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初秋的清晨,孫玉財早早來到村口,望著寬闊的水泥馬路、整齊的住房和盎然的花草,一陣幸福感掠過心頭。
作為依蘭縣團山子鄉(xiāng)共興村黨支部書記,為村里修一條水泥路是孫玉財由來已久的愿望——打他記事兒起,全村沒有一條硬化路面,不是穿著靴子蹚泥水,就是頂著烈日在塵土飛揚的土道上穿行。他和村民們常想:什么時候才能有一條平坦的道路呢?
如今,在哈爾濱市、依蘭縣兩級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在縣委、鄉(xiāng)黨委的支持下,共興村不僅實現(xiàn)了修路的夙愿,也正在謀劃著一條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基礎共筑,多方“外援”齊助力
孫玉財?shù)谝淮握教岢鲂蘼肥窃?008年。當時村黨組織換屆,在外從事個體經(jīng)營多年的孫玉財回村參選村黨支部書記并成功當選。上任頭一件事,他想的就是修路。
“修路?恐怕八輩子也修不上!”村民們并不抱希望。
彼時,孫玉財和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接手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窮底子——村集體欠下200多萬元外債,連村委會辦公室都被抵了債,開會議事只能擠在村干部家里。
孫玉財憋著勁兒想干出一番成績,卻有心無力,只能先從建設辦公場所、清償債務干起,像修路這樣的大事只得從長計議。
2014年,共興村被確定為全鄉(xiāng)唯一的省級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2戶、108人,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一邊是村集體經(jīng)濟薄弱,一邊是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共興村的出路在哪里?
很快,哈爾濱市供水集團駐村工作隊進駐共興村,不僅幫孫玉財實現(xiàn)了多年的夙愿,也為全村百姓點燃了脫貧致富的希望——2016年,駐村工作隊投入扶貧專項資金,幫助共興村完成了30 000平方米的路面硬化。
此外,哈爾濱市供水集團還出資為共興村的四個自然屯實施了亮化工程,在道路兩旁每隔50米安裝一盞太陽能路燈,在主要路口和重點地段安裝監(jiān)控攝像頭18個,方便了村民夜間出入,強化了治安管理。
在縣、鄉(xiāng)兩級政府的資金支持下,共興村的綠化工程也快速推進。村屯道路兩側、屋前房后均栽種了糖槭樹、金葉榆、玫瑰、垂榆等觀賞性植物,沿路綠化覆蓋率達100%。同時,村“兩委”對生活垃圾進行統(tǒng)一治理,設立公益性崗位進行日常管理,消除了污水橫流、生活垃圾隨處丟的現(xiàn)象。
村子美了,夜路亮了,不知道有多少個清晨和傍晚,孫玉財站在村口望向村子深處,久盼成真的幸福令他幾度哽咽。
哈爾濱市供水集團還幫助共興村四個自然屯完成了飲用水安全防護和入戶建設項目,設有飲用水泵房,由專人看管,定時送水入戶,定期清理送水設備,提升了飲用水水源安全管理能力,供水覆蓋率達100%。
產(chǎn)業(yè)共推,扶貧政策起實效
“公益性崗位收入1870元,光伏項目分紅1350元,農(nóng)機合作社分紅1050元,萬壽菊項目分紅3500元……”在80歲的村民崔鳳芹家,墻上的政策性收入表清晰地記錄著她家2020年的收入情況。
過去,崔鳳芹與聾啞兒子相依為命,打工沒人要,家中僅有3間土房、10畝薄田,收入連藥費都不夠,生活極度貧困。
如今,再算上土地流轉費等,崔鳳芹一家一年收入達24 690元,房子也改建成了磚瓦房。
“要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就得實打實地干,讓黨的好政策落地生根,發(fā)揮最大效力。”哈爾濱市供水集團駐村工作隊隊長郭濤介紹,共興村的脫貧工作是全體黨員一起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駐村工作隊和共興村的黨員們一起走街串巷,到每一戶村民家進行詳細調(diào)研,量身定制項目方案——落實貧困戶小額扶貧貸款27戶,其中萬壽菊22戶、食用菌合作社1戶、自主發(fā)展4戶;在市委、縣委的支持下,引進光伏電站項目,其中73%用于貧困人口承擔公益崗位的工資,27%用于無勞動能力人員的困難補助,人均年分紅在1000元以上。
在發(fā)展產(chǎn)業(yè)項目上,駐村工作隊不遺余力,自2017年起,連續(xù)4年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00萬元,哈爾濱市供水集團投入幫扶資金50萬元,幫助共興村購置農(nóng)業(yè)機械,成立潤田農(nóng)機合作社,年收益18萬元以上,58戶脫貧鞏固戶每年戶均分紅2000元左右。
從脫貧攻堅到鄉(xiāng)村振興,哈爾濱市供水集團都高度重視,集團領導多次到村幫助謀劃產(chǎn)業(yè)項目、成立勞務輸出隊,并將集團在哈爾濱市繁華地段的一處門市打造成農(nóng)產(chǎn)品超市,專門銷售共興村的農(nóng)副產(chǎn)品。
“黨的政策這么好,多干點兒活不是應該的嗎?”上午的日頭高高升起,70歲的張亞鳳正義務為村屯綠化帶培土、澆水。
過去,張亞鳳的老伴兒因患糖尿病截肢,家里只有10畝旱田,到秋天打糧時只能見到一點兒錢,都不夠買藥的。如今,除了農(nóng)機、光伏、萬壽菊等項目分紅,張亞鳳積極參加公益崗,一年收入近兩萬元。
藍圖共譜,擼起袖子齊使勁兒
“共興村今天的硬件基礎,是各級黨委、各方力量齊心協(xié)力打下的;美好的生活,是黨員們帶領全體村民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痹趫F山子鄉(xiāng)黨委書記易治看來,共興村的發(fā)展離不開全體黨員和群眾的齊心合力。
在共興村村委會辦公室屋后,曾有一塊一畝半的荒地,長期閑置,野草沒腰深。2020年5月開始,在村“兩委”的帶領下,黨員們利用業(yè)余時間義務清雜草、墊土、鋪磚,修建起了一座小花園。如今,這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成了村民休閑散心的好去處。
同時,村黨支部將全村按街道劃分網(wǎng)格、設立先鋒崗,村里的26名黨員每人包一條街道,早上起早、晚上貪黑,負責維護街道環(huán)境衛(wèi)生。
如今,全村黨員都成了多面手,大家“眼里都是活兒”,在疫情防控、帶頭致富、防汛防火等重要攻堅任務中,隨處可見黨員的身影。
共興村北臨倭肯河,每到汛期,洪澇風險較大。2021年6月下旬,連續(xù)降雨導致共興村的堤壩出現(xiàn)多處決口,如果不堵住,全村的耕地都將被淹沒。
土地是農(nóng)民的命根子,為了全體村民的利益,駐村工作隊和全村黨員、干部一起上堤壩抽水、堵漏,吃住都在壩上。駐村工作隊的年輕隊員馮雪巖沖在最前邊,肩扛手提沙袋堵漏洞,連續(xù)奮戰(zhàn)一個多月,周末也顧不上回家照看年幼的孩子。
黨員們的身先士卒深深感染了村民。有一處漏洞有五六米深,危急關頭,幾名識水性的黨員和村民毫不猶豫地跳進水里,深入水下摸索著堵上了漏洞……
為了謀劃效益好、可持續(xù)性強的產(chǎn)業(yè)項目,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直在慎重考察,加速推進北藥種植、農(nóng)機勞務輸出、農(nóng)副產(chǎn)品進城等項目。
未來怎么辦、怎么干?孫玉財堅信:“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