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
人物介紹
崔道植,1934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轉(zhuǎn)業(yè)后進入公安系統(tǒng)工作,曾任黑龍江省公安廳刑事技術處處長、刑事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參與辦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難痕跡檢驗鑒定,無一差錯。自1994年6月退休至今,崔道植仍然在為公安事業(yè)奮斗,參與破獲多起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重大影響的大案要案。2021年6月,崔道植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勛章”。
2021年6月29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87歲的崔道植滿頭銀發(fā),身著20世紀80年代的老式警服,腰桿筆直地走上授勛臺。
“這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天。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做了一些應該做的事,取得了一些成果,黨給了我這么高的榮譽,我很感恩,這一切要感謝黨、感謝國家?!贝薜乐舱f,當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他頒授勛章時,他好像又回到了入黨的那一刻,就是在那一刻,他獲取了支撐自己奮斗一生的信仰和力量。
以忠誠報“黨恩”
——“我的生命、我的知識,都是黨給的”
崔道植出生在吉林省梅河口市三八石村一個貧困的朝鮮族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6歲時媽媽也走了,是爺爺拉扯著他和姐姐長大。家里貧苦至極,哪怕是弄來地主家鍋底的一塊焦糊鍋巴,他也要和姐姐推來讓去,誰也舍不得吃。因為家里實在太困難,姐姐14歲就出嫁了。
“我是一個舊社會里貧苦農(nóng)民家的孩子,童年忍饑挨餓,生活沒有尊嚴。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得到翻身解放,對我來說就是重生。我的生命、我的知識,都是黨給的,我要報答黨恩?!薄皥蟠瘘h恩”,是崔道植幾十年來重復最多的話。
1949年,15歲的兒童團團長崔道植手握紅纓槍,立下志向:今后要參軍,一定要參加共產(chǎn)黨的軍隊;要入黨,一定要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此后的兩年時間里,崔道植一次次申請參軍,最終在1951年如愿。他至今記得參軍那天,嘹亮的軍歌軍號響徹云霄,更加記得老班長送給他的《可愛的中國》手抄本。
1955年5月,崔道植從部隊轉(zhuǎn)業(yè),來到黑龍江省公安廳工作,成為新中國第一代刑事技術警察,從此開始了他66年的職業(yè)堅守。
進入公安機關后,組織上先后安排崔道植到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學校(現(xiàn)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哈爾濱業(yè)余職工大學、哈爾濱醫(yī)科大學等學校學習。“組織上為我花費了很多精力與經(jīng)費,我覺得必須回報組織?!贝薜乐舱f。
在學校,崔道植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晚上還跑到食堂“借光”看書。提起60多年前的學習經(jīng)歷,崔道植激動地說:“當時我就想,組織上這么培養(yǎng)我,我一定要學好,在工作中報答黨和國家?!?/p>
“報答黨恩”是崔道植最樸素、最純粹的愿望,對黨、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是他的初心起點、信仰發(fā)端。所以,崔道植退休后依舊保持著“戰(zhàn)斗”姿態(tài),被返聘到黑龍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繼續(xù)工作,“召之即回”,屢次出征,參與偵破了多起疑難案件。省內(nèi)各地公安機關從事指紋鑒定工作的民警,不少人都向崔道植請教過。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他都一一認真解答,直到對方弄懂為止。
2016年年底,黑龍江省公安刑偵系統(tǒng)開展全省命案積案指紋比對專案行動,70余起疑難命案的現(xiàn)場指紋擺在了崔道植面前。起初,大家只是希望他能在閑暇時幫著看一看,結(jié)果他連續(xù)加班三天,不但全部看完,而且每一枚指紋都用圖像處理軟件將比對信息標注得一清二楚,許多積案在他標注完畢后成功破案。
2020年夏天,崔道植利用自己發(fā)明的指紋修復系統(tǒng),通過九天九夜持續(xù)工作,成功鎖定了牡丹江市公安局提交的一枚變形指紋多處證據(jù)特征;2021年2月,崔道植在一起疑難涉槍案件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在隨時接手系列疑難案件鑒定的同時,這位刑偵專家每天都在整理過往偵辦的典型案例資料,準備編輯成書供基層偵查員參考。
“沒有感覺累,習慣了?!睂Υ薜乐瞾碚f,這種工作狀態(tài)似乎已是常態(tài)。
事實上,崔道植從1994年退休開始,就因心律不齊一直懷揣速效救心丸。2020年那次持續(xù)九天九夜的鑒定工作過后,他因血壓突然走低而幾近暈倒。服下藥丸后,他也沒休息,而是繼續(xù)回到顯微鏡前,在痕跡檢驗崗位上通宵達旦……
“從小我的父母就不在了,對我而言,黨就是我的母親,對黨忠誠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是在黨的培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只要我的眼能看、腿能動,只要國家還需要我,我就要為黨的刑偵事業(yè)工作到最后一刻。”崔道植說,自己至今“退而不休”,就是因為想“報答黨恩”。正是這份忠心向黨的信仰,擎起了崔道植一生奮斗的力量。
自1955年從警至今,崔道植累計鑒定痕跡物證7000余件,無一差錯,具體鑒定結(jié)果大多成為偵破疑難案件的關鍵。
以匠心致初心
——“不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沒盡到責任”
“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級給我的一切工作,我都是熱愛的,因為這是黨給我的……”1953年,崔道植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對黨和人民的無限感激之情,也寫下了一名革命青年的初心。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辈煌跣摹⒗斡浭姑?,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這一點,崔道植做到了。
幫助破獲“白寶山案”“張書海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看痕知槍、觀彈識人……在60余年的刑偵生涯中,崔道植用精湛的業(yè)務、鉆研的精神,寫就了一個個傳奇。
1994年10月21日,山東省農(nóng)村經(jīng)濟開發(fā)中心總經(jīng)理王某夫婦在家被槍殺,現(xiàn)場留下兩枚7.65mm手槍彈頭。七年后,山東省公安機關發(fā)現(xiàn)了重大犯罪嫌疑人張昌文,并繳獲了一支比利時造“槍”牌手槍。經(jīng)過山東省公安廳和公安部二所檢驗,均認為槍管磨損嚴重,無鑒定條件,后送到崔道植處請求協(xié)助檢驗。崔道植用自己發(fā)明的“鋁箔膠片”與“彈痕展平器”將送檢的彈頭膛線痕跡全部展平后進行線痕接合檢驗,得出“槍殺王家夫婦現(xiàn)場提取的彈頭就是用張昌文處繳獲的‘槍牌手槍射擊的”的結(jié)論,于是很快破了案。
在該案痕跡鑒定中使用的“鋁箔膠片”與“彈痕展平器”,正是崔道植發(fā)明的特殊“神器”。
1995年,全國涉槍案件呈現(xiàn)上升趨勢,此時,崔道植雖然已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但心里還掛念著國家彈頭痕跡檔案的現(xiàn)代化管理技術的研究進展情況。1997年,他參觀了公安部舉辦的國際刑偵器材展,當看到加拿大、美國的“槍彈痕跡自動識別系統(tǒng)”后,他暗下決心,非攻破這個堡壘不可。
為了研究膛線痕跡的提取技術,他訪問了國內(nèi)七所高等學府和三所精密儀器研究所;為了研制高精度制模片,他去過國內(nèi)三大鋁廠和鋁箔片廠;為了研制理想的彈痕展平裝置,他先后設計了四種模型圖,與四個機械加工廠合作研制過。經(jīng)過五年多的苦心研究,他終于發(fā)明了一種用特制鋁箔膠片提取彈頭膛線痕跡的技術,并獲得發(fā)明專利證書。同時,他還設計制造了一種彈痕展平裝置,用它復制出來的膛線痕跡,既清晰又穩(wěn)定。他和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的王志強同志以這兩項專利技術為基礎研究出來的“彈頭膛線痕跡自動識別系統(tǒng)”,于2001年10月16日通過了部級專家鑒定,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幾十年來,崔道植的工作生涯始終是在處置疑難案件和學術理論研究并行的狀態(tài),偵查實踐與偵查理論實現(xiàn)了“雙豐收”。
1975年,公安部在鄭州召開全國刑事技術工作會議,崔道植與其他四省的同行承擔了《人手各部位長寬度與身高、年齡、體態(tài)的關系》的科研課題,經(jīng)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共搜集了12 500人的125 000份指紋卡。崔道植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學對國人手掌各部位長寬度進行了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分析,首次測得國人手掌各部位的正常值以及它與人體身長、年齡、體態(tài)的關系,為利用現(xiàn)場手印分析犯罪分子某些生理特點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自1981年以來,崔道植圍繞槍彈痕跡檢驗先后撰寫了《根據(jù)7.62mm手槍射擊彈殼痕跡判斷射擊槍種的探討》《64式手槍指示桿痕與59式手槍拋殼挺痕位移的研究》等論文。同時,崔道植還開了利用指甲同一認定、牙痕同一認定偵破疑難案件的先河。
1994年6月17日是崔道植退休的日子,家人期待著這個“聚少離多”的家庭能夠走向正軌。但是,這個日期并沒有成為改變崔道植工作狀態(tài)的分水嶺。
就在這一年,崔道植在總結(jié)痕跡檢驗工作時發(fā)現(xiàn),有些犯罪現(xiàn)場遺留的痕跡或者經(jīng)過顯現(xiàn)的痕跡,因無法確定其主要特征而被舍掉;有些痕跡垂視看不清,斜視能看清,但無法校正拍照變形的圖片,也只好剔除;現(xiàn)場平面圖、立體圖的繪制,仍停留在鴨嘴筆手工操作的低水平上……崔道植覺得,“不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沒盡到責任”。
經(jīng)請示公安部科技司批準,崔道植開始立項研究痕跡圖像處理系統(tǒng)。研究這一系統(tǒng),必須依靠最新高科技手段。但是,崔道植對計算機技術一竅不通。為了按時完成課題任務,他從零開始,虛心向課題組的合作伙伴、教授請教,向書本學習,最終熟練掌握了計算機技術。
經(jīng)過崔道植和課題組全員的辛苦努力,每一項技術指標都進行了上千次的實驗,這項研究終于在1996年10月成功結(jié)題。
以赤誠赴使命
——“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我的一切也都要交給黨”
“這枚沉甸甸的勛章不僅是頒發(fā)給我個人的,這份榮耀屬于全國200萬公安民警,更是對公安隊伍的褒獎和肯定,我只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分子?!?021年7月2日,崔道植在公安部新聞發(fā)布會上謙虛地說,“這枚‘七一勛章,對我來說是無上的榮耀,是我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全部,也指引和鞭策著我,保持好黨員初心、履行好黨員使命?!?/p>
84歲那年,崔道植接到公安部指派的一個任務,鑒定內(nèi)容為深圳發(fā)生的一起疑難案件。這次鑒定是崔道植從警以來最具挑戰(zhàn)的一次,因為就在接受任務的第一天,崔道植筆記本電腦上的背包帶斷裂,帶子上的一個鐵卡彈到他的左眼,致使白眼仁位置出現(xiàn)了一個L形傷口。由于右眼患有輕度白內(nèi)障,左眼的傷痛給他的工作帶來極大困難,但他依然連續(xù)工作三天三夜,累了就打個盹兒休息一下。小兒子崔英濱來看望他時,老人已經(jīng)滿眼充血。崔英濱翻開父親左眼皮看到那個傷口時,眼淚便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強行帶著父親前往醫(yī)院就診。最后,醫(yī)生給崔道植縫了四針。
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崔道植在高質(zhì)量完成公安部鑒定任務的同時,又把以往成功案例制作成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PPT教材,并著力研究非制式槍支建檔工作。
崔道植把個人的榮譽和利益想得很透、看得很淡,把精力最大限度地用來為公安事業(yè)勤奮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所發(fā)明的彈痕展平器等設備獲得了很多專利,完全有機會從中獲得可觀的經(jīng)濟利益,但他毫不猶豫地把專利無償獻給了國家。
后來,崔道植又自費制作了12臺展平器,無償捐獻給西北地區(qū)相關省份的刑事技術部門,支持一線實戰(zhàn)??吹竭@個發(fā)明在全國廣泛應用,并取得很好的實戰(zhàn)效果,崔道植由衷地感到欣慰。2006年,崔道植榮獲全國公安科技突出貢獻獎,獲得40萬元獎金,他卻將獎金全部捐獻給了黑龍江省公安廳、哈爾濱市公安局等單位,用于添置鑒定設備。
“總之,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我的一切也都要交給黨?!贝薜乐矆远ǖ卣f。
人們很難想象,這樣一位警界“國寶級”專家,每次出差執(zhí)行任務都是躬行節(jié)儉,只要時間允許,坐火車買最便宜的坐票,下飛機搭乘最簡單的公交車,拒絕任何人接送……用他的話說,“要給國家多省點兒錢”。
在受命協(xié)助偵破“甘肅白銀系列殺人案”時,已經(jīng)82歲的崔道植一路乘火車從哈爾濱趕赴甘肅。兒子們對此又生氣又心疼:“爸,我們花錢給你買飛機票,不花國家錢,還不行嗎?”
即便已是耄耋之年,乘公交車仍是崔道植出行的常態(tài)。在深入工作現(xiàn)場時,他對住宿也有自己的要求:離現(xiàn)場越近越好,把省出來的時間全部投入到工作中。
這種對待工作的勤儉作風,也讓崔道植的警察家庭擁有了一種特殊的淳厚之風。崔道植對自己要求嚴格,對三個身為警察的兒子也同樣有著嚴格要求。其中,小兒子崔英濱繼承父業(yè),在哈爾濱市公安局從事痕跡檢驗工作;大兒子崔成濱是省公安廳刑偵總隊的科技專家;二兒子是省公安廳反邪教總隊的業(yè)務骨干。
“給他當兒子,連埋怨他的資格都沒有。他對事業(yè)的忠誠、他的身體力行,是對我們最好的教育?!比缃?,兒子們早已理解了父親,“榮譽、職務這類東西,父親根本不往心里去,心思全在勘查現(xiàn)場和研究課題上。他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學卻學也學不完的東西?!?/p>
時至今日,崔道植仍在整理參與偵辦過的刑事案件現(xiàn)場資料,做成一個又一個PPT案例。他說:“生老病死的規(guī)律在那里,我的時間有限了,留下這些給后來的人做一些參考吧……”
2006年,在全國公安刑事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崔道植在發(fā)言時激動地說:“我愿為公安事業(yè)繼續(xù)奮斗十年!”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全場。
如今,15年過去了,87歲的崔道植仍在刑偵一線日夜忙碌。他說:“只要國家需要,一聲召喚,我將立即起身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