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霞 孫世成威海市立醫(yī)院藥劑科,山東 6400;威海市中醫(yī)院藥劑科,山東 6400
梔子又稱白蟾、越桃、水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性喜溫暖濕潤性氣候,多生長于南方,是典型的酸性花卉。其果實味微苦,具有去火利尿、清熱解毒、護肝利膽等功效,是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用藥,在臨床上多用于扭挫傷、黃疸型肝炎等癥狀[1]。因其治療病癥的多樣化,所以得到了醫(yī)療學者的廣泛關注及應用。梔子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環(huán)烯醚萜類,如梔子苷等;苷類,如西紅花苷等;有機酸脂類,如綠原酸等;黃酮類,如蘆丁等,揮發(fā)油及多糖等[2]?,F代藥理研究表明,梔子的抗炎效果良好,但因其所含化學成分眾多,炮制機制各不相同,目前多數研究都側重于單一成分的抗炎效果[3-4],但卻忽略了中藥是多靶點、多組分綜合作用的復雜整體,其藥效應是聯(lián)合產生的,且不同炮制機制對其抗炎效果影響并不相同。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分析不同炮制機制對梔子化學成分含量及抗炎效果的影響,以期為梔子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儀器及設備 數控超聲波清洗機(型號:KQ3200DE),東莞市科橋超聲波設備有限公司;電子分析天平(型號:FA2004N),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萬能高速粉碎機(型號:DE-100g),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紫外可見光譜儀(型號:UV-2550),日本SHIMADZU公司;ABL系列多功能炒藥機(型號:25L),蘭州阿泊羅電子設備有限公司;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型號:DHG-9075AD),上海齊欣科學儀器有限公司;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測定試劑盒(型號:190103),廣州科方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膽紅素測定試劑盒(型號:180615),日本SHIMADZU公司。
1.2 藥物與試劑 本文所用到的試劑及材料如表1所示,試劑純度均為色譜純。
表1 試劑及材料一覽表
1.3 實驗步驟
1.3.1 不同機制梔子制備 用分析天平每次稱取生梔子樣品300 g,3種梔子步驟按照1988版《全國中藥炮制規(guī)范》、2020版《中國藥典》、2020版《湖南地方炮制規(guī)范》進行炮制[5],得到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各3批,將其粉碎,過四號篩得到樣品備用。
1.3.2 超高效液相色譜法(UPLC)測定不同機制梔子主要化學成分(1)制備對照品溶液:①稱取適量對照品梔子苷、梔子苷酸、京尼平龍膽雙糖苷、去乙酰車葉草酸甲酯、西紅花苷Ⅰ、西紅花苷Ⅱ,分別置于容量瓶中并加入25 ml甲醇搖勻,配制成對照品母液,標好編號;②在10 ml容量瓶中,分別加入對照品母液0.5 ml、3.0 ml、2.0 ml、1.5 ml、2.0 ml、1.0 ml,制成混合對照品溶液;③量取混合對照品溶液1.0ml,于2.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搖勻,過0.22μm微孔濾膜,得到對照品溶液。(2)制備供試品溶液:①精確稱取樣品粉末0.1 g,加入錐形瓶中,再加入25 ml甲醇,稱重;②超聲處理30 min,冷卻后稱重,用甲醇補足減失重量,搖勻并過濾;③在25 ml容量瓶中加入10 ml過濾液,甲醇定容,搖勻,過0.22μm微孔濾膜,得到供試品溶液。(3)色譜測定:用色譜儀測量樣品含量,檢測波長239 nm和440 nm;流速0.2 ml/min;柱溫為30℃;進樣量2μl。得到混合對照品和樣品UPLC色譜圖。
1.3.3 不同機制梔子抗炎效果測定(1)動物分組:選取SD雄性大鼠(體質量250~300 g)40只,每組10只分4組,為Model組(黃疸肝炎大鼠)、炒梔子組(黃疸肝炎大鼠給予炒梔子干預)、焦梔子組(黃疸肝炎大鼠給予焦梔子干預),梔子炭組(黃疸肝炎大鼠給予梔子炭干預)。(2)建模方法:所有大鼠均給予0.4%α-萘異硫氰酸酯(ANIT)橄欖油溶液(100 mg/kg)建立以ANIT誘導的黃疸肝炎作為炎癥模型。(3)給藥方案:大鼠建模后,炒梔子組、焦梔子組、梔子炭組連續(xù)10 d給藥18 g/kg。Model組10 d連續(xù)灌胃相同計量的無菌生理鹽水。(4)實驗指標檢測:造模48 h后,麻醉各組大鼠取血,將血樣靜置1 h后,離心15 min,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別檢測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LT、總膽紅素、白介素-6(IL-6)指標和細胞因子表達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χ2檢驗,臨床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描述采用均數±標準差(±s),事后檢驗采用SNK法,進行組間兩兩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UPLC檢測結果 整體來看,炮制時間越長、炮制程度越深,梔子的化學成分含量大體變化為依次下降,順序為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其中京尼平龍膽雙糖苷含量順序為焦梔子、炒梔子、梔子炭;梔子苷酸含量順序為焦梔子、梔子炭、炒梔子,其余化學含量變化皆為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其色譜圖見圖1~4。
圖1 混合對照品239 nm(A)及440 nm(B)波長下UPLC色譜圖
2.2 抗炎效果結果 與Model組對比,炒梔子組、焦梔子組、梔子炭組大鼠血清中AST、ALT、總膽紅素、IL-6含量均降低(均P<0.05);但其抗炎效果并不相同,抗炎效果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依次降低。具體見表2。
表2 各組SD雄性大鼠抗炎指標水平比較(mU/L,±s)
表2 各組SD雄性大鼠抗炎指標水平比較(mU/L,±s)
注:Model組為黃疸肝炎大鼠,炒梔子組黃疸肝炎大鼠給予炒梔子干預,焦梔子組黃疸肝炎大鼠給予焦梔子干預,梔子炭組黃疸肝炎大鼠給予梔子炭干預;AST為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IL-6為白介素-6
組別Model組炒梔子組焦梔子組梔子炭組F值P值只數10 10 10 10 AST 1 030.11±597.44 274.83±112.09 367.08±173.60 622.91±229.85 10.100<0.001 ALT 725.08±342.73 243.58±75.33 476.92±187.43 614.67±215.53 8.938<0.001總膽紅素88.64±43.95 38.74±20.45 46.12±17.83 68.86±19.27 6.765 0.004 IL-6 41.49±15.85 25.91±8.94 34.97±4.78 30.29±16.31 2.870 0.013
梔子是中藥的一種,其最早出自《神農本草經》中[6]。梔子生長地多在南方,如湖南、福建、四川等地。梔子的藥用價值很高,其在治療糖尿病、胃病、促進胰腺分泌、保護神經等各類疾病中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7]?,F如今,梔子不僅用于制藥,還用于制造保健品?,F代醫(yī)學表明,對梔子化學成分及藥理進行研究探討[8],有利于對疾病治療預防工作進行指導實踐,并提高梔子的治療效果。梔子的藥理主要作用于抗炎、清熱解毒等方面,而炎癥的發(fā)病原因是機體被各種損傷因子刺激,導致血管系統(tǒng)活體組織產生的防御反應[9]。但因其梔子的化學成分過于復雜,且炮制機制不一,現階段研究人員并沒有深入探討和研究梔子的化學成分及抗炎效果,所以本文主要探討了不同炮制機制對梔子化學成分含量及抗炎效果的影響。
圖2 炒梔子樣品239 nm(A)及440 nm(B)波長下UPLC色譜圖
結果表明,從整體來看,炮制時間越長、炮制程度越深,梔子的化學成分含量大體變化為依次下降,順序為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其中京尼平龍膽雙糖苷含量順序為焦梔子、炒梔子、梔子炭;梔子苷酸含量順序為焦梔子、梔子炭、炒梔子,其余化學含量變化皆為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而抗炎效果,與Model組對比,對于大鼠血清中AST、ALT、總膽紅素、IL-6含量,其3種炮制機制均能使之降低(均P<0.05),但其抗炎效果并不相同,抗炎效果炒梔子、焦梔子,梔子炭依次下降。
鄧怒驕等[10]研究發(fā)現,對于酵母多糖類炎癥,梔子苷有顯著的效果,其能顯著降低大鼠血清致炎因子,增加抗炎因子,降低腸黏膜病理性損傷。張冷等[11]研究發(fā)現,京尼平龍膽雙糖苷可以抑制致炎細胞因子水平,其主要是通過核因子(NF)-κB抑制脂多糖(LPS)誘導的星形膠質細胞活化來進行的。呂辰子[12]研究發(fā)現,不同炮制機制的梔子,炒制溫度、炒制時間都有最優(yōu)解,其炒梔子炒制溫度為179℃,炒制時間5.70 min;焦梔子為240℃,3.7 min;梔子炭為329.94℃,5.91 min。這與本文結果類似
圖3 焦梔子樣品239 nm(A)及440 nm(B)波長下UPLC色譜圖
圖4 梔子炭樣品239 nm(A)及440 nm(B)波長下UPLC色譜圖
綜上所述,不同炮制機制對梔子的化學成分及抗炎效果有顯著的影響,炮制時間、炮制程度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本文研究為以后進一步揭示梔子炮制機制對梔子化學成分及抗炎效果的影響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