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fenzi78
成年人的世界里,多數(shù)人不是手頭沒有錢。
我們往往以為賺錢重要,需要思考和規(guī)劃;實際上,花錢與賺錢一樣,都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發(fā)覺。
高消費的家庭支出下,如何在要用錢的時候不缺錢?
年齡增長,工作及經(jīng)濟環(huán)境變動的氛圍中,如何慢慢到達財務自由?
往上歸類,簡而言之,要了解兩個方面:認識金錢的意義;懂得如何花錢。
不同的人對金錢有不同的看法。
古往今來,熙熙攘攘,你如何看待金錢的?
林良對金錢的形象描述,深入淺出。
在《豐富人生》這本書中,他說到,我們的祖先在發(fā)明錢的同時,早就派給錢一個任務,要它成為神圣的“耕耘精神”的形象。除了“耕耘精神”,還有“服務精神”。錢同時也是“服務精神”的形象。為個人的發(fā)展,錢代表耕耘;為群體的幸福,錢代表服務。
詩人席慕蓉也曾說過:“金錢是一種有用的東西,但是,只有在你覺得知足的時候,它才會帶給你快樂。否則的話,它除了給你煩惱和妒忌之外,毫無任何積極的意義?!?/p>
如果上述金錢的形象和意義還有些抽象,那么林良在《和諧人生》里的這段話,就很具體了:錢像鹽,錢是生活中的鹽……沒有鹽,所有的“菜”都變得沒法兒下咽,但是我們并不真正的“吃鹽”。
每家每戶做菜都用到鹽,做出來的菜卻是各種菜系,干般變化。我們過日子,也處處要花錢,每個人花錢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我們先來看看別人是如何花錢的。
2018年圣誕假期,我與爸媽以及孩子們第一次游覽了梅州的客天下景區(qū)。進門后,大人小孩都被左手邊的劉沅聲泥雕藝術長廊和鼓陣吸引了。鼓陣對面墻上,一幅幅泥雕客家祖先勤勞樸素的勞動場面和持家古訓栩栩如生。
首先,家長會掌握好家庭花錢的大方向。
客家人崇尚花錢的最高優(yōu)先級一一供養(yǎng)孩子讀好書:家里再苦,都要供孩子讀書。父母之心如燈盞之輝,也要照亮兒女的前程。雖然現(xiàn)在有義務教育,而如何規(guī)劃子女的教育及培養(yǎng),也仍然是現(xiàn)代父母的新課題。
其次,勤勞致富,客家人秉承“家和萬事興”。
這是在有商有量之余,強調(diào)家人想法一致。家庭守富上,遵循“天晴防落雨”,求穩(wěn)避險。這個理念,類似于積谷防饑、未雨綢繆。
在家庭經(jīng)濟的實際體現(xiàn),便是早有儲備,以應付不時之需。
子女教育作為家庭的希望和方向;勤勞致富,家和萬事興;天晴防落雨,求穩(wěn)儲備守富;這三個道理樸素簡單,是萬千家庭最為真實可靠的依傍。
花錢與賺錢一樣,都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很多時候都沒有發(fā)覺。
股神巴菲特以“摳門”出名,他盡量不買東西,不花錢。其實他老人家除了買股票,也沒有什么要買的,哈哈!
據(jù)聞,他有三個花錢的訣竅。
A、存下一半的加薪。
讓家庭財富積累,并慢慢達到財富自由的保證方式之一,就是把所有的加薪和獎金存起來。在實踐行為上,他建議把一部分的加薪和獎金存起來,例如50%。巴菲特認為,心理上來說,“慶祝自己的成功十分重要”。
B、過好生活,合適的房子,但別住大房子。
住房的合理花費應該是每月收入的28%,但你也不必花到28%。他仍舊住在他28歲那年花31.5萬美元買下的房子。
C、讓支出發(fā)揮最大效益。
如果必須花錢,那么與家人度假等“經(jīng)歷和體會”,帶來的滿足感會高于購買家具、衣物等物品,部分原因在于花時間與我們愛的人相處,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刻。
他的三個訣竅看似簡單,第二和第三個都容易效仿,唯有第一個堅持儲蓄最難。
這里必須介紹日本的“儲蓄之神”本多靜六。
日本“公園之父”本多靜六出生于1866年,號稱巨富學人,一生著作超過370本。
他曾經(jīng)參與明治神宮、北海道大沼國定公園、羊山公園、日比谷公園等70多處著名的造林以及庭園設計,是日本近代的林學、造園大師。不過,他除了是一介學者之外,也以獨樹一幟的本多靜六儲蓄法、投資法、生活哲學聞名。他白手起家,在40歲時便累積了巨額的財富,“儲蓄之神”的名號廣為人知。
而且在1927年,因到了退休年齡辭去公職時,竟全數(shù)捐出財產(chǎn),所以他也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
日本人不僅認為本多是最懂得如何運用金錢的人,亦是最懂得生活之道的人。他老人家的這本書《人生的活法》,完成于作者生命中的最后一年(85歲時),全書分享了他一生投資理財、做人處世的觀念和方法,非常值得閱讀和收藏。
這是日本人最為推崇的活法書,“經(jīng)營之圣”稻盛和夫《活法》的啟蒙書,也得到“經(jīng)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強力推薦。
本多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記錄并實踐如何花錢。下面這五條鐵律,對我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仍然非常適用。
A、以獨特而且平實的“本多靜六四分之一儲蓄法”,累積資本。
這是著名的本多儲蓄法一一改變花錢的順序:不是剩多少就儲蓄多少,要先做儲蓄后,剩多少才花多少。
每個月當收入進來時,本多毫不手軟的預先扣除四分之一的薪水,拿去儲蓄。然后,做好今后生活會過得較為艱苦的心理準備,用剩下來的四分之三薪水,努力堅持下去。
儲備好第一桶金,既是為家庭求穩(wěn)避險,也是進一步做投資的資本。
B、檢視自己的專業(yè),成為賺錢技能。
身為近代林學與造園大師,本多藉由自身的林學專業(yè),每天堅持寫一篇有印刷價值的文章,“賣學問”。
他每天寫一頁(約450字)以上的文章,當天未寫完的,來日一定補足。從1892-1952年,即26歲開始到86歲,共60年,完成超過370部著作,平均每兩個月一本。
如果有機會去東京都的日比谷公園,可以去看—下這株造園時移植來的有400多年歷史的銀杳;或是秋季到北海道大沼國定公園賞橋、賞楓;或春季到埼玉縣的羊山公園行走在芝櫻之丘。
C、只靠勤儉儲蓄難富,勤于觀察大環(huán)境,投資未來的趨勢。
本多利用好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進行投資,藉由投資新干線與購買林地,不僅財產(chǎn)翻了好幾倍,還成為繳稅大戶。
D、本多式股票投資法。
要投資而非投機,選擇有潛力的績優(yōu)股,價格下跌時就買進。然后他謹守一個原則:兩成就套利,翻倍就賣掉一半。
只要漲幅到達買價的兩成,他就會斷然轉賣套利,絕不貪求更多。接著,把兩成的利潤金加到本金里,重新存為銀行的定存,他總是這樣就滿足了。這就是所謂的“兩成就套利”的方法。
“接著,以前買下來的一些股票,有時候在經(jīng)過漫長時間后,會漲到兩倍以上。相對的也有可能跌價,但由于保有這只股票也沒什么不好,我會一直持有下去。因此,絕不會虧損。如果股票價格達到翻倍,這種時候,我一定會先把手邊的一半持股賣掉。也就是說,只先回收投資的本金,確保為存款。因此,剩下來的股票,就完全是免費的了o免費的股票,再怎么暴跌也不會有損失。這就是所謂‘翻倍就賣掉一半的方法?!?/p>
他最推薦的致富哲學是,在經(jīng)濟好的時候勤儉儲蓄,在經(jīng)濟不景氣的時候敢于下決心投資。
E、如何以資金引出資金?
將投資賺來的錢以及存款利息,存在另一個銀行帳戶,藉由存款增加的信用,向銀行貸款。
能否儲蓄與年收入的多寡無關,重要的是培養(yǎng)正確花錢的習慣;而具體付諸行動的人,才能掌握金錢,確實達成儲蓄的目標。
古人在《增廣賢文》中說:“富人思來年,窮人思眼前”,便是我們常說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投資的眼光和選擇,都需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
客家古訓一一天晴防落雨;巴菲特的第一條訣竅一一存下一半的加薪;本多靜六的四分之一儲蓄法,都告訴我們:儲蓄,是投資的基礎。
儲蓄,是為未來的自己留下做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