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將青海的草香帶回天堂

        2021-10-21 15:31:26唐榮堯
        青海湖 2021年10期

        我十分地愛慕這異方的言語了。

        而將自己的歸宿定位在這山野的民族。

        ——昌耀:《山旅》

        如果我不是這土地的兒子,

        將不能在冥思中勾勒出這土地的鋒刃。

        ——昌耀:《兇年逸稿》

        昌耀至死也不會忘記1957年7月中旬的那個下午,因為前一天寫作熬夜,他中午需要補覺。“王昌耀!王昌耀!”隨著急促的叫聲,是緊跟而來的敲門聲。昌耀就這樣被同事從午睡中叫醒,很不情愿但又無奈地,從所住的西寧大同街的一排小平房向不遠(yuǎn)處的另一處小平房走去,看著門口的“文聯(lián)會議室”字樣,作為一名文聯(lián)的文藝青年,這里他很熟悉,包圍這兩排小平房的院子大門口,掛著青海省文聯(lián)的牌子,他是一名在文聯(lián)工作的青年。兩年前,剛從河北榮軍軍官學(xué)校畢業(yè)的王昌耀,報名前去河北招干的青海省人事局的干部招聘團,被錄取后于6月底抵達青海西寧市,分配到青海省貿(mào)易公司任秘書,9月,創(chuàng)作了他后來編選的《昌耀詩文總集》中的第一首詩歌《船,或工程腳手架》。

        分到青海的第二年王昌耀就以昌耀為筆名,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了《高原散詩》、《魯沙爾燈節(jié)速寫》《山村夜話》等,6月,調(diào)進青海省文聯(lián),擔(dān)任《青海文藝》的編輯。這一年11月23日,昌耀前往興??h阿曲乎草原,被雄鷹、雪山、牧人組構(gòu)出一幅高原畫面震撼,創(chuàng)作出了《昌耀詩文總集》中收錄的第二首詩歌《鷹·雪·牧人》,那句“大草原上的裸臂的牧人,橫身探出馬刀,品嘗了初雪的滋味”讓我震驚,這不僅標(biāo)志著昌耀青海詩歌創(chuàng)作的真正元年,也體現(xiàn)出了他的詩歌語言風(fēng)格。

        詩歌女神似乎毫不含糊地向昌耀招手,1957年3月,春雪還沒消融,他就一路向南翻越拉脊山,踏進黃河邊的貴德縣河西鄉(xiāng),開始從3月至7月初的下鄉(xiāng)生活,其中,5月份就創(chuàng)作了15首詩歌。剛回來時,他常常利用晚上時間創(chuàng)作或整理在貴德縣完成的那些詩歌。午休成了他剛養(yǎng)成的一個習(xí)慣,沒想到被人叫醒。

        一踏進會議室,昌耀頓時感到一種陌生的甚至是肅殺的氣息迎面而來,平時開會的熱鬧場面不見了,死寂的氣氛中透出一縷肅穆與緊張來,他抬起頭,看見自己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被人用毛筆抄寫后貼在墻上。不用細(xì)看,昌耀自己都能背得下來:

        第一首《車輪》:

        唉,這腐朽的車輪……就讓它燃起我們熊熊的篝火,加入我們激昂的高歌吧。

        ——勘探者語

        在林中沼澤里有一只殘缺的車輪

        暖洋洋地映著半圈渾濁的陰影

        它似有舊日的春夢,常年不醒

        任憑磷火跳越,蛙聲喧騰

        車隊日夜從林邊滾過

        長路上日夜浮著煙塵

        但是,它卻再不能和長路熱戀

        靜靜地躺著,似乎在等著意外的主人……

        第二首《野羊》:

        啊,好一對格斗的青羊,似乎沒聽見我們高唱……請輕點,遞給我獵槍,獵一頓美味的鮮湯。

        ——勘探者語

        在晨光迷離的林中空地

        一對暴躁的青羊在互相格殺

        誰知它們角斗了多少回合

        犄角相抵,快要觸出火花

        是什么宿怨,使它們忘記了青草

        是什么宿怨,使它們打起了血架

        這林中固執(zhí)的野牲啊

        當(dāng)獵槍已對準(zhǔn)頭顱,它們還在廝打

        對年輕的詩人昌耀來說,那個下午的會議,其實就是一場詩歌審判庭,是那個時代的一次文學(xué)批斗。昌耀根本沒意識到這是一場人生巨浪來臨前的先兆,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就在7月30日,還完成了那首他詩歌作品中的經(jīng)典《高車》。

        時代之手開始暗暗但有力地?fù)軇恿瞬纳鼤r針。8月16日,昌耀向青海省文聯(lián)領(lǐng)導(dǎo)提出辭職。第二天,那份辭職報告就被寫成大字報“反右斗爭”墻報欄中,不過這次不是一種簡單的展示,而是明確無誤地宣告他因此獲得的新罪:用辭職刁難組織,以此向黨曲折進攻。當(dāng)月的青海省文聯(lián)刊物《青海湖》特意刊登了他的《車輪》和《野羊》兩首詩,被加上了這樣的編者按:“反映出作者的惡毒性陰暗情緒,編輯部的絕大多數(shù)同志,認(rèn)為它是毒草?!痹谀莻€時代,這無疑就是橫在一個年輕詩人創(chuàng)作之路上的墻。9月和10月的《青海湖》連續(xù)刊登批判昌耀的那兩首詩的文章。11月20日,命運的裁決書亮出了答案:在青海省文聯(lián)整風(fēng)領(lǐng)導(dǎo)小組做出的《結(jié)論材料》中,昌耀被定性為“右派”和“異己分子”。

        1936年6月27日,湖南常德桃源縣的一個王姓家族被添丁的快樂籠罩,孩子取名叫王昌耀,家人以此希冀孩子能給這個大家族帶來更大的榮耀。1953年,王昌耀在朝鮮戰(zhàn)場上負(fù)傷后轉(zhuǎn)入河北省的榮軍學(xué)校讀書。兩年后,詩情燃燒的昌耀響應(yīng)“開發(fā)大西北”的號召,選擇了前往青海,中國西部的異域風(fēng)情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初搖籃。目前,選編入《昌耀詩文總集》的詩歌作品,最早的是創(chuàng)作于1955年9月的《船,或工程腳手架》,從中確實看不出他的詩歌天分,而在這之前寫的作品,更是顯得平庸甚至跟風(fēng)。

        抵達青海的第二年,1957年夏天,昌耀就以《高車》完成了對青海初次成功的打量和詩意書寫:“從地平線漸次隆起者/是青海的高車。//從北斗行宮之側(cè)悄然軋過者/是青海的高車。//而從歲月間搖撼著遠(yuǎn)去者/仍還是青海的高車呀。//高車的青海于我是威武的巨人。/青海的高車于我是巨人之軼詩?!?/p>

        我無意像詩評家們糾結(jié)昌耀的《高車》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一個叫高車的古老民族,還是來自他看到一輛廢棄的高車,但我從他后來陸續(xù)問世的、以青海為創(chuàng)作題材完成的《筏子客》《夜行在西部高原》《丹噶爾》等詩歌作品,就是他駕著自己的詩歌高車,孤獨行進中發(fā)出的轟鳴聲,在他的詩歌道路上留下了一道詩歌轍印。

        和內(nèi)地的3月不同,青藏高原上的3月意味著季節(jié)蠻荒、積蓄力量,意味著變幻不定、萬物成謎。1957年3月,昌耀以詩人的身份,前往貴德縣河西鄉(xiāng)采風(fēng)、創(chuàng)作,1958年3月,昌耀在省文聯(lián)辦公室人員的陪同下,前往青海省湟源縣日月山藏族鄉(xiāng),接受3個月的農(nóng)業(yè)合作社“監(jiān)督勞動”。鄉(xiāng)武裝干事、藏族人楊公保征得鄉(xiāng)政府領(lǐng)導(dǎo)同意后,將昌耀帶回下若約村的自己家里,參加村里的生產(chǎn)勞動。

        日月山下的勞動改造日子還沒足兩個月,五一勞動節(jié)的晚上,一輛吉普車的聲音,打破了日月山下的寧靜,吉普車徑直開到楊公保家門前。車上的人走進院子,大聲喊道:“王昌耀,王昌耀,快出來跟我們走!”楊公保和妻子趕緊點著煤油燈,走出屋門一看,院子里站著幾位警察。沒有任何解釋,昌耀就像一片被風(fēng)卷起的雪花,收拾好簡單的行李,上車,被拉到湟源縣看守所關(guān)押。幾天后,又被莫名其妙地拉到北山崖頭去挖土方。每天在槍支監(jiān)管下進行超強度的苦力勞動,讓昌耀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失去人身自由的“勞改犯”!

        那是中國當(dāng)代史上有名的大煉鋼鐵時代,昌耀不久被送往位于西寧南灘青海第一勞教所的鑄件廠學(xué)習(xí)冶煉鋼鐵。就像一個從下若約村蹦出去的彈簧,命運之手又將這支彈簧拉了回來,昌耀又被安置在距離下若約村南8公里左右的哈拉庫圖,在日月山下的這座廢棄邊塞城堡,以待罪人員的身份和其他人一起大煉鋼鐵。昌耀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九個晝夜,太陽升降了九次,哈拉庫圖人落膘九斤。土高爐吞下九千斤礦石,九萬斤焦炭,吐不出一滴鐵。”

        10月似乎注定愛跟詩人開命運的玩笑,就在昌耀在哈拉庫圖煉鋼鐵時,那年10月4日,他接到了來自湟源縣人民法院的判決書:管制3年,送往西寧南灘青海第一勞教所的鑄件廠一邊冶煉鋼鐵,一邊聽候發(fā)落。不到1個月,新的指令下來了,昌耀被送往青海省東北角的祁連縣牛心山的一個勞改營地:八寶農(nóng)場夏塘臺。

        八寶農(nóng)場贈送給詩人的是一個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天,他又去牛心山腹地的一個鋅礦去搬運礦石。夏天,回到夏塘臺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黑水河畔的拉洞臺,就是詩人曾經(jīng)棲身的地方。那時,他是一個被改造對象的身份來到青海之北的祁連縣。站在那里,看得見右岸隆起的一大塊較平闊的旱塬,塬上散落幾十副依土墻搭建的莊廓,走進村里詢問昌耀當(dāng)年在這里的情形,沒人能記得當(dāng)年有這么一個人,而這個人即便在那個畸形的歲月里,也是那么卓爾不群:往往是大清早,他就躲在屋里看偷偷藏起來的《文心雕龍》,偶爾也和幾個“右派”蹲在土肥堆頂上一起背英語單詞,這也是他回到省城后,仍托詩歌評論家燎原幫他找英語磁帶想重新學(xué)英語的緣由。

        3年的“勞改”期限過后,詩人依然不能回到原單位上班,這將昌耀推上了一條申訴之路,他把自己的憂心和疑慮,像一名認(rèn)真的雕刻工,鏤刻在一封封發(fā)往北京的信函里,他就像一名深陷孤島的水手,在祁連山腹地等待著一只神奇的、帶著希望的信鴿,從水天之間飛到他身邊。

        申訴無效后,詩人只能將自己單薄的身子寄養(yǎng)在祁連山下,也就是在這里,他創(chuàng)作出了著名的《良宵》《家族》《釀造麥酒的黃昏》《柴達木》《水手》《祁連雪》等詩篇。

        1965年,無法回到西寧工作的昌耀,只能主動選擇日月山下,選擇楊公保收留自己。31歲那年,昌耀像一條瘦弱的、無助的蛇,繼續(xù)緩緩向西爬行,選擇了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草原上的新哲農(nóng)場棲身,落腳于農(nóng)場5中隊。

        在新哲農(nóng)場6年后,37歲的昌耀和楊公保的三女兒楊尕三成婚,后者時年17歲,此后,隨著3個孩子相繼出生,詩人在艱難的生活困境中掙扎,但創(chuàng)作與申訴一直沒有停止。

        43歲那年,昌耀終于接到恢復(fù)名譽的通知,帶著妻子和3個孩子,回到了久別21年的青海省文聯(lián),離開時正值青春好少年,歸來白發(fā)披雙肩,榮辱且埋西山雪,面向詩湖拋釣線。冰山一旦融化,便是流水入河,一首首詩歌相繼在昌耀筆下問世,其中有著名的《大山的囚徒》《慈航》《山旅》,詩人的足跡也開始走出青海,遍及北京、湖南、浙江、甘肅、山東等地。幸運的是詩人經(jīng)過中標(biāo),成為青海省文聯(lián)組建后的第一批專業(yè)作家,并在49歲那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成了一名官方認(rèn)可的作家(詩人)。至此,他才得以擺脫被流放的命運,創(chuàng)作視野也不斷擴大著半徑,給中國詩壇貢獻出了一個詩人的所有能量。《劃呀,劃呀,父親們!》《慈航》《意緒》等已經(jīng)毫不愧色地走進了中國當(dāng)代詩歌經(jīng)典行列。

        從初踏進青海大地,到接受命運的錯誤裁決,一個個體生命的厄運大幕開啟,但一個詩人在蒙難中開始悲愴的詩意之路,這片大地和詩人互相成就,從日月山下的藏族村落到祁連山腹地的農(nóng)場,從貴德縣的鄉(xiāng)下采風(fēng)到祁連縣的礦場搬運,他自命的身份陸續(xù)出現(xiàn):大地的罪徒、農(nóng)夫的養(yǎng)子、大山的囚徒、流沙的居士、新墾地的磨鐮人、太陽沉落時的趕路人、在上帝的沙盤上挑戰(zhàn)的旅行者、街燈下思鄉(xiāng)的牧人、渴飲智慧的人等等,每個身份的獲得背后,都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和一首足以讓草原發(fā)出金光的詩歌,他和周圍的群山、青草、礦場、人,都隔著一張紙。

        昌耀低垂的左手攥著人間賜予他的一切不公和羞辱,右手高高舉起,向蒼天攤開一行行詩歌,那羸弱的身子或蜷窩在青草遠(yuǎn)處的農(nóng)場小木板床上,或彎著腰出沒于祁連山的礦洞里,或在夜色里擠上一趟長途汽車去省城申訴,無論姿勢如何,那身子卻是一條時而璀璨時而暗淡、時而剛強時而脆弱、時而麻木時而敏感的合金,連接著卑微的命運和圣潔的詩意,連接著青海冰涼的大地和遙遠(yuǎn)得令他遙視不到的天堂,卻一直在幽暗的時空里發(fā)出比黑夜里的煤炭還要黑的光。還是《昌耀評傳》的作者燎原總結(jié)得好:高地上的奴隸和圣者!

        56歲那年,昌耀和妻子楊尕三離婚。后借住在西寧市西大街一幢樓的5樓,直至去世。2000年3月23日7點30分,昌耀從入住的醫(yī)院陽臺縱身一躍,投赴大地。2小時后,告別人間!6天后,骨灰被送到湖南桃源縣老家,埋在三陽鎮(zhèn)王家坪村他母親的墓旁。跳樓自終和埋在母親墓地身邊,這兩個選擇的背后有著怎樣的心理呢?

        晚年時,昌耀曾說自己當(dāng)初掙脫母親和家鄉(xiāng)的方式,其實就是一次投身,那是投身于當(dāng)時轟轟烈烈的出境戰(zhàn)爭,后來更是投身于一次往西部高地的運動,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選擇的投身大地,或許是真正覺悟的、擺脫病痛折磨的。

        縱觀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之路,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在1985年創(chuàng)作的《巴比倫空中花園遺事》中就預(yù)言式地寫道:“那時他領(lǐng)悟到自己的最后時刻了,就走到那面石墻縱身飛起,將自己當(dāng)做一顆鉚釘釘進墻隙。”更令我感到驚異的是,昌耀在創(chuàng)作《巴比倫空中花園遺事》后5年的1990年1月22日夜晚,完成了他的《極地民居》——“冰河與紅燈謹(jǐn)守著北方庭除。一切平靜。一切還會照樣平靜。一彈指頃六十五剎無一失真。青山已老只看如何描述?!痹凇栋捅葌惪罩谢▓@遺事》中,他預(yù)言到了自己告別世界的方式,在《極地民居》中,他則一語成讖地預(yù)言到自己在這紅塵只有65年的壽數(shù)。于他而言,生命幾乎是沒闊路而言的,生命軌跡就是一條細(xì)細(xì)的、僅容瘦弱身軀擠過去的小徑,會被一宿的風(fēng)聲灑掃,生命的小屋里少有客友去來,生命的酒杯已然壞朽。因此,有了《極地民居》問世10年后的那縱身一躍,那凄慘的沒有任何美感而言的跳宕,是一個詩人留向紅塵最后的無奈之舉。他拼盡生命最后一毫米的力氣完成的那一躍,不再是從一幢醫(yī)院的幾層樓上飛躍,而是從一個倒置的天空縱身,逆地球引力而飛,將紅塵中所有的不甘、屈辱、嘆息帶走,留下的是一首首杜鵑般啼哭、牦牛般沉吼、雪鷹般高唱的詩篇,那縱身一躍,把一個詩人在最后的生命時光鍛造成一枚鐵釘,釘在了青海的詩歌記憶冊了;在青藏大地,出入、來去或定居的生命有很多終結(jié)方式,但把半空當(dāng)成跳板,向讓自己領(lǐng)受半生苦辱的大地一躍的方式,如他寫下的那些卓爾不群的詩句一樣,只屬于他,那其實是背向天堂,向大地再次報到的方式,他或許寧愿相信謊言與苦難遍布的大地,也不愿相信云彩般飄逸美好的天堂。他把帶著詩歌冰茬和暖意都留給了青海和人間,是否把青海的草香問候寄回了天堂?

        1950年4月的那個上午,他瞞著家人報考中國人民解放軍38軍文工隊,成為了一名文工隊員,在開赴遼東邊防的前幾天,母親打聽到他的住址,來到拿出臨街店鋪的小閣樓上看已經(jīng)“失聯(lián)”兩個月的昌耀,他竟然躺在床鋪上裝睡,任母親苦等、拿一把扇子為他扇風(fēng),就是不愿意醒來,母親走后,他起床走到窗口前,只能看見她瘦弱的身影消失在街上的人流中,這是他“此生最為不忍一幕”,第二年,母親因貧病去世,他已隨軍北上。母親去世2年后,昌耀在一封寫給北京的叔叔的信中說:“相信黨就是我的母親,部隊就是我的家。”生命最后一刻,昌耀是否依然能想起當(dāng)初離開家鄉(xiāng)時留給母親的“那人生最不忍的一幕”,是否意識到死后回歸母親身旁是他生命中最后一個選項?當(dāng)年出走正少年,歸來已是灰化煙;如若時光能倒流,可曾再拒母親顏?

        從一本《昌耀詩文總集》的目錄中,我辨認(rèn)著昌耀的青海足跡,試圖繪制出一幅昌耀在囚徒階段完成的青海詩歌地圖:西寧、貴德、湟源、共和、祁連,足跡遍布青海省北部大片地區(qū),哈拉庫圖、魯沙爾鎮(zhèn)、峨日朵雪峰、柴達木、丹噶爾、日月山的敖包、龍羊峽水庫則是這幅圖上一個個精準(zhǔn)的注解,再加上黃河邊的筏子客、迎親的扎麻什克人、籬笆旁的鄉(xiāng)村美婦、身為他妻子的土伯特女人,一個個現(xiàn)實中的青海人,甚至西寧大街上櫥窗里的木質(zhì)模特女郎,讓他的青海詩歌地圖上有炊煙和汽車,有歷史和濤聲,有麥酒和黃昏,有裁決與流放,更有圣徒殉身和罪徒的呼告。

        我對昌耀的各種想象或推測像毫無節(jié)制的枝條,在他的“青海軀干”上蔓延著,這種蔓延還體現(xiàn)在他的湖南人身份上。他出生成長的桃源縣,讓我聯(lián)想起在青海的湖南人來。湖湘自古多詩才,但湖南人在青藏大地上的身影稀少如金,這稀缺的身上都透出一種共性:既不乏面對生命困境時的韌勁又充溢著才華。昌耀從青年時因詩獲罪,到一生申訴卻絕不丟棄詩歌,可以和在最苦難歲月陪伴自己并為自己生育兒女的土伯特妻子離婚,卻從未給詩歌寫去一封絕交信或解除他和詩歌之間那份并不成文的寫作契約。我不知道昌耀13歲那年報考湘西軍政干校時,是否聽說過當(dāng)?shù)啬俏缓髞肀环Q為“湘西王”的陳渠珍。1906年,陳渠珍畢業(yè)于湖南武備學(xué)堂,任職于湖南新軍。3年后,陳渠珍帶領(lǐng)所屬部隊奉命進藏抗英平亂,一直行軍至波密。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西藏,陳渠珍和他娶的藏族女子西原,以及手下的湘黔籍官兵一百多名決定返回內(nèi)地。他們從江達出發(fā),一路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過通天河,到達昆侖山口,進入青海后,在無人區(qū)遭遇斷糧挨餓,可謂九死一生,到達蘭州時僅余7人。抵達西安不久,西原不幸染天花病逝。24年后,陳渠珍追憶這段經(jīng)歷,寫成《艽野塵夢》一書,在青海的經(jīng)歷最為驚險。雖然身為軍人,這本書卻被近代藏學(xué)家任乃強贊為:“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而復(fù)娓娓動人?!?/p>

        由昌耀我又想起另一個和青海有關(guān)的湖南人。1865年出生于湘潭的黎丹,選擇了前往青海,在青海建省、促進民族和解與團結(jié)、維護西藏主權(quán)、禁絕鴉片、保護人民免遭兵燹之災(zāi)等方面均作出過卓越貢獻。特別是憂于西北文化底蘊之薄弱,一生致力于西北文化教育事業(yè),在興辦青海民族教育、溝通漢藏文化方面業(yè)績更是獨樹一幟,被當(dāng)時人們稱為“不朽之盛事”。黎丹還與周希武等人倡議在青海興辦圖書館、博物館、巡回文庫、講演所等,將自己畢生收藏圖書四萬余冊,悉數(shù)捐贈青海圖書館。先后開辦了蒙番小學(xué)、蒙番師范、籌邊學(xué)校、女子學(xué)校等,黎丹還在蒙藏民族集中聚居地區(qū)設(shè)立蒙藏小學(xué)二十多所,培養(yǎng)學(xué)生八百余人。

        和陳渠珍的匆匆路過后留下一本書不同,和黎丹為官二十多年后留下諸多美譽不同,昌耀沒能做到把后期的生命時光留在桑梓,故鄉(xiāng)迎接詩人的只是一縷青灰。

        他的詩歌早就吸引了我的關(guān)注和敬仰。出版于1994年的《命運之書》有著這樣的一個故事。詩人因為貧窮,通過媒體發(fā)出公告:想得到詩集者,需先匯款,他根據(jù)匯到的款才能確定詩集印刷多少。我的朋友、著名校園詩人石龍就按這樣的方式先匯款后得到了這本詩集,而那時,我剛剛從一場幾乎奪走生命的大病中脫身返世,身背巨大借款,常常因無法得到這本詩集而喟嘆。一個是落居青藏高原的西寧城內(nèi)多年的著名詩人,一個是被命運流放到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小縣城教書的非著名年輕詩人。所幸,1994年10月中旬,我受邀參加《語文報》在上海舉辦的一個活動并發(fā)表對校園文學(xué)的一場演講。返回途中,在揚州遇見了石龍,我們一起從揚州到南京,得知我和《命運之書》錯過的遺憾,在南京火車站離別時,他鄭重地從包里拿出那本《命運之書》送給我,他知道我更需要它。我迫不及待地打開詩集,扉頁上赫然寫著“石龍先生正,昌耀簽售,94.9.11”的字樣,并有昌耀的一枚印跡。到我寫下這些文字時,那本《命運之書》陪我整整走過20年時光。

        “8月下旬,踏上了去青藏高原的路,這次的主要任務(wù)是為了一家經(jīng)濟類報紙在西寧的采訪,周六下午,采訪完畢的我開始打電話尋找昌耀的行蹤,一直未能覓到。記得1994年去江南,在揚州師院拜訪葉櫓老師,葉老師就讓我多關(guān)注昌耀。在南京火車站,石龍將心儀的有昌耀親自簽名的《命運之書》送給我。

        傍晚,暮氣已沉沉地籠罩在高原古城,我和《青海經(jīng)濟日報》的記者劉芳穿行在西寧的許多小巷道里,像一對沒頭的蒼蠅找尋著昌耀的住所,在省作協(xié)的小院里還真遇上了小說里才能讀到的情節(jié)。我問里面的一家房戶:‘這里有沒有作協(xié)的昌耀?!钡玫降幕卮鹗牵骸斑@里沒有作鞋(協(xié))的,收破爛的多。兩人最終在疲倦與失望中結(jié)束了對昌耀的找尋(不料,兩年后,這位詩歌巨匠的去世,使我的這次高原之行竟成了我對他追思的一種緣由)?!?/p>

        ——這是我的詩集《騰格里之南的幻像》中《1990—2000,一份與詩歌有關(guān)的私人筆記/檔案》里的一段話,它清楚地記錄了我對昌耀最初的敬仰,而葉櫓曾于1988年受《詩刊》之牧,撰寫并發(fā)表過題為《杜鵑啼血與精衛(wèi)填海——論昌耀的詩》的詩評?!坝兄袼菢拥纳罱?jīng)歷和命運的詩人不能說為數(shù)很少,但能夠像他那樣真正把詩與生命融為一體的人的確不多?!?/p>

        2000年,我的工作調(diào)動到了賀蘭山下的寧夏,和青海之間橫著一個大甘肅,原以為和青海的關(guān)系會淡漠。沒想到,《青海之書》《青海湖》等書的創(chuàng)作,讓我常常朝辭賀蘭山,暮至湟水邊。我追尋著昌耀在青海的足跡,一個地方一個地方地走過,無論是西寧西大街,還是貴德縣的渡口邊,無論是祁連縣的牛心山下,還是共和縣的切吉農(nóng)場,這樣的追尋總有遺憾。比如,我從三塔拉離開214國道向西而行,沿著共和縣和興??h交界地帶,經(jīng)過塘格木鎮(zhèn)前往切吉鄉(xiāng),到達那片遼闊的草原之前,在百度地圖上,能夠清晰地搜索到新哲農(nóng)場一大隊、一中隊、八中隊、九中隊,就是找不到五中隊,問當(dāng)?shù)厝耍瑳]人能夠給我提供答案。一次,在坊間聽說昌耀曾在都蘭縣的香日德農(nóng)場“勞改”過,利用去香日德采訪當(dāng)年進藏運糧的駝工機會,問詢昌耀在此的事情,也是沒人知道。曾在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期間就此事問詢過《昌耀評傳》的作者燎原,沒有確切答案,后來看著名詩人陳東東(我2003年孤身一人進藏探尋西夏后裔回到拉薩時,曾一起轉(zhuǎn)過八廓街、喝酒)發(fā)表在2016年1期《收獲》上的《斯人昌耀》,也是只字未提及昌耀和香日德的關(guān)系;再后來,看到學(xué)者張穎的《昌耀文學(xué)年表》后,才確認(rèn)坊間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或許是因為昌耀“勞改”的新哲農(nóng)場在共和縣靠近都蘭縣,而香日德農(nóng)場當(dāng)年的名氣大,很多人就以為昌耀是在香日德的。

        2009年9月16日,為了幫我更多地了解昌耀,時任本書第一版的責(zé)任編輯馬非在青海人民出版社他的辦公室里,鄭重地將2000年出版的《昌耀詩歌總集》交付與我,這是我看到的、見證昌耀在中國新詩史上作為一座高峰的另一份證詞,這是昌耀交付給青海的一份答卷,也是他交付給中國詩歌的一份回報。

        一生落寞的昌耀總是在青海高地上默默地做著一個優(yōu)秀詩人該做的事情,他因為不幸的婚姻所羈而苦惱,因為生活的拮據(jù)而無法出席被邀請的詩會、因為病痛折磨而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痛楚、因為給晚年生活帶來紅潤之光的戀情被腰斬而無奈,和那些獲得眾多獎項的詩人不同,他因病痛折磨地?zé)o法離床行走了,才獲得了一份中國詩歌獎;他以自己的詩歌實踐側(cè)證了中國詩歌的一個現(xiàn)象:那些優(yōu)秀而低調(diào)甚至卑微活著的優(yōu)秀詩人,很少能得到權(quán)威話語關(guān)注,這和那些廣場詩人、會議詩人、頌歌詩人的命運有著很大差別。還好,昌耀平反之后,能得到邵燕祥、韓作榮、駱一禾等詩歌編輯的青睞。昌耀就像一頭被困在高原深處的雪豹,這些編輯以自己的眼光和行動,證明了一個優(yōu)秀的詩人在被喧囂的詩壇淹沒與浮出之間,只差天才捕手,是這些捕手“獵獲”到他。

        再厚的積雪,也無法覆蓋春陽下的青草,昌耀的詩歌成就與實力已經(jīng)自信地走進了中國詩歌史,詩歌界與評論界逐步在拓展著對昌耀的認(rèn)識。但這條路確實走得崎嶇,不是那種出于純粹的學(xué)術(shù)喂養(yǎng)而是出于真誠的敬仰而關(guān)注者依然寥寥。昌耀早在1991年時,就將一個裝有自己傷殘軍人證等個人材料、珍貴詩稿的箱子托付給評論家燎原,這是中國詩壇上詩人將信任交付給評論家的一道奪目的亮光。燎原沒有辜負(fù)這種信任,他在昌耀活著時就在《西部大陸的生命史傳》中指出:“昌耀至今仍不斷考驗著我們閱讀的耐力與能力。當(dāng)與其同齡或同時代的詩人大都從詩壇離去,他的創(chuàng)作由‘膽汁型的苦澀沉毅結(jié)成的斂風(fēng)云火焰于內(nèi)心而巋然不動的定力,仍持續(xù)促就著其詩歌塊體狀的大力派生。而由他鼎現(xiàn)的詩歌的高原大陸架,至今仍是不可復(fù)制的奇跡?!彼乔嗪2欢唷⒅袊膊欢嗟?,在昌耀生前就敏銳地捕捉到昌耀詩歌光芒的人,是真正應(yīng)該令后來甚至今日在消費心理驅(qū)使下以昌耀之名舉辦詩歌獎的那些詩歌活動家與隔靴搔癢般消費昌耀的詩評家汗顏的。燎原后來移居到威海,但對昌耀的關(guān)注與評論一直如唐古拉山上的雪,常年靜靜地落,靜靜地發(fā)出只有仰視那里的眼睛才能看見的光。2003年10月,我們通信時還談及昌耀在中國詩壇不該的冷落和冷寂,他曾將自己的《地圖與背景》寄予我,里面就有他對昌耀的幾篇評論。

        2008年8月8日,歷經(jīng)一年多精心修建的湟源丹噶爾昌耀詩歌館,在參加第二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的兩百多位中外詩人的見證下,正式揭牌開館。

        紀(jì)念館位于湟源第一小學(xué)舊址內(nèi),我身上帶的證件完全可以不用買票就能進去,但我還是走到售票窗口,購買了一張20元的門票,一是想將其作為一種紀(jì)念,二是對詩人的一種敬意。從古老的石門緩緩拾級而上,轉(zhuǎn)過兩道門,一尊漢白玉的詩人像出現(xiàn)了。上午的陽光,細(xì)細(xì)地、溫暖地灑在上面,我的心突然間冷了起來:他生前一直被來自高原的、來自人為的寒意包裹著,照到他身上的、照進心田的陽光,有幾縷呢?青海不是他的出生地,但在他的眼里,青海是他的家鄉(xiāng)和靈魂歸宿地,青海是他的煉獄也是他的天堂,他在這里完成了給中國詩歌界的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青海也給了他流放之后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精神財富,他和青?;ハ喑删汀?/p>

        這是湟源乃至青海給詩人在天之靈的撫慰,我無意質(zhì)疑這種撫慰到來的時間之遲早,甚至無意質(zhì)疑這種撫慰里究竟有多少真誠,我只是念叨著菲茨杰拉德的那句話:“讓我們學(xué)會在一個人的生前對他表示我們的友誼和關(guān)懷,而不是在他死去?!钡改切┳哌M詩歌館的人們,能夠記住,青海養(yǎng)育了、成就了這樣一位詩歌大師,留下了一片照徹21世紀(jì)詩歌的天空。2014年9月24日,為了創(chuàng)作《青海湖》一書,我專程再次來到昌耀詩歌紀(jì)念館,20元的門票收入和昌耀沒有任何關(guān)系,但我堅持買票,除了拜讀他的詩歌外,這是我獻給他的唯一的禮敬之舉了。整個紀(jì)念館內(nèi),靜悄悄的,古城的游客不少,但幾乎沒人來到這里,這是中國詩歌的真實寫照,也是昌耀去世后的一種真實寫照。我靜靜地,怕驚擾他一般,慢慢地在詩人用過的物品、獲過的獎項、手稿前,任憑自己的敬意澎湃成河,如不遠(yuǎn)處的巴彥河一樣緩緩流過。20年前,我們隔著千里之遙,高原和沙漠之間,詩音是兩個落寞詩人唯一的橋梁;20年后,我們隔著兩個世界,紅塵與天堂之間,還有一座怎樣的橋梁能出現(xiàn)?那時,我任憑淚水落下,真想動聲大哭,然而沒有,不是怕管理人員過來指責(zé),不是怕偶有游客進來笑話,怕驚擾了那顆偉大而安靜的詩魂。隔著冰冷的玻璃柜,那些詩人生前的遺物,冷冷的,或許在拒絕任何一個平庸的造訪者。它們知道,300個平庸的造訪者的紛擾不如一個詩人寧靜中的禮敬,300個“到此一游”的游客增加給這里的熱鬧,不如一頭牦牛遠(yuǎn)遠(yuǎn)的靜視。

        走出紀(jì)念館,我緩緩地走到院落中間的那尊詩人雕像前,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我還能怎樣?我拜祭完昌耀詩歌館兩年后,首屆昌耀詩歌獎啟動,至今連續(xù)舉辦了三屆,第三屆是在2020年舉辦的,我接到了這屆活動組委會的邀請,但我拒絕了!首先是覺得不配參加這個活動,不知道昌耀在地下如何看待這樣的獎項,但我深知貧困了一生的昌耀,看到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詩歌獎項,看到那些帶著京城或內(nèi)地人的優(yōu)越感,帶著趕場子的心態(tài),坐著飛機高鐵而來,享受著主辦單位提供的服務(wù),喝著贊助單位提供的高檔酒,不知作何想?

        你可以寫不好詩歌,但你不能不對一個優(yōu)秀詩人禮敬!

        從賀蘭山到祁連山下,從銀川到西寧,我意外地“遇見”了兩個都因詩獲罪的人,前一個是1957年7月,在陜西省的文學(xué)刊物《延河》發(fā)表了詩歌《大風(fēng)歌》的張賢亮,另一個便是同樣在這一年因為詩歌《車輪》和《野羊》獲罪的昌耀,我曾經(jīng)寫過《棲居在記憶枝頭的微笑》一文,追懷過張賢亮先生。同樣是時代的“罪徒”,平反后的張賢亮先生官至寧夏文聯(lián)主席、中國作協(xié)主席團委員、六屆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委員,后來創(chuàng)辦華夏西部影視城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長,無論是政治榮譽、物質(zhì)生活甚至情感生活,命運在張賢亮的后半生給了他足夠補償,而命運對平反后的昌耀并沒給以起碼的補償,而若論兩者的文學(xué)成就,你能說誰大誰?。?/p>

        我想將自己寫于20世紀(jì)90年代晚期發(fā)表在《西寧晚報》上的一首詩歌(有改動)留在這個章節(jié)的最后,以當(dāng)年至今未變的心境,獻給尊敬的昌耀先生——

        巨鳥棲落大十字

        在西寧的大十字,我看四季的雪如詩飄落

        ——獻給昌耀

        巨鳥斂翅,像牦牛走回草場

        像蜜蜂熟眠在花蕊的夢里

        時針從子夜隧道爬出的黑色之香

        頭戴荊冠,交接指令

        我替唐古特,許配你紅顏三千

        或煮茶,或放牛,或談詩歌

        或生孩子,或替你上訴

        比雪還白的是詩人的遠(yuǎn)望

        流放歲月的證詞,夜過湟水

        一把刀,切斷雨從云來的路

        像一場雪,橫在日月山的額頭

        鏤刻著夜班車的長度

        時代瓷器的釉光,蠟燭般暗淡

        大十字,汽車穿過城市的喉道

        阿尼瑪卿的哈達捆著蟲草而來

        祁連山,解開甘青的衣襟

        向前,青藏有無數(shù)完整的云彩落雪降雨

        向后,地鐵在城市的腹腔里環(huán)狀飛行

        在西寧,巨鳥眠進命定的窠巢

        您無法以咳喘喚醒這個城市的黎明

        沏茶、閱讀、寫作、接待異鄉(xiāng)來的詩人

        您隔著一張待寫的白紙

        聽見群山送來玻璃般的積雪回響

        接納一個異鄉(xiāng)詩歌少年途經(jīng)西寧時

        在夜晚寫下的這些敬意

        唐榮堯 詩人、作家、編劇,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xué)院32屆高研班學(xué)員,銀川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銀川文學(xué)院院長。出版詩集《騰格里之南的幻像》,散文集《王朝湮滅:為西夏帝國叫魂》《西夏帝國傳奇》《王族的背影》《西夏王朝》《神秘的西夏》《寧夏之書》《青海之書》《西夏陵》《大河遠(yuǎn)上》《青海湖》《中國新天府》《賀蘭山,一部立著的史詩》《消失的帝國》《西夏史》《中國回族》《月光下的微笑》《青草間的信仰》等20多部人文專著。目前,在賀蘭山下專事寫作。

        国产av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乱码一区| 中文字幕东京热一区二区人妻少妇|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欧美整片第一页|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韩|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二三四五区中文字幕| 日本va中文字幕亚洲久伊人| 四川丰满妇女毛片四川话|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少妇人妻字幕精品毛片专区|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狠狠第一麻豆婷婷天天|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亚洲女人毛茸茸粉红大阴户传播|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99|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不卡| 国产女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成午夜免费视频无码| 久久国产36精品色熟妇| 日韩最新av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视频一区二区| 边做边流奶水的人妻| 女同中的p是什么意思| 大香蕉青青草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成人午夜毛片|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看| 四虎影在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熟在线影院 |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