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日照 276800
慢阻肺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患者常存在慢性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1]?;颊甙l(fā)病后,會對其氣道、肺部等造成嚴重損害,影響其身心健康。臨床治療時,該病治療難度較大,并且在病情發(fā)展下,會加重其臨床癥狀,甚至出現(xiàn)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等,危及生命[2]。慢阻肺會長時間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因此,不僅要重視患者院內(nèi)治療,還應對其院外情況加以關(guān)注。本研究選取我院慢阻肺患者88例,觀察延續(xù)性護理效果。
1.1資料與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5月,選取我院慢阻肺患者88例,隨機分為2組,各4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42~64(49.27±3.28)歲,病程1~6(2.75±0.87)年,觀察組23例,女21例,年齡41~65(50.65±3.11)歲,病程1~7(2.62±0.65)年。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教會其呼吸功能訓練方法,給予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1)患者出院時對其情況進行評估,制定護理方案,教會進行上下樓梯、上肢運動等康復運動的方法,使其掌握呼吸功能訓練方法,并控制好訓練時間及頻率。飲食方面,控制糖、鹽的攝入,并且將患者每天需要進食的食物列出來,患者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不能食用易腹脹的食物,如啤酒、油炸食品等。叮囑患者少去人量密集的場所,并根據(jù)天氣變化增減衣物。(2)①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在72h內(nèi)進行1次電話隨訪,之后為每周1次。電話隨訪時主要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并且根據(jù)其情況調(diào)整護理措施。②進行上門隨訪,時間為出院后1~5個月,隨訪期間主要了解其家中通風情況,并且查看是否存在二手煙情況。解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并且叮囑其在3~6個月的時候到院復診。并且檢查其呼吸功能、康復運動情況。向患者講解慢阻肺相關(guān)知識,加強交流,了解患者內(nèi)心真實想法,引導其宣泄不良情緒。③整個護理過程給予患者心理支持,了解其心理變化,積極疏導負面情緒,使其正確看待慢阻肺,減輕對疾病的恐懼感,增強其治療信心。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簡單的家務(wù)等。
1.3觀察指標 FEV1、MMEF、FVC。
1.3統(tǒng)計學方法
2.1肺功能指標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FEV1(1.85±0.23)L,MMEF(1.80±0.34)L/s,F(xiàn)VC(2.95±0.28)L,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肺功能指標對比
慢阻肺為慢性支氣管炎疾病,病情惡化時會導致多種慢性病的發(fā)生。有害氣體、顆粒進入肺部,進而其肺部出現(xiàn)異常炎癥反應,最終導致疾病的發(fā)生[3]。近年來,慢阻肺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在病情反復及進行性加重的影響下,會影響患者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大多年齡較大,自我管理意識較差,而疾病的反復發(fā)作又與其生活習慣有著很大聯(lián)系,因此,不僅要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措施,還應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4]。
本研究結(jié)果中,干預后,觀察組FEV1(1.85±0.23)L,MMEF(1.80±0.34)L/s,F(xiàn)VC(2.95±0.28)L,高于對照組,P<0.05。延續(xù)性護理是一種院內(nèi)護理的得以延伸的護理模式,能將住院期間的服務(wù)延伸至患者家中,通過隨訪、教育指導等鞏固院內(nèi)治療效果。將其應用于慢阻肺患者護理中,有效改善了患者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常表現(xiàn)為氣道阻塞,這種情況會減弱膈肌活動度及收縮力,指導患者進行積極的呼吸功能鍛煉,能增大支氣管內(nèi)壓,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減輕臨床癥狀,緩解病情。指導患者進行上下樓梯、上肢運動等,能提高氧代謝能力,并且有利于增強患者全身耐力,促進肺功能改善[5]。不良飲食習慣對慢阻肺患者影響也比較大,因此,需加強患者飲食指導,增加呼吸肌營養(yǎng),促進其呼吸肌功能的改善。慢阻肺患者長時間受到病情影響,心理狀態(tài)不佳,因此,整個護理過程重視患者心理狀態(tài),加強心理支持,增強治療信心,有利于穩(wěn)定其病情。
所以,給予慢阻肺患者延續(xù)性護理,能促進肺功能改善,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