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惠軍明
中國古代文人是中國歷史上一類特殊的群體,他們以文字為媒,吟詩作賦,歌詠大千世界,抒寫真情實感。細細品讀那些千古華章,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文人有揮之不去的山水情懷。他們無論身處何方,境遇如何,終其一生都會將目光投向山林湖泊,“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綠水青山,蒼松翠柏,洞天福地,摩崖薈萃,云霧繚繞,鶴鳴鹿應(yīng),笛聲悠悠,琴聲瑟瑟,松振濤濤,水聲潺潺等等,他們筆下的山水景觀何其多哉!古代文人們一路走來,自我情感和山水相碰撞,于是山水靈動起來,一幅幅優(yōu)美畫卷徐徐鋪展。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睘槭裁粗袊娜藗儗ι剿绱藫磹郯V迷?為什么林泉之樂,會成為中國文人的共通情懷?這些問題值得探究、深思。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是因為山水本身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疤斓赜写竺蓝豢裳浴?,大自然具有無窮無盡的魅力,它的壯美秀麗陶冶浸潤了文人們的心靈。紅日出于大海,會激勵文人們乘風(fēng)破浪的豪氣;月上柳梢頭,會引發(fā)文人們??菔癄€的戀情。四方云動,云蒸霞蔚,懸崖峭壁,絕頂孤峰,長河滾滾,海浪滔天等自然景觀,給予了文人們剛烈的、雄壯的、粗獷的、有魄力的審美感受;輕云繚繞,杏花煙雨,柳枝婆娑,荷葉田田,稻花飄香,小橋流水等自然景觀,給予了文人雋永的、秀潤的、纖細的、靜態(tài)的、有神韻的審美感受?!吧剿?,古來共談?!蔽娜藗冊谏剿赖臐补嘧虧櫹拢饾u擁有了自己的審美情趣,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詩文風(fēng)格。
其二是因為山水有療治心靈的功能。古代文人們“學(xué)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他們大多數(shù)人的宿命。那些耿直的文人們在朝堂為官,由于堅守信念,恪守人格,常常得罪小人,被貶謫幾乎成為常態(tài)。人生如夢,昨日還是朝中顯貴,今日卻是貶謫落魄,受盡無妄之災(zāi),極大的人生落差讓文人們難以接受。于是壯志難酬,懷才不遇,悲憤憂傷,郁郁寡歡等消極情緒接踵而來,文人們很想忘卻,但卻難以自拔。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文人們,羈旅在外,居無定所,四海漂泊,失魂落魄。當這些遷客騷人將目光投向大自然,當他們的足跡踏進山林湖泊,當他們將自我情感寄托于林泉之時,那份沉重悲涼感漸漸釋然,受傷的心靈漸漸愈合了?!凹尿蒡鲇谔斓兀鞙婧S谝凰?。”當文人們將自身置于無窮的自然宇宙來考量關(guān)照時,才發(fā)所謂個人的榮辱得失,苦樂際遇簡直不值一提?!笆欠浅蓴∞D(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弊呷肷搅趾矗娜藗儩u漸明白:一切名利皆是浮云,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把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寄托在悠悠浩浩的宇宙,寄托在青山綠水的懷抱,才是最好的選擇。經(jīng)過大自然的洗滌,文人們心靈得以凈化,最終從精神上實現(xiàn)了自我超越。
其三是因為山水是文人們的最終歸宿。山水自然不僅是文人們療治心靈的圣藥,更是他們精神的最終歸宿。無論是陶淵明還是孟浩然,無論是李白還是王維,無論是蘇軾還是王安石,當他們的人格精神無法安放時,都不約而同將目光鎖向自然山水。他們對著高山流水吐露心聲,借著高林深影抒發(fā)心志,流水可以帶走他們的失落孤寂,鴻鵠可以捎著他們的抱負高飛。當他們的創(chuàng)作與山水相契相合時,才讓他們的才氣縱橫,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當文人們放下一切世俗羈絆,其精神狀態(tài)才獲得了真正的自由,他們才蛻變成真正的大師。山水不僅是文人們精神的最終歸宿,也是其生命的最終歸宿。文人們的生命從山水田園里誕生,亦從山水田園里終結(jié),生命的輪回周而復(fù)始。山水慷慨接受了文人們蒼老形骸,山水是文人們生命的延續(xù)。
讀懂中國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懷,我們這些后輩才能順著文字的脈絡(luò),走近那些偉大的靈魂,與他們傾心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