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雪松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戰(zhàn),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重1731克的月壤樣品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定著陸場,宣告“嫦娥五號”月球采樣返回任務獲得圓滿成功,這些月壤還將在科研領域為人類更深入地了解月球提供重要依據(jù)。
▲ “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示意圖
▲ “嫦娥五號”采樣裝置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目前美國通過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的6次登月總共采集了重約382 千克的月球表面物質樣本,但累計投入高達194億美元。蘇聯(lián)發(fā)射11 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探測器的預算要少得多,但只有3次任務成功采樣返回,總計采集了326克月球樣品,費效比就差多了。毫不夸張地說,月球采樣返回是目前難度最大的深空探測任務之一?!版隙鹞逄枴碧綔y器為了實現(xiàn)采集2 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的任務目標,不僅發(fā)射質量高達8.2噸,遠高于蘇聯(lián)的“月球24 號”等采樣返回探測器,而且探測器分為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個部分,可以說是一次無人版的迷你阿波羅登月,它是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tǒng)工程。
“嫦娥五號”返回器首次實現(xiàn)了我國地外天體的采樣返回,標志著中國突破了地外天體的采樣封裝和轉移技術,我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突破月球采樣返回技術的國家。作為1976年蘇聯(lián)“月球24 號”以后,44年來人類第一次月球采樣返回,“嫦娥五號”的采樣返回技術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特點。
2011年“嫦娥五號”探測器正式立項,但早在2009年“嫦娥五號”論證階段,哈工大鄧宗全教授就主持論證,確立了月面鉆-表復合式采樣封裝方案,這在國際上也是一個創(chuàng)舉。2010年《航天器工程》發(fā)表的《月球無人采樣返回任務概念構想》一文中,也對“嫦娥五號”的采樣封裝技術做了分析,公開了表鉆結合的采樣方式。2011年到2013年鄧宗全教授牽頭,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完成了鉆取采樣關鍵技術原理樣機和采樣封裝集成驗證的攻關,奠定了“嫦娥五號”采樣技術的基礎。
月球表面的樣品大致可以分為月壤和月巖兩類,考慮月球表面物質暴露在外,受到太陽輻射和宇宙射線的作用,從科學探測角度出發(fā),需要獲取一定深度并未受到空間環(huán)境影響的樣品。月球鉆取采樣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比如蘇聯(lián)完全依靠鉆取方式獲得月球樣品,但3 次成功返回的月球采樣任務中,“月球16 號”和“月球20 號”的鉆機都碰到了高密實度月壤或高硬質巖石,只分別鉆到0.35 米和0.27 米深處,即使是傾斜鉆到2.25 米深度的“月球24 號”探測器,也在復雜的月壤中遇到多次停鉆的情況,鉆取深度和取樣質量也不及預期。
綜合考慮各方面技術因素,月球采樣最好同時采集表面和深層的樣品。據(jù)“嫦娥五號”副總師彭兢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設計了轉機鉆取采樣和機械臂表層取土兩種模式,鉆取就是使用空心鉆機獲得月面下的月壤樣品,表層取土使用機械臂在末端采樣器支持下,在臨近著陸器的月面進行多點采樣。“嫦娥五號”獨特的表鉆結合、多點采樣的方式,不僅能采集到更多的月球樣品,而且使月球樣品類型更豐富。
▲ “嫦娥五號”的落區(qū)
▲ “嫦娥五號”的樣品容器
▲ “嫦娥五號”取樣示意圖
中國航天人還進行了大量地面分析設計和試驗,科研人員綜合國內外對月壤的研究認識,研制了超過30 種模擬月壤,制造了1:1 全尺寸的著陸上升器模擬器,在實驗場模擬著陸器在各種不同傾斜狀態(tài)和光照條件下,以及月塵、高溫和振動等各種苛刻環(huán)境下的采樣過程??蒲腥藛T還根據(jù)“嫦娥五號”著陸傳回的數(shù)據(jù),發(fā)送指令前先在地面進行模擬采樣,為月面采樣決策和操作提供依據(jù)。他們還設計了預編程、半自主和遙控3 種工作模式,確保采樣工作的順利完成。
2020年12月1日23 時,“嫦娥五號”成功降落到月球表面,隨后進行展開太陽翼和機構解鎖等準備工作。自動采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嫦娥五號”研制過程中就確定了先鉆后表、器地協(xié)同的工作程序,首先進行的是使用鉆機的鉆取采樣。月面鉆取采樣難度和風險很大,據(jù)美蘇實際鉆取經驗,月壤深度超過0.3 米時密實度急劇提高到92%,這也是蘇聯(lián)“月球16 號”和“月球20 號”,以及美國“阿波羅15 號”鉆取不盡人意的最重要原因。
“嫦娥五號”沒有攜帶巡視器,著陸后不能移動,鉆取采樣也只能是原位鉆取。軌道器遙感探測無助于判斷著陸區(qū)的地質結構,著陸器落月后鉆取采樣裝置正下面的月面,既可能是相對松軟的月壤,也可能是堅硬的月巖,鉆取采樣是貨真價實的一錘子買賣。蘇聯(lián)“月球16 號”和“月球20 號”半途而廢的鉆取過程說明,面對高硬度月巖時“鉆得動”對鉆取采樣至關重要?!版隙鹞逄枴碧綔y器雖然盡量采用輕量化設計,限制各個分系統(tǒng)的功耗,但鉆機設計卻大相徑庭,這個鉆機的功率居然超過1000 瓦,大功率的鉆機有利于突破可能的堅硬月巖。鉆機的鉆頭也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設計者對比了16 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后,確定了雙排鉆牙階梯構型的鉆頭?!版隙鹞逄枴本脑O計百里挑一的鉆頭,使用特殊的材料和構型,具備鉆進8級硬度巖石的能力。要知道,堅硬的石英石莫氏硬度也只有7 級,8級就是不太常見的黃玉了,而比它們更硬的是9 級的剛玉和10 級的金剛石。
“嫦娥五號”的鉆機要鉆得動,還要考慮環(huán)境因素。我們地面常見鉆機耐熱也就到100 攝氏度左右,但月球白晝受陽光直射,月面溫度輕松突破100度。鉆機研制團隊經過努力攻關,研制了能在180 攝氏度下正常工作的特種鉆機。然而,1000 瓦大功率的鉆機如果遇到高硬度的月巖,鉆取滿負荷工作時溫度肯定不低?!版隙鹞逄枴苯德鋾r精心選擇了姿態(tài),鉆機布置在探測器的陰面,這樣鉆機不用面對陽光直射,環(huán)境溫度相對較低,有利于鉆取時的散熱和鉆取采樣工作的完成。另外,我國科研人員還提出了密實度分類感知算法,通過傳感器感知月壤密實度,智能調整鉆機旋轉速度和鉆進速度,避免發(fā)生卡鉆現(xiàn)象。
▲ “嫦娥五號”鉆取采樣
▲ “嫦娥五號”樣品封裝
▲ “嫦娥五號”鉆取示意圖
嫦娥五號探測器為鉆取采樣進行了精心和充分的準備??蒲腥藛T使用各種模擬月壤在地面進行了五六百次鉆取試驗,模擬顯示鉆機能適應不同的月壤環(huán)境,并且吸取美國尤其是蘇聯(lián)的教訓,專門研制了大功率能鉆進8 級硬度巖石的鉆機。最終“嫦娥五號”鉆取雖然遭遇困難,但獲得成功。
無論是“月球16 號”和“月球20 號”還是“月球24 號”,鉆取采樣都遇到了各種問題,美國阿波羅登月的歷次鉆取也不盡人意,即使是我們精心設計的“嫦娥五號”,也遇到了月壤下堅硬巖石層,導致實際采樣不及預期。美國阿波羅登月中航天員從月球表面獲取了大量樣品,而我國的“嫦娥五號”也通過表層取土,多點采樣獲得了大量月壤樣品。
深層月壤密實度的急劇提高,和月壤下的巖石層構成了鉆取采樣的攔路虎,但月壤表層并沒有那么密實,換句話說表層取土的難度要低得多。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表層取土采用器地協(xié)同方式,探測器“慧眼”獲得地形信息發(fā)回地球,地面團隊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造出和月球表面相同的地形,地面實驗場中的模擬器根據(jù)這些信息生成表層采樣控制指令,控制機械臂工作進行采樣,地面通過模擬驗證后,再把控制指令發(fā)往月球,控制月面的“嫦娥五號”進行實際采樣動作。
▲ “嫦娥五號”月表取樣(一)
▲ “嫦娥五號”月表取樣(二)
“嫦娥五號”表層采樣使用臂桿長3.7 米、多個關節(jié)組成的靈巧機械臂。它安裝在著陸器的陽面,不僅避免了和鉆取采樣裝置搶位置,陽面光照條件也有利于地面人員觀察月球表面,更好地進行采樣決策。采樣機械臂張角范圍可達120 度,覆蓋范圍有7~8 平方米,不同于鉆機對重量限制不大,采樣機械臂設計上要盡量追求輕量化,要在月面高溫作業(yè)環(huán)境下滿足機械臂對輕質量、高強度、高剛度和耐熱的苛刻要求,研制難度也相當不小。機械臂使用重量輕剛度高的晶須型鋁基碳化硅材料,不同部位還根據(jù)需求使用不同材質,進一步實現(xiàn)了減重。
為了盡可能應對不同情況,“嫦娥五號”采樣機械臂上還設計了兩個采樣器,采樣器甲是鏟挖式,而采樣器乙是旋挖式。采樣器甲挖土量更大,而采樣器乙挖土能力更強。正常情況下只使用采樣器甲,如果落區(qū)地形起伏太大就要用到采樣器乙?!版隙鹞逄枴庇?020年12月2日22 時完成了整個自動采樣任務,全程歷時約19 個小時。依靠靈活智能的“慧眼”和機械臂,加上著陸區(qū)的地形條件不錯,在地面人員的精心控制下,原定15 次取土實際只用了12 次就裝滿1500 克月壤表層樣本,表取采樣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