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摘 要 本文旨在解密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目的基礎上,從試題得分解析、揭秘套路模板、教學互動測評等三個方面來探索基于高階思維素養(yǎng)之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簡答題的應對策略與測評的途徑,深刻意識到“去套路”“去模板”的教與學的誤區(qū),從而回歸文本,著眼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關鍵詞 高階思維;閱讀素養(yǎng);教學測評;關鍵能力
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與測評應著力于思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即高階思維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高階思維是高階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創(chuàng)新能力、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备唠A思維能力集中體現(xiàn)了時代對人才素養(yǎng)的要求,也是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關鍵能力。
這里以2021年新高考全國Ⅰ卷現(xiàn)代文閱讀簡答題為例,從試題得分解析、揭秘套路模板、教學互動測評等三個方面來探索基于高階思維素養(yǎng)的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簡答題應對策略與測評途徑,從而讓教師回歸文本,教有所循,讓學生學有所得,提高閱讀素養(yǎng)。
一、試題得分解析,彰顯高階思維
2021年新高考全國I卷現(xiàn)代文閱讀選用的是卞之琳《石頭陣》一文,其簡答題第二問的設置是:
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門”,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該題的參考答案是:①現(xiàn)實生活中的門是木頭門,洪子店村民以磚頭堵門;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磚頭門變成了“石頭門”,戰(zhàn)斗故事隨之變成了傳奇的“石門陣”;③王木匠從現(xiàn)實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的道理,即只有保衛(wèi)國門,才能守護家門,才有實現(xiàn)“夜不閉戶”的希望。
其一,緊扣題目關鍵詞,理清答題思路。從題目可見,緊扣的關鍵詞應為“門”,即對文本多次出現(xiàn)的“門”,從不同層面進行分析整理。特別強調的是本題提問的是“含義”,“含義”不是作用,所以不能用關于“作用”的答題模板來作答。
其二,緊扣文本解讀,整合題目答案。從題目可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即答案離不開解讀文本,文本中所出現(xiàn)的跟“門”有關的詞語跟其它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接觸到的文本不一樣,之前的文本都是同一個詞眼,在不同的語境中所產生的不同的文本含義,比如2017年高考全國Ⅱ卷林徽因的《窗子以外》簡答題第一問的設置:
結合全文,說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從全文來看,文中的“窗子”就是從有形的窗戶,延伸到無形的窗戶。而有形的窗戶是固定的本體,它就是從“我”的視角進行延伸,去看待窗子之外的人與景。而這篇文章的特點是,轉換的是從“我”的視角轉為“你”的視角,“窗子”的區(qū)別就是從“我”的視線通過的“窗子”轉換為“你”的視線所通過的“窗子”,這時才有了“心靈之窗”的主題升華。
而《石門陣》的區(qū)別是在于,其一,文體不同。《窗子以外》是散文,而《石門陣》是小說;其二,《窗子以外》中的“窗子”就是本體,而《石門陣》中,作為本體,它不只是一個“木頭門”,結合文本可見,從淺層含義來看,有“石門陣”“木頭門”“磚頭門”“石頭門”等等,再進行延伸,就是“大門”和“二門”。而“木頭門”“磚頭門的敘述視角是作者,“石頭門”“石門陣”的敘述視角是王木匠,再回到“大門”“二門”,就又是作者的視角。結合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抓住關鍵詞,再進行整合,才能把答案更具體化。
其三,緊扣文本主題,多層面呈現(xiàn)答案。從題目可見,“不同層面不同含義”,即該題“門”的含義,不會只停留在其表層的含義,應該有其深層的含義,那么這深層的含義應與文本的主題有關。文本的主題應從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故事的內容與故事的結尾議論抒情等方面來總結歸納。結合文本,“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其中“大門”即國門,只有團結一致,抵御敵人,才能守住國門;“二門”即家門,只有守護家門,才能實現(xiàn)“夜不閉戶”的希望。
以上這三個層次,恰好吻合了高階思維的邏輯過程:其一,審題的分析能力。只有看懂了讀懂了題目,才能理清思路,正確答題;其二,文本的解讀能力。只有讀懂了文本,理解文本的內容與作者的寫作思路,才能更好地結合文本,解答問題;其三,主旨的領悟能力。只有從理解文本層面出發(fā),進而理解作者的寫作用意,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從問題求解能力、決策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方面去理解題目,分析題目,解答題目。
二、揭秘套路模板,“低分”教學驚心
近年來高考試題的去“套路化”,去“模板化”,已經落到實處,所以,教師與學生只有深刻意識并正面認識到這個問題,并把握住高考出題的大方向,才能更好地去適應時代選拔人才的方法與方式。這里列舉四種常見的模板套路。
學生答案1:①結構上,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的結構更嚴謹;②情節(jié)上,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③主題上,使文章的主題更鮮明。
這個很明顯就是“萬能模板”,只能是“零分”。而這個答案,對應的題目,應該是:
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門”,請簡要分析下“門”在文中的作用。
學生答案2:①門是一種開關的用具,貫穿全文,使文章的結構更嚴謹,邏輯更嚴謹;②門是一種作戰(zhàn)的工具,抵抗敵人,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③門是打開每一個人的心門,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和諧,使文章的主題更鮮明。
這個答案,呈現(xiàn)了學生一定的思維邏輯,但是也被“模板”所干擾。很明顯,他就是在自己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再把模板的內容進行整合,即把“含義”與“作用”兩種答案糅合在了一起。而這樣的得分最多也只有2分,“門是一種開關的用具”,是“木頭門”的意義闡釋;“門是一種作戰(zhàn)的工具”,是“石頭門”的意義闡釋,可以酌情給分。
學生答案3:①表層涵義,門是一種開關的用具,有防賊的作用;②深層涵義,門是一種作戰(zhàn)的工具,可以抵御敵人;③延申涵義,門是人們心靈的窗戶,只有人與人關系和諧,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這個答案,很明顯就是“含義”的“萬能模板”。表層涵義,深層涵義,延申涵義等等,這些格式的分類,在這道題目里,其實都不是重點。重點應放在文本的不同的敘述角度,不同的敘述角度,會有不同的文本理解。而這樣的得分最多也是2分。
學生答案4:①現(xiàn)實中的門,是一種開關的用具,有防賊的作用;②故事中的門,在王木匠口中,門是一種作戰(zhàn)的工具,可以抵御敵人;③心靈之門,門是人們心靈的窗戶,只有人與人關系和諧,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該答案,也回答得非常得工整,但是可惜的是沒有命中得分點。這樣的得分最多也是2分。
后面三個學生答案的例子,最后一點,都統(tǒng)統(tǒng)歸納為“心門”“心靈之門”等涵義,在文中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暗示與啟示。那么,為什么那么多學生會有這樣的理解呢?這一點恰好是2017年高考全國Ⅱ卷林徽因的《窗子以外》簡答題第一問參考答案的最后一點。所以我們可知:學生寧愿相信自己背誦的,也不去理解文本中暗示的涵義,由此可見,“套路”與“模板”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阻止學生深入閱讀文本的基本途徑。
三、教學互動測評,提高閱讀素養(yǎng)
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的應試能力的提高,應基于平時現(xiàn)代文閱讀的測評考核,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高階思維素養(yǎng)的提升,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其一,現(xiàn)代文閱讀的考題測評的前提在于現(xiàn)代文閱讀文本類型形式應豐富多元,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從哲學、科學、文學等方面多方位結合,讓學生感受到理性思辨的睿智、語言活潑的趣味、精神底蘊的豐富、社會現(xiàn)實的關照等等。
其二,現(xiàn)代文閱讀的考題測評的關鍵在于問題的設置應根據文本的關鍵處去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文本的關鍵處,可以涉及文本的關鍵字眼、情節(jié)、主題等等方面,讓學生懂得“問題在問什么”“問題應答什么”“答案應怎樣組織”,并懂得如何通過細讀文本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考題的測評應具有邏輯的嚴謹性、答案的層次性,這樣才有利于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文本,但也不只是著眼于文本。從文本出發(fā),結合自身的體驗與理解,去整合答案。
其三,現(xiàn)代文閱讀的考題測評的目的在于通過高階思維素養(yǎng)的提升,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去套路”“去模板”的教學過程,最終就是回歸文本教學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在文本學習過程中,細節(jié)上,對字詞句涵義的精準理解,整體上,對情節(jié)結構主題的全面把握,才能從一道題,讀懂一篇文,并從借此延申,從一道題,讀懂一類文。
基于高階思維素養(yǎng)之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應對策略與測評,就是在解密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目的基礎上,深刻意識到“去套路”“去模板”的教與學的誤區(qū),從而回歸文本,著眼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