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風
陽谷縣中醫(yī)院,山東 陽谷 252300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臨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方案。但手術治療后,因創(chuàng)傷的出現(xiàn),會對機體產生損傷,甚至還會影響女性生育功能,導致女性出現(xiàn)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出現(xiàn)抑郁癥狀,影響整體療效,特別是對于患者術后恢復而言,情緒問題的出現(xiàn)或可在患者治療配合度降低后,導致術后并發(fā)癥風險加劇[1]。因此,對于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來講,配合針對性心理護理非常有必要。本文取74例患者,探究心理護理對子宮肌瘤術后抑郁癥患者的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9年5月-2020年5月,取74例本院收治的行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是否開展心理護理作為分組依據,平均將74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37例。對照組男、女性分別20例、17例,年齡32~70歲,平均(50.63±5.35)歲,肌瘤直徑4-10cm,平均(7.27±2.05)cm;實驗組男、女性分別22例、15例,年齡31~71歲,平均(51.08±5.62)歲,肌瘤直徑4-11cm,平均(7.54±2.10)cm。上述資料,P>0.05。
納入標準:(1)患者陰超、宮腔鏡檢查均提示為子宮肌瘤,具備手術指征;(2)患者均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治療;(3)術前經詳解護理細則后確認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術前已確診心理疾病者;(2)合并子宮惡性病變者。
1.2方法 常規(guī)護理用于對照組中,術前常規(guī)檢查與健康指導,術后飲食指導與病情監(jiān)測、康復護理等。基于此,實驗組增加心理護理,如下:
1)術前心理護理指導:術前,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如性格、病情等,為患者合理安排床位,幫助患者了解科室的環(huán)境,進行面對面相關健康教育指導,讓患者了解相關信息,改善不良情緒。對患者與家屬的疑問進行準確解答,讓其了解手術注意事項與治療優(yōu)點。保持熱情的態(tài)度,對患者進行手術操作與配合事項宣教,解答問題。支持家屬陪護及探視,創(chuàng)造理想的治療氛圍,預防患者出現(xiàn)不良心理。2)術中心理護理:手術當天,不可將患者過早的推到手術室內。巡回護士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講解手術室環(huán)境與設施,緩解手術心理壓力。進入手術室后,給予心理支持與安慰,鼓勵患者可以積極地面對治療,用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手術。3)術后心理護理:術后,將患者安全地送回病房,主動關心、關懷患者,定時巡視病房,在患者清醒后,給予安慰與鼓勵。用聽音樂、深呼吸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通過按摩方式,如熱敷、冰敷等措施,促使機體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疼痛感[2]。在家屬合理陪伴下,培養(yǎng)患者社會支持心理感受,保持理想的心態(tài)進入到社會中去。叮囑家屬多關心與安慰患者,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術后給予患者一定的鼓勵,樹立信心,提高術后配合度,增強治療與預防并發(fā)癥意識,促使病情盡快康復。
1.3觀察指標 對比治療效果、心理及生理應激指標。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前兩項比例之和即為治療效果。心理及生理應激指標包括焦慮與抑郁心理、心率與收縮壓。
1.4統(tǒng)計學處理
2.1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顯效26例、有效10例、無效1例;對照組: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7例,組間對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心理及生理應激指標比較 焦慮與抑郁心理評分、心率與收縮壓相比,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心理及生理應激指標比較
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得女性疾病子宮肌瘤發(fā)病率直線上升,給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3]。子宮肌瘤臨床常用手術治療,但手術也會對患者身體產生一定的損傷,特別是部分子宮肌瘤患者因失去生育能力,出現(xiàn)卵巢功能衰退現(xiàn)象,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特別是心理應激反應,如抑郁癥,其會對術后恢復產生嚴重影響[4]。因此,子宮肌瘤術后開展心理護理非常有必要。
心理護理屬于現(xiàn)代護理中最重要的一項組成部分,其是根據患者的心理問題,開展的一項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措施,通過心理學理論與技能,從而減輕心理應激反應,提升治療依從性。將心理護理用于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通過術前、術中、術后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提高手術安全感,減輕術后疼痛感,進一步減輕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有助于患者術后盡早康復[5]。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應用于子宮肌瘤術后抑郁癥患者中,對提升護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能緩解不良的應激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