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華
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揚州 225600
臨床護理在醫(yī)療當中屬于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涉及到病人的:一般護理、病情觀察、用藥護理、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近年來由于護理隊伍的年輕化、患者要求的提高、護理學科的發(fā)展,要求高職院校的護生掌握較全面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以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對護理教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具有先進的教學方法[1]。本文將具體研究探究式教學在高職院校護理臨床班中的應用效果,以給研究人員提供科學依據,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2021年4月間我校兩屆護理臨床班學生88例納入臨床研究,分為觀察組44例、對照組44例。對照組學生為2018級護生,男4例,女40例,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21.64±0.35)歲,觀察組學生為2019級護生,男6例,女38例,年齡19~22歲,平均年齡(20.82±0.76)歲,對比兩組學生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按照高職院校護理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在學生入學之后分配專業(yè)的教師,再由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和掌握護理臨床知識和護理技能,在教學期間由責任教師負責管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2]。
觀察組在常規(guī)教學基礎上采用探究式教學: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選擇教學經驗豐富、經過探究式教學培訓的教師或??谱o士授課。教師按照教學內容,按探究式教學的5個步驟進行教學:(1)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在課前可以制作相關錄像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2)啟發(fā)學生思考:采用引導提問的方式,例如在講“消化內科護理”時,先向學生展示相關病例:患者,男,65歲,因胃潰瘍穿孔住院,每次發(fā)病前均有出血現(xiàn)象。讓學生思考:患者的胃潰瘍穿孔產生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出血現(xiàn)象?應如何進行護理?(3)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由教師設置問題和布置學習內容,教給學生循證的方法和途徑,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找到正確的答案,不懂的問題及時標記下來,并進行思考[4]。(4)各組協(xié)作交流。各組學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信息在小組內展示,讓小組成員相互討論,再選擇代表上臺發(fā)表意見,讓其他小組進行點評,達到組間共同探討的目的,以得出最合適的答案。(5)教師總結提高:教師根據每個小組的討論內容,進行科學合理點評和總結。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學生的各學習態(tài)度評分,從學習興趣、學習體驗、學習習慣、專業(yè)認識四個方面進行觀察;對比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處理,均采用雙側檢驗,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
2.1兩組學生的各學習態(tài)度評分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學生在學習興趣、學習體驗、學習習慣、專業(yè)認識方面上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的各學習態(tài)度評分對比情況
2.2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對比情況
隨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護理臨床班學生對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關系著他們的畢業(yè)成績和臨床工作質量,這給教師帶來較大的責任和壓力,由于學生的性格年齡各有不同,也增加教師傳授知識的難度。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在傳授護理知識時會受到局限,如年齡代溝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學習主動性欠缺等。探究式教學屬于一種較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學生的各學習態(tài)度評分和各理論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為97.73%,而對照組的為84.09%,這表明探究式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適用于臨床班護理學生。探究式教學能夠做到結合臨床實際,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并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3]。該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病例分析能力,還能夠激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好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在高職院校護理臨床班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評分,提高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值得臨床推廣[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