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衛(wèi),任冬生,金 卅
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以大型情景史詩形式呈現(xiàn),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和最新的演藝科技,整體形式和視覺效果恢弘磅礴,生動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圖1)。作為演出的舞美總設計,本文主要闡述舞美設計的創(chuàng)作理念及方案呈現(xiàn)。
圖1 《偉大征程》演出現(xiàn)場
隆重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是黨中央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求慶?;顒邮⒋笄f嚴、氣勢恢宏,禮序乾坤、樂和天地,充分體現(xiàn)儀式感、參與感、現(xiàn)代感,辦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風采,起到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因此,本次舞美設計以隆重、簡約、滿足演出基本功能需要為主旨。在舞美視覺設計上,兼顧盛典、歌舞、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的表演情景需求,無論在現(xiàn)場,還是電視轉播中,都要體現(xiàn)情景史詩式、沉浸式的觀演感受,既需要空闊的大場景,又需要強烈的指向性來滿足空間場景的變化。既要在時間脈絡上還原各個歷史場景的年代感,還要兼顧大國氣派,創(chuàng)造出一場具有恢弘氣勢的史詩性演出。
(1)本次演出是命題作業(yè),演出意義重大,舞美設計責任重大。演出定位是“大型情景史詩”,場地設在國家體育場(鳥巢),演出需要立足歷史,放眼未來,展現(xiàn)自1921年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征程。
(2)與“鏡框式舞臺”相比,鳥巢是“開放式舞臺”,舞美體量巨大,參與人數(shù)眾多,設備數(shù)量龐大且復雜,對戶外演藝設備的防護性能及適應能力要求特別高,必須保證安全性。
(3)本次演出的舞美設計需要與舞臺搭建工程具體進度有機銜接,這是藝術與工程技術的直接碰撞。工程體量大、施工周期短、多工種交叉作業(yè)。且項目創(chuàng)作恰逢疫情期間,很多工作受到限制。
(4)鳥巢主場地的特殊情況下,載荷受限,為舞臺搭建帶來諸多限制。
舞美設計充分利用國家體育場的超大容量,形成多層次、立體交叉的表演空間,多點展示豐富的內(nèi)容和細節(jié)。將《偉大征程》演出舞臺打造成最大沉浸式劇場舞臺(將鳥巢變成一個大劇場的概念),利用LED背景主屏幕及多個側屏、地屏共同組成一個多媒體立體空間,營造強大視覺沖擊力,給予觀眾無與倫比的視覺觀感。
2020年春節(jié)前后,開始方案構思,前期制作了在人民大會堂、天安門廣場、鳥巢、長城、工人體育館等場地演出的多個舞美方案。2020年3月~4月,主創(chuàng)人員開始集中學習、閱讀大量歷史資料。6月,導演組和主創(chuàng)團隊前往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等地采風,商討劇本和舞美方案,此時正式確立鳥巢演出場地的方案。之后,舞美團隊根據(jù)演出文本,制作舞美設計圖,經(jīng)歷了100多稿的修改,2021年春節(jié)后,舞美設計方案敲定。
2021 年2 月底,在北京昌平閱兵村進行B 場地1:1 模擬舞臺搭建。4月1日,進入鳥巢搭建臨時演出A場地,構建號稱全球最大沉浸式“劇場”。舞臺主屏幕架體總長174 m,寬15 m,高39 m。此外,還有二道副屏架體長65 m,高10.5 m~23.5 m;一道副屏架體長32 m,寬8.4 m,高9 m~18 m。其中,主屏和二道副屏架體還穿插鋼結構施工。整個架體工程共用10萬多立方米腳手架搭設,2000噸配重吊裝,1500噸鋼結構安裝,8000多塊屏幕安裝,從頂棚到架體上遍布燈光、投影,上空的威亞也需要穿插施工。施工高峰時期,同一場地內(nèi)要有13臺吊車同時作業(yè)(圖2)。施工全過程質量監(jiān)督檢驗工作不斷強化。5月20日,鳥巢演出場地搭建完成驗收。
圖2 舞臺搭建現(xiàn)場
整個舞臺空間結構由邊幕(四道旗幟形狀的副屏)、大天幕(后區(qū)主屏幕)、升降舞臺、臺口(搖臂)、戲劇表演(旋轉舞臺)等組成(圖3~圖4)。
圖3 舞美設計圖
圖4 舞臺演出效果
整個舞臺縱長196 m,深95 m。舞臺以結構性階梯構成,采用灰色表面兼顧投影介質。在前期選擇舞臺臺面裝飾中,考慮到成像效果、投影介質、滲水性、耐損耐磨等因素,經(jīng)過汽車、農(nóng)用車、坦克等多種測試,最后確定選用550 g白色拉絨地毯為整個表演區(qū)的投影介質。
3.2.1 后區(qū)舞臺
舞臺的主表演區(qū)面積約為11000 m2,占整個舞臺的四分之三。舞臺分為前后兩個區(qū)域,后區(qū)正對觀眾席是有記錄以來搭建的最大屏幕,共8184 m2。主屏寬170 m,高29.5 m,立面成弧形環(huán)繞,兩道副屏以旗幟飄揚的形象向外延伸,主副屏形成一個立體的多層次空間。主屏前的C位位置為后區(qū)大平臺,主要高臺尺寸寬50 m,里面藏有一個可升降的大鼓。在后區(qū)大平臺的前沿位置有8個可移動的臺階,每臺8 m×6 m,不僅可實現(xiàn)自由移動,同時能實現(xiàn)原地自轉的功能,采用電瓶車干電池進行供電。其中,4個臺階可以根據(jù)劇情的需求進行移動,配合情景表演,另外4個臺階還設計了特殊的帶翻起機構,臺面可以上翻,滿足劇情的戲劇需求。為了便于演員的上下場,后區(qū)還預留了一個3 m寬的通道(左右兩個通道)??紤]到安全性、承重、演員上下場的隱蔽性等因素,臺面采用雙層臺板承重、防滑地毯保護,兼具防水功能。
中國共產(chǎn)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象征和標志,16 m×16 m巨形立體黨徽,也是此次演出中最為重要的設備。特定情景中,黨徽會從主屏后緩緩升起。
3.2.2 前區(qū)舞臺
看似平靜的臺面下,通過多維度的高科技機械變化將空間劃分,增加表演更多的可變性。前區(qū)舞臺約3700 m2,承擔大部分群舞節(jié)目。前區(qū)的構成主要有一個30 m×9 m的超大斜板翻轉LED地屏,可以有角度地翻轉起來,形成一個立面的動態(tài)布景。在翻轉地屏的正前方,有一個5 m×3 m的升降舞臺,能升到6 m高的位置,用以拉近觀演距離,聚焦細節(jié)畫面,強化戲劇環(huán)境,完成特定的表演需求。升降舞臺左右兩側各有一個18.5 m×1.5 m的搖臂,為了捕捉高空鏡頭,最大起高40°,高度可達10 m。雖體型巨大,但可以角度任意,起到一個臺口的功能。
為了滿足戲劇的表演,前區(qū)舞臺左右兩側各設置一個直徑20 m的多功能高頻轉臺(也稱:戲劇轉臺),每組戲劇轉臺由內(nèi)外兩個轉臺組成,外面的轉臺外徑20 m、寬5.5 m,里面的轉臺直徑9 m、高4 m,外加中心升降臺高2.5 m(圖5)。可配合各種表演方式,做外環(huán)轉、內(nèi)圓轉、內(nèi)外同轉、內(nèi)外正反轉、內(nèi)圓邊轉邊升等,營造多變場景,精準穩(wěn)定地運行,助力完成即時拍攝同步投屏的創(chuàng)新表演形式。此外,配合后區(qū)8個翻轉移動臺階,翻轉屏幕、前區(qū)的搖臂和升降臺等多個舞臺機械相互組合變化,增加演員與舞美結構的交流,在物理上將舞臺劃分出更多的形象演區(qū),承載更多的空間設定和效果呈現(xiàn)。
圖5 戲劇轉臺
為了滿足戰(zhàn)車開上舞臺的需求,舞臺前區(qū)兩側保留了兩個6 m寬的斜坡,可以將汽車開上去,以及運送大道具上去。
此外,整場舞臺臺階踏步立面亮化裝飾,選用防水LED全彩燈帶,總長度11000延米。
3.2.3 舞美工程的實施
本次舞美設計歷時15個月的創(chuàng)作,60天的安裝調試,2000余平方米的平臺,超過3000噸舞臺用鋼量。這項舞美工程體量巨大,其實施主要由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豐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一局、北京博維百納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等通力合作完成。
黨和國家的標志莊嚴肅穆,黨徽的處理是演出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環(huán),牽扯到如何呈現(xiàn)與如何出現(xiàn)。本次演出有兩次重要的黨徽形象,分別在演出的《序》和《尾聲》,運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通過藝術的手法加大視覺張力,樹立莊嚴的舞臺形象。
黨徽的錘頭、鐮刀,代表工人和農(nóng)民的勞動工具,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黃色代表光明。盛典序幕開始,3000名演員手持發(fā)光燈牌,整齊劃一地列成方隊站滿舞臺,俯視地面。人海與黃色燈牌組成的巨大黨徽形象赫然出現(xiàn)在舞臺之上,象征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紅歌嘹亮,煙花禮彈隨之放響,拉開演出的序幕。
尾聲階段,40 m的線程內(nèi),16 m見方的實體巨大黨徽在特制的鋼結構中從屏幕后緩緩升起,閃耀金色光芒,全場影像流動似地匯集到一點;10面巨大的旗幟跟隨黨徽同步升起。17000名合唱團與演員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最高潮,全場起立合唱《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伴隨耀眼的光束與煙花,直到大屏上沿與鳥巢的碗口齊平,照亮整個舞臺。巨大的實體黨徽、巨大的實體旗幟,放大了視覺張力,使舞臺顯得無比神圣。平地而起的視覺震撼,為恢弘博大的文藝演出畫上圓滿的句號(圖6)。
圖6 尾聲大合唱
百歲黨建步入新時代,大國氣派與大國形象傲立東方,一定要有一個極具氣勢的“形象符號”紀念這段偉大的歷史時刻,在“大”舞臺展現(xiàn)“更大”的氣場,用大鼓排列方陣,形成一種符號,創(chuàng)造新的視覺奇跡。
鼓樂歌舞《新的天地》,一面直徑10 m的巨型大鼓和100面大鼓在空中鼓舞。隱藏的機械臂大鼓魔術般從地倉緩緩升起,9個演員在機械臂上隨著大鼓旋轉,大鼓的表演兼顧力度與氣勢,戰(zhàn)鼓敲響新的天地;100面大鼓與鼓手利用威亞漸漸升空,大氣磅礴、煥然一新,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征程。隨著音樂漫游在鳥巢夜空,地面上身著金色服裝的500名演員扛著紅色大旗奔跑揮舞,布滿整個舞臺。燈光中的紅色本屬于重色系,為了加強紅色的力度,4000多臺電腦燈共同將紅色疊加投射在旗幟與服裝上,延伸到舞臺每一個角落,極致耀眼的紅色使得表演力度加強到極致,氣勢如虹。拔地而起、從天而降的人鼓立體畫面,形成強大的視覺說服力,謳歌百年慶典,再次將氣氛推向更高潮(圖7)。
圖7 鼓樂歌舞《新的天地》
主屏結合副屏的舞美形象,第一眼看上去并不復雜。但是在鳥巢,一切結構都被極盡放大。主屏、副屏、地面近200 m跨度的主舞臺,與180臺激光投影機投射影像相連接,整個鳥巢視覺范圍所及之處,幾乎被諾大的影像所覆蓋,演員表演完全融入影像的流動之中,形成交互性的沉浸效果。視覺形象需要強大的情感吸引力,無論是北大紅樓、五四廣場等歷史場景,還是高山流水、山間田地的流動影像,深度還原從革命主義時期到社會新時代的歷史特點。
當然,在“足夠大”的時代里,也隱藏著“足夠小”的場景空間。舞臺兩側的戲劇轉臺,結合基于5G的即時電影拍攝技術,實現(xiàn)全球首次大型舞臺劇的“即時攝影、瞬時導播、實時投屏”。無論是十八洞村合旻寧鎮(zhèn)脫貧致富的故事,還是李俠、江姐、董存瑞的英雄事跡,通過機械的運動,使得觀眾快速聚焦視線,同時即時影像投放在大屏幕,進一步放大人物形象,使重要歷史節(jié)點的戲劇情感力量直抵人心。
黨的百年歷程是見證由廢到興的變革,是見證輝煌的變革,是血與火的史詩展現(xiàn)。光影的色彩也應該是濃重立體的,特別是戰(zhàn)場斗爭的場面。血戰(zhàn)湘江是一段悲壯史詩,紅軍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伴隨著大量煙霧,整排逆光從后平臺射出,戰(zhàn)士們透過光影留下拉長的影像,一排排的將士倒下臺階,燈光如純粹血的紅顏色,從平臺上流動下來,紅色與藍色強烈的對比使得悲壯之情更加濃重。
舞臺的宏大,使得演員分立其中顯得有些“渺小”。燈光極強的指向性,快速引導觀眾視線,體現(xiàn)出戲劇的光比質感。同時,配合影像效果塑造出空間場景,燈具更多地分布在側光與耳光部分,而且大部分是切割燈,一方面演員隊形映射得更加立體,另一方面將演區(qū)縮小分離,配合保護影像的大視覺形象,在固態(tài)場景中更加融合。獄中救義,受苦的人們身帶鉸鏈從翻轉臺階中走出,大面積的黑色中,主視覺屏幕一道光芒將牢窗打透,直至延伸至地面的投影上。側光將鐵鏈綁住的一排人從影像中提煉出來,增加力度的同時,跟隨著演員的腳步緩慢移動至臺口,越來越亮,直至南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喚醒東方崛起反抗的第一步,火光照亮舞臺。
作為一部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的呈現(xiàn)元素不局限于音樂舞蹈,還加入大量戲劇語言,包含很多現(xiàn)代藝術語匯和高科技元素,集思想性、時代性、藝術性、創(chuàng)意性、科技性、高水準于一體。目前,國內(nèi)演藝科技早已不局限于某項技術的創(chuàng)新,而是在集成方面實現(xiàn)突破,將聲光電、計算機、通信、機械等技術,與表演、拍攝緊密結合,實現(xiàn)藝術呈現(xiàn)的創(chuàng)新。藝術工作者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科技深度融合,打造獨屬于百年大黨的氣勢與國家符號,堪稱一場聲光電的高科技盛宴。百年征程映照著一部中華民族歷久彌堅、頑強奮進的壯麗史詩,在鳥巢的《偉大征程》,展現(xiàn)百年沉淀,開啟演出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