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永亮
傳統(tǒng)意義上,把山水畫的空間稱之為三維空間,即表現(xiàn)的高遠、深遠、平遠,也就是說畫面強調的是近、中、遠景的立體視覺。我將幾十年來對真山水的寫生和傳統(tǒng)哲學相結合,以當今的構成觀念把傳統(tǒng)構圖方式中的三維空間改變成二維空間,在二維的平面構成中強化筆墨的虛實與節(jié)奏的變化,顛覆了傳統(tǒng)表現(xiàn)方式的思維定式,創(chuàng)造出我自己的語言樣式,這種審美觀念的改變也是藝術實踐與時代審美語境相結合的印證。
當今社會走向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無論是科技信息的進步,還是物質生活的多樣性,都使當代人的審美比傳統(tǒng)審美更具“時代性”,人文精神亦愈加豐滿。時代的變化對我的藝術審美和藝術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沖擊力。藝術作為審美趣味的傾訴,藝術創(chuàng)造者必須擺脫物象的束縛,既不能讓感官受制于見聞,也不能使心思被符號所束縛。畫是夢中的境,亦是醒時 的夢,似真似幻。相由心生,境乃意造。意是精神的營造,境是心象的再現(xiàn)。意和境是不可割裂的共同體,但又有各自的內涵。我們以水墨、彩墨為載體的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充分發(fā)揮其意境的魅力。因此意境既是藝術作品的生命之根,也是藝術創(chuàng)造者的心境之源。若想營造出妙趣橫生、出神入化的境界,必須擺脫具體物象的束縛,拓展思維空間,尋求寬廣的視野,挖掘和探訪更多神秘的思想境界,用更加貼切的藝術語言傳遞出無限的審美內涵。這也是我變三維為二維的動力。
在繪畫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如何畫,二是怎么畫。這兩者之間互為補充、互為相輔。如何畫是觀念問題,此觀念是指用什么樣的思想、什么樣的文化思維方式來傳遞個人意識、體現(xiàn)個人意志。怎么畫是技術問題,用什么樣的繪畫方式、繪畫材料。思想觀念與思維方式?jīng)Q定了繪畫所采取的技術與形式,形式又是內容與理念的載體。如果僅僅停留在形式上,而沒有豐富的內涵,那么形式便是空洞的,作品也是蒼白無力的,不能打動觀者。但只注重內容的表現(xiàn),缺乏外在的形式與技巧,則不能表現(xiàn)出應有的意境,這樣同樣失去了創(chuàng)作的意義。
長期地觀察生活之后,我體會到無論是用傳統(tǒng)中國畫的散點透視還是西方的焦點透視,都無法充分地表達人與自然一體的感受。隨著思考加深,我采用了傳統(tǒng)的應目會心法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悟。身即山川而融入山川,忘卻無我,離形去智,以“山川即我,我即山川”的理念來表現(xiàn)置身于山水之中感受到的自然山川如煙如黛的變化、物象繁簡有無的構成、它們之間的矛盾與統(tǒng)一,以及宇宙萬物與自我之生命元氣和合而呈現(xiàn)的形式。一幅畫便是一團氣,是一個整體。我現(xiàn)在的繪畫語言,重在表現(xiàn)意象與氣象的韻味與律度。
王永亮 多少人家煙雨中 紙本設色 2020年
我們平時所說的寫意,寫的便是意象。我認為中國畫的寫意包含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傾向客觀物象的審美,二是用筆墨的方式傳遞精神思想。兩者均為寫意的范疇,然而在思維方式上區(qū)別很大。第一種當中有七分寫實、三分意象。而第二種精神的寫意是以某種思想作為支撐,營造一種以精神為主題的意境,客觀物象僅僅是一個載體,寫意占七分,寫實為三分。
氣在中國古典哲學中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一,氣有陰陽,“太和所謂道”;其二,氣的浮沉、氤氳可化生宇宙間一切生命體,莊子說氣“通天下一氣耳”,“生物一息相吹”;其三,氣是宇宙萬物最原始之本體,張載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四,氣是人體構成的實體存在,如中醫(yī)所說的“氣血”“氣脈”和人類后天培養(yǎng)的精神品格,如孟子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如此等等。在美學范疇中,有謝赫的“氣韻生動”、杜甫的“元氣淋漓”、王詵的“氣壯雄逸”、朱熹的“氣象渾成”等審美標準。故而,氣在中國美學上就體現(xiàn)出了其特有的生命節(jié)奏。
氣自是一種審美境界,以其觀物,萬物皆有生命力且生生不息;以其觀物,萬物皆是一個生命流動的渾淪整體。依此用筆墨表現(xiàn),便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以情寫意,以意寫境。我以老莊之道家審美為指歸,將“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旨趣和“氣化”審美運用于中國山水畫構成形式中,從而派生出萬物共生的畫面,呈現(xiàn)出蓬勃向上、生命永恒的意境,這也是我置身于大山之中,沐浴在青山蔥蘢、萬物競秀環(huán)境中的感悟。如何將萬物并生的蓬勃氣象轉化為藝術語言繼而用筆墨呈現(xiàn)出來,是我追尋的目的。想營造出妙趣橫生出神入化的境界,必須擺脫具體物象的束縛,拓展思維空間,尋求寬廣的視野,挖掘和探訪更多神秘的思想境界,用更加貼切的藝術語言傳遞出無限的審美內涵。
當然儒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觀念和“養(yǎng)氣”思想也影響了我對萬物世界的認知,隨意而適志,意得而抒懷。多實地寫生,在生活中辯證地統(tǒng)一物我,是開拓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視野的最佳途徑。
無論是道家思想“萬物為一”觀,還是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論”,兩者都是我藝術觀念形成的思想基礎。■
王永亮 春光又暖何家沖 81×69cm 紙本設色 2021年
王永亮 淺深山色煙樹綠 81×68.5cm 紙本設色 2021年
王永亮 回眺云天外 137.5×68.5cm 紙本設色 2021年
王永亮 虛靜恬淡 紙本設色 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