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搢紳老鋪“榮錄堂”更名原因考

        2021-10-12 05:55:00楊未君石家莊
        文藝生活(藝術(shù)中國) 2021年9期
        關(guān)鍵詞:書鋪琉璃廠墨盒

        ◆楊未君(石家莊)

        關(guān)注琉璃廠老鋪,緣于對近代銅刻文房的收藏。老鋪早已不在了,可當年出版的書籍、制售的物件還有遺存,被收藏者珍視,于是關(guān)于老鋪的話題時常被提起。榮錄堂是琉璃廠最悠久的老店鋪之一,是最有名的老搢紳鋪。搢紳(也作縉紳),指有官職的或做過官的人?!稉|紳錄》(圖1、圖2)(又稱《爵秩全函》《中樞備覽》等)是記錄全國范圍官員名冊一類的專書,詳細記載清朝職官制度的基本情況和任職官員的履歷,制度方面登載內(nèi)外職官品級、赴任憑限、驛站路程、職官總目、官員相見禮儀等,可略窺清代的官職設(shè)置和官員構(gòu)成。此類書在清代官場流行,除官刻本外,坊刻屬京都琉璃廠榮錄堂所刻最多。榮錄堂大約在民國年間就已消失,近百年后這冷僻的掌故還能引起共鳴的,還是在古籍、箋紙、墨盒收藏的圈子里,知曉和喜愛這三樣琉璃廠名物的,還是大有人在的。

        圖1 《搢紳錄》書影

        圖2 癸巳(1893)榮錄堂梓

        一、《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釋讀

        榮錄堂原來的名字是榮祿堂,是由“祿”改為“錄”的,在繁體字里,只改了一個偏旁部首,字異音同,改動是極小的。這在當時,對生意的影響是很小的,音沒有變,言談話語、口口相傳中沒有差別。但是招牌變了。和文字招牌相關(guān)的,如店招、書籍箋紙牌記、墨盒底銘等都要變,還是有些差別,那么,好好的“榮祿堂”,為什么要改名“榮錄堂”呢?

        榮錄堂改名的原因,按通行的說法,那就是避諱,為了避清代同光年間的重臣榮祿的名諱。

        徐珂《清稗類鈔》中有《爵秩類》 篇,首頁有《爵秩全函》 節(jié),內(nèi)容為:

        京外大小文武百官之職掌、姓名、出身、籍貫、字號,有記載之專書,曰《爵秩全函》,一曰《搢紳全函》,又曰《搢紳錄》,略同于明之《同官錄》,日本之《職員錄》。蓋京師琉璃廠南紙鋪中人,就吏、兵二部之胥吏,詳查檔冊,匯而成編者也。有爵者亦記之。別有專載武職之單行本,曰《中樞備覽》。歲出四版,分春夏秋冬四季。其書以紅紙為面,黃紙為簽,綈錦為帙。官吏之入都也,輒買之,歸以遺戚友。

        此書版權(quán),初為吏部書吏某所專有,蓋在乾隆末造和珅當國時,某以數(shù)千金賄珅,始禁止他人發(fā)行。久之而為各南紙鋪所效尤,其最初者為榮祿齋,旋以榮祿二字嫌于僭,乃改祿為錄。

        徐珂文中,“久之而為各南紙鋪所效尤,其最初者為榮祿齋,旋以榮祿二字嫌于僭,乃改祿為錄”,這種說法不僅僅是文獻記載,還有實物可證,這便是如今所見《搢紳錄》中多有夾訂的兩頁紅印小紙——“榮錄堂”自印的“更名啟事”——《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

        圖3、圖4所示是不同年份的《搢紳錄》中夾訂這兩頁紙的大致情形。其文字內(nèi)容是一樣的,錄文如下:

        圖3 光緒丙戌1886年廣告

        圖4 光緒己亥1899年廣告

        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

        本堂原名榮祿,歷有年矣。繼思列棘槐而載籍,固足為榮;售梨棗以謀生,何敢言祿?且飾三間門額輒懸一品之封銜,雖壯觀瞻,終虞僭妄,爰更為“錄”,存鈔胥之實也。乃有店屬張新名。惟竊舊掌故之搜羅未遍,牙慧則拾取為工;細參渡豕之訛,自識飲羊之偽;音同意異,豈如鳥篆之難詳;別戶分門,未必魚珠之可混。特鐫告白,尚幸垂青于斯,是為記。京都琉璃廠東北園對過便是。

        相信對這篇文字,愛好琉璃廠名物的收藏者是感興趣的。這頁紅印小紙的文字風格和清盒銘文很類似,概是當時琉璃廠的流行語風,是常逛琉璃廠的文人、士子們熟悉和喜聞樂見的。

        實物猶在,原汁原味,它所給予我們的信息量超過文字本身。榮錄堂出版的搢紳錄在各大圖書館和古籍市場略有存量,從這份夾訂的紅色廣告紙不難看出,而實物、圖片比單純的文字要有趣味得多。當然,即使單純釋讀文本,也很有話題可討論。

        “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起首”是最早、創(chuàng)立的意思?!氨咎迷麡s祿,歷有年矣”,榮祿堂有很悠久的歷史,這在后文中還要談到。“繼思列棘槐而載籍,固足為榮;售梨棗以謀生,何敢言祿”,是說繼而想來和公卿同列書籍,固然足夠榮耀;買賣書籍賺錢糊口,怎能和朝廷俸祿相提并論?“且飾三間門額輒懸一品之封銜,雖壯觀瞻,終虞僭妄,爰更為錄,存鈔胥之實也。乃有店屬張新名?!笔钦f三間店鋪的門額上掛著一品大員的名號,雖然看著氣派,但終歸是有僭越狂妄的顧慮,所以把“祿”改為“錄”,保留本店專業(yè)抄寫的事實,于是把店鋪懸掛新的名字。這段話容易懂,但也有幾點信息值得深究。比如“三間門額”,說明當時榮錄堂是面闊三間的門臉,這在寸土寸金的琉璃廠,不是小店。“一品之封銜”,指的是“榮祿”?;使F族在琉璃廠玩票開店,這在當時是有的,比如“賞奇齋”“筆彩齋”等,但這家“榮祿堂”恰恰不是,它是一家老店,和官運亨通、如日中天的榮祿一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

        榮祿(1836—1903),字仲華,號略園,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出身于世代軍官家庭,以蔭生晉工部員外郎,后任內(nèi)務(wù)府大臣、工部尚書,出為西安將軍。因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留京任步軍統(tǒng)領(lǐng)、總理衙門大臣、兵部尚書。辛酉政變后,為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賞識,官至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轉(zhuǎn)文華殿大學士。光緒二十九年卒,贈太傅,謚文忠,晉一等男爵。

        學者張玉芬有《論晚清重臣榮祿》(《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一文稱,榮祿是同治七年(1868)八月加身一品頂戴的(原文是“同治七年,捻軍大敗清軍的圍追堵截縱橫馳騁于直隸、山東、河南數(shù)省。為防堵捻軍,榮祿受命隨同奕親王訢襄辦巡防事,授右翼鎮(zhèn)總兵。捻軍起義被鎮(zhèn)壓后,清廷論功行賞,賞榮祿頭品頂戴”)。劉薔著《清華園里讀舊書》(岳麓書社2010年1月出版)中,有《榮錄堂與清代搢紳錄之出版》(第187-202頁)一文,提到同治九年庚午夏季、光緒二十年甲午秋季、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夏季榮錄堂刻本《搢紳全書》第一冊中,就已夾訂了紅印的《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廣告紙。同治九年(1870)庚午夏季的《搢紳錄》已夾訂有這更名廣告紅印小紙,說明至少1870年榮錄堂已經(jīng)更名。

        我們繼續(xù)來讀這紅印小紙上的文字內(nèi)容:

        “惟竊舊掌故之搜羅未遍,牙慧則拾取為工;細參渡豕之訛,自識飲羊之偽;音同意異,豈如鳥篆之難詳;別戶分門,未必魚珠之可混?!本o接著的這段話,雖然用了僻典,但字面意思還是能理解。筆者對這段話的解讀是:“只是私下搜羅歷來資料不敢說無遺漏,照搬照抄還是很賣力;只要仔細鑒別審核,是知道羊喝飽水是冒充分量的;音沒變意思變了,哪像鳥蟲篆書那么不容易認;另立門戶,不一定就可以魚目混珠?!?/p>

        筆者素對古文有學習的興趣,但資質(zhì)愚鈍,對這段話的理解,不知有沒有大的錯訛。古文寫作自有規(guī)律,日常的練習稱為“制藝”,講究惜墨如金,字必有意。古文無標點符號,斷句的關(guān)鍵,即在文言虛詞的運用和句法的內(nèi)在呼應(yīng)。但就這段文字來說,語氣很重且暗含機鋒,尤其“別戶分門,未必魚珠之可混”之言,讓人頗生猜測。廣告文字要力求簡潔精煉,因要多次刷印裝訂,為節(jié)約紙張人力計,也要務(wù)實避虛。在筆者看來,假如真是為了有虞僭越而改名,這篇紅印小紙上的文字,去掉后面這段話,也是可以的。要知道,去掉這段話,一頁紙刷印足矣,而我們目前看到的,都是兩頁紅印。為什么還要說拾人牙慧、渡豕之訛、飲羊之偽、別戶分門、魚目混珠之類的話呢?以琉璃廠資深商家的做派,此類商業(yè)說明文字冗言務(wù)去,絕沒有故意掉書袋、賣弄文采的必要,除非是另有所指。

        那么,榮錄堂當年更名,除了避諱虞僭之外,是否還有別的、難以明說的原因呢?是否當時又新出了一家“榮祿堂”店鋪,于是一條街上就有了新老兩個“榮祿堂”,二者或者沒有關(guān)系,或者關(guān)系不睦,于是老店索性更名(素有更名之念)以撇清關(guān)系?假如真是這樣,文章中的別戶分門、魚目混珠之談,不就順理成章了嗎?

        二、文獻中關(guān)于琉璃廠榮祿堂、榮錄堂的記載

        考據(jù)最忌諱以今人之思維度古人之行跡,還是要有實物或文獻的證據(jù)。我們穿越回同光年間的琉璃廠是不可能的,但一些歷史文獻幫助我們實現(xiàn)了部分的琉璃廠原景重現(xiàn)。

        我們現(xiàn)在所談的,是150多年前的琉璃廠。那是現(xiàn)代工商業(yè)的啟蒙時期,品牌意識、商標意識還處于萌芽時期,雖有類似行業(yè)公會的組織存在,但并不像如今的工商局那樣具有公信和權(quán)力。在一條街上,出現(xiàn)重名的有關(guān)系或沒有關(guān)系的店鋪,是常有的事。就像著名的王麻子剪刀店,由于多有重名,便有了“老王麻子”“老老王麻子”說法。在琉璃廠,在幾乎同一時期,有兩個“榮祿堂”也是可能的。

        描述琉璃廠書鋪的文獻,重要的有李文藻《琉璃廠書鋪記》、繆荃孫《琉璃廠書鋪后記》和孫殿起《琉璃廠書鋪三記》,均載于孫殿起輯《琉璃廠小志》。

        孫殿起《琉璃廠書肆三記》開篇說:

        乾隆三十四年己丑,益都李南澗作琉璃廠書肆記,越一百四十二年,江陰繆筱珊續(xù)撰琉璃廠書肆后記。李氏在京之日,正值四庫開館,舉天下之書群集京師;繆氏雖晚出,而亦是士林講究版本,爭先恐后之時,蓋均為琉璃廠書肆業(yè)務(wù)繁昌時代。清末以至今日,又二十余年,北京書業(yè)變化萬端,予廁身其間,見聞所及,輒為筆述,因作三記;非敢冀作李繆兩記之續(xù),聊資后來撰書林之參考云爾。

        李文藻文作于乾隆己丑(1769),文中并未出現(xiàn)榮祿堂;繆荃孫之文作于鼎革之際,是在1911年,文中提到了榮錄堂,“路南有有益堂丁氏、榮錄(疑為祿)堂丁氏、松筠閣劉氏、槐蔭山房馬氏......”,惜文詞簡略,未能詳諳。孫殿起文雖年代較后(約寫在1930年),但內(nèi)容詳細,可資深考。

        孫殿起述及琉璃廠路南書鋪,由東向西,起自蔚文堂,十四家店后,有列“榮祿堂”(注意祿字為福祿之祿):“丁福毓,字蘊卿,束鹿縣人,于光緒十年開設(shè)。至民國易梅俊卿經(jīng)理,后俊卿侄蘭洲承其業(yè)。凡經(jīng)營四十余年歇。近易博文齋文玩鋪?!?/p>

        又十五家店后(已近琉璃廠中部),有列“榮錄堂”(這是我們要說的榮錄堂):“榮錄堂,劉姓,山西人,于光緒某年開設(shè)南紙鋪,代售搢紳錄。經(jīng)營四十余年歇。近易復(fù)盛齋文玩鋪、醴泉閣字畫鋪?!?/p>

        《琉璃廠小志》中,另有《記廠肆坊刊本書籍》一文,為孫殿起、雷夢水合著,談及“榮錄堂刊書”,列有《朝市叢載八卷》(李虹若輯,光緒十二年刊,袖珍本)等六種書籍。在該文“發(fā)售搢紳各店”一節(jié)中,列有“榮錄堂”,并注明“榮錄堂(劉會岫,山西人)”。

        除了《琉璃廠小志》之外,還有一份史料,值得重視。這便是清代著名學者王仁俊所作《海王村所見金石書畫記》。這份史料十分稀見,其并未出版過,只存稿本(存國家圖書館)。這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六月二十一日至八月十六日王仁俊在京師公干期間、所撰寫的一部有關(guān)琉璃廠的文獻合集,包括書目一部、書肆和古玩店表二篇及日記一部。這是一部實地調(diào)查的資料稿本,記錄了庚子之變之后的1905年琉璃廠的情況,早于繆荃孫《琉璃廠書肆后記》(1911年),其中的資料并未被孫殿起撰寫《琉璃廠小志》所引錄,想來是未見此稿本(因為是稿本并未印行)。其中日記部分寫到:

        (七月)十一日,至廠觀書碑,擬考察書鋪,撰表。

        (七月)二十八日,游琉璃廠,凡廠肆東西頭書鋪碑鋪古玩鋪無論大小,不到者寡矣。囑譚篤生細細考察,余遂撰一表。蓋以庚子后,文獻已漸不足征矣。欲如乾隆己丑時李文藻所為琉璃廠買書記之盛,已有白頭宮人說天寶遺事之概焉。

        譚篤生為琉璃廠書賈,開有正文齋書鋪。有其協(xié)助,加上王仁俊的親自走訪,其所撰的《琉璃廠書鋪表》和《琉璃廠古玩鋪表》可以認為是真實可靠。

        在王仁俊《琉璃廠書鋪表》中,亦同時列有“榮錄堂”和“榮祿堂”書鋪:

        路南 自東 鋪名 鋪主(姓名籍貫) 售書大概

        一 蔚文堂廣版書籍又殿本

        七 榮祿堂 丁韻卿 搢紳石印 南書發(fā)兌

        十四 榮錄堂 劉老西 精搢紳南紙張

        由王仁俊所列表可以看出,至少在光緒三十一年(1905)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琉璃廠不足一里路的同一條街上,是“榮錄堂”“榮祿堂”并存的,而榮錄堂改名之前叫“榮祿堂”,結(jié)合孫殿起關(guān)于兩店起于光緒某年、光緒十年的記載,兩個榮祿堂是有可能在某一時期是并存的。

        需要明確的是,榮錄堂(原名榮祿堂)是老店,所在的位置是“琉璃廠中間路南”,店主是劉會岫,山西人,王仁俊表中“劉老西”,即是劉姓山西人的意思,這在琉璃廠是通行叫法;業(yè)務(wù)是“精搢紳”,指木版印刷《搢紳錄》。而后起的榮祿堂,店主是丁韻卿(孫殿起寫作丁蘊卿),河北束鹿縣人,所在的位置是琉璃廠東頭路南;業(yè)務(wù)是搢紳石印、南書發(fā)兌。石印是舶來技術(shù),是對木版印刷有沖擊的新技術(shù),因此丁氏榮祿堂是新店。

        榮錄堂的改名,除了有虞僭越的原因,極有可能是琉璃廠有了兩個榮祿堂。而劉氏《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后面一段近于夾槍帶棒、含沙射影的話,或許就是針對丁氏的。這一觀點,就筆者目力所及的琉璃廠文獻中,從未見有人提及。

        三、榮錄堂悠久的歷史和更名的時間

        “本堂原名榮祿,歷有年矣”,榮祿堂歷史的悠久,從搢紳錄的收藏可見端倪。

        劉薔《榮錄堂與清代搢紳錄之出版》文中有“搢紳老鋪榮錄堂”一節(jié),說:

        李文藻稱榮錄堂開設(shè)于光緒年間,實則此書鋪的前身榮祿堂早在道光年間就已出現(xiàn),目前看到榮祿堂所刻搢紳錄,最早有道光十四年冬季、道光十九年至三十年全年四季諸種,可見“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中“歷有年矣”并非虛言。榮錄堂刊刻搢紳錄的歷史,至少從道光年間開始,盛于同光兩朝,一直持續(xù)到民國初年,前后80余年。

        劉文此論,除了首句行文失檢(李文藻是乾隆時人,怎會預(yù)知光緒年事?文中兩次提到《琉璃廠書肆三記》,皆歸于李文藻名下,有誤,實為孫殿起續(xù)作),大抵是符合事實的。而學者張英宇有《清代搢紳錄略考》(載于《文獻》雜志1984年第一期)一文,把知見榮祿堂刊刻搢紳錄的最早時間,提前到了康熙年間:

        北京地區(qū)圖書館所藏最多的,是光緒、宣統(tǒng)兩朝的榮錄堂刻本。它原名榮祿堂,所見康熙二年夏季的“大清搢紳全書敘”,末尾所屬就是這個堂號。而光緒十年后,榮錄堂刻本敘稱從榮祿堂改名。直到民國六年秋季它還印售過搢紳全書,前后達二百五十余年。

        榮祿堂改名榮錄堂,以前一般認為始自光緒五年(1879),但有證據(jù)證明實際要更早。

        劉薔《榮錄堂與清代搢紳錄之出版》一文中稱同治九年庚午夏季、光緒二十年甲午秋季、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夏季榮錄堂刻本《搢紳全書》第一冊中,都各夾訂了一頁紅印的《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廣告紙,說明至少在同治九年(1870),榮祿堂即已改名“榮錄堂”。我們前文提到過,榮祿是同治七年(1868)八月加身一品頂戴的,而《榮錄堂起首老鋪記》中又有“三間門額輒懸一品之封銜”之字樣,結(jié)合搢紳錄的出版情況,我們把榮祿堂改名的時間,推定為同治九年(1870)左右較為合理。

        四、從《朝市叢載》看榮錄堂的經(jīng)營范圍

        榮錄堂是刊刻搢紳錄的老鋪,我們見到墨盒底銘有“榮錄”字樣的,至少有三種(圖5),分別是“榮錄選置”“榮錄堂”和“榮錄”。也有寅生刻真品墨盒底銘為“榮錄”的,可見陳寅生也在這家店里掛單。那么我們要問,出書的榮錄堂和出售墨盒的榮錄堂是一家店嗎?或者說,榮錄堂除了刊刻發(fā)售搢紳錄外,其經(jīng)營范圍還有什么呢?

        圖5 榮錄堂墨盒底銘三種

        榮錄堂是老牌書店,以編輯刻售《搢紳錄》聞名,因此也叫“搢紳鋪”,其代售墨盒等文具也有文獻可稽。如光緒丁亥(1887)年的一本《朝市叢載》(圖6)書中就有相應(yīng)的記錄。這是一部清代光緒年間多次再版、廣為流傳的北京旅行指南,記述清時京師都城、衙署、廠肆、人物、文物、掌故等的書籍。此書“板存榮錄堂”,可理解成是榮錄堂刻板發(fā)行的,因此在介紹琉璃廠的店鋪時,說到別家則簡而又簡,說到自家就盡可能的詳細。在列了店名、地址后,在“專辦”中,即列有下述經(jīng)營范圍:進呈搢紳紅黃綾紙奏折裝訂黃冊各種新例、萬壽賀本正副表文、赤金冷金喜壽圍屏、湖筆徽墨泥金顏料、古錦荷包八寶印泥、精刻銀銅墨盒文具。這里說“精刻銀銅墨盒文具”,墨盒文具即除了墨盒還有鎮(zhèn)尺、筆架等其他,“精刻”是說這都是有刻工的,“銀銅”是說材質(zhì),有銀有銅,當然也可能是說白銅賽銀。

        圖6 《朝市叢載》書影

        五、榮錄堂主人劉會岫

        榮錄堂所出箋紙也是收藏愛好者喜愛的文房品類,其精品賞心悅目,令人愛不釋手。圖7、圖8所示是榮錄堂早期箋紙。

        圖7 竹石秋韻(玉泉齋藏箋)

        圖8 芙蓉春語(玉泉齋藏箋)

        鄭振鐸《訪箋雜記》中說:

        靜文齋的附近,路南,有榮錄堂,規(guī)模似很大,卻已衰頹不堪,久已不印箋。亦有箋樣簿,卻零星散亂,塵土封之,似久已無人顧問及之。循樣以求箋,十不得一。即得之,亦都暗敗變色,蓋擱置架上已不知若干年,紙都用舶來之薄而透明的一種,色彩偏重于濃紅深綠,似意在迎合光、宣時代市人們的口味。肆主人須發(fā)皆白,年已七十余,惟精神尚矍鑠。與談往事,裊裊可聽。但搜求將一小時,所得僅縵卿作的數(shù)箋。于暮色蒼茫中,和這古肆告別,情懷殊不勝其凄愴。

        鄭振鐸《訪箋雜記》作于1933年11月。以鄭文所記,榮錄堂“肆主人須發(fā)皆白,年已七十余,惟精神尚矍鑠。與談往事,裊裊可聽”。此人也許就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王仁俊列表中的劉老西,按孫殿起的記載,他的名字是劉會岫,山西人。從年齡上推算,王仁俊到店時劉會岫如果四十多歲,到了鄭振鐸來訪時“年已七十余”,還是說得過去的。這個劉會岫,也許就是榮錄堂改名時(1870年)店主人的后人,果真如是的話,估計是孫子輩的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年經(jīng)營精刻搢紳錄的“榮祿堂”,大約在同治九年(1870)左右更名為“榮錄堂”。其改名的原因,除了店名與一品大員榮祿重名,有僭越狂妄之虞,或許還與琉璃廠上有一家新開重名的店鋪(店主丁姓,店名榮祿堂)有關(guān)。榮錄堂經(jīng)營搢紳錄,從事書籍出版,也經(jīng)營墨盒等文具。此論主要以《榮錄堂起首搢紳老鋪記》(紅印更名廣告紙)的文本為依據(jù),以琉璃廠文獻和墨盒實物等為佐證。由于筆者資料有限,見識谫陋,信為拋磚之語,訛誤之處,乞望博雅諸君不吝教正。

        猜你喜歡
        書鋪琉璃廠墨盒
        公證職能視域下的“宋書鋪”
        琉璃廠的傳說
        清代北京藝術(shù)品市場的探索與演進
        陳道明
        陳杰
        達云飛
        馬金海
        印象·琉璃廠
        宋代的書鋪與皇權(quán)
        青年生活(2020年25期)2020-10-20 22:24:18
        琉璃廠重生記
        秋霞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日日碰日日摸日日澡视频播放| 亚洲一区自拍高清亚洲精品|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日本香蕉久久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18|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高清|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大全|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99久久亚洲国产高清观看| 国产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av久久不卡|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国产你懂的在线观看| 草逼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日本日韩aⅴ在线视频| 好看午夜一鲁一鲁一鲁| 自由成熟女性性毛茸茸应用特色|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夜男人天堂| 日韩人妻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天堂69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人妻人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久久国产36精品色熟妇| 天堂av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综合缴情亚洲狠狠| 天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强迫人妻hd中文字幕|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日韩www视频| 午夜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aaa日本高清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