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敏
摘要:牙列缺損伴重度磨損的早期傷患病情表現為缺牙區(qū)牙齦間隙不足、殘留牙齒喪失牙體牙周組織等,同時日常飲食習慣不佳也會造成牙缺失?,F階段,臨床針對該疾病實施的診療和分析報告較多,本文對近年來關于此類病例的治療報告及相關的研究進行綜述與探討。
關鍵詞:臨床診療;牙科;牙重度缺失磨損;進展
【中圖分類號】R32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0--01
牙齒的磨耗大小存在于各個牙列之中,它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會隨著年齡而逐漸遞增,而且中老年人牙齒過量的磨耗及牙列缺損都是常見牙科病害,然而二者共生的同時也會導致缺牙區(qū)域內的箱體間隙大小不足,或者出現牙能喪失等情況,令正常義齒的修復術治療很難繼續(xù)進行。牙磨損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具備不小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明確牙缺失以及磨損的具體因素,才能做好牙齒管理,避免出現牙缺失的情況。
一、缺牙區(qū)論齦間隙不足或喪失治療
一般情況下,在牙科修復門診中,發(fā)生情況最多的是上下多數牙缺失而引起咀嚼性牙功能異常障礙,所以骨髓牙醫(yī)在義齒修復中需要面臨的兩大首選技術問題,其中一點就是如何有效地及時解決上下牙髓義齒缺失,在牙修復區(qū)域的各種臨齦性和間歇性不足,為牙髓義齒的缺牙修復手術工作提供更多可能性。顱面和頜面的義齒復合物在他們的一生中并非總是保持靜止或者不變,其牙的形態(tài)可能會受許多內外頜頭部的環(huán)境因素相互影響,牙列的長度變化會直接影響咬合到整個義齒面部,而其形態(tài)也同樣會被牙齒的變化所影響,減少義齒咬合的面部垂直距離。咬合在垂直線上的距離減小而導致齒牙與貂齦之間的縫隙不夠時所稱為過分咬合,建議使用以下幾種方法來作為減少ovd水平下降的診斷標準:后方的支持者中喪失;材料磨損情況;語言功能的評價;垂直線向位差顯著大于1mm;息止胎的間隙應小于2-4mm;面部外形表現為面肌松弛、口角輪廓減少、薄唇、口角唇炎等過度咬的表現。
現階段,在醫(yī)學上用于確定牙齒嚙合垂直間距的臨床檢查方法諸多,但是沒有一個檢查標準可以準確測量OVD,因為牙齒的連續(xù)性萌出和牙槽骨的生長致使面下高度并不一定會顯示出降低的高度,不少病人關節(jié)、肌肉和韌帶等都已逐步適應了現有的高度并隨之進行改建,所以如果重新恢復它們的原有高度,患者可能會無法適應。在重建過程中,需要通過息止頜位法幫助進行咬合垂直距離的確認,有實驗指出息止頜位法屬于非功能位,因此建議采用最小發(fā)音間隙法,認為患者可以通過觀其CSS,從而獲得連接垂直和咬合水平的兩個具有功能性的咬合修復發(fā)音間隙,來幫助確定OVD。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建立聯合使用CSS以及其他多種臉景修復方式來進行OVD的確認。正常情況下,0VD不會時某一個位置,而是一個范圍,需要在患者咬合間隙內讓OVD適當的恢復,如此患者才能快速適應咬合高度的改變。近幾年中,有很多實驗證明,將咬合高度增高控制在3mm以內時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所以在修復前需要考慮患者的適應能力和修復體強度,前牙區(qū)域咬合升高2mm進行重建相對比較安全。
二、牙合曲線形態(tài)不好的治療
此類牙齒疾病見于患者常見的不均勻兩側牙齒骨折稔折磨平面,一般是因為兩側無對稱畸胎牙的牙折伸長角度誤差而直接造成牙齒錯位,或者發(fā)生磨損不均勻的情況,倘若牙齒骨折磨損耗可能和正中關系干擾相關,所以需要在治療前及早檢查及定期分型,才能及時制定治療方案。臨床中,大部分牙科醫(yī)生都認為應該盡量避免接受藥物和其他醫(yī)源性粉末的干擾,同時避免對口腔和頜部牙關節(jié)系統(tǒng)的直接破壞和嚴重損傷,要注意建立一個穩(wěn)定而又完全無運動偏移的正中關系,雖然目前針對正中關系還有諸多爭議,但目前來說正中關系是最受肯定的一種參考重建頜位,也是最被認可的一項臨床參考診斷依據。通過正中關系的構筑建立一種無偏移位置的正中咬合,是義齒修復成功的必要條件。
三、副功能性的牙合習慣以及不良飲食結構的危害
首先需要對傷患的病史進行詳細了解,并且實施一系列的醫(yī)學檢查,判斷其患病的原因是否是因為非功能性習慣以及不良飲食進而造成的,才能明確患病原因。單側咀嚼、磨牙以及牙齒排列不整理,具備支撐作用的后牙殘缺都是導致牙損耗加快的重要因素。經過調查發(fā)現,大部分中老年傷患的磨耗主要表現在前牙部位。而先天的牙釉質發(fā)育異常者,牙磨損主要表現為唇和臉頰面的牙齒咬合條紋比較多;經常晚上磨牙的傷患,牙磨損主要表現為水平向牙尖磨平,功能尖、非功能尖均磨耗,稔面窩變淺、溝嵴不清晰;而如果是飲食因素的患者,需要告知其不良飲食結構的危害,并改正不良飲食習慣,或者做軟彈性牙合墊,避免牙齒再被酸性物質腐蝕。
四、結束語
對以上內容進行總結發(fā)現,目前雖然沒有準確測量咬合垂直距離的臨床手段,但可以通過檢查、觀察和了解傷患的患病原因,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而通過諸多實驗證明,通過牙合增高修復的治療方式,對于牙列缺失同時磨損較嚴重的患者效果良好。在治療前的檢查目的是,在避免非生理性磨損發(fā)生的同時,設計和制作義齒,同時重建頜位主要以正中關系為參考依據。但對臨床來說,重建修復牙合時怎樣選擇功能最適合的牙合型十分重要,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和探究。
參考文獻:
[1]秦玉杰.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20,15(30):108-110。
[2]王靜.咬合重建固定義齒與頜墊式可摘局部義齒在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修復中的效果比較[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0,29(28):5252-5254。
[3]鄔銘峰。兩種咬合重建治療老年牙列重度磨耗伴缺損的療效比較[J]。江西醫(yī)藥,2020,55(09):1278-1279+1287。
[4]楊穎.自酸蝕粘接系統(tǒng)對老年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修復效果[J]。中國民健康醫(yī)學,2020,32(14):42-43。
[5]吳恒霞.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的臨床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2019,6(36):21-22。
[6]符中多,陳征.臨床診療牙列缺損伴重度磨耗的研究進展[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8(04):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