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旦增曲珍 白瑪央金 馬金英 金 濤
(西藏自治區(qū)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拉薩 850009)
隨著我國畜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人畜爭糧現(xiàn)象日益嚴重,發(fā)展節(jié)糧型畜牧業(yè)是緩解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據(jù)報道,我國農作物秸稈2010年產(chǎn)量就已達8.4億t,但由于秸稈營養(yǎng)價值低且品質差的缺點,使秸稈在動物生產(chǎn)中的應用受到較大的限制[1],要想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必須經(jīng)過合理的加工[2]。目前,秸稈的生物處理方法包括青貯和黃貯,黃貯是依靠枯草芽孢桿菌、乳酸菌、酵母菌和產(chǎn)纖維素菌等益生菌,通過厭氧發(fā)酵提高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和利用率,提高適口性,并且能夠長期保存[3-5]。
反芻動物瘤胃液中的微生物能夠分泌纖維素酶并降解纖維素[6-7]。Lee等[8]研究表明,稻草秸稈青貯時添加純培養(yǎng)瘤胃真菌能夠降低青貯飼料中酸性洗滌纖維(ADF)和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提高青貯飼料粗纖維的降解率。Guo等[9]研究發(fā)現(xiàn),體外發(fā)酵飼糧中添加纖維素分解菌提高了產(chǎn)氣量及氨態(tài)氮(NH3-N)、總揮發(fā)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丙酸含量,提高了中性洗滌纖維降解率(NDFD),促進了飼料的消化降解。本實驗室在西藏黃牛瘤胃中篩選出了1株高產(chǎn)纖維素酶菌株N30,與其他從西藏地區(qū)動物胃腸道中篩選得到的產(chǎn)纖維素酶菌株相比,高產(chǎn)纖維素酶菌株N30活性較高,且在更寬的溫度范圍內保持較高活性、溫度穩(wěn)定性和pH穩(wěn)定性[10],但是該菌株是否能夠促進黃貯的體外發(fā)酵進而提高黃貯品質還是未知。因此,本試驗擬通過體外發(fā)酵法探究高產(chǎn)纖維素酶菌株N30處理對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發(fā)酵指標的綜合影響效果,為其在反芻動物中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指導。
1.1.1 飼料和菌株來源
小麥、青稞和油菜秸稈取自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達孜縣塔杰鄉(xiāng)。纖維素分解菌為高產(chǎn)纖維素酶菌株N30,由西藏黃牛瘤胃液中篩選而得,具體篩選步驟參照張元慶等[11]的方法。菌液與30%甘油以1∶1比例混合,-20 ℃保存。對小麥、青稞和油菜秸稈進行實驗室小批量黃貯發(fā)酵,每種秸稈各發(fā)酵12袋,秸稈鍘切為2.5 cm的小段,裝入真空聚乙烯袋中,每袋500 g,將發(fā)酵用纖維素分解菌進行活化培養(yǎng),配制成2種不同濃度的菌液,分別為1×1010和2×1010CFU/kg,均勻撒于秸稈上,秸稈的水分含量控制在65%~70%,壓實將空氣排出,最后用封口膜封口,室溫下發(fā)酵60 d。
1.1.2 瘤胃液供體動物
選用4只健康、體重(25.0±0.5) kg、安裝瘤胃瘺管的成年湘東黑山羊作為瘤胃液供體。飼糧按精粗比40∶60制成全混合日糧(TMR),其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參照NRC(2007)山羊營養(yǎng)需要量進行配制,每天08:00和18:00各飼喂1次,自由飲水。
1.1.3 體外發(fā)酵
體外發(fā)酵液按照培養(yǎng)液與瘤胃液2∶1的比例配制而成[12]。體外發(fā)酵裝置由HZS-H型恒溫水浴搖床和容積為100 mL的玻璃注射器(最小刻度為1 mL)組成。注射器每次使用之前需洗凈、烘干,然后用少量液體石蠟涂在活塞筒的四周,以防漏氣,并可減少氣體產(chǎn)生過程中活塞向上移動的阻力。
體外發(fā)酵飼料為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統(tǒng)一過1 mm篩。每種發(fā)酵飼料分為3個組,分別為對照組、添加1×1010CFU/kg纖維素分解菌組(Ⅰ組)和添加2×1010CFU/kg纖維素分解菌組(Ⅱ組)。
對發(fā)酵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進行感官評定,具體方法參照青貯飼料質量評定標準[13]。
27個發(fā)酵管隨機分為9組,每組2個重復。在每個發(fā)酵管內裝200 mg發(fā)酵飼料和1 mL菌液,用平板計數(shù)法確定菌量。Ⅰ和Ⅱ組分別添加1 mL的1×1010和2×1010CFU/kg菌液,對照組中加入1 mL滅活的菌液,并迅速加入培養(yǎng)液至30 mL,進行體外發(fā)酵試驗。
于發(fā)酵2、4、8、12、24、48 h測定厭氧發(fā)酵瓶內氣壓,并按公式[y=(x-0.816)/0.805]換算成室溫標準氣壓下的氣體體積,計算產(chǎn)氣量,參照Wang等[14]提出的方法計算:
式中:GPt表示t時刻的累積產(chǎn)氣量(mL/g);Vf表示潛在最大產(chǎn)氣量(mL/g);k表產(chǎn)氣速率(h-1);b表示形狀參數(shù)。下式同。
起始底物降解速率[FRO0,mmol/(g·h)],即當t=0時的底物降解速率,計算公式參考Wang等[15-16]的模型,數(shù)學表達方程為:
發(fā)酵結束后,將注射器內全部培養(yǎng)物取出,并立即用pH計測定pH,然后將一部分培養(yǎng)物以3 500×g離心15 min,上清液分別裝入不同的離心管中,-20 ℃冷凍保存,待測NH3-N、微生物蛋白(MCP)和揮發(fā)性脂肪酸(VFA)含量;一部分發(fā)酵液過400目尼龍布后將殘渣全部轉移至石英坩堝中用熱蒸餾水反復沖洗,隨后置于105 ℃烘箱中烘干以測定干物質降解率(DMD)和NDFD。NH3-N含量采用苯酚-次氯酸鈉比色法測定[17],VFA(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異丁酸及異戊酸)含量使用氣相色譜儀(安捷倫7890A,美國)測定[18],參照董曉玲等[19]的方法進行測定。MCP含量采用考馬斯亮藍法測定[20],甲烷(CH4)產(chǎn)量于體外瘤胃發(fā)酵48 h時,使用氣相色譜儀測定。
采用Excel 201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整理,采用SAS 9.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對差異顯著項目進行多重比較,并采用Tukey法鑒定比較平均值之間的差異顯著性,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判斷標準,0.05
由表1、表2和表3可知,Ⅰ組的小麥和青稞黃貯的感官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Ⅰ和Ⅱ組的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的pH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Ⅰ和Ⅱ組的小麥和青稞黃貯的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各組之間油菜黃貯的乳酸、乙酸和丙酸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Ⅰ和Ⅱ組的小麥和青稞黃貯的NDF和ADF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Ⅱ組的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的粗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Ⅰ和Ⅱ組的小麥黃貯的粗脂肪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2 不同濃度纖維素酶菌劑處理對青稞黃貯化學成分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llulase agent treatment 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highland barley yellow storage
表3 不同濃度纖維素酶菌劑處理對油菜黃貯化學成分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llulase agent treatment o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rape yellow storage
由表4可知,Ⅰ和Ⅱ組的小麥和青稞黃貯的DMD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各組之間油菜黃貯的DMD差異不顯著(P>0.05)。Ⅰ和Ⅱ組的小麥黃貯的NDFD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Ⅰ組的青稞黃貯的NDFD顯著高于對照組和Ⅱ組(P<0.05),各組之間油菜黃貯的NDFD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不同濃度纖維素酶菌劑處理對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體外營養(yǎng)成分降解率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llulase agent treatment on nutrient degradation rates in vitro of wheat, highland barley and rape yellow storages %
由表5可知,Ⅰ和Ⅱ組的小麥黃貯的pH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Ⅰ和Ⅱ組的青稞黃貯的pH有降低的趨勢(0.05
0.05)。Ⅰ和Ⅱ組的油菜黃貯的NH3-N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各組之間小麥和青稞黃貯的NH3-N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各組之間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的MCP含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Ⅰ和Ⅱ組的小麥和青稞黃貯的TVFA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Ⅱ組的小麥黃貯的丁酸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和Ⅰ組(P<0.05),對照組的青稞黃貯的丁酸含量顯著高于Ⅰ和Ⅱ組(P<0.05);Ⅰ組的小麥黃貯的戊酸和異戊酸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和Ⅱ組(P<0.05);Ⅰ和Ⅱ組的油菜黃貯的乙酸/丙酸有增加趨勢(0.05
表5 不同濃度纖維素酶菌劑處理對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體外發(fā)酵參數(shù)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llulase agent treatment on in vitro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of wheat, highland barley and rape yellow storages
由表6可知,Ⅰ和Ⅱ組的小麥和青稞黃貯的48 h總產(chǎn)氣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各組之間油菜秸稈的48 h總產(chǎn)氣量差異不顯著(P>0.05)。
表6 不同濃度纖維素酶菌劑處理對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體外發(fā)酵產(chǎn)氣特性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ellulase agent treatment on in vitro fermentation gas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highland barley and rape yellow storages
本研究結果表明,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添加纖維素分解菌提高了乳酸、乙酸含量及黃貯感官評分,降低了NDF和ADF含量,增加了粗蛋白質含量,提高了黃貯秸稈的營養(yǎng)價值和利用率。纖維素分解菌能快速水解細胞壁結構多糖,使之產(chǎn)生足量的葡萄糖,為乳酸菌的繁殖生長提供碳源,從而增加乳酸和VFA含量,降低纖維含量。小麥、青稞和油菜秸稈經(jīng)黃貯及纖維素分解菌處理后,以小麥黃貯營養(yǎng)價值較高,其可能的原因是因為小麥秸稈中粗蛋白質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黃貯效果較好。孫娟娟等[21]和馬廣英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纖維素酶后,小麥和油菜黃貯的感官綜合評定分值顯著提高,NDF和ADF含量顯著降低,粗蛋白質含量顯著提高,這與本試驗研究結果一致。
一般認為瘤胃內產(chǎn)氣量的多少與飼糧的消化率呈正相關,產(chǎn)氣越多,發(fā)酵效果越好。產(chǎn)氣量是由于干物質的降解而產(chǎn)生的,一般生產(chǎn)中可以利用DMD來簡單地評定瘤胃的發(fā)酵效果。DMD越高,飼料中的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就越多,說明瘤胃的內環(huán)境越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發(fā)酵[23]。本試驗發(fā)現(xiàn),小麥和青稞黃貯添加纖維素分解菌提高了瘤胃產(chǎn)氣量,增加了DMD和NDFD。杜江華等[24]和李昊[25]的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秸稈中添加纖維素分解菌,瘤胃產(chǎn)氣量顯著提高。
瘤胃pH是衡量瘤胃微生物發(fā)酵狀況的重要指標,可綜合反映微生物發(fā)酵活動及有機酸的代謝情況[26]。瘤胃pH的正常范圍一般在5.5~7.5。有研究表明,當瘤胃pH低于6.2時,纖維分解菌的生長將會受到抑制[27]。本試驗瘤胃pH維持在6.21~6.56,屬于正常范圍,說明添加纖維素分解菌沒有對人工瘤胃酸堿內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小麥黃貯添加纖維素分解菌組瘤胃pH顯著低于對照組,青稞黃貯添加纖維素分解菌組瘤胃pH也有降低的趨勢。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試驗組添加了纖維素分解菌液,發(fā)酵較快,因此很快產(chǎn)出酸性物質,pH下降明顯,這與杜江華等[24]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添加活菌制劑可以加快瘤胃內微生物的發(fā)酵。NH3-N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瘤胃微生物對飼糧中的含氮化合物的分解,而瘤胃中的NH3-N含量主要取決于2個因素,一個是飼糧中氮的降解速率,另一個是微生物對于氨的利用[28]。本試驗中,油菜黃貯添加纖維素分解菌組的NH3-N含量較高,說明添加活菌制劑能夠提高瘤胃NH3-N含量,這與孫滿吉等[29]和杜江華[26]研究結果一致。這是由于添加活菌制劑后能夠增加瘤胃中微生物的活性與數(shù)量,從而導致瘤胃中含氮化合物的降解增加,進而提高瘤胃NH3-N含量。
添加纖維素分解菌能夠使瘤胃中的VFA含量增加[30]。本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Ⅰ和Ⅱ組的小麥和青稞黃貯的TVFA含量顯著提高;Ⅱ組的小麥黃貯的丁酸含量顯著降低,青稞黃貯的丁酸含量顯著降低;Ⅰ組的小麥黃貯的戊酸和異戊酸含量顯著降低。黃立敏[31]在奶牛體外發(fā)酵飼糧中添加纖維素分解菌顯著提高了乙酸、丙酸和TVFA含量。杜江華等[24]在體外發(fā)酵飼糧中添加纖維素分解菌和固氮菌混合液顯著提高了乙酸、丙酸和TVFA含量。孫滿吉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纖維素分解菌,瘤胃液中TVFA、乙酸含量顯著提高,而對丙酸、丁酸含量和乙酸/丙酸無顯著影響,這與本試驗結果部分存在差異,原因可能是由于發(fā)酵底物的不同及菌液添加濃度的差別造成的,且本試驗采用的是體外發(fā)酵的方法。當乙酸/丙酸小于3屬于丙酸型發(fā)酵,而乙酸/丙酸大于3為乙酸型發(fā)酵。本試驗中各組乙酸/丙酸都小于3,說明該發(fā)酵類型屬于丙酸型發(fā)酵。
本試驗中的各組甲烷產(chǎn)量均無顯著差異。杜江華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4×1011CFU/L菌液混合組甲烷產(chǎn)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喬國華等[32]直接將纖維素分解菌飼喂奶牛,發(fā)現(xiàn)微生物培養(yǎng)物可以提高甲烷產(chǎn)量。甲烷產(chǎn)量提高的原因在于飼糧中添加活菌制劑后,發(fā)酵加快,導致產(chǎn)生的甲烷不能被利用。本試驗中,各組之間甲烷產(chǎn)量無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菌液添加濃度較低造成的。
① 添加纖維素分解菌N30可增加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的DMD、NDFD和產(chǎn)氣量,促進飼料的消化降解,增加TVFA含量,丁酸和戊酸含量有不同程度地下降。
② 添加纖維分解菌N30對小麥、青稞和油菜黃貯體外發(fā)酵有明顯促進作用,且添加濃度以2×1010CFU/kg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