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海,許 偉,祖茂衡,徐 浩,王 勇
作者單位:221006 江蘇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介入放射科
目前肝細胞癌(HCC)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圍內(nèi)居高不下,我國人群發(fā)病大多與乙型肝炎相關[1]。HCC 患者常伴發(fā)門靜脈高壓,確診時可手術切除者不超過30%[2]。經(jīng)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是無法手術切除患者首選術式,成為連接肝切除和肝移植前降級、降期的“橋梁”及聯(lián)合消融的治愈性治療[3]。經(jīng)頸靜脈肝內(nèi)門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廣泛應用于門靜脈高壓及其并發(fā)癥治療[4]。臨床上對HCC 伴門靜脈高壓患者,大多僅針對肝癌進行治療,對門靜脈高壓并發(fā)癥常予內(nèi)科保守治療。TIPS 處理門靜脈高壓聯(lián)合TACE 治療HCC 目前已有臨床報道。但TIPS 術后門靜脈血分流至體循環(huán)會降低門靜脈對肝組織的灌注,以致出現(xiàn)肝功能減退甚至衰竭[5],而TIPS 治療后行TACE 治療會部分阻斷肝腫瘤血供,可能有導致雙重血供減少、發(fā)生肝功能不全風險,使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增加,因此TACE 在TIPS 術后患者中應用需謹慎[6]。本研究旨在探討TIPS 術后患者TACE 治療HCC 的安全性和近期臨床效果。
回顧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TACE 治療的HCC 患者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診療規(guī)范(2019 版)》原發(fā)性肝癌診斷標準,典型特征和穿刺病理診斷為HCC,且無手術切除指征或拒絕手術切除;②接受TACE 治療;③TACE 術前未經(jīng)抗腫瘤治療、術后未經(jīng)TACE 以外抗腫瘤治療;④巴塞羅那臨床肝癌(BCLC)分期A、B 或C 期;⑤Child-Pugh分級A 或B 級;⑥美國東部腫瘤研究協(xié)作組(ECOG)評分0~2 分。排除標準:①惡病質或全身多臟器衰竭;②嚴重肝功能不全;③肝內(nèi)動脈-門靜脈瘺;④伴有無法控制的嚴重感染;⑤腫瘤伴遠處轉移,估計生存時間<3 個月;⑥凝血功能障礙;⑦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18 分,Child-Turcotte-Pugh(CTP )評分>13 分;⑧失訪或資料不全。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最終共納入41 例患者,其中20 例TACE術前有過TIPS 治療(觀察組),21 例TACE 術前無TIPS 治療(對照組)。
患者仰臥位,常規(guī)雙側腹股溝消毒,右腹股溝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改良Seldinger 技術穿刺右股動脈,成功后短導絲導引下置入4 F 導管鞘,送入4 F RH 導管選擇性送入腹腔干和腸系膜上動脈行造影,觀察腫瘤位置、大小、數(shù)目、血供等情況;微導絲導引下同軸送入3 F 微導管超選擇送至腫瘤供血動脈,再次造影明確診斷;經(jīng)導管灌注5%葡萄糖注射液(50 mL)+雷替曲塞(2 mg),透視下緩慢推注碘化油乳劑(超液化碘油10~20 mL、利多卡因2 mL、鹽酸吡柔比星40 mg)適量;透視下觀察碘化油沉積情況,若在瘤灶內(nèi)沉積良好、腫瘤染色未明顯顯示、腫瘤動脈分支血流淤滯,視栓塞成功。
術后常規(guī)予以保肝、護胃、止吐、鎮(zhèn)痛等支持治療。根據(jù)患者情況予以抗感染治療,針對栓塞后綜合征(發(fā)熱、疼痛、惡心、嘔吐等)積極對癥處理。
記錄患者術前1 周,術后1、4 周血清白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白細胞(WBC)、紅細胞(RBC)、血小板(PLT)等實驗室數(shù)據(jù),通過比較兩組間肝功能、血常規(guī),術后不良反應、并發(fā)癥和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評價安全性。分析患者術前1 個月,術后1、3、6個月超聲造影/腹部增強CT/MRI 等檢查,根據(jù)改良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mRECIST)[7]評價術后近期療效。
兩組患者基線特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TIPS 治療在TACE術前2年內(nèi)實施,中位時間150(92~209)d,其中7例患者因急性食管-胃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內(nèi)科藥物聯(lián)合內(nèi)鏡治療后仍有活動性出血接受挽救性TIPS,9 例因反復食管-胃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出現(xiàn)嘔血、黑便內(nèi)科藥物聯(lián)合內(nèi)鏡治療控制后接受TIPS 預防再出血,2 例為預防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接受TIPS,2 例因頑固性腹水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接受TIPS。觀察組患者TACE 術前1 個月內(nèi)腹部CT 增強或多普勒超聲檢查證實支架內(nèi)血流通暢。
表1 兩組患者基線特征比較
兩組患者TACE 術均獲成功,無手術相關死亡。術后1 周ALT、AST、TBil 均不同程度升高,ALB下降,術后1 個月時基本恢復至基線水平。兩組間術前、術后1 周WBC、RBC、PLT、ALT、AST、TBil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LB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術后腹痛、發(fā)熱、惡心、嘔吐發(fā)生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均未出現(xiàn)腫瘤破裂出血、肝膿腫、膽汁瘤、消化道出血、肝衰竭、骨髓抑制等并發(fā)癥。術后1 個月觀察組2例患者出現(xiàn)3 級以上嚴重不良事件,其中1 例出現(xiàn)肝性腦病,1 例TBil>正常值上限3 倍;對照組1 例發(fā)生3 級嚴重不良事件,TBil>正常值上限3 倍。術后6 個月兩組患者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客觀應答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觀察組典型病例治療影像見圖1。
圖1 觀察組典型病例TIPS 術后TACE 治療HCC 過程影像
表2 兩組患者術前1 周肝功能、血常規(guī)檢查對比 ±s
表2 兩組患者術前1 周肝功能、血常規(guī)檢查對比 ±s
參數(shù)觀察組(n=20)對照組(n=21)P 值ALT/(U/L)31.5±12.836.5±19.40.337 AST/(U/L)44.5±18.641.9±10.00.586 TBil/(μmol/L)25.2±6.7021.1±7.20.072 ALB/(g/L)32.6±2.639.7±5.5<0.001 WBC/(×109/L)4.2±1.33.9±0.80.177 RBC/(×1012/L)3.9±0.74.1±0.60.301 PLT/(×109/L)119.1±45.8122.5±49.10.269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 周肝功能、血常規(guī)檢查對比 ±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 周肝功能、血常規(guī)檢查對比 ±s
參數(shù)觀察組(n=20)對照組(n=21)P 值ALT/(U/L)77.9±23.774.7±14.20.474 AST/(U/L)89.4±23.783.1±16.40.333 TBil/(μmol/L)33.7±8.630.4±10.60.270 ALB/(g/L)32.1±2.738.1±4.5<0.001 WBC/(×109/L)4.8±2.05.5±2.00.245 RBC/(×1012/L)3.7±0.54.0±0.50.058 PLT/(×109/L)94.6±37.5100.2±42.40.655
表4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對比n(%)
表5 兩組患者術后6 個月腫瘤反應率n(%)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除ALB 外,基線特征與對照組基本一致。觀察組ALB 較低可能由該組患者肝硬化失代償病史均較長所致。進一步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當,雖然大多數(shù)患者術后出現(xiàn)栓塞后綜合征,但經(jīng)對癥支持治療后均得到恢復,且術后6 個月疾病控制率和客觀緩解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對照組總體療效優(yōu)于觀察組;兩組患者術后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隨訪期間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TACE 術后1 個月內(nèi)兩組共有3 例發(fā)生3 級嚴重不良事件,但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恢復,證實HCC 患者即使在TIPS 術后接受TACE 治療也是安全有效的。
在我國,HCC 發(fā)生發(fā)展大多緣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與消化道出血或頑固性胸腹水相關[8-9]。既往研究表明TIPS 聯(lián)合射頻消融(RFA)、TACE 等治療肝癌伴門靜脈高壓,不僅可降低門靜脈壓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提高患者生存率[10-11]。周思佳等[12]研究報道TIPS 聯(lián)合TACE 治療50 例原發(fā)性肝癌伴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結果顯示該治療可安全有效地控制腫瘤發(fā)展,減少甚至消除門靜脈高壓癥候群,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然而有文獻報道,門靜脈高壓患者TIPS 治療后門靜脈血流灌注減少,有導致肝功能不全發(fā)生風險[13]。因此,對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頑固性胸腹水經(jīng)TIPS 治療后門靜脈分流改變了肝臟雙重血供,隨后出現(xiàn)HCC 患者,并不適合行TACE 術。Kuo 等[6]對比研究10 例有過TIPS 治療與23 例無TIPS 治療的HCC 患者接受TACE 術效果,結果顯示前者CR 和ORR 明顯低于后者(P<0.05)。但Ruohoniemi 等[14]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間CR和ORR 差異較小,白蛋白-膽紅素(ALBI)評分、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變化情況和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0 例患者中僅1 例出現(xiàn)3 級以上嚴重不良事件,證實TIPS術后TACE 治療HCC 安全有效。本研究結果與該研究基本一致。Kohi 等[15]對比分析10 例TIPS 術后TACE 治療HCC 患者和148 例僅TACE 治療HCC患者,結果發(fā)現(xiàn)前者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接近后者2 倍,這與本研究結果存在差異,這可能是由于栓塞材料選擇不一致,評估時排除了暫時性和主觀性嚴重不良事件。此外,與Ruohoniemi 等[14]研究對比,本研究觀察組CR、ORR 較低,肝功能不全發(fā)生比例較高,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該研究50 例患者中有12 例接受載藥微球聯(lián)合化療藥物栓塞。有研究表明載藥微球作為一種新型栓塞材料,可降低全身化療藥物濃度、提高局部腫瘤藥物濃度、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提高腫瘤反應率,進而降低腫瘤復發(fā)率、延長患者生存期,粒徑100~300 μm 載藥微球不易進入正常肝臟終末小動脈(內(nèi)徑20~50 μm)和肝竇(寬7~15 μm),可避免異位栓塞加重肝功能損傷[16-17]。
綜上所述,盡管TIPS 治療后HCC 患者肝功能基線較差,TACE 治療仍安全有效。但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如僅為回顧性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選擇性偏倚和混雜因素;樣本量較小;對照組通過性別、年齡和腫瘤大小匹配,缺乏隨機性;隨訪時間較短,僅評價近期療效,未分析總體生存率。有待于今后行大樣本、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研究進一步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