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曙毓
(福建省莆田文獻中學,福建莆田 351100)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一種思維圖譜,可以有文字、符號、圖形、顏色等,以中心主題為出發(fā)點,沿著一定的思路,不斷地映射、連接各知識點分支,并巧妙地聯系中心主題和分支內容,使二者產生密切的思維聯系。這就足以說明思維導圖可以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主要從初中生物學復習課中思維導圖應用的重要性、應用原則及應用策略這三方面,闡述了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學復習課中的應用。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人士呼吁要改變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途徑,以及學生死記硬背的記憶方法,訓練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分析、解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
復習課是初中生物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復習課可以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和總結之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在傳統(tǒng)的復習課程中,教師大多根據教材安排,使用串聯相關知識點的方法,一邊幫助學生理清復習思路,一邊解決學生可能遇到的難點問題。但是,如果復習課中知識量過多,學生很容易進行被動的“填鴨式”記憶,在參與度過低的情況下學習效率也不會高,更無法進行主動學習和合作創(chuàng)新。另外,初中生物學的很多知識點是分散的,缺乏系統(tǒng)性,學生很難從中找到復習重點和概念間的聯系,從而影響了對知識的記憶[1]。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模擬大腦思想的視覺工具,由關鍵詞、圖像、顏色和曲線等元素組成,可以通過層次結構圖清晰梳理知識系統(tǒng)。教師在初中生物學復習課中巧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而不增加學習負擔。學生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巧妙地連接、總結生物學知識,能有效提高對生物學知識復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生物學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學復習課中的應用,應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學復習課中應用思維導圖,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思維導圖的應用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模式。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積極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復習也同樣如此。教師在初中生物學復習課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回顧以往學過的知識,使其根據已有的知識對概念內容進行重新整理和拓展。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鞏固知識基礎,明確學習方向,建立完善的生物學概念知識系統(tǒng),從而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這樣,學生的認知過程可以逐步建立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進而設計出一個符合生物學知識復習體系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構建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極大地體現了思維導圖構建的靈活性原則。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且認知結構、知識經驗及智力方面等都有所不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他們每個人的思維表現,確定好復習課的核心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和知識經驗,靈活處理教科書中的抽象知識,并構建分層可視化的知識體系,從而設計適合自己的思維導圖。因此,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有效評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2]。
在生物學復習課程開始前,教師必須進行充分備課,整理相關知識點,合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分每秒,不斷提高復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使用思維導圖備課,可以全面把握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分析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并確定每個知識點的難度和重要性。教師也可以將思維導圖放在多媒體投影上進行輔助教學,在課前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要復習的課程有大致的了解,使課程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3]。
例如,在復習“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一內容時,學生往往會因知識點零散而混淆一些小概念,從而在考試中失分,如“什么是食物鏈?”“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分別有哪些?”“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的區(qū)別和聯系是什么?”等?;诖耍處熆梢栽趶土曋皹嫿ㄟ@樣的思維導圖(見圖1)。
圖1
有數據表明,一個人對記憶的內容的遺忘速度非常之快,24 小時后的遺忘率高達66%,因此,教師有必要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充分的復習和鞏固。初中生物學知識復雜、零碎,不容易記憶,這就導致學生在復習生物學知識時遇到阻礙,復習效果不佳,而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一難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每一單元的生物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聯系起來,構建完善的生物學知識網絡,進而引導學生高效地開展課程知識的復習[4]。
例如,在復習“病毒”這一內容時,病毒的大小、種類、結構、營養(yǎng)方式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病毒的繁殖方式是什么?”“病毒對人類都是有害的嗎?”這些都是學生在實際做題過程中常常遇到的易混淆知識點。因此,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見圖2)來加深學生對病毒相關內容的復習記憶,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整合知識和理解知識。
圖2
通常,使用教科書和課堂筆記來整理知識點并加深記憶是傳統(tǒng)課堂必進行的一套復習流程。而這些筆記大多是文字式的,學生在整理后,面對一堆文字會降低閱讀興趣,使復習變得枯燥、無味。相反,直觀的思維導圖可以大大減少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有效提高學生整理復習筆記的積極性,充分節(jié)省寶貴的復習時間。
例如,“排泄”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有排泄的概念和途徑、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尿的形成過程、排尿的意義等知識點。其中“尿的形成和排出”一直以來都是重點考查的知識點,另外,“腎臟的基本結構單位——腎單位”也容易出現在選擇題的題干中。在復習課中,如果學生只用文字來描述人體排泄的相關知識點就顯得比較零散,不易記憶和總結。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見圖3)的方式一邊梳理排泄知識,一邊復習記憶、整合知識點。
圖3
綜上所述,教師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生物學復習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而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復習生物學知識,便于將零碎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尋找生物學的知識重點,從而對生物學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對生物學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由此可見,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良好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