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來
“大雁爸爸”——獨自在國內(nèi)賺錢,供孩子和妻子出國的男人。
根據(jù)經(jīng)濟狀況的不同,有錢人可以隨時出國與家人團聚,這樣的大雁爸爸又被稱作“雄鷹爸爸”;經(jīng)濟不那么寬裕的,只能在機場上揮手送別妻兒,這樣的大雁爸爸則被稱作“企鵝爸爸”。不管是哪種類型,所有的大雁爸爸幾乎都壓力巨大,內(nèi)心苦悶。
為了避免地獄般的升學考試壓力和填鴨式教育方式的束縛,大雁爸爸心甘情愿地把子女送去國外,母親跟著去伴讀,自己則留在國內(nèi)拼命賺錢,以維持國外妻兒昂貴的學費和生活費,成為又一種形式的“空巢青年”。
這群爸爸中,不乏教授、企業(yè)家、國企高管、醫(yī)生、律師等高收入人群,為了負擔妻兒昂貴的國外開銷,他們不得不把每個月的大部分收入?yún)R往國外,自己過著節(jié)衣縮食的日子。夢想著有一天,子女學成歸來,找個好工作,一家人過上團聚的生活。
然而,現(xiàn)實大多事與愿違,真正能苦盡甘來,熬出頭的只是少部分爸爸,大多數(shù)大雁爸爸等來的,或是妻子的背叛,或是孩子情感的疏遠。好好的一個家因為空間的阻隔,時間的流逝而漸行漸遠。
離開妻兒的大雁爸爸,生活過得單調(diào)又凌亂。寂寞難耐,無法排遣心中抑郁時,只能借酒消愁,或強迫自己成為工作狂。同時,這樣的生活又使他們的身體越來越差。
曾經(jīng),一位大雁爸爸,把妻兒送到美國8年。每年,往美國匯款30多萬元人民幣后,他已所剩無幾,艱難度日??蛇@樣的犧牲,卻沒有換來妻子的噓寒問暖,兒子的感恩孝順。漸漸的,他開始不再盼望大洋彼岸打來的電話,甚至開始害怕接到妻兒的越洋電話,因為電話那頭很少關(guān)心他的生活,更多時候是要錢,越要越多。
不少大雁爸爸在感受不到溫暖與關(guān)懷,看不到希望與未來中患上抑郁癥,情況嚴重者甚至選擇以結(jié)束生命的方式來解脫痛苦。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