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庸
肖邦之死
月光在鋼琴上轉(zhuǎn)述:黑夜。
林中飛出很多烏鴉和蝙蝠。
小旅店新來了一位怪異的
西裝客人。
他身上有熟悉的海鹽味,像
來自愛琴?;蚺f波蘭的屠夫
前一天我看報紙,說明天將有
一位世界級音樂大師蒞臨小鎮(zhèn)
演出。
(此刻旅店的樓上傳來試琴的噪音)
我確信是他。當(dāng)我再翻讀今日的報紙
頭條竟是:
有人
在雷雨中暗殺肖邦
好時光
坐在大海里。想象黃昏,日落,魚群,和一陣
姍姍來遲的海風(fēng)。
而這時,沙灘邊一個老人,領(lǐng)著一個小孩,
在撿貝殼,螃蟹岬,和海的耳朵。
我不會驚擾他們,畢竟童話故事,并不會
總出現(xiàn)在夢里。
步行長安街
鳥的飛翔也會有偏差的鈍感。愉悅的口哨聲
輕易脫離身體,像非器官之物被排斥于體外。
而有的行人,像樹樁挪移,比起近些日子
新聞里播報的交通事故,我更像是一只
走出自然保護區(qū)的老虎,恐懼的顏色是瓦藍。
低于叢林的烏鴉歸還世界。我被驚詫到
滑翔竟是一種施舍。紅綠燈是暫停按鈕
一觸便足以引動洪流,我就喜歡深陷
其中的感覺:若汽車是泊舟,那能否
自渡于懸河?黑暗的落魄相不正似你我
在繁衍的星群中心,仍會有人坐在屋檐上
偷窺月亮。在反復(fù)踱步中渴望重返經(jīng)驗之談
而懸停在空中的,回形閃電:
這十足的壓迫感有溺水的危險。為此,
我撇下同伴瘋狂出逃,像一頭老虎
我總是先于時間追到你。
變形記,或偽家書
他的童年干癟得像一只死蠅,懸置在
憂郁的玻璃中空度日子。被抹布的吱嘎聲
消除,輕易地就像一場懸而未決的雷雨
降臨時有無數(shù)幼嬰似的哭吟塞滿了空氣。
所以我總是一個人抱臂回想:童年里的廢墟
能否在青年時期里重新建筑。能否以一顆
遲來的赤子之心重新獲取藍鳶尾的精神,
所以我總是一個人,在老家的后院練習(xí)隱身術(shù)
企圖以風(fēng)吹的名義,策動整片壓抑的天空。
如何在否定句中頓悟天鵝的教義。在過去時態(tài)
習(xí)得飛翔的語法,從一只低于茅廬的詞
蛻變成一個高于大雁塔和人民廣場的詞
在時態(tài)轉(zhuǎn)換中,逐漸掌握從燧石中取出光明的
工藝。并對自身抽象的雕塑進行修補,
或以家庭之火,淬取心靈的詩。面對黑夜
我不再顫抖。我會重新喚醒每一個陌生的詞:
春天,父母,墳?zāi)梗膊?,衰老,瓢蟲。
拿這些明媚的語義,肢解身體里混濁的暗河。
面對遙遠的家譜,我選擇緘默,成為辟邪的桃木
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為此我埋下懸念——
當(dāng)他們需要讓我犧牲,我會毫不猶豫
以某種候鳥歸來的姿態(tài)沉默著……
質(zhì)問
近些日子被不同鳥鳴質(zhì)問著
比山更幽、比亭更空
比竹更執(zhí)、比小獸更尊嚴。
我日漸式微,在感官枯燥的
堤圍上
我荊棘的弱冠之年仍有晴朗地綻放——
像陡然抖動的一株
野性的花
在語言的盆栽內(nèi)融化著幻聽的危亡。
大悲咒
嘗試一種新理解,明月的高樓固定在燈芯的裝置上
此時高寒的矛盾凸現(xiàn)于蓮藕與臉譜之間,在古代
樹影中應(yīng)有隱士,屠刀,虎豹,能在高寒氣候的疆域
宣張形而上或醞釀鼠疫的理論。哦,這辯證的云叢生像
在那個側(cè)身偷蓮而不被發(fā)現(xiàn)的古代,理應(yīng)貶到
百姓的崖底。禁欲者私用玉梁榻,趁晨光未起時捕捉一只
極速前進的蚱蜢,在暗香浮動的過程,再次提及死亡的
兩個方面:身前,事后。而話題一再深刻,重復(fù)輪回的
多種方式,也是超度的多種轉(zhuǎn)折?!敖褚勾蟊狈綄傩詷O陰
而南方的明月仍有絕唱的陽性”不可調(diào)和之夜,眾僧倒斃。
摧花之手攙扶著晚歸的魂魄,在幾近崩潰的月色
再次提及死亡。這一次烏鴉群居高塔,明月威嚴不可侵犯。
而話題一再停頓,偏離遠處瀕死的界碑。國度的威嚴
一度曲解蓮的本意,就是,一群湖心之鷗向烏鴉塔聚集。
在解釋學(xué)上無解:一群高潔的政客向蛀蟲鉆空的樹心聚集。
僧侶不相信高寒的硬度,向死的語言變得疲軟
抵抗力差的一位修僧在欲凋的野花前,暴露了他對于言說
仍有墜崖般的恐懼。重新循環(huán)的夜色,在枯槁的青松
尚無發(fā)現(xiàn)禱告的痕跡,所以出于本能,要在這里建造
一座游蕩者的鐘樓。而此刻我趁夜點燈,明月與燈芯
在黑暗登臨的過程中綻裂如蓮的卷曲、不可解。
我深知我有記史的責(zé)任,我應(yīng)燃燈向幽靈講義:
我說的每一句話應(yīng)是咒,在語感上,應(yīng)該呈現(xiàn)大悲境。
齊物論
我收斂樹木的站姿,在某種寫作深度上
我已淪陷了。怎么連舊生活也會淪陷?
天空斑斕如遙遠小鎮(zhèn),怎么連遠方的
野花開遍也會淪陷?我定睛回神,身后
無數(shù)林立的煙囪和孤煙升起,享受朝拜
玻璃中凝結(jié)的勞動能力。巨石碩大的心臟
必將在滾燙的中心永久孤獨。所謂脈動,
不過是引力的漣漪激起了奮勇者赴死的旅途。
我旁若無人,直直走向樹蔭下,一個受難者
的形象昭如日月。藤蔓纏住了一條蛇,隨即
消失不見,這倉促而精準(zhǔn)的預(yù)言,必將使我
走向虛無的樹蔭。這兩副面孔,來自需要與生產(chǎn)。
巨石碩大無比,接近某種壓抑,此刻我像
螻蟻一樣怕死,像一位居士一樣遁入巨石狹隘的
領(lǐng)域。我與顫動的光線互相置換,內(nèi)心的秩序
樹林的形象從此建立。太陽高懸秦鏡,怎么連
蝴蝶的剃刀也會寫出:時代褶皺的表面插滿了
旗幟與鶴立。我淪陷了,不知巨石已壓迫神經(jīng)
我變得可憐兮兮,易于辨認。所以每日清早,
我都進一步確認思想是否衷于自己,從空無的
窗格,等待晨光在我眼池里沉淀出,一小撮兒
行星聚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