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仁勇
1940年,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在紅巖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接待印度活動家查帕達伊亞夫人 。(重慶市委外辦圖片)
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時期作為非執(zhí)政黨,在對外交往中不能代表中國政府與外國政府和外國政黨開展合作,但作為推動中國進步的重要政治力量,仍可通過各種方式和外國開展交流。以時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國共產黨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南方局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半獨立外交”的工作思路。當時中國共產黨主要依托國民黨同意設立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南方局等合法組織,加強同在重慶的外國大使館、社團協(xié)會、境外媒體等聯(lián)系合作,闡釋中國共產黨主張,表達合作意愿,逐漸得到外國駐華機構的認可和支持,打開了中國共產黨國際交往的新局面。
一、積極開展外事活動,遏制反共圖謀。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條約的正式簽訂,導致當時的國際關系急劇調整,英、美對日態(tài)度趨于強硬,并加強了對華援助。為了加強同美國的聯(lián)系合作,周恩來利用各種機會同美國駐華大使詹森、美國總統(tǒng)經濟顧問柯里和其他美國政府官員開展對話,向他們闡釋中國共產黨在抗日工作中的各種努力以及八路軍、新四軍在艱苦環(huán)境中積極參與抗戰(zhàn)并取得系列勝利的情況,爭取美國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和支持。1941年皖南事變發(fā)生后,周恩來又到美國總統(tǒng)特使居里的住處,向其講述國民黨百般阻撓中國共產黨抗戰(zhàn)的卑劣行徑,并提供相關事實材料,讓居里認識到蔣介石執(zhí)意堅持反共政策必將引發(fā)中國內戰(zhàn)的嚴重后果。美國政府采納了周恩來的意見,指出蔣介石打壓中國共產黨的做法不符合美國支援中國抗戰(zhàn)的初衷。同時,為加深美國政府對中國抗戰(zhàn)決心的認識和了解,周恩來多次轉告毛澤東關于希望美國派官方代表團訪問延安的想法,最終成功促成美軍觀察組在包瑞德的率領下,于1944年7—8月分兩次派出17人前往延安采訪。毛澤東和美軍觀察組進行深入交談,并請他們到當?shù)剡M行實地考察,讓美方人員對抗日根據(jù)地有了直接的了解,并真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希望和美國開展合作的熱切意愿。周恩來后來表示,美軍觀察組到延安,不是一次普通的行動,而是中國共產黨沖破國民黨的封鎖,執(zhí)行外交工作的開端,但當時的外交還只能是“半獨立外交”。
二、擴大與英美駐華機構聯(lián)系,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戰(zhàn)政治主張。為匯聚抗擊法西斯的更多有效力量,中國與美國、英國等開展了豐富的對話合作,結成反法西斯同盟,這也給中國共產黨與英、美等國開展更多交往提供了新的平臺。南方局外事組通過其主辦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等宣傳載體,把中國共產黨的一些情況及時轉告各國使團和外國記者,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與國際社會開展合作的想法,為中國共產黨爭取了外國友好政黨的理解和支持。為加強和英國的對話合作,周恩來憑借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誠摯熱情,獲得當時英國駐華大使卡爾的高度稱贊,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卡爾也通過周恩來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堅定決心和巨大犧牲。在國民黨發(fā)動皖南事變后,周恩來立即向卡爾講述了國民黨發(fā)起皖南事變的真實目的,卡爾及時將相關情況轉告了英國政府,促成英國政府向蔣介石發(fā)電,闡明如果內戰(zhàn)繼續(xù)下去,只會導致日軍更強烈攻擊的后果。1942年卡爾舉行離華告別宴會,周恩來到場參加,并在《新華日報》發(fā)表了2篇社論,對卡爾為促進中英友好付出的努力給予高度評價,同時表達了對卡爾大使的惜別之情??栯x任后,周恩來繼續(xù)同英國的接任大使薛穆保持緊密聯(lián)系,并向其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兩人還建立起良好的個人關系。在“雙十協(xié)定”談判期間,周恩來還安排薛穆與毛澤東進行會談,傳遞中國共產黨的相關政治主張。南方局還定期委派王炳南、龔澎等作為“新聞發(fā)言人”,?在重慶的上清寺等地宣講國共合作情況。周恩來、龔澎、王炳南、喬冠華、陳家康等同志積極參與到宣講中國共產黨抗戰(zhàn)決心的隊伍中來,韓幽桐、郭達等中共黨員成為美國宣傳機構的工作人員,為中國共產黨與美方的聯(lián)系搭建了重要橋梁,相關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贏得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解和支持,也對國民黨的反共分裂活動形成了極大牽制。在各種國際輿論的影響下,國民黨策劃的系列反共行動也有所調整。上述人員大多成為新中國外交戰(zhàn)線的骨干力量。
1942年初,美國僑領司徒美堂到重慶,周恩來和鄧穎超第二天即到他的住所看望,后又在紅巖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舉行歡迎茶會。圖為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與司徒美堂、黃興夫人徐宗漢等在辦事處大樓前合影。(重慶市委外辦圖片)
三、沖破新聞封鎖,建立正確的外事工作總方針。為更好開展國際交往,周恩來將南方局外事工作的總方針確立為“宣傳出去,爭取過來”,?即對外國朋友,要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抗日的故事,積極宣講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要通過外國朋友的宣傳,讓國際社會更多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真實情況,爭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重點任務上,就是要多宣傳、廣交友,利用公開合法的各種渠道,爭取國際社會支持,重點了解美、英等國對華政策及各國各界在華人士的政治態(tài)度和動向,爭取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的了解,擴大中國共產黨在國際社會的影響,為抗戰(zhàn)勝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當時重慶的《大美晚報》(英文版)發(fā)表《我從陜北回來》一文,詳細報道了邊區(qū)百姓政治民主、言論自由、生活愉快等情況,史沫特萊出版專著《中國的戰(zhàn)歌》等作品,促成中外記者團采訪陜甘寧邊區(qū),成為“宣傳出去,爭取過來”總方針最直接的成果。在抗戰(zhàn)期間,重慶成為當時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各種力量在遠東的聚合地,這給南方局的外事工作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周恩來充分依托重慶作為戰(zhàn)時陪都,各反法西斯國家大使館、國家代表機構以及多國組織積聚的資源優(yōu)勢,利用各種招待會、節(jié)慶大會等開展對外交往合作,闡述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為中國共產黨的國際交往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南方局領導人董必武、章漢夫等同志,經常就當前國際關系、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及取得的主要成效等和各國友人交流,建立友好關系,表達和同盟國加強合作的意愿,積極爭取國際友人的理解支持,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陣地,也使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多的了解,為中國共產黨登上國際舞臺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44年4月10日,周恩來和南方局外事組人員與外國記者在一起。(重慶市委外辦圖片)
四、經過多方努力,中國共產黨代表走向聯(lián)合國。南方局向各國持續(xù)傳遞抗戰(zhàn)主張,表達國際合作愿望,爭取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表明中國共產黨開展的“半獨立外交”取得了積極成效。特別是共產國際于1943年5月解散后,董必武承擔起領導南方局全面工作的重任,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展,并在重慶和各民主黨派、民主人士等加強工作聯(lián)絡,向在重慶的各國記者和使館官員說明國民黨發(fā)動內戰(zhàn)的真相,提出制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的鮮明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和支持,同時向蔣介石施壓,迫使其作出取消反共計劃的決定。毛澤東對董必武在重慶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1945年4月,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積極營造國際輿論,要求蔣介石安排中共代表參加會議。蔣介石采納了該建議并同意董必武赴聯(lián)合國參加此次會議。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首次正式公開亮相,不少人通過董必武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良好形象,這也打破了國民黨長期在國際社會壟斷中國外交的局面,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國際社會的交往圈。根據(jù)毛澤東同志安排,董必武在參加完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后,在美國停留了4個多月,積極和當?shù)氐娜A人華僑等各方友好人士進行廣泛接觸,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并在美國籌劃出版了英文版的《中國解放區(qū)實錄》一書,詳細介紹了解放區(q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抵抗日本侵略的感人故事和取得的巨大成績。這些工作為美國各界民眾、海外僑胞及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貢獻提供了資料和依據(jù)。
1945年4月25日,中國共產黨代表董必武參加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并于6月26日代表中國在《聯(lián)合國憲章》上簽字。(重慶市委外辦圖片)
新中國成立后,重慶的外事歷史資源得到充分保護和科學運用。周恩來舊居、南方局外事組所在地等外事資源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我們黨開展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平臺。近年來,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先后安排20多批次外國政黨團組到重慶參觀這些涉外文化場所,為展示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歷史、闡釋黨的對外工作方針,起到了積極的宣傳引導作用。重慶還創(chuàng)建了史迪威將軍博物館,舉辦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暨史迪威將軍與中國研討會,圍繞史迪威將軍誕辰11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jié)點舉辦專題論壇,深入講述中美共同抗戰(zhàn)的合作歷史,加強中美兩國的民間對話。重慶還充分挖掘蘇軍烈士墓、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胡志明居室等背后的故事,還原當時的各種交往場景,并積極邀請相關國家政黨代表來渝參訪,切實加強同俄羅斯、韓國、越南等相關國家的交往,為國家總體外交積極貢獻“重慶力量”。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舊址董必武的辦公室。 (重慶市委外辦圖片)
作者系中共重慶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秘書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