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勤,張 洋,職承杰
(水利部長江治理與保護重點實驗室,長江設(shè)計集團有限公司,430010,武漢)
觀景口水利樞紐施工導流設(shè)計采用圍堰一次截斷河床、隧洞導流、枯水期圍堰擋水、汛期大壩度汛斷面擋水的導流方案。由于壩址位于五步河與蘆溝河交匯處下游,初步設(shè)計階段經(jīng)綜合比選后推薦左右岸各設(shè)1條隧洞導流,其中左岸五步河由永久性建筑物泄洪放空洞導流,右岸蘆溝河由右岸導流洞導流。樞紐布置見圖1。
圖1 大壩樞紐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平面布置圖
右岸導流隧洞等級為4級。圍堰采用土石結(jié)構(gòu),導流采用20年一遇洪水標準,相應五步河和蘆溝河洪峰流量分別為191 m3/s、110 m3/s。根據(jù)樞紐布置和地形地質(zhì)條件,右岸導流隧洞布置在蘆溝河右岸,采用城門洞形,斷面尺寸3.20 m×4.50 m(寬×高),洞長700 m,洞底坡降為1.1%,導流洞進口閘室采用岸塔式。
觀景口水利樞紐工程于2016年2月底開工,工程要求2016年11月進行截流,初設(shè)方案導流洞長700 m,施工工期約11個月,預計導流洞2017年2月底才能具備過流條件,無法滿足工程2016年11月截流的進度要求。因此需對導流洞布置進行優(yōu)化,縮短導流洞施工工期。
圍繞縮短導流洞施工工期的目的,導流洞布置優(yōu)化重點從以下兩方面進行研究:
一是通過明渠或隧洞將左岸五步河和右岸蘆溝河連通,取消右岸導流洞,兩河導流任務均由左岸泄洪放空洞承擔。二是通過調(diào)整導流洞布置,縮短導流洞洞線長度,達到縮短導流洞施工工期的目的。
(1)利用明渠或隧洞連通兩河,取消右岸導流洞
由于壩址位于兩河交叉口,蘆溝河河底高程237 m,五步河河底高程234m,如果在圍堰前用隧洞連通兩河,隧洞長度260m,需由蘆溝河下泄到五步河,來洪水時,連通隧洞出口為淹沒流,隧洞下泄流量受限,導致右圍堰高度增加。若采用明渠連通兩河,中間山脊高度較大,最大開挖深度達34 m,工程量較大。
無論采用明渠或隧洞哪種方案連通兩河,由于取消了右岸導流洞,左岸泄洪放空洞負擔2條河水的下泄,泄流能力減小,將導致左右岸圍堰和大壩度汛斷面填筑高程增高,估算左圍堰增高7m,右圍堰增高12.5m,圍堰填筑方量增加約11萬m3,大壩度汛斷面填筑高程增加13 m,度汛前期大壩填筑施工強度增大。同時由于右岸圍堰高度增加,右岸圍堰擋水水頭達22 m,圍堰長期高水位運行,對圍堰施工質(zhì)量要求較高,基坑排水及處理工作量增加,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故導流洞布置設(shè)計優(yōu)化不推薦本方案。
(2)調(diào)整導流洞線路布置,縮短洞線長度
根據(jù)樞紐工程布置方案,調(diào)整導流洞線路布置,研究將導流洞進、出口位置向壩軸線方向移動,盡可能減少導流洞線路長度以達到縮短導流洞施工工期的目的。
設(shè)計單位根據(jù)地形地質(zhì)條件,通過深入研究臨時建筑物導流洞與永久建筑物溢洪道空間布置關(guān)系及其運行時段特點,導流洞承擔的導流任務與溢洪道承擔的泄洪任務在時間上相互獨立、互不干擾,將右岸導流洞進口位置向下游平移至距壩軸線上游約195 m山坳處,導流洞出口位置向上游平移至距壩軸線下游150 m右岸山坡,充分利用導流洞與溢洪道運行時段相互獨立的特點,允許導流洞與溢洪道布置上空間交叉,使導流洞后段從溢洪道泄槽底板的巖層中穿過。
右岸導流洞按照上述優(yōu)化方案調(diào)整后布置在蘆溝河右岸,進口位于大壩軸線上游約195m處,出口位于大壩軸線下游約150m處,進出口之間為洞身段。導流洞由進口控制段、洞身段、出口消能防沖段3部分組成,全長433m。
為保證導流洞過流能力,洞線布置優(yōu)化后導流洞過水斷面及縱坡維持不變,由于洞線長度縮短,泄流能力略有增加。洞身段采用城門洞形,底寬3.20 m,直墻高3.27 m,洞高4.50 m,洞頂圓心角150°,導流隧洞進口底高程為238.00 m,出口底高程為234.15 m,洞長350 m,洞底坡降為1.10%。
導流洞洞線布置優(yōu)化后,導流洞洞身長度由700 m減少至350 m,由于洞身長度大幅度縮減,工期也相應縮短至5個月,為工程按期截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
導流洞洞線布置調(diào)整后與初步設(shè)計相比,導流洞進口位置向壩軸線平移約40m,出口位置向壩軸線平移約340m。
調(diào)整后導流洞進、出口段軸線與巖層面近正交。進口覆蓋層為粉質(zhì)黏土夾碎石,厚1.0~2.0 m,下伏基巖為沙溪廟組第三段(J2s3)泥巖夾粉砂巖及薄層砂巖,出口地層巖性為上沙溪廟組第一段第二層(J2s1-2)泥巖夾粉砂巖及薄層砂巖,洞頂圍巖厚度相對變厚。同時出口段邊坡為逆向坡,邊坡穩(wěn)定、隧洞圍巖穩(wěn)定性好。
導流洞出口位置由溢洪道右側(cè)調(diào)整至溢洪道左側(cè)后,隧洞長度由700 m減少至350 m。導流隧洞從溢洪道泄槽底板下巖體中穿過,與溢洪道軸線呈30°斜交,導流洞與溢洪道相交部位該段洞頂開挖高程約240 m,對應溢洪道泄槽底板高程256.94~246.87 m。導流洞洞頂與溢洪道底板間巖體厚度7.31~16.79 m,交叉處斷面見圖2。該段巖石為砂巖、泥巖夾薄層砂巖及粉砂巖,導流洞部位巖石微風化,屬Ⅲ~Ⅴ類圍巖。斜槽底板部位巖石微風化~弱風化。
(1)施工期
導流隧洞過流后,溢洪道泄槽進行土石方開挖和混凝土澆筑,調(diào)整后導流隧洞后段與溢洪道成約30°立體斜交,且最小厚度為7.31 m,為分析導流洞對溢洪道泄槽底板的影響,按淺埋隧洞對導流洞后段進行襯砌配筋計算,為安全起見,隧洞頂部按巖體、泄槽混凝土及水自重全部作用在襯砌結(jié)構(gòu)混凝土上考慮。
(2)運行期
導流出口位置調(diào)整后,導流隧洞從溢洪道泄槽底板下巖體中穿過,與溢洪道軸線呈30°斜交,導流洞與溢洪道交叉部位導流洞頂板與泄槽底板最小巖體厚度7.31 m,為確保工程運行期泄槽底板安全,導流洞在下閘蓄水后對該交叉段進行混凝土封堵和回填灌漿處理。
圖2 導流洞縱斷面(交叉處)(單位:cm)
觀景口水利樞紐工程布置格局為:主河床布置混凝土面板壩,左岸布置泄洪放空洞兼施工導流洞、右岸布置岸邊式溢洪道,右岸導流洞布置在溢洪道外側(cè)以減少導流洞對溢洪道的干擾,致使右岸導流洞線路較長。
為滿足工程截流進度要求,縮短導流洞施工工期,對右岸導流洞線路布置進行了優(yōu)化,根據(jù)地形地質(zhì)條件,盡可能將右岸導流洞進、出口位置向壩軸線平移靠近,充分利用導流洞與溢洪道運行時段相互獨立的特點,允許導流洞與溢洪道空間交叉布置,使導流洞后段從溢洪道泄槽底板的巖層中穿過,優(yōu)化后導流洞洞線長度由700 m縮短至350 m,節(jié)約工程投資約790萬元,工期由11個月縮短至5個月,為工程按期成功截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
2020年12月工程下閘蓄水,計劃后期對導流洞進行混凝土封堵和灌漿處理,導流洞作為臨時建筑物已順利完成導流任務。目前工程運行狀況良好,導流洞布置設(shè)計優(yōu)化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