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琪 編 ○楊虹 繪
我國作為世界大國,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國力的提升,也被一些別有用心的組織盯上。2014年年初云南昆明發(fā)生的駭人聽聞的“昆明火車站暴力恐怖案”,造成31人死亡、141人受傷,而作案者其實不過8人,其中還有兩名女性,武器也為砍刀等。如果正確應對,是不會出現(xiàn)如此巨大的傷亡,那么在突發(fā)的襲擊事件中應該如何應對呢?
目前恐怖襲擊案大致可分為四類:砍殺、縱火、爆炸、槍擊。民眾應該遵守的三大準則(逃離、躲避、反抗)主要是基于非槍械暴力事件。
很多時候大家的第一選擇,甚至是唯一選擇就是逃離??帐謯Z白刃之類的事情,永遠只在屏幕里,生命十分脆弱,在感知到發(fā)生危險的時候,你能做的最好選擇,就是逃離。逃離也有許多技巧。首先要判斷危險的方向,主要的方法如下。
看人流的方向:從事件發(fā)生點開始的四散奔逃是最容易判斷騷亂發(fā)生點的方法,跟著大隊人馬一起,是較為安全穩(wěn)妥的。因為對于襲擊的人來說,攻擊身邊最近而且落單的目標是當時的第一反應,造成最恐怖的結(jié)果是他們的目的。但這種判斷方式不能避免多人從多點同時進行恐怖襲擊,所以你要配合后面的方法。
看襲擊頭目:一般來說,為了更好地組織恐怖活動,都會有一個或幾個主要操控者,他們主要負責指揮和觀察周邊,卻很少拿著兇器四處襲擊。除了大聲喊叫以外,他們還會站在較高的地方,例如車頂、樓梯等地進行指揮。行動怪異的女人也需要注意,確實,人的固定思維會認為男性更有暴力傾向,但事實證明也有幾起事件的指揮為女性,所以,當事件中心地帶有女性沒有恐慌、逃跑的話,她多半是事件現(xiàn)場指揮。
尋找撤離的道路:確定事件指揮和事發(fā)地后,就要立刻撤離,撤離路徑根據(jù)室內(nèi)和室外的不同有所不同。
室內(nèi)事件首先考慮的是正常通道,例如消防撤離通道、樓梯、緊急疏散通道等,不包含電梯等容易造成損壞和容易困住的方式。室外事件則要根據(jù)情況而定。恐怖事件中,暴徒選擇的路徑一般來說會排除監(jiān)控較多的主要干道、政府機關(guān)、較難進入的建筑物內(nèi)。因此,他們不選擇的都是我們要選擇的。不要考慮鉆小道,小道看上去方便躲避,但要知道,暴徒為了防止警察和軍隊的打擊,在逃跑時的選擇也是小道,可以想象,當你遇到慌不擇路、窮兇極惡的暴徒時,你的下場會是怎樣?如果你不幸受傷了,救援車輛也較難到達小路,降低了救助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鎮(zhèn)定。請相信,冷靜地判斷比尖叫更能保護你,迅速撤離是第一要義。若有余力,逃離過程中盡量帶走更多的人,除了道德層面的幫助,一個暴徒看到一群人扎堆是會有恐懼心理的,相對而言他們更愿意襲擊落單的人,所以和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要安全一些。最后,當逃離和躲避都不能選擇的時候,必要的反抗也是建立在多人協(xié)助上的(再次強調(diào),忘記美式英雄主義的單挑吧)。
如果你已經(jīng)無法逃離,或者身處封閉空間,那就選擇躲避。躲避也有注意事項,在這里羅列一下:
保持安靜。安靜的重要程度可以直接決定躲避成功與否,如果沒有很好地找到躲避的地方,但是你不發(fā)出聲音,僅僅是在角落趴著,激烈的殘殺中你完全可能被忽略。這要比你藏到了一個不錯的地方,但是手機響了、或碰翻了垃圾桶、或看到尸體而慘叫,要好得多。因此,不要發(fā)出聲音,將手機靜音,以短信形式求救。
阻攔道路。躲避時要格外注意周圍環(huán)境,盡可能地用重物阻擋通路,當暴徒在過道襲擊人時,走到某個屋子前,如果順手開門打不開,第一反應是繼續(xù)追過道中的人,而不會考慮撞門或者如何開門。
當然,如果你沒有通訊工具,而又把自己完全封閉在某個地方,長遠來說也是很危險的,國外發(fā)生過遇襲的家長把孩子藏入冰箱造成孩子悶死的案例,所以盡量不要把自己陷入另外一個險境。
不斷求救。求救是從始至終都要有的,但要有技巧。
在保持安靜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手機等通訊工具求助。因為語音通信較容易阻塞,而且通話時更為費電,所以,并不建議打電話求救,用短信或者網(wǎng)絡(luò)信息(微博、微信)來通知事件地區(qū)以外的人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外界越早來幫助,事件越早結(jié)束。
另外,求救的內(nèi)容要考慮到其他人不知道當時情況的前提,你不能直接發(fā)送“殺人啦,我在三樓快來救我”,而應使用更簡短但明確的描述,例如:“XX水上公園有恐襲事件,我被困在上游的漂流筏中,求救?!?明確地點、你的位置、發(fā)生的問題。
保持鎮(zhèn)定。鎮(zhèn)定在躲避階段也同樣重要。你可以害怕,但一定要鎮(zhèn)定,你可以恐懼,但不要恐慌,安靜等待救援。要注意,對于前來解救大家的警察和軍隊來說,你和暴徒對于他們而言基本上都是一樣的陌生,因此不鎮(zhèn)定的過激反應可能導致警察和軍隊的誤傷,一定要避免。
前文不止一次說過不要逞英雄,因為你所看到的影視作品多體現(xiàn)個人英雄主義,但在特殊的情況下,如果用了不當?shù)姆椒ǎ赡苣銜芸斓乖谘粗胁⑦B累更多無辜的人。所以,最現(xiàn)實和科學的方法是逃離和躲避,把對抗這些暴徒交給專業(yè)的人處理。對于普通民眾,反抗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最差選擇,而不得已的情況包括:
1.你已經(jīng)在事件中心地帶,根本無法逃離或躲藏,不立即作出決定就會死亡。
2.逃離和躲避失敗,直面危險。
3.其他。如所有人都無法選擇逃離和躲避,只能反抗,或身邊有婦女兒童,你們都在極度危險下,無法逃離和躲避。
總之,當逃離和躲避都無法選擇時,就團結(jié)起來用最直接的方法來反抗。反抗也不能是無腦莽行,以下方法也許能降低傷亡:
簡單防護。增加防護,主要就是防止被砍傷,在槍擊中不適用。防止刀傷,其實主要是防護大動脈,因為大動脈被傷到,大概一分多鐘就沒有搶救的希望了。簡單的一條圍巾,或者高領(lǐng)厚毛衣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擋直接的傷害,大大增加脆弱部分的防護。一本厚書綁在胳膊上也是有用的,對一般的刀砍有較好的阻攔效果。
利用身邊的工具。隨身帶著的皮包、身邊的折凳、領(lǐng)帶、手推車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多人協(xié)同。盡量不要在沒有幫手的時候孤身奮戰(zhàn)。行動前與身邊的男士溝通,在可反抗的前提下勇敢共同反抗。
一旦選擇絕不能退縮。到了緊要關(guān)頭,你的一個遲疑也許會斷送你 的生命。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選擇了反抗,那就要有足夠的氣勢,面對勇敢的你,對方真的會心虛,尤其對方手持一把兇器,面對利用手邊工具武裝好的幾個人時。
面對暴徒不用手軟。當你反抗時要做的是盡快讓對方失去戰(zhàn)斗力,眼睛、鼻部、頭部、頸部、喉部、襠部等脆弱的地方都可以首要攻擊。有幾個技巧可以考慮:
1.對膝蓋后側(cè)如果用力踢擊或者用棍棒敲擊,會讓對方立即跪地。
2.對器械的格擋,從肢體根部阻攔要比阻攔器械更有效,保持距離的攻擊可能會讓對方的器械發(fā)揮最大殺傷力,貼身反而無法攻擊你。
3.你的所有肢體都是可用來攻擊的,包括用頭撞對方的臉部,聽起來奇怪,但結(jié)果就是你可能被牙齒弄破頭皮,但對方會被撞暈或短時間無法反抗。
4.下巴要比想象的更容易脫臼,側(cè)邊直接肘擊下巴,很可能讓對方下頜骨脫臼。
5.有時候掌擊比拳頭有用,一巴掌拍到對方臉上,對方會下意識閉眼保護,這時候很方便你繼續(xù)攻擊。
6.把土揚到對方眼睛里,可能要比你和他械斗要更聰明(如果有條件,還要注意風向)。
在牢記三大準則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補充一些在不同地方遭遇持械襲擊應采取的行動,望大家了解。
如果在廣場,可迅速向較粗壯樹木、水泥墩、石桌石凳、建筑物后躲避;如果在集市,可向展臺后、鋪位后、農(nóng)用車后、商品后躲避,但是不能緊貼在后面,以防車輛撞擊后產(chǎn)生的沖擊力。切忌往路燈桿后、玻璃櫥窗后躲避,以防撞倒撞碎造成二次傷害。
如果沒有可躲藏的地方,切記不要背對汽車逃竄,你的雙腳跑不過汽車輪子。正確方法是面向或側(cè)向來襲汽車,連續(xù)地向左或向右快速跑動。當汽車沖撞向你時,連續(xù)做“之”字形或“O”形滑動,可迫使襲擊者駕車不停地快速轉(zhuǎn)向,增加襲擊難度,有利于擺脫糾纏。
車輛沖撞時可把隨身攜帶的物品,如衣服、雞蛋、面粉等砸向?qū)Ψ角皳醪oL璃,干擾對方視線,減少傷害。
如果在公交車上遭遇襲擊,由于公交車相對狹窄,空間密閉,在暴徒持械襲擊瞬間,位于其背后和側(cè)面的人員應迅速反抗,可用腳踹暴徒膝窩處,或者用手從后抓頭發(fā)向后、向下猛扯,或者用肘擊暴徒側(cè)面太陽穴位置,其他人員應協(xié)力控制暴徒的上肢,因為暴徒通常會攜帶爆炸物或汽油罐上車,謹防其之后采取自殺式襲擊。乘車人員下車疏散時,切忌向路中間逃竄,以免被過往車輛二次傷害。
如果在地鐵上遭遇襲擊,嘗試下地鐵、走隧道,直到發(fā)現(xiàn)通往地面的緊急出口,再爬出地面,但要防范觸電危險,如果地鐵中途停在隧道內(nèi),不要急于破窗下車,以免造成其他傷害。如果不是徹底安全,在地鐵遭襲后不應短時間再次搭乘,恐怖分子常常在短時間內(nèi)針對同一目標進行二次襲擊,以此加劇公眾恐慌。
如果在飛機上遭遇襲擊,伺機尋找身邊工具。將雜志和報紙塞進衣服里,尤其是前胸部,能阻擋襲擊者鋒利的刀鋒。揉成尖角的報紙雜志封面,可以刺進襲擊者的鼻孔、喉結(jié)或者猛擊他的后腦,力度大的話足以致其昏迷。裝滿飲料的瓶子、鋼筆筆尖、鑰匙、高跟鞋、安全帶都可以作為武器。座椅底下的救生衣可以偷偷拿出來,對付刀刺的效果不錯。如果條件允許,還能用救生衣的帶子在過道上設(shè)置路障,絆倒襲擊者。
第一步,就地臥倒。臥倒后適當觀察一下地形,如有可能快速移動到掩體后面。
第二步,選擇躲避地點和掩體。如果你恰好在警匪對戰(zhàn)的中間地帶,切忌亂跑亂竄。最好是趴著別動直到槍戰(zhàn)結(jié)束。墻體隔斷較多的街巷或建筑都是很好的躲避地點,鋼筋混凝土的水泥墻和普通磚墻都能很好地阻擋子彈。
可選的掩體:墻體、立柱、大樹干、汽車前部發(fā)動機和輪胎(但油箱被擊中可能爆炸,慎選)。
不選的掩體:灌木叢、小樹干、消防栓、路燈桿、垃圾桶、木桶、油桶、玻璃門窗附近(碎玻璃殺傷力不次于槍彈)、汽車門和尾部、假山和觀賞石(容易跳彈)。
如果恐怖分子扔出手雷,需在它爆炸前(一般為2-4秒內(nèi))找到掩體,比如桌椅,注意保護好頭部。如果沒有掩體,倒地遠離它,盡量縮成一團背對它,雙手捂住耳朵,可以減少被炸傷面積。
如果你是在人群密集區(qū)遭遇爆炸恐怖襲擊,第一步,就近隱蔽或臥倒,臥倒時要俯臥,上體和頭部遠離爆炸物,護住身體重要部位。第二步,就近尋找滅火器滅火,火勢較大無法滅火時,用隨身攜帶的口罩、手帕或衣角捂住口鼻;若在密閉空間內(nèi)煙味太嗆,可用礦泉水、飲料等潤濕布塊,防止煙霧和毒氣引發(fā)窒息。第三步,如果發(fā)生大量人員慌亂撤離,老弱婦孺盡量溜邊靠墻,防止被擠倒后踩傷;人員擁擠時,用一只手緊握另一只手手腕,雙肘撐開平放胸前,微微彎腰,形成一定的空間,保證呼吸順暢,以免窒息暈倒;若被擠倒,應設(shè)法讓身體靠近墻根或其他支撐物,把身子蜷縮成球狀,雙手緊扣置于頸后,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和器官。第四步,有能力人員應協(xié)助搶救傷員,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傷員時應注意使脊柱損傷病人保持水平位置,以防止移位而發(fā)生截癱。
當你在某公共場所發(fā)現(xiàn)可疑物體時,你該如何辨識“疑似爆炸物”?切記必須在不觸動的前提下通過外觀識別。先看,觀察并判斷可疑物品有無暗藏的爆炸裝置。再聽,仔細傾聽是否有可疑的異常聲響。最后嗅,爆炸物里的黑火藥含有硫磺成分,會散發(fā)出臭雞蛋(硫化氫)味;硝銨炸藥里的硝酸銨也會分解出明顯的氨水味(公廁味)。
當你發(fā)現(xiàn)“疑似爆炸物”時:
第一步,向附近工作人員或使用附近的報警器報警,不要就近使用無線電通信工具,以免引爆無線電遙控的爆炸物。
第二步,不要輕易翻動可疑物品,在專業(yè)處置人員尚未趕到之前,根據(jù)爆炸物的情況和位置緊急處置。如果懷疑爆炸物為遙控裝置,可利用鐵皮罩、鐵桶、金屬盆、鐵鍋等罩住進行物理隔離(地鐵上都有專門的防爆裝置)。如果是人體炸彈,有把握時迅速將其制服。如果為導火索起爆的爆炸物,未點燃時應盡快疏散人群,如果已點燃并外露時,應臉朝下且頭部背向爆炸物就地臥倒,或盡量選擇安全位置躲避。
第三步,如果時間允許,不要圍觀,迅速撤離,在專業(yè)人員進行排爆作業(yè)時,應處在警戒區(qū)之外。爆炸物處于露天情況下,警戒區(qū)的最小半徑為:炸藥量在9-20kg的汽車炸彈為300m,炸藥量在3-10kg的行李炸彈為200m,炸藥量在3kg以下的爆炸裝置為100m,期刊信件等微型爆炸裝置為10m。
1.呼吸道防護。如果沒有專業(yè)防毒面具,可以利用浸水、浸堿和包有泥土顆粒的口罩、紗布、毛手帕等自制簡易器材。
2.皮膚防護。如果沒有制式防毒衣,可以利用簡易器材進行防護。若通過染毒地域時,可穿雨靴對腿部進行防護,也可用塑料包裝、塑料布、帆布或毯子等用品防護,若需要,可利用雨衣、油布等用品對全身進行防護。橡膠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可以作為簡易的手部防護器材,但醫(yī)用手套、塑料薄膜質(zhì)地手套不能使用。
3.眼部防護。如果沒有專業(yè)防毒面具,用塑料薄膜貼在眼部也有一定的防護作用。
最后總結(jié)一下,面對恐怖襲擊,逃離、躲避、反抗是基本的應對思路,最重要的是一顆沉穩(wěn)的心,不慌不亂,沉著應對,冷靜面對形勢,合理利用資源,這才是你能夠逃脫的不二法門,其余的具體應對方法了解了之后在遇到時就會想起來。
但也要相信,中國是我們強大的祖國,絕大部分的中國人都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內(nèi)的矛盾其實都是小部分別有用心之人導致的。如果我們被煽動了,無端的仇恨了,那些恐怖分子的目的就達到了。理性看待,相信國內(nèi)反恐力量的強大,相信那些為我們負重前行的人們能守護住中國的安定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