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翠榮 錢豪佳
摘 要:卸船機與地面皮帶機、堆取料機等組成散貨卸船的裝備作業(yè)系統(tǒng),任何設備的因故停擺,都將引起碼頭生產作業(yè)的中止、壓船壓貨,造成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因此,新購的卸船機到貨后需要快速完成整機上岸,最大限度減小對碼頭生產的影響。常規(guī)方法需要把皮帶機結構拆除,留出設備上岸空間,本文介紹了一種不拆除皮帶機的整機滾裝技術,通過高低變軌、荷載接續(xù)的方式,直接跨越地面皮帶機,完成整機滾裝,并在荷蘭某散貨碼頭成功實施。
關鍵詞:卸船機;地面皮帶機;整機滾裝
中圖分類號:U653.928.+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1)09-0118-03
1引言
卸船機是一種大型港口機械設備,用于裝卸散裝固體物料,如礦石、煤炭、化肥、谷物等到運輸船或駁船,以方便散裝材料的進出口。隨著港口的升級擴建以及設備的更新疊代,散貨船埠通常都會面臨在已經投產的碼頭增添新設備的難題。因為不同于集裝箱裝卸碼頭,散貨碼頭通常借助地面皮帶機來運輸物料,而這些皮帶機在每次新購卸船機上岸的同時,總要面臨繁瑣、復雜的拆除以及恢復工作,同時造成碼頭停工、停產。如何破解這個痛點?是散貨碼頭卸船機整機上岸技術改革研究的一大主要方向。
本次作為新技術試點的是一臺2600t/h卸船機,在中國上海完成總裝制造,再經過遠洋整機運輸至荷蘭某港口,然后整機卸移上岸。由于碼頭生產十分繁忙,業(yè)主要求卸船機卸移上岸期間,不能拆除地面三條皮帶機,以保證不影響碼頭幾乎24小時不間斷的生產作業(yè),同時提出承包商需要提供包括上岸方案設計、工裝設備以及施工組織設計的整套解決方案,用于日后現有三臺舊機的淘汰和再購新機的上岸操作。經過合同階段的多輪探討協(xié)商,在排除了借助大型浮吊吊卸等方案后,最終采用了本文所述的不拆皮帶機的整機滾裝上岸方案(圖1)。
2工程基本情況
卸船機自重約2600t,軌距21.5m,每軌兩列車輪,在制造完成后,用特種重型運輸船,經過兩個月航行,整機運抵位于荷蘭鹿特丹的大型散貨碼頭,該碼頭主要經營礦石、煤炭等散貨裝卸和儲存,生產運營超過30年,設施老舊,安裝有三條皮帶機廊道,廊道高出地面約4.1m,總寬度超11.4m,碼頭上已有的三臺卸船設備均已步入生命周期的末期,急需更替淘汰。除此之外,海、陸側之間的碼頭地面承載能力最薄弱處只有1t/m2,卸船機滾裝時的荷載,只能按工作輪壓要求均勻分布到碼頭海、陸側承軌梁上。
由于整機滾裝上岸時還不能拆除三條地面皮帶機,此類卸船工法在國際上未見報道先例,業(yè)主曾在歐洲尋求合意承接方,但都因沒有滿意的設計方案而最終放棄。公司在受到邀請招標后,決定自主技術革新,探索研究出了一套獨特的卸船方案,經過多次比選和優(yōu)化,研發(fā)了一套高低變軌的軌道系統(tǒng),采用荷載轉移、接續(xù)的方式,輔以液壓千斤頂頂升技術,當整機滾裝上岸,陸側門腿接近地面皮帶機時,由低軌向高軌變換卸船軌道,此時陸側部分的荷載由低軌轉移到高軌,同時高軌經分載梁把荷載傳遞到碼頭強結構處,在完成荷載轉移,接續(xù)傳遞的同時,也使陸側門腿沿著高軌跨越三條地面皮帶機,最終到達陸側軌道位置,再采用液壓頂升方法,安裝陸側臺車,最后,卸船機降落在斜坡軌道后,牽引側滑入碼頭軌道,實現整機上岸。
3 滾裝卸船的水文環(huán)境分析和作業(yè)窗口選擇
大型設備整機滾裝、滾卸作業(yè),需要保證船舶甲板面與碼頭面的高差在允許的范圍內波動,由于卸船中設備位移以及潮水的動態(tài)變化,要求船舶具有一定的調壓載能力,以抵消卸船過程中荷載以及潮水的變化帶來的影響,其中前者可以通過控制卸船速度來降低影響,而后者受客觀環(huán)境制約,不僅如此,還限制前者的主觀操作。因此,卸船作業(yè)對于窗口期的選擇變得非常重要。一是選擇潮差相對較小的日期,二是潮位變化平緩時段,一般要求在0.1~0.2米/小時。本項目根據當地潮汐情況,選擇目標日的8點至12點低平潮卸船,如圖所示(圖2),此時段潮差變化平緩,4小時內潮位變化0.4米,是一個較為合適的窗口期。
作業(yè)窗口的選擇除了潮汐因素,還要考慮氣象因素,尤其是風速。根據計算,本項目整個滾裝過程,大約需要三個小時。作業(yè)環(huán)境風力要求小于蒲氏5級風速,約為10m/s(圖3),從碼頭附近一個Geulhaven氣象監(jiān)測站點的風玫瑰圖的顯示數據來看,該地區(qū)盛行風向區(qū)間為南風和西南風(扇區(qū)9、10、11、12),其中9扇區(qū)和11扇區(qū)各占10%以上。根據風速威布爾分布的柱狀圖(圖4)的分析統(tǒng)計,平均風速和風能密度分別為5.71m/s和196W/m2。這對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基礎。確準了上述環(huán)境條件后,在施工作業(yè)前,提前關注氣象預報,規(guī)避極端天氣,確定最后作業(yè)窗口。
4工程實施技術難點
4.1 整機卸船時跨越三條地面皮帶機,需要設計專用軌道系統(tǒng)予以解決
如下圖所示,此鋪軌方式不同于常規(guī)平面直鋪,而采用立體方式架設,把卸船軌道設計成高、低兩層(圖5)。卸船時,陸側大車先在低軌運行,到達地面皮帶機處時,在低軌運行的臺車完成前半程的滾裝作業(yè),此時作業(yè)臺車切換至皮帶機上層的高軌上,高軌運行的臺車接續(xù)完成后半程的滾裝作業(yè),從而使得整機滾裝避開地面皮帶機系統(tǒng),這個切換點需提前計算好高低軌道的精確高程,并借助臺車自帶的頂升能力做到荷載的平順轉移。
4.2海陸側軌道間的碼頭面承載最薄弱處小于1t/m2,卸船時的荷載不允許直接作用在碼頭面上
由于碼頭面承載能力限制,卸船全過程的荷載,需一直作用于海、陸側兩端的承軌梁上,這其中包括后半程由高軌傳遞到低軌時的荷載,再經分載梁作二次傳遞到碼頭承軌梁。此過程需要對卸船軌道進行非線性仿真分析,按碼頭許可的承載能力,做到精確分載,均勻分布,同時通過位移矢量的迭代,校核梁截面的最大擾度,保證卸船軌道的底面在滾裝全過程中不觸及碼頭面,解決碼頭面不能直接承受卸船荷載的問題。
4.3 陸側卸船大車裝置的特殊設計
由于地面皮帶機的阻礙因素,陸側大車需要進行拆裝。因此從項目設計上考慮把原陸側大車結構直接拆除至所需高度,同時在陸側下橫梁設置臨時安裝點,用于安裝臨時卸船大車裝置。設備到位后,再將原陸側大車結構復原,最后通過側滑平移的方式入軌。為此,卸船機在整體設計上,需要根據障礙物的高度,把下橫梁和大車機構設計成分段可拆形式(圖6)。
5 結語
上述這種新型卸船方式,打破平面軌道鋪設的思維,采用空間立體架設,結合工程實際,通過高、低軌道梁的切換,完成整個滾裝過程。同時利用分載形式,把荷載精準傳遞到碼頭強結構處,既不拆除地面皮帶機廊道,也不使用大型浮吊的情況下,達到整機卸船的目的。其明顯的優(yōu)點是:保證了碼頭皮帶機設備的完整性,確保港口生產作業(yè)的連貫銜接,最大限度保障了用戶的利益。該方法的成功應用,為卸船機整機上岸,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思路,對于類似工程項目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宗翠榮,褚偉波.用于移動卸船機的軌道系統(tǒng):中國,ZL200920211533.9[P]. 2010.09.22.
[2] Fikirte M. Yemer B.Sc. Urban Wind Map for Delft, Rotterdam and Zoetermeer [D].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aculty of Applied Science Department of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y,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