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權
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1103
漕河涇開發(fā)區(qū)浦江高科技園移動互聯網產業(yè)(一期)項目位于上海市閔行區(qū)浦江高科技園區(qū)東側。項目規(guī)劃用地面積140 197 m2,總建筑面積約258 991.49 m2,整體設置地下1層車庫,地上主樓為框架結構預制疊合樓板體系(圖1)。
圖1 項目平面布置示意
本工程預制范圍為2#、3#、5#、6#、7#、8#、9#、10#、11#、12#、15#、16#、17#、18#、19#樓2—8層倉庫區(qū)域內樓板。除疊合樓板外,與樓板相連的梁為現澆結構。
本工程疊合樓板厚度為130 mm,其中預制部分板厚60 mm,現澆部分板厚70 mm,疊合板拼縫形式采用現澆帶連接。常規(guī)的預制樓板尺寸有2 400 mm×3 850 mm、2 600 mm×3 850 mm、2 600 mm×3 950 mm、2 600 mm×4 050 mm、2 600 mm×3 750 mm等(圖2)。
圖2 疊合樓板示意
本工程疊合樓板為雙向板,四邊都留有錨筋,其中疊合樓板與現澆梁錨固為直錨(圖3),與現澆帶錨固為彎錨(圖4)。
圖3 疊合樓板與現澆梁連接節(jié)點
圖4 雙向疊合樓板連接節(jié)點
區(qū)別于剪力墻結構疊合樓板體系,框架結構單跨跨度大且多為雙向受力樓板,框架梁截面及配筋也遠大于剪力墻結構。雙向板在安裝時由于四邊都有錨筋,故安裝時存在較大困難,安裝偏差將會埋下漏漿隱患。
因此,本工程疊合樓板施工技術優(yōu)先解決樓板安裝問題,各工序穿插其中,實現每道工序精細化管理。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解決漏漿隱患,達到“高質量、高效率”的施工目的[1-4]。
3.1.1 吊裝概述
在預制構件結構吊裝中,因構件數量大、型號多,且為多層次,故合理布置施工平面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合理的布置可以減少構件二次搬運,充分發(fā)揮機械效率。平面布置的原則為:考慮塔吊的性能、平面布置及運輸路線,構件、料具堆放應“重近輕遠”,布置在塔吊相應的回轉半徑之內,實現塔吊“全覆蓋”,滿足安裝順序與安裝工藝的要求。
本工程為大型廠房建筑,以雙拼廠房為例,每層建筑面積約有3 600 m2,平均每層疊合樓板數量約為240塊,構件數量眾多??紤]工期問題,計劃在5層以下吊裝時增加1臺50 t汽車吊輔助塔吊施工,每棟樓分2個吊裝班組同時進行作業(yè)。
3.1.2 疊合樓板安裝流程
疊合樓板安裝流程:測量放線→模板排架體系安裝及支座標高調節(jié)→擱置點標高找平→疊合樓板吊裝到位→疊合樓板位置校準→構件拼縫封堵→安裝穿管→現澆鋼筋綁扎→澆筑混凝土。
3.1.3 板塊吊裝順序細化
不同于剪力墻結構,框架結構體系單塊樓板跨度更大,框架梁截面大、鋼筋密。如先綁扎完框架梁鋼筋,則疊合樓板安裝時2個方向的錨筋將難以同時錨入2個方向的框架梁內。
因此,框架結構體系的疊合樓板吊裝順序需精細化到每根梁、每塊樓板。一個方向的框架梁鋼筋優(yōu)先綁扎,隨后安裝相鄰的疊合樓板,再綁扎另一個方向的框架梁鋼筋,以此類推(圖5)。
圖5 疊合樓板吊裝順序細化示意
施工順序細化:綁扎南北向框架梁①→安裝相鄰的疊合樓板②→綁扎東西向框架梁③→安裝相鄰的疊合樓板④→綁扎剩余框架梁⑤及次梁⑥→綁扎現澆帶⑦。
考慮到本工程僅樓板為預制,框架梁柱都為現澆,故模板排架采用傳統鋼管扣件式排架,立桿間距800 mm,步距1 800 mm,疊合樓板下采用可調支座,用于安裝時調節(jié)標高(圖6、圖7)。
圖6 疊合樓板下模板排架示意
圖7 疊合樓板下模板鋪設示意(中間無模板)
梁柱采用木模板進行支模,疊合板預制部分代替以往現澆樓板平臺木模板使用,僅在疊合板下周圍一圈鋪設木模板,供安裝時提供操作空間,其余疊板樓板下中間只擱置方木,模板不滿鋪,可節(jié)省周轉材料。
3.3.1 梁鋼筋綁扎
疊合樓板吊裝前按照吊裝優(yōu)化流程,將先需綁扎的主梁鋼筋綁扎到位,待疊合樓板安裝就位后再綁扎相應次梁鋼筋及其余梁鋼筋。
大型框架結構中的常規(guī)框架主梁截面大、鋼筋多,如遇框架梁上部主筋分2排放置時,第2排主筋適當下放10~20 mm,避免第2排主筋與疊合樓板錨筋相碰。同時,梁端部箍筋加密區(qū)箍筋先行擺放到位,待疊合樓板錨筋錨入梁后,再用扎絲固定,方便錨筋與箍筋之間調整,提高安裝效率。
3.3.2 連接處鋼筋綁扎
疊合樓板入梁直錨鋼筋安裝之前需矯正調直,并檢查錨筋長度,錨筋長度按圖紙要求設置為5d(d為鋼筋直徑)且大于1/2梁寬,不滿足要求的需雙面焊接長后,方可安裝。
3.3.3 樓板鋼筋綁扎
嚴格控制板面負筋高度。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各受力鋼筋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綁扎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小于25 mm,鋼筋綁扎搭接長度應符合有關規(guī)范要求。
未經許可不得截斷鋼筋,因留洞需截斷鋼筋時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洞口加固。設計未作特殊要求時,在洞口兩邊按被截斷鋼筋截面加洞口加筋,并應滿足錨固要求。
3.4.1 機電預埋深化
本工程機電管線不考慮明裝,所有管線均為預埋。為避免后鑿預制樓板造成漏漿問題,通過與機電設計及深化設計溝通,盡量把線盒預留在現澆梁和現澆板帶中。因此,本工程疊合樓板上預埋的線盒主要是在煙感及應急照明位置,如圖8中的H1、H2所示。
圖8 疊合樓板深化示意
3.4.2 拼縫處理
排架模板搭設完成后,在所有疊合樓板邊與模板接觸處粘貼膠帶,宜選用3 mm及以上厚度雙面膠帶,確保疊合樓板安裝完成后與模板之間拼縫完全貼合,防止漏漿。
3.4.3 就位矯正
疊合樓板安裝宜一次就位完成,構件下放過程中利用方木等非硬質材料進行就位調整,待錨筋入梁后塔吊方可松鉤,嚴禁松鉤后用撬棒矯正,避免破壞疊合樓板陽角邊及模板上的膠帶。
本項目利用BIM信息平臺,對整個吊裝流程采取動態(tài)監(jiān)控,輔助吊裝施工。
3.5.1 板塊編號
利用信息平臺建模,對每塊疊合樓板進行編號,生成獨立二維碼身份牌,通過二維碼打印機打印并粘貼在每塊疊合樓板上,保證每塊板標識的唯一性。編號原則:樓棟號-樓層-構件類型-軸線位置-序號。
3.5.2 吊裝動態(tài)管理
本項目結構施工時需按特定順序進行吊裝及穿插鋼筋施工,故需準確了解每塊板所處狀態(tài)。通過工廠及現場管理人員掃描二維碼錄入狀態(tài)(加工完成、構件進場、吊裝完成),使得項目部能清楚得知各個構件的動態(tài)情況,及時調整施工流程。
1)進入施工現場的疊合樓板、預制樓梯的外觀質量、預留預埋、尺寸偏差等應符合標準及設計要求。
2)疊合樓板吊運時混凝土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guī)范規(guī)定。
3)疊合樓板的型號、位置、錨固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且無變形、損壞情況。
4)疊合樓板中所使用的水、電等的材料質量性能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guī)范要求。
5)預制構件現場裝配全過程中,宜對預制構件原有的預留件等產品進行保護,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質量驗收前不得拆除或損壞。
本工程通過對大型框架結構預制疊合樓板的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并在施工過程中展開精細化管理,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確保了施工質量及施工高效化,為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也為今后同類型體系的施工應用提供了推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