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陽 于也童
在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19.7萬多名英雄的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寶貴生命。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那面高3米、約200米長的烈士英名墻上,幾乎可以找到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
回家
1950年10月19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zhàn)場。1951年4月,經(jīng)批準(zhǔn),有關(guān)部門決定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的大后方沈陽修建烈士陵園,為英烈安魂。據(jù)悉,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修建的同時,便有烈士遺體相繼送來安葬。1953年2月,孫占元、黃繼光、邱少云三位烈士的遺體被運送到沈陽,安葬在這里?!?009年,園區(qū)整體進行了建園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改造,修補了烈士墓碑,改建了陵園大門。為迎接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安葬,2014年,陵園再次進行了改造和擴建,修建了下沉式紀念廣場、烈士英名墻和環(huán)形地宮墓穴,擴建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紀念館?!鄙蜿柨姑涝沂苛陥@主任肖淑芬說。
從2014年至2021年,中韓雙方遵循人道主義原則,本著友好協(xié)商、務(wù)實合作的精神,已連續(xù)8年成功交接825位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每一次交接,國家都舉行隆重的儀式,迎接長眠他鄉(xiāng)的“最可愛的人”回家。今年9月2日,當(dāng)那架護送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的中國空軍運-20運輸機進入我國領(lǐng)空后,空軍兩架戰(zhàn)斗機護航,向志愿軍烈士致以崇高敬意,沈陽桃仙國際機場以“過水門”最高禮遇迎接志愿軍烈士回家。
尋親
“工作的時間長了,我就發(fā)現(xiàn)有些烈士的陵墓,一直沒有親人來祭掃。”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工作了17年的王春婕說。2008年起,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與當(dāng)?shù)孛襟w聯(lián)合發(fā)起“期待重逢·尋找烈士親人”活動,在國內(nèi)眾多媒體的傳播、擴散下,許多烈士的親屬與陵園取得了聯(lián)系。那一年的清明節(jié),很多從來沒有被祭掃過的烈士陵墓前,多了一束菊花。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是流著淚在工作。很多親人與烈士分別了半個世紀之久,他們來到烈士的墳前抱著墓碑號啕大哭的情景,我至今仍歷歷在目?!蓖醮烘颊f。王守正烈士1953年犧牲在朝鮮,而他的女兒王先俠自1949年出生后,就再沒見過父親。當(dāng)61歲的王先俠來到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看到父親的墓碑時,她長跪不起:“父親,我找了你57年,經(jīng)常在夢里和你見面。今天,我給你磕57個頭,我想告訴你,這些年,我有多想你……”王先俠哭著在父親墳前磕了57個頭,站在王先俠身后的王春婕,早已泣不成聲。
同樣等待尋親的,還有遲遲歸國的在韓志愿軍英烈們。對已迎回的志愿軍烈士遺骸,退役軍人事務(wù)部委托科研機構(gòu)進行DNA信息采集,并建立了志愿軍烈士遺骸DNA數(shù)據(jù)庫,幫助做好歸國安葬志愿軍烈士遺骸身份鑒定,并結(jié)合戰(zhàn)史資料和印章等遺物尋找線索,為烈士尋親。
“去年,我親人的棺槨也是這樣蓋著國旗回國的,希望這些烈士也能找到親人?!钡谄吲鷼w國志愿軍烈士梁佰有的重侄孫梁潤全參加了今年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梁佰有犧牲于1951年,2020年7月,在退役軍人事務(wù)部等多部門配合支持下,通過多種技術(shù)比對確認,最終確定了烈士梁佰有的身份和親緣關(guān)系。
賡續(xù)
已連續(xù)八年參加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工作的王春婕,還承擔(dān)著一項更重要的任務(wù):將隨遺骸回國的烈士遺物拍照登記、建立電子化檔案?!斑@么多年來,安葬到陵園的烈士越來越多,我們要講的英雄故事也越來越多?!彼f。
在楊雙喜烈士的遺物中,有3支鋼筆,其中一支扭開了鋼筆帽。它的主人,年輕的楊雙喜,是想用鋼筆寫些什么呢?這3支鋼筆,也許替思鄉(xiāng)情切的戰(zhàn)友們書寫過家書,也許為上級書寫過文件,也許曾寫下自己的報國之志……
2016年歸國的在韓志愿軍烈士許玉忠有這樣一件遺物:一枚小小的圓鏡,鏡子上鑲嵌著一張年輕女性的照片?!安恢@是烈士的愛人還是其他親人;不知烈士是不是在思念時也曾反復(fù)拿出照片摩挲;不知這照片中的姑娘聽沒聽到烈士犧牲的消息,是不是一直癡癡等候……想到這些都讓人淚目?!鼻皝韰⒂^的沈陽市民陳晴哽咽地說,“姑娘你放心,我們都替你記著他,也記得他為國、為民的奉獻?!?/p>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10.25? 陳夢陽、于也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