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雪騏
“×××地土豆滯銷,請求援助”“再賣不出去,就要爛在地里了”……
借助生鮮電商的發(fā)展,近幾年,悲情式營銷屢見不鮮。但是,不少賣慘內容卻被曝出造假,令虛假“悲情營銷”套路的本質暴露無遺,更有消費者下單后直呼上當。
“悲情營銷”并非新鮮事,尤其在線上農產品的銷售中更為常見。2018年,曾有網友發(fā)現(xiàn)同一張農村老人的照片被不良商家以愛心助農的名義,應用在蘋果、菠蘿、蘆筍、橙子等多種“滯銷”農產品的銷售中。
2020年初疫情發(fā)生,造成多地農產品積壓,不少消費者紛紛解囊為滯銷農產品拼單。一些直播商家也動起了“歪腦筋”,借助農之名推銷劣質產品。
“去年疫情發(fā)生時,有位熟悉的社區(qū)團長在朋友圈推薦助農康乃馨,沒想到卻上了當。”北京市消費者張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團長推廣的信息顯示,受疫情影響,花農的康乃馨錯過了春節(jié)和情人節(jié)的銷售旺季,如果再不出售,花農就會損失慘重。張女士毫不猶豫地下了單,但收貨后卻發(fā)現(xiàn)花苞始終無法打開,而且沒多久就凋謝了。
“第一波團購結束后,有不少團員都反饋了花苞打不開的問題,上游經銷商解釋是由于醒花程度不夠,需要用大桶水深度醒花,于是我就在群里做了解釋?!辟Y深社區(qū)團長“帥帥媽”表示,出于助農之心,第二波康乃馨團購開團時,她又在群里向大家推薦。由于多年積累的商業(yè)信譽,有不少團員跟團,但仍有很多團員反饋即使經過深度醒花,花苞仍然無法打開?!斑@時我才對這則助農信息產生了懷疑?!薄皫泿泲尅北硎?,在和其他團長交流后,發(fā)現(xiàn)大家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按撕螅覀兙蛯χr的推廣產品非常謹慎,畢竟積累商譽非常不易。這次團購后,一些新入群的團員就退了群?!薄皫泿泲尅闭f。
消費者張女士表示,不僅僅是社區(qū)團購,以前微信朋友圈里經常有人轉發(fā)此類扶農助農信息,一些電商平臺上也經常能看到“愛心助農”的銷售頁面,她也經常會買些助農產品?!爱吘辜依镆捕家砸谩!睆埮空f,但是不少產品都是一次性購買,很少會重復買?!耙恍闋I銷’的產品品質都不太好,包裝也挺爛,但由于一次花費的金額不多,所以也不會找商家理論。買回來的東西能吃就盡量吃,吃不了就扔了,就當是捐款吧?!睆埮空f。記者發(fā)現(xiàn),在各類平臺上“悲情營銷”信息仍然不時出現(xiàn)。隨著短視頻直播等促銷方式的發(fā)展,促銷畫面更加“活靈活現(xiàn)”。有的主播在視頻里用刀砍碎蘿卜,邊砍邊說“賣不掉不如扔掉”。有的主播大口吃著獼猴桃,說著“還有1萬公斤沒有預訂,反正掛樹上吃不完,買5斤送4斤”。
中國社科院大學互聯(lián)網法治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劉曉春表示,“悲情營銷”是網絡時代營銷的新騙局。在傳統(tǒng)商業(yè)時代,消費欺詐、虛假宣傳往往針對的是產品或者服務本身,比如產品以次充好等。網絡時代,企業(yè)講故事的空間得到比較大的延展,也許銷售的產品或服務是正常的商品,但在銷售過程中,通過虛假宣傳博得消費者的同情,對消費者的消費決策產生誤導,這種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如果企業(yè)的產品質量也存在問題,那更是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北京市律師協(xié)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yè)委員會主任蘆云表示,虛假“悲情營銷”的根本目的是商家通過虛假場景和情節(jié),博得消費者的同情心或者同理心,誘導其進行消費而從中獲利?!斑@一行為雖然由于不滿足欺詐的構成要件,還不能完全構成法律意義上的欺詐,但是這其實是一種對消費者的欺騙。同時,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角度講,這一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碧J云說。
同時,蘆云認為,雖然“悲情營銷”看似一種個人行為,但是已經構成了對于商品的宣傳和推廣,因此可以認定是一種廣告行為,監(jiān)管部門可以依據《廣告法》或者《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關于廣告行為的規(guī)定,對商家進行處罰?!疤摷俚摹闋I銷’消耗的是整個社會的誠信,撼動的是社會的信任基礎,亟需治理。消費者不要輕信所謂的親情營銷、慈善營銷、‘悲情營銷’等花式營銷,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消費,不要被商家杜撰的故事所蒙蔽?!碧J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