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平 徐靜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逐漸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特別是以開展社會養(yǎng)老為誘餌詐騙老年人,以提供養(yǎng)老服務、投資養(yǎng)老公寓等名義非法吸收公眾資金,進行非法集資犯罪時有發(fā)生。2019年,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的非法集資類案件中,以防范能力較弱的老年人為對象吸收資金實施的犯罪占了17.3%,其中僅發(fā)生在南昌市的某案就涉及全省7000余名老年人。此類犯罪案件具有性質惡劣、波及范圍廣、影響極壞的特點,已經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4年8月,被告人劉某等人在南昌市注冊成立江西某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以年息13%~26%不等的高額利息為誘餌,以老年人為主要對象吸收資金。劉某等人通過在街頭發(fā)放傳單、在高檔酒店組織宣講大會、帶領有投資意向的老年人考察游玩等方式,共向373名老年人吸收資金3100余萬元人民幣,僅將其中的300余萬元用于開發(fā)養(yǎng)老項目,大部分資金用于支付融資團隊高額業(yè)務提成,以及以借新還舊方式兌付本息,造成老年人經濟損失共計2800余萬元。劉某歸案后,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40萬元。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不法分子誘騙老年人上當的一些套路。不法分子往往選擇將辦公場所設在高檔寫字樓,在豪華酒店組織宣傳推介會,給人一種不差錢的錯覺,然后向老年人打出親情牌,帶他們出去游玩,獲得老年人的信任,最后瞄準老年人的養(yǎng)老需求,以高利率為誘餌,誘騙他們上當,騙取他們的資金。
現實生活中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騙局:
第一類是保健養(yǎng)生類。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運用各種手段欺騙老年人購買假冒偽劣保健品。常見的欺騙手段有兩種:免費VIP體檢、夸大保健品效果。有些居心不良的商家會雇傭推銷人員,以安排免費體檢為噱頭吸引老年人參與。但這類所謂的免費體檢活動,到最后都會告訴老年人身體缺這缺那、什么都得補,并鼓吹某些保健品有各種治療功效,引誘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上當。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方式,噓寒問暖,用溫情攻勢取得老年人的信任。針對部分老年人遠離子女、生活孤單寂寞的特點,有些不良無信的營銷公司則雇傭人員到公園、小區(qū)等老年人聚集地,通過開展所謂親情服務與老年人建立起信任關系,用溫情麻痹老年人,隨后高價推銷保健品,使老年人無法拒絕,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買其功效被夸大的暴利保健品。
第二類是養(yǎng)老類。不法分子以銷售虛構的養(yǎng)老公寓、養(yǎng)老山莊等名義,或者以返本銷售、售后返租、約定回購等方式銷售養(yǎng)老公寓、養(yǎng)老山莊,非法吸收公眾資金;迎合老年投資人強烈的養(yǎng)老需求,往往以旅游考察為名將老年客戶誘騙至所謂養(yǎng)老基地、福利院進行參觀、游玩,描繪養(yǎng)老項目的未來,進而以預售養(yǎng)老床位等名義非法集資。
第三類是銷售類。個別機構不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僅以銷售老年產品為名義,以免費旅游、贈送實物、養(yǎng)生講座等欺騙、誘導方式,采取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
老年人如何防范針對老年人的非法集資,避免上當?
一是對非法集資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集資,從字面上就能看出,是指把老百姓的錢聚集起來。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只有通過國家金融管理機構批準的機構才能聚集社會公眾的錢,比如銀行,以及在互聯網時代興起的某些平臺等,它們能夠幫我們老百姓理財,都是經過了國家金融管理機構批準的。那么非法集資,就是沒有經過國家金融管理機構批準、擅自吸收老百姓錢款的行為。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是要求經過國家金融管理機構批準的機構才是合法集資機構,不是簡單的經過工商注冊部門登記的機構。公司經過工商登記,只表明它是一個合法的公司,但是這個公司沒有經過金融管理機構批準,向公眾募集資金,就是非法的。所以,老年人在判斷一個公司募集資金是否合法時,除了要看它的營業(yè)執(zhí)照外,一定要看它是否取得金融牌照或經過金融管理部門批準。
二是面對保健品推銷,老年人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對那些聲稱靈丹妙藥、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的宣傳,都可以置之不理;不要輕信犯罪分子編造的虛假身份或者夸大的保健品功效,也不要輕易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不能用來治病,老年人如果患有疾病,要主動到醫(yī)院就醫(yī)。偽劣保健品還會加重患者的病情,貽誤治療時間。
三是理性對待,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非法集資給出的利息比一般銀行要高出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不法分子一般都會打出“高收益+低風險”的幌子,此時,大家一定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高息理財,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不要聽信先返息的誘餌,記住天上不會掉餡餅。高利誘惑是所有詐騙犯罪分子欺騙老年人的不二法門。不法分子一開始會按時足額兌現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東墻補西墻,用后來人的錢兌現先前的本息,如果資金鏈斷裂,便有可能秘密轉移資金,攜款潛逃,給集資參與人造成損失。老年人選擇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時,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紹、專家推薦,要有自己的判斷標準,秉持理性的態(tài)度,選擇適合自己的合法投資渠道。
四是加強家庭親情關系的培育。老年人要多和子女溝通,在遇到推銷或者邀請投資的情況,不要擅自做決定,要多聽取子女或者專業(yè)人士的意見。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愛,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鼓勵他們繼續(xù)學習新知識,多參加社會活動,避免產生精神空虛,然后轉嫁情感,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讓不法分子打親情牌而使自己受騙上當。
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對參與非法集資的后果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參與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風險自擔,責任自負。所以,老年人應該多掌握一點法律知識,多一點警惕,對于非法集資,要堅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