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嶼萌 廖苾芝 周達岸
(錦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康復中心,遼寧 錦州 121000)
骨骼肌鈍挫傷是由急性、機械性的頓力造成的損傷,隨之產(chǎn)生炎癥反應,并導致氧化應激水平發(fā)生變化,其特征是皮膚無破損,無外部損傷〔1〕。骨骼肌損傷修復主要源于肌衛(wèi)星細胞的增殖分化,從原有骨骼肌中進行分離培養(yǎng)獲得的肌衛(wèi)星細胞增生細胞在體外進行培養(yǎng)時被人們統(tǒng)稱其為成肌細胞,這類細胞在機體未受到傷害或刺激時仍然處于正常靜止活動狀態(tài),損傷或突變發(fā)生時會被激活,具備自我復制和增殖多向細胞分化的巨大潛能,可以進一步進行增殖單向分化,修復受損肌組織,達到治療效果〔2,3〕。已有研究表明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徑在骨骼成肌細胞的生長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成肌細胞增殖與分化中扮演重要角色〔4〕。沖擊波(ESW)是近幾年興起的對肌肉骨骼系統(tǒng)疾病有效的一種新興治療技術,ESW能夠有效影響細胞增殖與分化,抗炎,擴張血管及血管生成,緩解疼痛,神經(jīng)修復與再生,加速成骨〔5~10〕。為此本實驗首次以ESW作為干預手段,研究p38MAPK信號通路及炎癥因子在骨骼肌鈍挫傷修復時的表達變化,探討利用ESW對急性骨骼肌鈍挫傷的修復治療機制作用及其機制,為臨床治療骨骼肌損傷修復提供科學依據(jù)。
1.1動物與分組 于錦州醫(yī)科大學IVC動物實驗室購買60只健康飼養(yǎng)雄性SD大鼠,8~9 周齡,體重180~200 g,飼養(yǎng)溫度控制在20~25℃,濕度40%~50%,動物飼養(yǎng)生產(chǎn)經(jīng)營許可證注冊號:SCXK(遼)2017-0003。60只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n=12)、損傷組(n=24)和治療組(n=24),其中損傷組與治療組,每組按照1 d、3 d、7 d、14 d時間點分為4個亞組。實驗操作符合錦州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倫理與福利委員會章程。
1.2主要試劑和儀器 p-38MAPK一抗 、肌細胞生成素(Myogenin)一抗、β-actin(美國,abcam),磷酸化(p)-p38MAPK一抗(美國,CST),山羊抗兔二抗(上海,碧云天),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上海,酶聯(lián)生物),Western印跡相關試劑(上海,碧云天),光學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電泳及轉膜儀器(美 國,BIO RAD 公司),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 RAD公司),體外沖擊波治療儀(瑞士,EMS公司)。
1.3急性鈍挫傷模型建立 依照Liu等〔11〕方式,采用自置重物裝置打擊腓腸肌肌腹。打擊物重 16.8 g(直徑15.9 mm),下落高度125 cm,打擊頭面積約28.26 mm2。這種方法導致的損傷是一種高效鈍性創(chuàng)傷,伴隨著炎癥細胞侵入,之后廣泛的肌肉再生〔12〕。各組于不同時間點(第1、3、7、14天)取腓腸肌肌腹。
1.4治療措施及取材 正常組未給予干預;損傷組不給予治療;治療組大鼠于損傷后24 h采用發(fā)散式?jīng)_擊波刺激,作用于大鼠腓腸肌中段。設定參數(shù)〔13〕:能流密度0.14 mJ/mm2,頻率10 Hz,每次沖擊500次,每間隔4 d進行1次治療,于1 d、3 d、7 d、14 d時取大鼠局部腓腸肌進行檢測(其中1 d取材時于治療結束后即刻進行)。
1.5蘇木素-伊紅(HE)染色組織學觀察 將腓腸肌肌腹固定在4%的多聚甲醛1 h后,石蠟包埋切片(5 μm)并HE染色,在光鏡下觀察組織病理學改變并采集圖像。
1.6Western印跡法 每組分別取100 mg樣本,加入適量高效RIPA裂解液,加入100 μl的pH為7.2~7.4的磷酸鹽緩沖液(PBS),用勻漿器充分勻漿,離心取上清液并進行蛋白定量。電泳開始以90 V恒壓1 h,待擴散后,120 V恒壓2 h,進行轉膜(濕轉),用300 mA恒流1.5 h,電泳后,將膜放入5%脫脂奶粉溶液中1.5 h,TBST洗膜后分別在p38MAPK(1∶1 000)、p-p38MAPK(1∶1 000)、Myogenin(1∶500)、β-actin(1∶1 000)一抗稀釋液中4℃搖床孵育過夜;放入二抗(1∶1 000稀釋)在室溫下放置1 h;電化學發(fā)光(ECL)顯影后成像。Image J 軟件分析每個目的蛋白灰度值。
1.7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取凍存于-80℃冰箱中的血清,按試劑盒說明書依次加入空白孔、標準孔和樣品孔,除空白孔,其余孔加酶標試劑,密封,37℃孵育60 min。配制溶液,清洗,依次向每個孔中加入顯色劑A和B,輕輕搖勻,顯色,然后加入終止液。在450 nm波長下測量每個孔的吸光度(OD值)。
1.8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檢驗。
2.1肌肉形態(tài) 正常組:肌肉組織結構正常完整,肌纖維走形整齊,無組織變性、壞死等明顯病理結構改變。損傷組較正常組:肌纖維排列紊亂,炎癥細胞浸潤。治療組較損傷組:隨著治療進展,肌纖維排列較規(guī)則,炎細胞減少。見圖1。
2.2各組p38MAPK、p-p38MAPK、Myogenin表達比較 損傷組和治療組的p38MAPK、p-p38MAPK、Myogenin表達量均高于正常組(P<0.01),同一時間點下,治療組p38MAPK、p-p38MAPK、Myogenin的表達量相對于損傷組均顯著增高(P<0.05),損傷組和治療組p38MAPK、p-p38MAPK、Myogenin均在3 d表達量達到峰值(P<0.01)。見表1、圖2。
圖1 不同組別腓腸肌HE染色(×200)
表1 各組p38、p-p38、Myogenin蛋白及TNF-α、IL-1β含量比較
1~9:正常組,損傷1、3、7、14 d組,治療1、3、7、14 d組
2.3炎性細胞因子水平 損傷組各個時間點TNF-α、IL-1β的表達量與正常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且均在損傷1 d達高峰(P<0.05)。治療組TNF-α、IL-1β相對于損傷組除第1天增高(P<0.05),3 d、7 d、14 d都呈下降趨勢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ESW作為一種新型治療技術,具有高效、安全、多用途、可重復、無創(chuàng)等特點,近年來,廣泛應用于治療許多肌肉骨骼疾病之中〔14〕。ESW作為一種具備力學性質的機械波〔15〕,通過機械傳導,以誘導新血管生成和干細胞活動,從而改善組織再生和愈合。已證明ESW上調(diào)Myogenin的表達,促進急性骨骼肌損傷后再生〔16〕。同時,也有研究表明ESW在體外實驗對成肌細胞具有一定促進增殖與分化作用〔17〕。p38MAPK信號通路在促進成肌細胞分化、肌管生成、衛(wèi)星細胞增殖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8,19〕。雖然沒有研究表明ESW對MAPK激活的影響,但上述所有研究都表明,ESW可以通過激活p38MAPK途徑來促進骨骼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的可能性。且體外成肌細胞不能完全代替體內(nèi)肌衛(wèi)星細胞, 成肌細胞和肌衛(wèi)星細胞之間在細胞成熟水平方面存在顯著差異〔20〕。 本研究結果表明ESW通過促進p38MAPK表達進而直接調(diào)節(jié)MAPK級聯(lián)反應,致使磷酸化,從而調(diào)節(jié)肌細胞增殖。通過促進Myogenin增殖即提高肌源性調(diào)節(jié)因子表達〔21〕,達到組織愈合目的。炎癥細胞因子在骨骼肌修復再生的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抗炎策略的發(fā)展已被廣泛認為是提供組織拯救的主要工具,但也必須記住,及時實施促炎模式在組織修復中也起著關鍵作用〔22〕。近年來,觀察到ESW能通過上調(diào)人牙周膜中IL-6和TNF-α的表達水平,促進成纖維細胞增殖〔23〕。眾所周知,在應激期間,細胞會發(fā)生各種反應,包括炎癥反應。本研究發(fā)現(xiàn)ESW的作用可以初期觸發(fā)促炎癥因子的激活,ESW啟動的機械轉導可能通過促炎誘導促進肌衛(wèi)星細胞的增殖,然而長期炎癥反應損害機體修復,導致瘢痕增生,是促炎與抗炎失調(diào)〔24〕,為此本實驗結果表明ESW后期治療整體都是下降的。根據(jù)這些觀察,ESW可能初期刺激炎癥因子的活性也就可以理解了,所有這些結果表明,ESW可能正向調(diào)控骨骼肌修復過程的初始有益炎癥反應〔25〕,并使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與分化“合理化”。
綜上,經(jīng)ESW預后,p38MAPK信號通路被更大程度激活,調(diào)控 Myogenin表達增加,增強骨骼肌再生修復。同時減輕炎癥反應,促進修復愈合過程。ESW可通過p38MAPK信號通路促進肌衛(wèi)星細胞增殖,同時減輕炎癥反應,到達治療目的,ESW在減輕肌肉挫傷的炎癥和促進肌生成方面具有雙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