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武 張詩怡
在我們的一般印象里,父母好像總是在嘮叨??赡苣阋苍皭旱鼗孟?,哪怕只有一天,爸媽能合上嘴巴,不要再煩自己就好了。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這份“甜蜜的負擔”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的。
比如我們今天的講述人小武,他這輩子就沒有聽到母親對他說過一句話。
-1-
我很小就知道母親是聾啞人
母親是聾啞人這件事,我應(yīng)該從小就有感覺。因為小孩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要求大人的回應(yīng)。比如小孩哭了,就需要大人來哄。但是我那時可能常常得不到母親及時的回應(yīng)。
我還很小的時候,冬天很冷,母親把我放在灶臺上面,鍋里正燒著開水,我可能是想暖和一下,就把手放到開水里了。我疼得大聲哭喊,但是母親聽不到,可能我哭了很長時間才發(fā)現(xiàn),我的手就燙壞了。
我母親養(yǎng)我的時候初為人母,再加上是聾啞人,所以我小時候可能吃了很多苦。但是我覺得也還好,畢竟母親也挺不容易的。她其實很多時候很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她三十七八歲就開始有白頭發(fā),生活中會發(fā)愁很多事情,比如愁我不吃飯,總生病,太弱小,或者因為家里光景不如意而擔心。
后來我自己大一點以后,才發(fā)現(xiàn)母親還有個特點:母親不會哭??赡苁且驗樗纳眢w原因,她沒有眼淚,也沒有汗水。她疼的時候會發(fā)出哭聲,但是不會流淚。
-2-
特殊的手語
因為母親是聾啞人,我小時候很自卑。我記得剛開始我去學(xué)校的時候,母親會送我。但是我不想被同學(xué)知道母親聾啞,就不希望她再到學(xué)校去。有一天到家后,我就指著母親,然后指著學(xué)校的方向,擺出不要的姿勢。母親當時有點愣愣地看著我,點了點頭就明白了。母親后來就不再去學(xué)校了,但是她會在村頭遙望著我回來的路。
其實我小時候和母親的交流很簡單。比如我要說同學(xué),就做個背著斜挎書包的動作,再敬個少先隊禮,她就會知道那是我的同學(xué)。我做戴眼鏡摸頭發(fā)的動作,她就知道我說的是老師。感覺這些都是自然形成的,畢竟平常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交流,所以一直用形象的動作來表達。
我母親其實是個很聰明的人,她很會做豆瓣醬,會用舊衣服做拖把和麻繩,甚至還知道在買東西的時候掰著手指頭和人砍價。
小時候,我母親對我也挺溺愛的。有時候早上不想起床,她會把早飯端到床前,讓我在床上吃。
-3-
從小與孤獨相處
四五歲的時候,我親生父親因為事故意外去世,母親改嫁,我們搬到了繼父的村子。六七歲那年,母親又生下了弟弟。
母親改嫁前我都挺快樂的,因為那時候舅舅多,舅舅家孩子也照顧我。
母親改嫁,搬到繼父這邊后,村里的小孩覺得我母親很特殊新奇,偶爾會到家門前看熱鬧,有時候直接叫她“啞巴”。
五六歲的時候,我在村里找別的小孩玩,他們因為覺得我母親特殊而欺負我。有一次,他們騙我說要給我?guī)Ъt戒指。他們在我的左手中指上搓出一個水泡,然后讓水泡流血。等血凝固后,又在上面畫個托,這樣看起來就像個紅寶石戒指。那時候我也比較傻,沒什么反應(yīng),只知道疼。
我應(yīng)該從小就養(yǎng)成了孤獨的習(xí)慣。但是人總要快樂,要修復(fù)自己,所以我會給自己找樂子。
小時候,村子里的人中午都會午睡,但是小孩精力旺盛,中午都一起出來玩。別的小孩都聚在一起玩彈珠之類的,我寧愿待在家里,或者在樹下看螞蟻,也不會和他們一起玩。
之后上了初中,有些事情印象也很深。有一次我和同學(xué)打籃球,我把他衣服拉爛了。我知道自己有錯,那個同學(xué)也肯定會打我。但是我不想在學(xué)校出事,父親沒有時間,我也不想讓母親出現(xiàn)在別人面前,所以我當時就決定:讓他打。只要我不還手,他先動手,我就更有理。這樣我不用承擔過錯,家長也不用被叫到學(xué)校。
后來那個同學(xué)就對我動手了。他掐著我的脖子把我按在墻上,我沒反抗。之后這件事就過去了,誰也沒再找誰麻煩。
我六七歲的時候,母親和繼父生下了我弟弟。
我記得弟弟出生那天,我在村子里玩,突然一個嬸嬸過來告訴我,母親生了。當時我很懵,可能有一瞬間想躲在墻角里,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我記得上小學(xué)時,在學(xué)校很容易得到獎狀。我把獎狀拿回家,父親不在家,母親也不知道這是什么,字也不認識,可能隨便塞在家里的角落了。
后來弟弟上小學(xué)了,也會得到獎狀。那時候母親可能知道這代表一種榮譽,就會問我:你的獎狀呢?那時候我其實感到很悲哀生氣,因為我覺得自己的獎狀沒有被認可。之前做飯燒火的時候,我的獎狀就被當引火物給燒了。想要我的榮譽的時候,它已經(jīng)化為灰燼了。
上初中的時候,一周回家一次,家長都會給些飯錢。那時候我可能會省點錢,買自己喜歡的零食或玩具。但是有些事就像規(guī)律一樣:我一攢錢就生病。
不過我總覺得自己不是因為省錢沒吃飯生病的,而是因為我和母親分開太久,感受不到別人的關(guān)注。
在家的時候,我還是能得到一些愛的。母親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我的一舉一動她都會看到。她會看著我吃飯喝水,跑跑跳跳,我就感覺自己被關(guān)注到了。
-4-
獨自決定未來
在家里,我父親不愛說話,母親不會說話。所以我們之間交流很少,稍微復(fù)雜一些的東西就很難表達。
初三畢業(yè)時,我決定去讀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校。那種學(xué)校要求動手能力又不用多說話,我覺得很適合自己。我當時也沒和別人商量,回家向母親要了學(xué)費,就去職業(yè)學(xué)校報名了。
上技術(shù)學(xué)校的時候,有一些公司來學(xué)校招員工,問學(xué)生要不要去他們那上班。其他人可能都會說要和家人商量一下,我當場就說去,不會和家人商量。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好像也因此得到了眷顧。公司老板會放棄那些還要商量的人了,只要我一個。20歲的時候,我一個人扛個大包就去了上海工作。
-5-
母親的自我價值
工作以后,我回家見到父母的次數(shù)更少,可能一年才回一次家。而回到家的時候,我總能感覺到家里的一些變化,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對母親的個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父親原來一直在煤礦行業(yè)上班,后來年紀大了,煤礦不要他了,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工作,他就在家躺著。他似乎也有點抑郁,不干農(nóng)活也不出去和人說話,在家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切都被母親照顧。
母親對他好像又愛又恨。愛是母親在照顧別人時實現(xiàn)了自己的價值,恨是覺得父親整天躺著很不好,希望他能多出去轉(zhuǎn)轉(zhuǎn),所以后來母親出去干農(nóng)活也會拉上父親。
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在外多年,母親也很辛苦,想為家里做點什么。于是我就決定自己做家里的年夜飯。當時我做完飯,一切準備妥當,準備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母親并沒有很高興。好像是發(fā)現(xiàn)孩子長大了,不需要自己了。母親那個表情,感覺失去了價值,說不清是不是有種失望在里面。那之后,我就不在家里做飯了。我覺得讓本來就不會說話的母親進一步失去價值,可能對她也是傷害。
-6-
因為母親,我在工作和感情中習(xí)慣沉默不語
我覺得母親對我的最大影響就是不善表達。我記得在上海工作的時候,公司鼓勵我們做了事情后,開心地告訴別人“我把這件事做了”。但是我下意識覺得,即使說出來也不會被聽到。因為在家就是這樣,父親不在家,母親聽不到。沒有人會回應(yīng)自己,所以長久以來我就習(xí)慣了不表達。
我對別人表達愛的方式,也是模仿母親,就是默默陪伴,關(guān)注對方的一舉一動。我會去聽你需要什么,默默地為你做到或買到。我有幾段這樣的感情,我知道我們互相喜歡。但是我只會用默默陪伴的方式去表達愛,沒有說出來,好幾段感情因此無疾而終。
-7-
如今與母親的交流
我母親從小聾啞,也不識字,所以過去離開家時很難和母親聯(lián)系。不過現(xiàn)在有了智能手機,交流就方便頻繁多了。
我每次回到家的時候,家里的大門是開著的,母親坐在院子里干活。我走到她背后拍一下,她才知道我回來了。她見到我會很興奮,會告訴我她很擔心我。然后我向她解釋我是去了很遠的地方,我手指著很遠處,然后越指越高,越指越遠,她就懂了。
后來我給母親買了智能手機,我們可以開著視頻,然后我干我的工作,她做她的飯。她看著我,我看著她。有時候我們也會互相發(fā)表情,比如擁抱、玫瑰花或笑臉,她都能明白。
我也教她刷抖音和快手,希望能幫她解悶。母親雖然聽不到,但是能看到里面的人在做什么,就可以刷。
母親想起我時會給我發(fā)個表情,我給她回個表情,她就能確認我的存在。我有時候沒回復(fù),她就會讓父親給我打電話,證明我還好。
我已經(jīng)離家在外10年了,北上廣都生活過?,F(xiàn)在快30歲了,想回到父母身邊,尤其想多陪陪媽媽,希望讓我和母親孤獨的心靈都有所依靠。
小時候在家的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躺在母親的腿上。曬著太陽,陽光穿過母親的發(fā)梢照在我的臉上,然后她拿挖耳勺給我挖耳朵。那樣的感覺,我很安心,很有安全感。
谷春林摘自“故事FM”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