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松堂
▲ 隼鳥2 號探測器探測“龍宮”小行星模擬圖
▲ 返回地球的樣本返回艙
日本的外星球采樣活動主要針對小行星。早在本世紀初,日本就發(fā)射了隼鳥號小行星探測器,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從糸川小行星上帶回了珍貴的巖石樣本。日本在2014年又發(fā)射了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前往龍宮小行星。
“隼鳥號”的采樣方式,是用兩顆槍彈射擊糸川號表面,試圖濺起碎石加以采集。但是當“隼鳥號”返回地球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返回艙里什么都看不到!科研人員把返回艙放到顯微鏡下之后,才找到1500 粒細小的灰塵。為了多弄一點樣品,在“隼鳥2 號”研制期間,日本航天科研人員打算改變采樣的方式,把“槍”換成“炮”。
“隼鳥2 號”安裝了一個叫做“小型攜帶式沖擊器”的設備,主要是一個類似于自鍛破片彈原理的炸藥漏斗。
自鍛破片彈也被稱作爆炸成形彈藥,在炸藥表面貼著一層漏斗形的紫銅罩子。當炸藥爆炸的時候?;鹚幍耐堰@個銅罩子向中間擠壓,形成一個尖頭的圓柱體。這個圓柱體的飛行速度非???,幾乎能夠達到2000 米/秒以上。如果讓它飛到坦克集群的上空之后起爆,用高速的尖頭圓柱體從上往下攻擊坦克的頂部,很容易打出個大窟窿來。因此,自鍛破片彈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 “隼鳥2 號”的炮彈
▲ “隼鳥2 號”的返回艙
▲“隼鳥2 號”的采樣器
自鍛破片彈是不是真的能用來打小行星呢?在2011年10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在自己的實驗場進行了一次射擊實驗。他們把自鍛破片彈放在一個混凝土掩體當中,在100 米外設置了一個邊長為4 米的白色靶子,中間還豎著6 個用白紙糊成的薄板。點火之后,自鍛破片彈的4.7 千克奧克托今炸藥起爆,順利形成了一個2000 克重的尖頭圓柱體,以2000 米/秒的初速度飛向靶子,不但順利擊穿了6 層薄板,還把靶子打了一個大窟窿;然后繼續(xù)飛行,在靶子后面的山體上打碎了一大塊巖石。顯然,這個方法是有效的。
炮彈的威力比子彈大多了,炸飛的碎石完全可能把“隼鳥2 號”自己打壞,因此必須從一定的距離處開炮才可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的科研人員決定,先把這個帶著自鍛破片彈頭的“小型攜帶式沖擊器”從“隼鳥2號”本體上分離出去。在它向“龍宮”下降的過程中,“隼鳥2 號”本體先向旁邊躲閃,然后縱向機動,飛到預定炮擊位置的另一側去。
“小型攜帶式沖擊器”在“龍宮”上方約250 米的高度起爆,把一枚彈丸高速射向“龍宮”,同時自己也炸成一團碎片。不過,無論這些碎片還是被彈丸激起的碎石,都會被“龍宮”本身擋住,不會影響到“隼鳥2 號”。等碎石和碎片都飛遠之后,“隼鳥2 號”再回到原先的位置飛行,準備采樣。
為了及時了解炮擊的位置到底在哪里,“隼鳥2 號”飛行到與預定炮擊點大致平行的位置時,會先釋放一個“可部署相機”。這臺圓柱形相機的直徑和長度都是78 毫米,上面有兩個鏡頭,自帶電池和通信天線。它可以從1000米外拍攝炮擊過程,第一時間定位彈著點,節(jié)省采樣過程的時間。
一切安全之后,“隼鳥2號”回到“龍宮”上方大約20 千米的地方,開始下降程序。首先要拍攝彈著點的圖像,由地面人員編制圖像匹配程序。然后根據(jù)程序確定飛行彈道和修正量,控制“隼鳥2 號”逐步向彈著點下降。這個過程中要不斷修正,確保精確瞄準。
抵達小行星表面后,“隼鳥2 號”就把采樣器頭部伸進彈坑,用一個類似于倒刺結構的管子把碎石和渣土采集起來,送到收納器里,準備運回地球。
2020年12月5日,“隼鳥2 號”返回艙順利降落在澳大利亞。開艙后,人們發(fā)現(xiàn)其中有5.4 克樣品。雖然只有這么一點,卻是太空探索史上的一大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