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升油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290
某地隧道(左線816m、右線860m、最小凈距18m)選址的地質情況以第四系孔隙水為主,基巖裂隙水,圍巖分級為Ⅳ-Ⅴ級圍巖,出口段淺埋、偏壓,由此可見,施工中所遇問題多,危險系數大,此工程需做好安全防范。隧道采用分離式,其中左洞建筑限界(寬×高)為1500cm×500cm,右洞建筑限界(寬×高)為1500cm×500cm。采用燈光照明、機械通風,屬淺埋中隧道。此地隧道右線暗洞K51+455~K51+475段隧道頂最小覆土厚度約3m,此段施工方法為雙側壁導坑法。
隧道淺埋雙側壁導坑法常規(guī)操作為在開挖的同時進行澆筑作業(yè),通常會把隧道的施工面切為6個小斷面,從各個方向進行作業(yè),使其匯合成為完整的隧道。在作業(yè)間斷可以暫時利用土層的自穩(wěn)能力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持重,也要及時利用鋼架等做好防護,一定要注意中部的受力能力。如遇砂層等類似的地質,在施工中都可使用此法[1]。
施工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步距、強支護、快封閉、勤測量”的原則,規(guī)范完成各部分的工作。作業(yè)時一定要處理好積水問題,對于雨水的情況做到檢測及時、未雨綢繆、應對快速、反饋準確[2]。
(1)開挖步序。在1號導洞作業(yè)時,保證已做好相關支護工作。1號導洞超前2號導洞5m,再組織2號導洞的開挖作業(yè),根據設計要求及時設置初期支護以及中隔壁,起到維持結構穩(wěn)定的作用。1號導洞超前3號導洞15m,依然設置初支以及中隔壁,且此處還需增設中隔板,全面加強安全防護。3號導洞超前4號導洞5m,組織4號導洞的開挖并設初支和中隔壁。3號導洞超前5號導洞15m,進入5號導洞開挖環(huán)節(jié)時,應適時設置初支和中隔板。5號導洞超前6號導洞5m,有序地完成6號導洞的開挖作業(yè),依然需設仰拱初期支護。可見,雙側壁導坑法開挖施工將整個范圍劃分為多個區(qū)域,有序推進施工進程。
各導洞及上下左右處均要有足夠的安全間隔,目的在于給后續(xù)的鋪墊工作提供充足的空間。按流程施工隧道,雙側壁導坑法縱向施工步驟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雙側壁導坑法縱向施工步驟
(2)開挖導洞劃分。在開挖洞室劃分時要保證每個斷面的大小差不多,每個洞室的面積控制在18m2左右,并且做好防護支撐。遇土層較薄弱的區(qū)域時,若采取的是臺階式開挖的方法,則需注重對臺階高度的控制,以2.5m為宜。拱腳處依靠方木及其他進行密實處理,還要開展注漿作業(yè),以保證其固實穩(wěn)定。
(3)土方開挖方法。上導洞每榀開挖前要做加固穩(wěn)定作業(yè),然后對核心土以環(huán)形的方式進行挖掘,并將其放置于臺階處,然后運往提升架處。對下導洞進行作業(yè)時,是否需要注漿加固可依據實際需要和地層情況來決定。土方開挖期間加強對單次開挖量的控制,避免超挖或欠挖的情況,使成型的輪廓可以滿足形態(tài)和穩(wěn)定性等方面的要求。每循環(huán)開挖進尺按0.5m控制,對開挖成型的臺階做刷坡處理,以免坍塌。施工現場地層的承載能力不足時,為了確保開挖臺階以及掌子面核心土的穩(wěn)定性,需采取行之有效的加固措施。
(1)初噴掃面。拱部開挖后要立刻做掃面處理及時封頂,以免長時間的外露引發(fā)損害。
首次噴射時要按照水泥和雙液漿一樣的比例配置液漿作業(yè)。使用高壓風噴射作業(yè)檢測好砂層的穩(wěn)定性,如若需要,可在其表面加厚4cm左右[3]。
(2)鋼架。鋼架一定要達到標準規(guī)定,每節(jié)長度和重量也必須符合使用要求,一般長度控制在2.5m左右,重量控制在100kg,這樣方便后期作業(yè)。對鋼架進行組裝時,要保證已經做好清潔工作且墊板放置到位,其縱向組裝間隔要嚴格遵循標準距離,并做到每個洞統(tǒng)一。鋼架間距確認無誤后,可使用?22mm鋼管做焊接,并且做好焊接接頭的后續(xù)處理工作[4]。
(3)掛網。雙層鋪設,采用?6.5@150mm×150mm鋼筋網片,網片裁切寬度為0.7m。掛網工序,先將外網捆扎在鋼架拱背部位,然后進行鋼架安裝作業(yè),鋼架組裝完畢后再進行內網捆扎。掛網鋪設時,保證網片與鋼架緊密堅固。
(4)超前導管。鋼架組裝成型后,在中間穿入超前導管,導管長度控制在2~3m,用?32mm×3.25mm焊接鋼管制成,在其頂部做切削處理,形成尖形并予以封口。打孔,但尾部500mm范圍內予以保留,即該處不設溢漿孔。沿拱部、側導洞中隔壁輪廓線有序將制作完成的超前導管設置到位,隨后用棉紗封堵孔口,保證嚴密性,啟用高壓注漿泵,用該裝置完成注漿作業(yè),材料選用的是水泥、水玻璃雙液漿。
(5)噴射混凝土。噴射混凝土要使用專業(yè)的噴護工具KS-7Z,其厚度和強度也要嚴格達到標準規(guī)范。在正式噴射混凝土前,對接茬部位做詳細的清理,避免雜物附著。其作業(yè)時從下面展開,一層噴射完成后再往上噴射,不要漏噴,盡量做到嚴密緊實。下臺階作業(yè)不要忘記對前一臺階采取修護復噴,使其達到足夠的整潔平滑。
(1)分步開挖,施工期間嚴格控制安全間隔。兩個導洞的上下、左右間隔分別需達到5m以上、15m以上。做好每日施工統(tǒng)計,記錄要明確詳盡。分步施工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保證每個洞的作業(yè)情況都達到設計規(guī)定。
(2)每個導洞作業(yè)都要使用臺階法循序漸進,避免一次作業(yè)過高影響地層穩(wěn)定。
(3)注意把握每循環(huán)開挖進尺,開挖一榀支護一榀,使整個作業(yè)循環(huán)起來,減少土層外露時間,避免土體臨空較長[5]。
(4)環(huán)形開挖要尤其注意掌子面的穩(wěn)定情況,一定要預留核心土,并且保證其的高品質,一般核心土的預留大小都有規(guī)定,都要超過1m,這樣才能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從而對掌子面形成保護。如作業(yè)時還發(fā)現土質疏松問題,其核心土還要做堅固工序,以此提高土質的質量,最終起到保護效果。
(5)合理規(guī)劃,有序地將各部分的土方開挖工作落實到位,盡可能縮短土層的暴露時間。上層邊導洞作業(yè)由下向上,先從拱腳開展,作業(yè)一段后要及時使用固沙劑,作業(yè)到拱頂后使用鋼架做安全防護。上層中導洞作業(yè)一般會由外到內,兩側作業(yè)完畢清潔后再到拱頂,同時要注意避免兩側位置的過長暴露。
(6)土方開挖完畢做好面紗層的防護,使用固沙劑加固面紗層地層,使其穩(wěn)定性得到進一步保障。
(7)及時注意開挖揭露地層的變化,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理,如若需要可對掌子面采取措施。每次循環(huán)作業(yè)時,都要進行注漿檢查,并結合地質土層做出后續(xù)施工作業(yè)計劃。
(1)充分遵循“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早封閉、勤測量”的原則,做到規(guī)范化施工,及時加強防護。
(2)以施工機具的性能、施工隊伍的工作能力等為立足點,合理控制導坑開挖孔徑以及臺階高度,形成相協(xié)調的作業(yè)關系。
(3)在圍巖性質較差地段施工時,每循環(huán)縱向進尺以50cm為宜,其恰好等同于一榀工字鋼的長度;在圍巖性質較佳地段施工時,可以將該值調整為100cm,即對應的是二榀工字鋼的長度。
(4)側邊開挖工作完成后,中央部分呈懸空的狀態(tài),且受開挖的擾動性影響,該部分缺乏穩(wěn)定性,若未加強控制,則容易導致臨時壁墻受損。對此,不宜采取爆破開挖的方法,且需要有效測量與控制。
(5)分多次逐步完成開挖作業(yè),避免超欠挖。只有圍巖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后,方可拆除臨時側壁墻。
(6)隧底兩隅與側墻聯結處較為薄弱,該處應做到平順開挖,不可出現應力集中的情況。部分膨脹性圍巖的變形能力較強,容易出現大幅度的變形,此時可在兩隅預先打入錨桿,起到加固的作用。
雙側壁導坑法在工程施工中一般會從6個面展開作業(yè),因而其穩(wěn)定性尤為重要,在實際施工中需要加強檢測與控制,創(chuàng)設安全的施工環(huán)境,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完成隧道的建設工作。文章圍繞雙側壁導坑法在隧道工程中的應用要點展開了探討,旨在給類似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