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石鳳祥,楊學東,史珊,馬云瑤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 放射科,北京 100053
雙源CT通過對兩個近似相互垂直(94°)的球管設置不同的管電壓值提供兩種不同的能量,從而產生不同的X線衰減信息,利用不同的衰減可用后處理軟件將碘劑從增強的圖像中提取出來,從而產生虛擬平掃(Virtual Noncontrast-Enhanced,VNC)的圖像,多項研究表明VNC圖像有較高的圖像質量,若VNC能替代真實平掃(True Noncontrast-Enhanced,TNC)則可省去一期平掃,將大大降低病人受輻射劑量[1-3]。本研究通過比較上腹部VNC與TNC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的差異探討虛擬平掃代替常規(guī)平掃的可行性。
回顧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需行腹部增強掃描患者37例。所有患者無碘對比劑過敏史,無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排除孕婦及兒童,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36~86歲,平均(60.27±13.24)歲,體質量指數(shù)為18.22~27.02 kg/m2,平均(23.06±2.26)kg/m2。
所有患者均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雙源CT上掃描?;颊哂跈z查前空腹6~8 h,檢查前喝水500 mL,仰臥在檢查床上,雙臂上舉,腳先進,檢查前叮囑患者配合吸氣憋氣,并保持呼吸幅度一致。描范圍為膈頂至肚臍,先行TNC,再應用雙能行增強掃描,采用雙筒高壓注射器(德國UIrich missouri),經肘正中靜脈以3 mL/s的速度注入碘海醇[300 mg(I)/mL],注射量1.5 mL/kg,藥注完后以3 mL/s的速度注射生理鹽水20 mL,應用觸發(fā)模式掃描,觸發(fā)點在主動脈裂孔水平,監(jiān)測閾值100 HU,注藥10 s后開始監(jiān)測,達到閾值后7 s開始掃描,描完動脈期后延遲30 s行靜脈期掃描。真實平掃參數(shù):管電壓:120 kV;參考管電流210 mAs;準直器寬度:128×0.6 mm;螺距0.6;卷積核B30f。雙能掃描參數(shù):A、B球管管電壓分別為80、Sn 140 kV,參考管電流為460 mAs、178 mAs。準直器寬度:32×0.6 mm;螺距0.6;卷積核D30f。各個期相均開啟實時動態(tài)曝光劑量調節(jié)(Combined Application Reduce Exposure;CARE)Dose 4D。
應用Liver VNC軟件,將碘對比劑的融合比率調整到0%,CT的融合比率調整到100%,得到VNC圖像和碘圖。將TNC、VNCA、VNCV三期圖像調入MMWP VE36A后處理工作站,于腹腔干起始層面在肝臟、脾實質、豎脊肌、皮下脂肪并在胰腺的胰頭、胰體、胰尾找三個不同的感興趣區(qū)(Region of Interest,ROI),ROI≈0.8 cm2,利用復制粘貼,盡量保證ROI的大小和位置在三幅圖像上保持一致,記錄CT值及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取平均值,并計算信噪比SNR,SNR=平均CT值/SD脂肪。由兩位影像科工作5年以上的醫(yī)師對三期圖像評分,意見不一致時經協(xié)商達成一致。評分標準如下[4]:①1分,解剖結構模糊,不能診斷;②2分,解剖結構不清楚,細節(jié)不能被發(fā)現(xiàn);③3分,大部分解剖結構可以滿足診斷,但少數(shù)圖像不能進行評價;④4分,解剖結構和細節(jié)較清楚,能夠評價但不是非常好;⑤5分,解剖細節(jié)清晰,可以簡單明了的評價。3~5分即能滿足臨床診斷需求。
采用SPSS 17.0軟件對上述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分別對肝、脾臟、胰腺、豎脊肌的CT、SNR、SD及劑量值進行比較,對其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有差異時進行兩兩比較;圖像評分為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數(shù)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三組間病灶檢出率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記錄每個患者各期圖像的CT劑量指數(shù)(CT Dose Index,CTDI)和劑量長度乘積(Doselength Product,DLP),計算有效劑量(Effective Dose,ED)[5]:ED(mSv)=k×DLP;在成人腹部中k=0.015mSv/(mGy.cm)。
雙能掃描模式由于省掉一期平掃劑量,其總有效劑量ED兩期= EDVNCA+EDVNCV,本研究中三期總有效劑量為:ED三期=EDTNC+EDVNCA+EDVNCV
TNC中肝、脾、胰腺、豎脊肌的CT、SNR、噪聲與VNCA、VNCV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VNCA、VNCV之間CT值(肝P=0.151;脾P=0.644;胰腺P=0.399;豎脊肌P=0.558)、SNR(肝P=0.568;脾P=0.922;胰腺P=0.628;豎脊肌P=0.745)、噪聲(肝P=0.856;脾P=0.983;胰腺P=0.515;豎脊肌P=0.74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肝、脾、胰腺、豎脊肌的SNR值在VNC圖像上顯著高于TNC(表1)。
表1 TNC、VNCA、VNCV三期圖像質量比較(±s)
表1 TNC、VNCA、VNCV三期圖像質量比較(±s)
項目 內容 TNC VNCA VNCV F值 P值肝 CT 57.62±5.60 65.98±6.43 68.11±6.92 28.264<0.001 SNR 3.74±1.02 5.58±1.23 5.75±1.51 28.644<0.001噪聲 17.99±3.30 13.63±1.71 13.53±1.57 44.185<0.001脾 CT 46.64±3.16 60.53±5.08 61.01±5.05 120.494<0.001 SNR 3.01±0.72 5.12±1.07 5.14±1.28 50.162<0.001噪聲 17.93±2.86 13.12±1.79 13.14±1.74 59.137<0.001胰腺CT 44.27±2.94 47.32±4.24 46.47±5.4 4.932 0.009 SNR 2.87±0.72 4.01±0.90 3.91±0.98 19.197<0.001噪聲 19.76±3.32 14.78±2.53 14.37±2.21 44.828<0.001 CT 50.47±4.81 54.10±6.52 54.90±6.08 6.002 0.003 SNR 3.25±0.79 4.54±0.87 4.61±1.17 23.717<0.001噪聲 18.78±3.33 14.17±1.95 13.94±1.63 47.316<0.001豎脊肌
TNC的有效輻射劑量與VNCA、VNCV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86)( 表2),ED三期、ED兩期分別為12.21±2.27、7.98±1.53,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88.166,P<0.001),VNC較TNC掃描減少約34.6%的輻射劑量。
表2 TNC、VNCA、VNCV三期圖像輻射劑量比較(±s)
表2 TNC、VNCA、VNCV三期圖像輻射劑量比較(±s)
組別 CTDI vol/mGy DLP/mGy·cm ED/mSv TNC 10.04±1.17 282.24±50.53 4.23±0.76 VNCA 9.46±1.22 266.00±51.11 3.99±0.77 VNCV 9.45±1.22 265.10±51.32 3.99±0.77 F值 2.921 1.324 1.266 P值 0.058 0.270 0.286
TNC、VNCA、VNCV三期圖像評分均≥3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10,P=0.701)。經兩名放射科醫(yī)生共同協(xié)商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平掃結合兩期增強掃描共檢出病變146個,TNC、VNCA、VNCV分別檢出病變120、119、118個,其中3位病人肝上有鈣化點,兩位病人鈣化點在三期圖像上都顯示,另一位病人在TNC顯示在VNCA、VNCV未顯示;7位病人有膽囊結石其中3位病人三期均清楚顯示,另外4位病人結石均能顯示,但在VNCA、VNCV上密度降低,體積減小(圖1);還有一位病人肝S7段病變在TNC、VNCA顯示,在VNCV未顯示(圖2)。χ2檢驗結果顯示,三期圖像病變檢出率分別為82.2%、81.5%、80.8%,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hi-square=0.091,P=0.956)。
圖1 直腸癌術后AFP升高影像圖片
圖2 B超提示肝實質內圓形混合回聲團塊
診斷用X線與物質相互作用主要發(fā)生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散射效應,光電效應的強度與物質的原子序數(shù)及光子的能量有關,高原子序數(shù)的物質(如碘、鈣等)的CT值更容易受X線光子能量變化影響,從而可以用不同能量的X線穿過不同組織產生不同CT值,得到組織特性圖像[5],而低原子序數(shù)的物質(如軟組織)隨光子能量的變化,其產生的CT值變化較小,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將碘劑與軟組織區(qū)分出來,得到虛擬平掃圖像;而鈣原子在不同能級下衰減系數(shù)變化較碘原子小[6],依據(jù)此特性可以將鈣和碘區(qū)分開來。
本研究中VNC圖像中各個器官的CT值要高于常規(guī)平掃,與王慧慧等[7]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與雙源CT去除碘劑不完全有關,Borriello等[8]研究指出,碘濃度較高的區(qū)域有可能影響碘對比劑的去除,本研究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如VNCA圖像上心包內碘造影劑殘留更為明顯),這可能是導致VNC圖像上各個器官CT值要高于TNC圖像的原因之一;另外本研究雙能掃描采用80 kV/Sn140 kV按照0.5的融合比率融合而成,CT值為一個相對值[9],即使同一器官也會隨管電壓的變化而變化。VNC圖像上SNR值要明顯高于TNC圖像,與袁元等[10]研究結果一致,而SD值要比TNC圖像低,可能是由于雙能掃描圖像重建采用D卷積核,有學者指出“D”卷積核能夠提高物質特性,同時降低噪聲,相應的會使圖像的模糊度增加[11];另外二代雙源采用能譜濾波技術[12],在高能球管上添加了錫濾過板[13],能使低能普成分從高能譜射線中去除,從而使高能普射線得到純化,提高區(qū)分碘的能力;此外其后處理算法采用光滑處理,能夠降低背景噪聲。
本研究中三期圖像評分均≥3分,均能滿足診斷要求,而且三期圖像評分及病灶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發(fā)現(xiàn)部分肝臟鈣化灶和膽囊結石在VNC圖像中密度降低和體積減小,還有一例病人肝臟鈣化灶在VNC中未檢出,這可能與VNC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有關[14],主要是對軟組織、碘和脂肪三種物質分離,未包含鈣,所以有可能將鈣去掉;也有可能是高低能譜重疊,降低了其區(qū)分碘和鈣的能力[15]。王新輝等[16]對縱隔淋巴結的鈣化研究顯示,VNCv的鈣化檢出率為67.1%;楊誠等[17]發(fā)現(xiàn)VNC圖像對≥3 mm結石的檢出率為100%,而對1~2 mm的結石檢出率為84.21%,因此VNC對<3 mm的結石有一定的局限性;另有學者指出VNC更適合應用于腹部較大臟器的研究,對較小臟器如腎上腺等有局限性[18]。筆者認為雖然VNC在小結石和小的臟器的檢出上有一定局限,但對于隨訪病人有前期傳統(tǒng)掃描做比照不會對診斷結果產生太大影響。
應用VNC可以省掉常規(guī)平掃的劑量,所以受檢者接受的總輻射劑量為VNCA的輻射劑量+VNCV的輻射劑量,而傳統(tǒng)腹部增強的輻射劑量為常規(guī)平掃+動脈期+靜脈期三者之和,TNC與VNC有效劑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常規(guī)增強的總有效劑量約等于ED三期,因此常規(guī)腹部增強的總劑量要遠遠高于應用雙能虛擬平掃的劑量。本研究中省掉TNC大約能省掉34.6%的輻射劑量,與楊琰昭等[19]研究一致。而VNC圖像有較高的圖像質量,并且與TNC有相似的病灶檢出率,因此對腹部增強應用虛擬平掃具有很大的臨床意義,特別是對一些需要長期隨訪的病人,如一些腫瘤患者,在做腹部增強時常常需要做平掃期、動脈期、門脈期還需要做延遲期,應用VNC直接減少一期平掃劑量,顯著降低患者的輻射劑量,又縮短了檢查時間,提高了檢查效率。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① 樣本量太少,下一步可以加大樣本量驗證;② 未對病變做詳細分類,只是統(tǒng)計了病變個數(shù),未對結石大小分類;③ 本研究的雙能掃描采用0.5的融合比率,未對不同融合比率做研究。
綜上所述,VNC具有較高的圖像質量,又降低了受檢者的輻射劑量,雖然在顯示結石和鈣化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可以把這種掃描方式推廣到隨訪病人的檢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