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申
菏澤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菏澤 274000
急診內科病人多種多樣,病情復雜,對救治有較高的要求[1]。而恰當?shù)淖o理不僅可以保證臨床療效,而且對預后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提高急診救治效率。本文為了觀察前瞻性質量管理在急診內科護理中的效果,以2018年9月-2019年12月為時間段,選擇128例患者進行分組討論?,F(xiàn)在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急診內科收治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28例,納入年限2018年9月-2019年12月。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將128例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64例,研究組64例。納入標準:(1)年齡20-80歲,男女不限;(2)無精神病史;(3)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簽署有知情同意書;(4)本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排除標準:(1)不愿參與本次研究者;(2)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3)年齡>80歲或者年齡<20歲者;(4)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者;(5)失語失聰、無法正常交流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納入對照組的64例急診內科患者,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接診后,立即監(jiān)測心電圖,配合吸氧,時刻留意患者病情變化與生命體征變化,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做好分診工作。
1.2.2研究組 研究組64例患者實施前瞻性質量管理模式,措施如下:(1)急診環(huán)節(jié)護理。①急診接診護理:接到急診電話時,3分鐘內做出反應。根據(jù)病人與家屬的描述,準備好可能用到的急救藥品,以最快速度準備好后,救護車隨即出發(fā)。去往現(xiàn)場的過程中,通過電話,與家屬取得聯(lián)系,詢問病情發(fā)展情況,咨詢患者疾病史、用藥史、過敏史、發(fā)病原因、時間與地點等,詳細全面記錄相關信息。②接診途中護理:根據(jù)病人實際情況,予以吸氧干預,監(jiān)測心電圖。若是心臟驟停,需立即實施心肺復蘇術。伴有疼痛者,疼痛較輕則口服鎮(zhèn)痛藥,疼痛嚴重者則注射嗎啡。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神志、瞳孔與體溫有無異常,留意心電圖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初步判斷病情。
1.3觀察指標 第一,護理不良事件。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發(fā)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包括護理糾紛、護理投訴、意外事件等。
第二,急救耗時。詳細記錄患者急救過程所耗費的時間。
第三,護理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共涉及20個問題(例如您對醫(yī)務人員服務態(tài)度是否滿意?),每一問題設置4個選項,滿意計5分,一般計3分,不太滿意計1分,不滿意計0分,總分100,分值越高提示越滿意。
2.1護理不良事件 研究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二組比較P<0.05,提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統(tǒng)計觀察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n,%]
2.2急救耗時與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急救耗時比對照組短,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二組比較顯示P<0.05,提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觀察比較急救耗時及護理滿意度
2.3心理狀態(tài)評價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心理狀態(tài)評價比較顯示P>0.05,提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研究組SAS評分以及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P<0.05,提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3所示。
表3 評價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分
2.4生活質量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比較,結果顯示P<0.05,提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4所示。
表4 評價比較患者的生活質量分
搶救患者中,時間最為寶貴,縮短接診時間在急診內科患者救治中的作用至關重要[2]。故此,學者們提出加強護理質量管理,提高護理配合效率,確保搶救工作有序開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護理質量管理,采取持續(xù)性、動態(tài)性的護理質量檢查方法,將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作為引導,持續(xù)解決問題,提升醫(yī)療服務的整體質量。
綜上,前瞻性質量管理在急診內科護理中的作用顯著,值得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