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峰 段元勝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目前公開空間中地域文化缺失的問題,通過對南京地鐵站的文化墻,壁畫等的設計來分析,選取個別典型的站點進行調研分析,整理總結出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間設計中的應用價值,以為為以后公共空間的設計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地域文化、公共空間、地鐵站
1當今公共空間設計所面臨的問題
伴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各種物質已經精神文化呈現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地域文化作為一個地域的象征,他是一個由于不用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經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而形成的一個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個地方公共空間的設計準備趨向于大同化,各個地方的文化特色在不斷的消除。在我過的公共空間設計中,目前對于地域文化的研究還不太深入,所以,將地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公共空間設計中去已經顯得尤為重要。
2地域文化的內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區(qū)域內,一直流傳,且不斷發(fā)展的文化傳統(tǒng),包括各個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遺址、文化元素、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夠覺察很多值得發(fā)揚泛博、令人著迷的地區(qū)文化。如發(fā)生在特定區(qū)域的歷史事件、歷史遺跡、歷史人物、傳統(tǒng)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衣飾配飾、住民居處、修建樣式、傳統(tǒng)手工藝術、歌舞戲曲,乃至是自然風光、人文資本等,都是很好的可以開發(fā)利用的文化資本。
2南京地域文化分析
2.1歷史文化
南京文化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我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他們是以南京為發(fā)射點,向四周擴散,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南京在歷史上持久是中國南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在華夏文化與南邊文化的基礎上彼此融匯貫通而構成南京文化,其顯性特點包涵強,堪稱標新立異0。
南京文化主要是由六朝文化、明代文化和民國文化等組成的,例如秦淮文化,不僅反映了粉紅文化、都市風情,而且還包含了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精神。
2.1人文文化
南京也出了許多名人雅士,比如南唐后主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它不僅僅是一名優(yōu)秀的詩人,也是一名國君。還有王安石,雖不生與南京,但在南京也生活了20年。還有曹雪芹,他寫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近代的名人也是比比皆是,例如郭秉文,他可以說是東南大學之父,他一直活躍在中國的教育舞臺上。
2南京地域文化在公共空間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在公共空間中藝術設計主要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對空間的環(huán)境進行裝飾設計,給乘客帶來不同的環(huán)境體驗。公共藝術是大眾空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承載著都會文化,優(yōu)異的公共藝術品,是都會文化宣揚的代表,也是都會生態(tài)建設的主要內容0。
2.1文化墻設計,彰顯特性,提高識別性,認同感
地域文化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地鐵作為當代人們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之一,具備較強地區(qū)特點的地鐵站可以或許幫忙人們成立地鐵收集中的一個影象點,辨認點。從而產生一定的定位,導向的作用。著名社會學家赫伯特蓋斯說過“人所創(chuàng)造的人工環(huán)境只有在文化背景的基礎上被人感覺之后才能變成一個有用的環(huán)境”因此準確的把握地域文化的特點、定位,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地鐵站,形成自己獨特的主題文化,并通過壁畫、雕塑、鑲嵌都藝術形式體現出來,不僅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導和導向作用,還可以彰顯站域的獨特性,提高識別性和認同感。
文化墻作為公共空間中藝術形式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他可以倡導文明、宣傳公益、健康運動,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形象。把墻景美化作為城市改造發(fā)展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與城市景觀結合來,把城市的形象品牌有效融合。構建出魅力和諧的藝術墻。
以南京1號線地鐵為例。1號線是從邁皋橋站起頭,沿南京主城區(qū)一起延申,在安德門站向東南轉至東山副城,末端達到中國藥科大學站0。1號線有許多南京特色文化藝術墻,展現出不一樣的金陵文化。
1號線南京站北站廳里“藏”著一個代表著金陵標志性的文化墻,在這幅主題為“金陵攬勝”的文化墻是雕刻在青花瓷板上的,上面有總統(tǒng)府、中華門、中山陵等南京建筑性的建筑,展現了了古城南京的豐富文化內涵0。
鼓樓站藝術墻的主題為“六朝古都”,六枚大大的鑄銅朱紅金印鑲刻在一面石墻上,上面分別用甲骨文、小篆等6種字體寫了“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國的名稱,他們都曾經以南京作為國都,印章提取了中國古代龍虎印中精華,表現了古都不一樣的歷史文化。
三山街站緊鄰夫子廟,車站文化墻以民俗活動秦淮燈會為主題,突出站點所處地域的文化特征,體現“燈影秦淮”的風情。作品中,夫子廟“天下文樞”大牌坊下宛如一片燈彩的海洋0;幾十個娃娃手里拿著荷花燈、蓮花燈、各種各樣的燈在盡情玩耍,表現出一種歡樂祥和的兒童生活。
玄武湖處在南京市東北城墻外,不管是出夏秋冬,湖面總是碧綠一片,清澈無比,淡淡的粉紅色荷花扎根其中,景色十分誘人。壁畫“水月玄武”采用傳統(tǒng)漆工藝,用堆漆磨顯的手法,把水波漣漪、月圓月缺刻畫的淋漓盡致,再配合著窗花上的荷葉,將玄武湖恬靜優(yōu)雅的自然風光展現的惟妙惟肖。
2.2空間色彩處理,增強人文關懷,活躍氛圍
色彩所包含的情感是環(huán)境中最突出直接的視覺元素。 特別是在暗淡、暗淡的地下空間,色彩在視覺層面上常常比圖案和外形更具吸引力和直觀性,能起到先發(fā)制人的效果。因為文化的不同,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色彩風貌,在地鐵站空間的色彩設計中融入該地區(qū)特有的文化元素,不僅可以起到一定的識別性,還可以為地下空間營造一個情感豐富,自然和諧的氛圍,可以舒緩乘客的心情。
地鐵站是一個沒有陽關,遠離自然的一個封閉空間,對于每天生活在強度工作節(jié)奏中的人來說,他們每天面臨很大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壓力,因此他們非常需要安慰,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人性化的東西來緩解他們的負面情緒。把一些特定的地域文化元素,通過壁畫,浮雕,雕塑等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把他們作為媒介來進行引導,可以給人帶來一種視覺上和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們找到一個立足點,給人以安全感和歸屬感。讓每天反反復復的出行成為一次次的藝術體驗,體驗出對于公共情感的人文關懷和體恤。
如南京珠江路糖果車站,由于這個車站靠近南京兒童醫(yī)院,整個車站以粉色為主導色,以藍色為點綴顏色,用紅色的糖果作為標識系統(tǒng)的主題形象色。這樣的色彩體系為車站營造了一個溫馨的,自然的氛圍,站內整體色調比較偏暖,增加了站臺對于社會的人文關懷。
南京苜蓿園地鐵站,是一個以愛情為主題設計的,這里包含了中外十幾個著名的愛情故事元素,文字圖畫相結合,頂部的主要圖案是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主題畫的,苜蓿園作為南京一個非常古老的地名,坐落于南京市的秦淮區(qū)。現處于中山門外面,因為一直種植紫苜蓿而成名。南京苜蓿園站是出了紫金山的第一站,每日路過這里的情侶比較多,因此苜蓿站以“七夕情人節(jié)”為主題,內部空間以古代絕美的愛情傳說為主,首先是內部的天花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因為苜蓿園是出了紫金山的第一站,紫金山上有一個天文臺,傳說在七夕的時候能看到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故而站內頂部的天花圖案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旁邊18個柱子鑲嵌著國內外有名的愛情傳說,表達出人們對于美好愛情的向往。
色調以藍色星空為主導,紫色為點綴色,柱子采用白色與上面的愛情故事圖案交相呼應,使整個空間成為了一個甜蜜和諧的浪漫愛情空間,表達了人們對于忠貞愛情的渴望和贊美。
4結論
對于公共空間的設計來說,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是設計的主要目的,將地域文化融入其中,通過文化墻,壁畫等表現手法展現出來,體現城市的特性,增強人文關懷。地域文化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對于地域文化還要不斷的開發(fā),讓地域文化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公共空間設計中去。
參考文獻
[1]張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南京民間藝術資源應用平臺研究[J].藝術科技,2018,31(06):28-29.
[2]吳雨. 南京地鐵三種融資模式的績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7.
[3]艾瑜. 大連地鐵站地域性公共藝術塑造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7.
[4]王歡.公共藝術在城市空間的公共性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08):33.
[5]顧族宸. 地鐵壁畫對城市文化的傳播方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
作者簡介:邸峰(1997年01月——),男,漢族,籍貫:山西運城,無職稱,碩士研究生,單位: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環(huán)境設計及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