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賀喜梅
▲ 劉伯明拍攝的新疆大地
▲ 聶海勝拍攝的北京夜景
他們用十余年造“天宮”,又將用十余年守“天宮”。
在剛剛過去的90 個日日夜夜里,他們與執(zhí)行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航天員隔空相伴。航天員做他們十余年技術(shù)成果的驗證者和打分人,他們做航天員在軌生活與工作的支持者和守護人。雙方惺惺相惜,又相互欽佩、彼此感恩。航天員說“感謝所有科技人員的付出”,他們說“我們佩服航天員的毅力”。
在航天員即將踏上返程的時候,他們囑咐:“走之前,請一定把門關(guān)好!”
他們就是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的中國空間站任務飛控試驗隊。
航天人的做事風格是“凡事想在前,確保一次成功”。
6月17日18 時48 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事實上,為了確保天和核心艙的安全性和舒適度,早在2月1日,一支200 多人的飛控試驗隊就已“上線”。他們兵分兩路,一路前往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另一路則進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制定測試程序和故障預案。
“核心艙系統(tǒng)龐大復雜、新技術(shù)多,必須進行充分在軌測試后,確定沒問題了,才敢讓人上?!笨臻g站天和核心艙結(jié)構(gòu)與機構(gòu)分系統(tǒng)主任設計師施麗銘說。
自大年初二起,他們就一頭扎進緊張的“備戰(zhàn)”工作中。核心艙入軌后,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神舟十二號”對接后,他們一次次地開展測試驗證,確保組合體“十分安全”。
▲ 3 位航天員在空間站內(nèi)打乒乓球
從神舟十二號飛船到天和核心艙,航天員要先后穿過4 道艙門。此前就有專家擔心,“在軌壓了幾個月,艙門打開會不會有問題?”為此,飛控試驗隊事先做了十幾種預案。
當聶海勝一個縱身來到核心艙的畫面出現(xiàn)在飛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時,施麗銘心情特別激動,“所有意外都沒有發(fā)生,畫面特別清晰?!?/p>
“哇,這外面太漂亮啦!”7月4日,劉伯明第一次走出“天和”,不禁發(fā)出如此贊嘆。這場長約7 小時的出艙大片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大家頻頻在網(wǎng)上贊嘆:“震撼!”“大片!”“精彩!”震撼大片的背后是地面“舵手”的嚴密“預演”。
此前幾天,飛控試驗隊通過計算和仿真的方式推演出艙活動的整個過程,又進行了1 ∶1 演練,確定什么時候發(fā)什么指令,確定機械臂的安全活動路徑。
與此同時,空間站天和核心艙GNC 分系統(tǒng)副主任設計師張軍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對“天和”“天舟”“神舟”組合體姿態(tài)進行最優(yōu)設計,既要確保組合體足夠“穩(wěn)”,又要確保其在一個良好的測控區(qū)內(nèi)。
對于新技術(shù),例如艙體電位控制系統(tǒng),空間站系統(tǒng)總設計師楊宏一遍又一遍地確認,“預案已做充分,考慮沒有遺漏,不會出現(xiàn)萬一”?!半m然是新產(chǎn)品,但經(jīng)過測試和演練,我們心里有底。”空間站總體電路分系統(tǒng)副主任設計師儀德英說。
“出艙前一天,腦子里像過電影一樣,想每一步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和預案,整個晚上也就睡了兩個小時吧?!笔愩懻f,“開門”“關(guān)門”這一頭一尾的動作依然是他最擔心的。不少崗位的試驗隊員凌晨2 點開始上崗,一直到下午五六點鐘,航天員回到艙內(nèi)、關(guān)上艙門、檢漏沒問題后,緊繃的神經(jīng)才稍稍放松。
近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方發(fā)布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拍攝的高清大圖,展示出地球的震撼之美?!斑@些照片是透過天和核心艙的舷窗拍攝的?!笔愩懽院赖卣f,“通過這3 個月的在軌運行,我們很高興,這座‘房子’非常結(jié)實,漏率比設計指標優(yōu)了一個數(shù)量級?!?/p>
▲ 飛控人員在監(jiān)測空間站內(nèi)情況
3 位航天員即將返回地球前,施麗銘笑言:“走之前,請一定把門關(guān)好!”
作為地面“舵手”,飛控試驗隊除了要確保組合體安全,還要協(xié)助航天員中心為航天員制定操作手冊及每日工作計劃,并在出艙等重要活動中給予支持,時常24 小時不眠,還伴隨著擔心。盡管如此,飛控試驗隊也收獲了很多歡樂。
“在不太忙碌的時候,幾位做單機產(chǎn)品的女隊員形象地說,‘看著航天員在天上忙里忙外,就像是看在軌直播,很新鮮’。”儀德英說。
3 個月的相守相伴,飛控試驗隊與航天員之間也經(jīng)歷了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磨合過程。例如,航天員吃飯、喝水或者運動時,電子設備中的一些“用電大戶”耗電大,北京飛控中心監(jiān)視屏上顯示電流曲線突變,試驗隊員起初感到很緊張,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航天員在吃飯、喝水或者運動。
不久前,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專訪時,3 名航天員透露會利用業(yè)余時間打乒乓球。聶海勝說著還演示了起來,只見一只固定在彈性桿上的乒乓球被球拍拍打后左右擺動。不少網(wǎng)友留言“這是不會落地的乒乓球”。儀德英介紹,他們在大屏幕上第一次看到這只黃色小球時,也是眼前一亮。
▲ 湯洪波拍攝的北非大陸萬家燈火
飛控試驗隊在長期陪伴中發(fā)現(xiàn),航天員不僅有了獨立睡眠空間,在生活中也很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打電話的時候,他們會像我們一樣拿著手機走到一個比較遠的位置,避開伙伴說悄悄話。想看電視直播的時候,他們會聯(lián)系地面轉(zhuǎn)接,并且自己就可以隨意調(diào)換頻道。試驗隊員看到這些,心里美滋滋的。
“說明我們造的‘房子’,他們住得還是比較舒服的?!笔愩懻f。
“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為他們服務好,他們?nèi)绻弥M力,我們就要反思了?!眱x德英補充說。
在第一次出艙活動中,湯洪波進入節(jié)點艙之前說:“感謝所有科技工作者,祝中國航天事業(yè)越來越好?!眲⒉鬟M艙之前再次表達:“感謝所有參研參試的科研人員……”坐在飛控中心盯著大屏幕的飛控試驗隊員聽到這些,心里別提有多暖了?!罢娴氖菦]想到,特別感動,感覺所有的付出都值了?!笔愩懻f。
“我們很佩服航天員的毅力,他們非常聰明?!笔愩懡榻B,在第一次艙外活動中,航天員安裝工具箱遇到難題,飛控試驗隊員都為此捏了一把冷汗。兩位航天員果斷改變操作方式,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不禁讓地面飛控人員豎起大拇指。
經(jīng)過3 個月的相伴,飛控團隊對3位航天員的印象達成了共識:聶海勝穩(wěn)重,劉伯明認真,湯洪波好學。
夜深人靜的時候,天和核心艙內(nèi),航天員已進入夢鄉(xiāng)。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一群不眠人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緊盯電腦屏幕,確??臻g站姿態(tài)、供電系統(tǒng)、生保系統(tǒng)等正常。
“我們每個人平均3 天值一個夜班,很多時候值完夜班,第二天白天還有其他一些工作要做。”張軍說,他們是一群少眠人。
儀德英上小學的兒子在與同學們談論起自己的父親時說,希望爸爸能早點回家陪陪他,不要“吃飯都約不上”。儀德英內(nèi)疚地說:“家里的事大部分時間都靠另一半?!?/p>
飛控試驗隊24 小時排班,很多專項測試都安排在后半夜。試驗隊員的手機要24 小時開機,即便是凌晨一兩點,也隨時可能有電話打來。
然而,這份事業(yè)雖然辛苦,卻也給了他們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2008年,“神舟七號”任務成功實施后,幾個40 歲左右的設計師開始帶領一幫剛畢業(yè)的博士生和碩士生,開展中國空間站的立項論證工作。張軍就是其中一員。
“雖然當時還不知道空間站長啥樣,但覺得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彼硎荆绞桥R近空間站發(fā)射,壓力越大,臨近發(fā)射那兩年,常常半夜醒來睡不著?!笆嗄甑呐Γ晒鸵粰z驗,又趕上慶祝建黨百年,真的特別緊張?!睆堒娬f。
4月29日,長征五號B 運載火箭成功托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fā)射升空?!翱粗蠡鸺痫w,我的聲音都顫抖了!”儀德英也表示。
空間站核心艙準確入軌后,下午兩點,張軍懷著激動的心情去吃飯,特意拍下了當天的飯票留念:“這輩子印象最深刻的一天。”
這批畢業(yè)生從最初的技術(shù)論證開始參與進來,干了十多年,對空間站事業(yè)很有情懷。“我們做的是史無前例的事兒,各種酸甜苦辣都嘗過,后面的路還很長?!?/p>
后續(xù),空間站至少還要在軌運行10年時間,延壽后甚至更長?!拔覀冏钪匾氖且鉀Q長壽命問題,等空間站使命結(jié)束時,我們可能就退休了?!眱x德英笑著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