氮肥利用率是評價農(nóng)田氮肥施用經(jīng)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應的重要指標,是指施入農(nóng)田的氮肥被作物吸收到體內(nèi)的比例,不包括氮肥的損失和殘留在土壤中的部分,反映了作物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氮的回收效率[25]。
隨施氮量的增加作物氮素吸收量增加,然而肥料利用效率降低[26-28]。綜合2018和2019兩年大田試驗,在施氮量低于112.5 kg/hm2時,隨施氮量的增加氮素表觀利用率和氮肥農(nóng)學利用率提高,當施氮量超過168.75 kg/hm2時,氮素表觀利用率和氮肥農(nóng)學利用率顯著下降,說明過量施氮不利于棉花對氮素的吸收利用,反而造成了氮肥的損失,這與趙雙印等[29]的研究結果一致。
隨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籽棉產(chǎn)量增加,但不同棉區(qū)因氣候、土壤及栽培措施的差異,棉花高產(chǎn)施氮量不一致[30-32]。馬宗斌等[33]研究適宜黃河灘地植棉的施氮水平,結果表明,在施氮量為300 kg/hm2時,棉花干物質積累量較大,且分配到生殖器官的比例較高,黃河灘地的棉花適宜施氮量為300 kg/hm2。試驗2018與2019年棉花籽棉產(chǎn)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隨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趨勢。N2處理與N3處理籽棉產(chǎn)量兩年分別平均比CK處理顯著增加11.2%和16.3%,N3處理籽棉產(chǎn)量兩年平均比N2處理增加4.7%,施氮量在168.75~225 kg/hm2范圍內(nèi)棉花可獲得較高籽棉產(chǎn)量。這與薛曉萍等[34]的研究結果一致。
2018年,不同施氮量的籽棉和皮棉產(chǎn)量均與不施氮處理差異顯著,但各施氮處理間差異沒有達到顯著水平,這可能與試驗年限短有關,并且各小區(qū)都進行了棉花秸稈還田,使得第1年試驗時各處理的表現(xiàn)差異不明顯。2019年,各處理的籽棉和皮棉產(chǎn)量均高于2018年,這可能是因為2019年的平均氣溫和日照時長均高于2018年,且2019年降雨量較小,導致棉花產(chǎn)量整體升高。
棉花纖維品質主要由遺傳特性決定,但由于試驗環(huán)境、肥料種類及施用量的不同,研究結果也會有所差異。研究中,隨施氮量的增加,棉纖維斷裂比強度呈現(xiàn)先升高后下降的變化趨勢,馬克隆值呈上升趨勢,這與宋為超等[35]的研究結果一致;而纖維長度、纖維整齊度和伸長率隨施氮量的變化未呈規(guī)律性變化,且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各處理纖維品質性狀差異不顯著。
施氮量對棉花成鈴數(shù)、籽棉產(chǎn)量和皮棉產(chǎn)量的影響均有顯著差異。所有施氮處理棉花產(chǎn)量均顯著高于不施氮肥(CK)處理。施氮量對棉花干物質和氮磷鉀積累量有顯著影響。隨施氮量的增加,棉花干物質和氮磷鉀積累量均呈現(xiàn)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且均在氮肥減施25%(N2)處理有最大值。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各器官氮素吸收量差異顯著。氮素供應過量或不足都不利于棉花后期氮素吸收。不同施氮水平下,棉花各器官磷素吸收量差異顯著,但整體變化趨勢相同。施用氮肥有利于棉花生殖器官中磷素的累積和吸收。施氮量對棉花纖維品質各項指標影響差異不顯著(P< 0.05)。合理施用氮肥可增加棉花產(chǎn)量,施氮過量或不足均導致棉花不同程度的減產(chǎn),棉花施用量為112.5~168.75 kg/hm2較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