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讀及大提琴家馬友友的一則逸事,不禁莞爾。
在音樂方面具有驚人天分的馬友友,成名極早,時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聲譽日隆,所到之處,萬人空巷。
然而,有一回,訪問非洲的納米比亞時,他卻碰了一個軟釘子。話說他到了那兒,土著為他載歌載舞。
他觀賞完畢后,慢條斯理地取出不啻拱璧的大提琴,說:“讓我為大家演奏一曲吧!”
萬萬沒想到,土著居然齊聲應道:“且慢,你不必演奏,讓我們?yōu)槟阊葑喟?!?/p>
馬友友向朋友憶述此事時,哈哈大笑,說:“我原本以為他們一定很渴望聽我演奏,沒想到,他們居然一點都不在乎?!?/p>
馬友友說的,其實正是一般人的通病。不論名人還是普通人,都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而又理所當然地得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結(jié)論。
最近,教育界的朋友郭先生也說了一則異曲同工的小故事。
那時,他在一所中學當校長。每天放學鈴聲響起后,老師和學生陸陸續(xù)續(xù)地離開。責任心極強的他,獨自留在校園里處理校務。
有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經(jīng)過校園,看到他形單影只,便走進來,與他談天說地。
郭先生覺得老伯寂寞,便放下繁重的公務,陪他說東道西。
漸漸地,老伯風雨無阻,天天前來“報到”,一待便長達幾小時。
郭先生公務堆積如山,深感焦灼。一夜,勉強挨到老伯起身告辭時,郭先生硬著頭皮對他說道:“您明天就不要再來了,我公務繁重,無法天天陪您談天?!?/p>
萬萬沒想到,這話一說,老伯勃然大怒:“我是看你寂寞難耐,才特地撥冗前來陪你聊天,沒想到你這人卻以怨報德、過橋抽板!”
郭先生當場愣住,全然作聲不得。原來他們雙方都表錯情、會錯意了。
問題的癥結(jié)在于,他們都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一廂情愿地以為自己是施恩者,而對方是受惠者,也都一心認定對方會因為自己的“犧牲”而感激涕零,偏偏事情的真相與自己的想象背道而馳。
自我中心,是一枚危險至極的地雷;當我們事事都以自己作為考量點時,往往會產(chǎn)生誤導性的結(jié)論。
馬友友說得好:“要做個優(yōu)秀的表演者,一定要有很強的自我;但是要成為非常優(yōu)秀的表演者,必定不能讓自我變成中心?!?/p>
是擲地有聲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