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瀟
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之一“我是誰”。
《白貓和黑貓》由布拉迪斯拉發(fā)國際插畫雙年展金蘋果獎獲得者日本畫家菊地知己創(chuàng)作而成,精煉的文字、自由奔放的線條,搭配大膽的用色,經歷兩年寫和畫的幾百張有關貓的文字和圖畫,凝聚出眼前這本兼具“文學”和“藝術”之道,包括“哲思”之道的作品,令讀者再一次體味到繪本被稱為“零到九十九的人都能讀的書”的真諦。怎么會有零到九十九的人都能讀的書呢?兒童繪本閱讀研究者孫莉莉女士在《白貓和黑貓》的導讀中寫道:“一方面是由于它的圖文合奏產生的多義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優(yōu)秀的繪本作者在繪本簡潔的敘事結構中,融入了自己對某些人一生都必須面對的議題的深入思考。”
《白貓和黑貓》就是這樣一本優(yōu)秀的繪本。這個看似關于兩只“貓”的故事,在相互欣賞、彼此信任、肯定自我的過程中讓“我是誰”這個哲學終極問題在小讀者的腦海中逐漸有了屬于自己的解釋,大讀者們讀來也會對人生經歷回味無窮,不斷審視、修正當下的自我,實現親子共讀、共同進步的作用。
而回到《白貓和黑貓》這本繪本中,菊地知己為什么會選擇“貓”作為書中的主角?我想或許是因為這首先是一本寫給孩子們的書,小孩對于動物有天生的喜愛和親近。我曾經見過一個三歲的小姑娘在見到一只胖呦呦的灰色英國短毛貓時的那種喜愛和激動,歡呼著對著貓咪“喵喵”叫,小手伸到小貓的胡須旁,縷一縷拽一拽,站在一旁的大人驚呼著把小女孩的手移開,嘴里還喊出:“別讓貓咪咬著。”而小女孩似乎不覺,笑嘻嘻地繼續(xù)“喵喵喵”。
其次,故事主角定位在白貓、黑貓,還有一些配角,像蝗蟲、蚯蚓、小鳥……白貓喜歡黑貓的毛色,黑貓喜歡白貓的毛色,他們兩個經常待在一起。在綠色的草叢里,蝗蟲夸贊白貓的毛變成美麗的綠色;玩泥巴的時候,蚯蚓贊美白貓美麗的褐色;白貓和黑貓一起看晚霞時,黑貓也忍不住多看白貓幾眼,白貓變成了晚霞的顏色,真好看……無論在哪里,白貓都是眾人的焦點,黑貓卻依然是靜靜的黑乎乎。黑貓一個人離開了。作者用文字和圖畫以具象的講故事的本色,在平平實實、有張有弛的圖文中表達了一個即使嬰幼兒都能感受和理解的關于友情的故事,但它所蘊含的關于友情的思考,也在兩只貓的相互交往中逐漸露出水面。
菊地知己寫貓畫貓,也是一種人類世界的延伸。作家們寫動物,實際上既是寫大自然也是寫自己。給孩子們創(chuàng)作一本好書,讓他們看到、讀到、聽到,實際上就是與一個智者交流,聽一位成功者的演講……孩子們會受益匪淺的,而大人們也會在閱讀此書中找回天然與純粹,讓生活輕松一點、愉快一點。貓便成為了很多大作家筆下??停钪械呐笥?。
老舍寫貓的古怪、溫柔、可愛、頑皮,當初讀過那篇小學課文的小孩,多少年后變成大人,還依然記住了那只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打秋千……生氣勃勃,天真可愛的貓。海明威曾經在居住的美國最南端基韋斯特小島的家里,養(yǎng)過一只六趾貓,后來這只六趾貓繁衍了一大群六趾貓。直到今天,那個故居里仍然狂跑亂竄著五十多只六趾貓。
有位作家說,沒有動物作為參照,人對自己的認識,以及生命中一些自然而本質的東西就會被忽略。作家們寫動物,我們講故事,實際上是在講述生命中某些更根本的東西,講述兒童需要培養(yǎng)的品質,樂觀、正直、感恩、謙虛、謹慎、幽默……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一本好書,一千個讀者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那么你讀完《白貓和黑貓》又會有怎樣的領悟和體味呢?
無論是黑貓,還是白貓,無論是蝗蟲,還是蚯蚓,無論是小鳥,還是……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做自己就好。■
[日]菊地知己 著彭懿 譯
青島出版社
出版:2021年6月
定價:5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