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京 賈紅旭 徐仕琪 陳建中 譚克彬 王厚方 張朋
摘? 要:大紅柳灘一帶鋰鈹礦是近年來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在西昆侖錳、鉛鋅礦取得找礦突破后又取得的一項稀有金屬礦重大突破。該礦位于西藏-三江造山系巴顏喀拉地塊康西瓦-泉水溝前陸盆地,處于大紅柳灘鋰鈹稀有金屬礦帶。已發(fā)現有大紅柳灘、卡拉喀、雪龍山、龍門山等多個大中型礦床。礦體賦存于晚三疊世二云母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外接觸帶巴彥喀拉山群順層產出的偉晶巖脈中。NW向區(qū)域性大斷裂康西瓦斷裂和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控制著花崗巖的分布。走向節(jié)理和斜交節(jié)理控制著鋰輝石偉晶巖脈的產出位置和規(guī)模大小。含鋰礦物主要為鋰輝石,次為少量磷鋰鋁石、鋰電氣石、鋰云母、磷鐵鋰礦等,Li2O品位1%~3%,共伴生BeO品位0.041%~0.061%。建立了“中生代花崗巖-偉晶巖+NW向韌脆性斷裂帶+地層+鋰鈹化探異常+鐵染羥基蝕變”五位一體找礦模型,并提出了大紅柳灘巖體南西側和靠近中生代酸性巖體外接觸帶巴彥喀拉山群順層產出的偉晶巖脈帶深部及巖體NW、SE向延長線上是今后勘查的新目標。認為大紅柳灘、雪龍山、龍門山等大中型礦床是大紅柳灘地區(qū)超大型鋰鈹礦床的不同礦段,區(qū)域具超大型鋰鈹礦成礦潛力。
關鍵詞:大紅柳灘;礦集區(qū);偉晶巖;鋰鈹礦;找礦模型
偉晶巖型鋰礦是世界鋰礦床中僅次于鹽湖鹵水型鋰礦的一種重要固體型鋰礦類型[1,2],具有品位高、易開采、提鋰技術成熟的特點,占世界鋰資源量總量的21.6%[3-7]。在我國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四川甲基卡偉晶巖型鋰礦找礦重大突破[8,9],使中國硬巖鋰礦資源儲量大幅度增長[10,11]。1960年,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第二地質大隊發(fā)現并評價了西昆侖第一個大紅柳灘中型偉晶巖型鋰礦后,西昆侖找礦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此后,該區(qū)雖陸續(xù)開展了一些基礎性地質工作,但鋰礦找礦始終未取得進展[12,13]。進入“十二五”以來,國家和自治區(qū)逐步加大了西昆侖地區(qū)的找礦投入,掀起了新一輪尋找金屬礦的熱潮。經過十余年持續(xù)不斷的勘查投入,在大紅柳灘一帶取得了鋰鈹等稀有金屬礦找礦新成果[14,15]。如何取得這一地區(qū)鋰鈹等稀有金屬礦找礦突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2016年以來,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按照主攻昆侖-阿爾金的戰(zhàn)略布局,利用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產志研編和近年勘查、科技攻關研究成果,重新審視研究了西昆侖鋰鈹等稀有金屬礦的成礦規(guī)律和找礦方向,將大紅柳灘礦集區(qū)內優(yōu)選的重要鋰鈹等異常作為首批主攻靶區(qū)[16],開展了地質、遙感和化探查證工作,經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第三、六地質大隊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大紅柳灘一帶鋰礦新突破。研究總結大紅柳灘一帶鋰鈹礦地質特征,解決“卡脖子”緊缺資源問題,尋找新的鋰鈹金屬資源是目前礦床地質研究與找礦勘查的首要任務,同時也為西昆侖-阿爾金和全新疆進一步尋找同類型鋰鈹等稀有金屬資源提供參考和借鑒。
1? 成礦地質背景
大紅柳灘礦集區(qū)位于新疆南部的西昆侖和喀拉昆侖結合地區(qū),構造位置上處于西藏-三江造山系巴顏喀拉地塊康西瓦-泉水溝前陸盆地,屬中國大陸馬爾康-雅江-喀喇昆侖巨型鋰礦成礦帶西段[17],其南北分別為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與康西瓦-泉水溝斷裂所夾持(圖1),呈NW向帶狀展布,長約270 km,寬20~30 km。
區(qū)域上出露地層主要有古元古界康西瓦巖群、二疊系黃羊嶺群及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呈NW向帶狀展布??滴魍邘r群為一套深變質、強變形地層,巖性為黑云石英片巖、片麻巖、大理巖等,呈構造巖片狀展布。黃羊嶺群主要為一套細碎屑巖夾少量碳酸鹽巖及中基性火山巖。巴顏喀拉山群為一套碎屑巖夾少量碳酸鹽巖建造,具復理石建造特征,為深水濁積巖盆地沉積。區(qū)內斷裂構造較為發(fā)育,總體呈NW向展布,主要斷裂有康西瓦斷裂、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奇臺達坂斷裂等。康西瓦斷裂是昆侖造山帶與昆南-羌塘縫合系的分界斷裂,具長期活動的特點,控制區(qū)內古生代至中生代各個時期的沉積建造和巖漿巖的展布。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為巴顏喀拉褶斷帶與北羌塘地塊的分界線,斷裂兩側沉積建造與成礦類型均存在明顯差異。區(qū)域巖漿活動強烈,侵入巖及偉晶巖脈十分發(fā)育。礦集區(qū)位于北喀拉昆侖巖漿巖帶東段,屬中生代三十里營房-泉水溝構造-巖漿巖帶,中酸性侵入巖規(guī)模較大,多呈規(guī)模巨大的巖基狀產出,復式巖體位于喀拉喀什河南岸,呈狹長NW向帶狀展布,走向與區(qū)域康西瓦斷裂一致。巖體中巖石類型多樣,主要有中細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二云母二長花崗巖、黑云母花崗閃長巖、黑云母石英閃長巖、含石榴子石電氣石二云母二長花崗巖等,規(guī)模較大的巖體以含斑黑云母二長花崗巖為主。巖體侵入于三疊系巴顏喀拉山巖群、二疊系黃羊嶺巖群及古元古界康西瓦巖群之中,接觸界限陡傾。區(qū)域地球化學表現為Li,Be,B元素顯著富集區(qū)[18](圖2)。Li含量平均值52×10-6,富集系數1.49。Be含量平均值18×10-6,富集系數0.83。B含量平均值93×10-6,富集系數1.34。多元遙感影像蝕變信息提取顯示為鐵染羥基蝕變較高區(qū)域[19,20]。
2? 礦床地質
區(qū)內已發(fā)現的鋰鈹稀有金屬礦床(點)具分帶、分段密集產出的特征,其分布大體與NW向構造線方向一致,可分為北、中、南3個礦帶(圖1)。其中北礦帶處于大紅柳灘巖體北東側與泉水溝斷裂之間的偉晶巖脈帶中,發(fā)育有喀皮達蘭、大紅柳灘、大紅柳灘北、大紅柳灘東、阿克塔斯等礦床(點)。中礦帶位于大紅柳灘巖體東南端偉晶巖脈帶中,發(fā)育有卡拉喀、谷頂、509道班、505、507、雪龍山、龍門山等大型礦床[21,22]。南礦帶位于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北東側,大紅柳灘巖體南西側的偉晶巖脈帶中,目前發(fā)現有康西瓦、俘虜溝、盤龍等大中型礦床(點)[23]。
大紅柳灘鋰鈹礦床位于大紅柳灘巖體北東側。區(qū)內出露的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為含碳砂泥巖和細碎屑巖,次為粗碎屑巖夾少量碳酸鹽巖,經變質作用形成黑云母石英片巖、二云母石英片巖,并含十字石、紅柱石、藍晶石和夕線石等礦物,顯示了與甲基卡花崗巖和偉晶巖的圍巖相同的變質類型。自巖體邊部向北東依次分為 5 個巖性段(圖3)。第一巖性段:透閃透輝石長石石英巖,內夾有少量斜長黑云母石英片巖;第二巖性段:灰色二云石英片巖,內夾斜長黑云石英片巖;第三巖性段:灰色斜長黑云石英片巖,內夾灰黑色石榴斜長黑云母石英片巖;第四巖性段:灰黑色含石榴石斜長黑云石英片巖與灰色斜長石英片巖互層;第五巖性段:含石榴石黑云石英片巖與灰色二云母片巖互層,局部夾薄層灰色角閃石英巖。已發(fā)現的110余條偉晶巖脈主要沿第一、三、五巖性段走向順層密集產出。
構造總體為走向NW向單斜構造,地層傾向NE向。與區(qū)域性康西瓦斷裂平行的NW向次級斷裂和脆韌性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控制區(qū)內絕大多數偉晶巖脈的空間分布。礦區(qū)西南部發(fā)育晚三疊世二云母花崗巖,呈NW向長條狀展布,侵入于巴彥喀拉群第一巖性段中。
偉晶巖十分發(fā)育,多呈脈狀、不規(guī)則狀、扁豆狀、透鏡狀分布于巖體外接觸帶2 km范圍內。緊靠巖體分布白云母-微斜長石型和白云母-微斜長石-鈉長石型偉晶巖[13,24]。遠離巖體(1~2 km)富含鋰輝石偉晶巖脈發(fā)育。脈體走向NW向,長幾米至數百米,與地層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局部地段脈體與地層走向斜交。
礦區(qū)內共有鋰鈹礦脈24條,地表出露長13~348.8 m,厚4.95~21.5 m。走向NW向,傾向NE向,傾角12°~27°,向深部呈似層狀產出。Li2O品位1.26%~1.83%,BeO品位0.041%~0.061%。礦石礦物主要為含鋰鈹鈮鉭礦物、硅酸鹽礦物和其他礦物。其中,含鋰鈹鈮鉭礦物見有鋰輝石、鋰白云母、磷鋰鋁石、磷鐵鋰礦、綠柱石、鈮鉭鐵礦和鉭鈮鐵礦等[25];其他金屬礦物有錫石、氧化錳鐵及纖鐵礦和氯銀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微斜長石、鈉長石、石英、鉀長石、白云母和電氣石等。礦石結構主要有花崗、文象偉晶和偉晶結構;礦石構造簡單,主要為條帶狀和塊狀構造。
龍門山鋰鈹礦床位于大紅柳灘巖體東南端北東側。區(qū)內出露地層為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原巖主要為粉砂巖、泥質粉砂巖和細碎屑巖(含部分火山碎屑),次為粗碎屑巖,經變質作用形成黑云母石英片巖、變質砂巖、角巖,含石榴子石、陽氣石、黝簾石和角閃石等礦物。自巖體邊部向北東依次分為2個巖性段。第一巖性段為長石石英砂巖夾薄層狀巖屑砂巖、粉砂巖;第二巖性段為變質細粒長石石英砂巖夾變泥質粉砂巖。已發(fā)現的45條偉晶巖脈主要在第一巖性段內順層密集產出。
構造總體為走向NW向的單斜構造,地層傾向NE向。與區(qū)域性康西瓦斷裂平行的NW向次級斷裂和脆韌性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控制著區(qū)內絕大多數偉晶巖脈的空間分布。礦區(qū)北部出露有小面積晚三疊世黑云母花崗巖,該巖體為大紅柳灘巖體的分支,呈巖株狀產出,年齡為211 Ma,NW向不規(guī)則狀分布,侵入于三疊系巴彥喀拉山群中。
偉晶巖十分發(fā)育,多呈脈狀、不規(guī)則狀、扁豆狀、透鏡狀,分布于大紅柳灘巖體與巴彥喀拉山群外接觸帶2 km范圍內。礦區(qū)北部晚三疊世黑云母花崗巖巖株對鋰輝石偉晶巖脈的分布有較大影響,具體表現為緊靠巖株分布電氣石-白云母-長石-石英型和白云母-長石-石英型偉晶巖。遠離該巖株(1~2 km)分布富含鋰輝石偉晶巖脈。脈體走向NW,長幾十米至千余米,與地層展布方向基本一致,局部地段脈體與地層走向斜交。
礦區(qū)內共有鋰鈹礦脈24條,地表出露長90~1170 m,厚0.79~7.08 m。走向NW向,傾向NE向,傾角62°~78°,礦體形態(tài)以似層狀和脈狀為主,局部膨大。Li2O平均品位0.574%~1.826%,BeO平均品位0.033%~0.051%。巖石中礦物類別主要為含鋰鈹鈮鉭礦物、硅酸鹽礦物和其他礦物。其中,含鋰鈹鈮鉭礦物見有鋰輝石、鋰白云母、鉭鐵礦和鈮鐵礦等;硅酸鹽礦物有微斜長石、鈉長石、更長石、正長石、白云母、石英、電氣石、石榴子石、鋯石;其他礦物有錫石、黃鐵礦。礦石結構主要有花崗結構、斑狀結構、偉晶結構和文象偉晶結構,塊狀構造為主。
雪龍山鋰鈹礦床位于大紅柳灘巖體東南端,礦區(qū)內沿山脊線常年被冰雪覆蓋,形似“雪龍”,由此得名。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為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中組青灰色二云母石英片巖和上組變質長石石英砂巖,礦區(qū)北西、中東部大面積分布青灰色中細粒英云閃長巖巖體,含礦偉晶巖脈大多分布于距離該巖體邊界直線距離2 km范圍內,近礦圍巖具石榴子石巖化、紅柱石角巖化特征。含礦偉晶巖脈基巖露頭風化較為嚴重,露頭表面多見褐鐵礦化蝕變特征。從1∶25萬鋰、鈹地球化學等值線圖中可看出,Li,Be元素于礦區(qū)內呈現異常強度高、濃集中心明顯的特征,異常形態(tài)整體呈NW走向,礦區(qū)位于該異常中心中西部。Li,Be元素高值異常的展布主要受地層控制,區(qū)域上與三疊系巴顏喀拉山群地層走向基本一致,尤其是在該套地層與巖體的接觸帶附近,高背景區(qū)分布較為集中,與已知礦體套合良好。
截止目前,礦區(qū)內累計發(fā)現13條灰白色含鋰輝石花崗偉晶巖脈,均順層產出,呈不規(guī)則脈狀、透鏡體狀分布于巖體外接觸帶及巖體頂蓋圍巖中(圖4),總體走向NW向,與區(qū)域主構造線(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方向一致。礦體露頭出露標高5 400~6 100 m,長50~900 m,寬2~35 m,礦石礦物鋰輝石,單礦體Li2O平均品位1.07%~2.83%;伴生BeO含量0.035%~0.065%;伴生Rb2O含量0.014%~0.146%;伴生Cs2O含量0.002%~0.013%(平均0.009%);伴生Nb2O5含量0.007%~0.027%,平均0.012%;伴生Ta2O5含量0.004%~0.013%,平均0.010%。按礦體推深50 m,估算Li2O資源潛力約18.14×104? ?t,初步評價具大型遠景礦床規(guī)模。含礦偉晶巖脈按礦物組合劃分為4個帶,自中心向兩側可劃分為:①塊狀石英核;②石英-鋰輝石帶;③長石-鋰輝石帶;③糖粒狀長石-石英-鋰輝石帶;④長石-白云母帶。野外勘查表明,偉晶巖中鋰輝石礦物多與石英、長石共生,一般不含電氣石或含量較少,當電氣石及云母含量較多時,偉晶巖脈含礦性較差。
3? 成巖成礦時代
1986年以前,未見關于大紅柳灘礦集區(qū)鋰鈹礦床的形成時代同位素測年工作的報道,據礦床花崗偉晶巖型的成礦類型,推測礦床的成礦時代與大紅柳灘巖體成巖時代均為侏羅紀。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地質礦產研究所利用白云母40Ar-39Ar法獲得康西瓦偉晶巖白云母礦的年齡為185~156 Ma[26];鄒天人等報道了大紅柳灘鋰礦床90號脈內取白云母測定40Ar-39Ar年齡為190.1 Ma,認為形成于早侏羅世[13];閆慶賀等利用錫石和鈮鉭鐵礦對阿克塔斯鋰礦90-1號脈進行了定年,獲得鈮鐵礦的年齡為(211.9±2.4) Ma,錫石的年齡為(218±12) Ma[27];李侃等利用錫石對505鋰礦18號礦體進行了定年,獲得錫石的年齡為(223.5±7.9) Ma[28,29];唐俊林在龍門山白云母偉晶巖中采集樣品一件,挑選錫石進行了U-Pb同位素測定,獲得年齡為(211.3±5) Ma。綜合前人各次測年結果表明,大紅柳灘礦集區(qū)鋰輝石偉晶巖的形成時代為晚三疊世,與大紅柳灘巖體形成時代基本一致。
大紅柳灘礦集區(qū)屬中生代三十里營房-泉水溝構造-巖漿巖帶,中酸性侵入巖規(guī)模較大,多呈巖基狀產出,復式巖體位于喀拉喀什河南岸,呈狹長NW向帶狀展布,走向與區(qū)域康西瓦斷裂一致。巖體中巖石主要有中-細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二云母二長花崗巖、黑云母花崗閃長巖、黑云母石英閃長巖、含石榴子石電氣石的二云母二長花崗巖等,規(guī)模較大的巖體以含斑黑云母二長花崗巖為主。巖體侵入于三疊系巴顏喀拉山巖群、二疊系黃羊嶺巖群及古元古界康西瓦巖群之中,接觸界限陡傾。近年來,鋯石SHRIMP U-Pb測年數據顯示,巖體主體形成時代為209~220 Ma,屬晚三疊世[30,31]。
上述同位素年齡數據表明,大紅柳灘地區(qū)鋰鈹等稀有金屬礦成礦時間與巖漿活動時間大致相當。近年野外勘查研究結果表明,鋰鈹等稀有金屬成礦作用的熱源由巖漿活動提供 [32],與巖漿密切相關。
4? 找礦模型
在上述成礦地質背景、巖漿活動、礦床地質特征、控礦要素、成礦時代等方面對大紅柳灘偉晶巖型鋰礦礦集區(qū)認真總結分析基礎上,結合前人已取得的各項研究成果,認為大紅柳灘偉晶巖型鋰礦礦集區(qū)鋰鈹花崗偉晶巖及母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與世界上花崗偉晶巖和淡色花崗巖多形成于碰撞或后碰撞構造環(huán)境[33],是晚三疊世西昆侖造山帶后碰撞階段發(fā)生的區(qū)域大規(guī)模構造變形變質-巖漿作用-流體活動的產物[34],是后生流體充填型鋰鈹礦床,為一次成礦時間的結果。
在北昆侖造山帶演化的碰撞晚期至后碰撞階段,大紅柳灘礦集區(qū)形成了由一系列NW向韌脆性斷裂帶、次級斷裂和節(jié)理裂隙組成的大型右行走滑轉換構造帶,為北昆侖造山帶碰撞晚期至后碰撞演化階段。由一系列NW向韌脆性斷裂帶、次級斷裂和節(jié)理裂隙組成的一個大型右行走滑轉換構造帶,該構造環(huán)境為巖漿及后期熱液運移提供了通道,有利于偉晶巖熱液中成礦元素的富集。大紅柳灘礦集區(qū)偉晶巖環(huán)繞晚三疊世中酸性巖體產出,在時間、空間上均與巖體高度耦合,總體上表現出緊靠巖體脈體相對密集,遠離巖體逐漸稀疏的特征。巖體邊部常見角巖化蝕變,可見石榴子石、堇青石、紅柱石、絹云母等特征變質礦物。從已發(fā)現的鋰鈹礦床(點)空間展布來看,距離巖體邊部約1 km是成礦的最為有利部位。NW向展布的區(qū)域性大斷裂康西瓦-泉水溝斷裂和大紅柳灘-郭扎錯斷裂控制著巖體的分布。偉晶巖脈分布嚴格受NW走向節(jié)理控制,是主要的容礦和導礦構造。偉晶巖脈的形態(tài)、規(guī)模、產狀控制著鋰鈹等稀有金屬礦體的產狀、規(guī)模 [35]。偉晶巖脈的發(fā)育程度對圍巖的物理性質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在三疊系巴彥咯拉山群中最為發(fā)育,其次為二疊系黃羊嶺群、古元古界康西瓦巖群。在遙感影像上表現為灰白色或淺色線狀影像,與灰黑色圍巖色調差異明顯。遙感蝕變信息提取呈現出鐵染羥基相對較高。區(qū)域化探為Li,Be元素顯著富集,大比例尺化探表現為以Li,Be為主,伴有Rb,Cs,Sn,Nb,Ta等元素的異常組合。
總之,中生代中酸性巖體及偉晶巖脈、NW向斷裂、三疊系巴彥咯拉山群是成礦的必要要素,遙感異常和化探異常是次要要素,圍巖蝕變、地貌、偉晶巖轉石是地表的直接找礦標志。據此,建立了大紅柳灘礦集區(qū)偉晶巖型鋰鈹礦“中生代花崗巖-偉晶巖+北西向韌脆性斷裂帶+地層+鋰鈹化探異常+鐵染羥基蝕變”五位一體找礦模型(表1,圖5)。
5? 找礦意義
找礦模型是對礦床的地質背景、成礦條件、控礦要素、找礦標志等特征的高度概括,是解決礦產勘查工作的成礦理論和找礦實踐問題的一種重要途徑[36]。不同礦床成因類型,決定著不同的找礦思路及找礦方向,對具體部署實施相關礦產勘查工作具有直接影響。本次建立的大紅柳灘礦鋰鈹礦找礦模型,為本區(qū)鋰礦找礦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對進一步拓寬找礦思路和擴大找礦范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靠近酸性巖體外接觸帶和NW向區(qū)域性大斷裂是大紅柳灘鋰成礦作用的主導控礦要素。斷裂構造直接控制了巖體空間產出位置,而礦體賦存的具體位置、產出形態(tài)、具體產狀和規(guī)模等特征則由一系列順層發(fā)育于巖體附近,與區(qū)域性斷裂平行的次級斷裂所控制。因此,在實際找礦勘查工作中,構造控礦是確定找礦方向、實現找礦目標的重要因素。大紅柳灘礦集區(qū)大中型礦床的脈狀礦體群由巖體外接觸帶和NW向斷裂控制已成為大家的共識,距離巖體邊部2 km以內大量出現于三疊系巴彥咯拉山群中的偉晶巖一直是區(qū)內找礦的主要目標。包括已知鋰鈹礦床的深部沿NW走向就礦找礦、探尋深部可能存在的層狀礦體及在大紅柳灘巖體北西端、南西側NW向偉晶巖脈帶中開展找礦勘查[37],以實現新的找礦突破。
在整個大紅柳灘礦集區(qū)中,構造變形的強度總體上表現為巖體北東側和東南部強,北西部相對較弱,巖體剝蝕程度西北高、東南低[38]。巖體東南端為大紅柳灘一帶巖漿侵入活動的前鋒位置,節(jié)理裂隙異常發(fā)育,偉晶巖脈密集出現,是流體最活躍、成礦最有利的場所。因此,區(qū)內已發(fā)現礦床的深部和東南延長線上鋰鈹異常、偉晶巖分布區(qū)是今后找礦勘查的有利區(qū)段。
6? 結論
(1) 大紅柳灘鋰礦集區(qū)是西昆侖造山帶晚三疊世后碰撞階段區(qū)域大規(guī)模構造變形變質-巖漿作用-流體活動的產物,是后生的流體充填型鋰鈹礦床,為一次成礦作用的結果。中生代中酸性巖體及其偉晶巖脈、NW向斷裂、三疊系巴彥咯拉山群是成礦的必要要素,遙感異常和化探異常是次要要素,圍巖蝕變、地貌、偉晶巖轉石是地表的直接找礦標志。
(2) 礦集區(qū)內已發(fā)現的礦床與甲基卡偉晶巖型鋰鈹礦床特點極其類似,“中生代花崗巖-偉晶巖+北西向韌脆性斷裂帶+地層+鋰鈹化探異常+鐵染羥基蝕變”五位一體是尋找此類礦床的有效方法技術組合。
(3) 中生代漿侵入活動的前鋒位置,是流體最活躍、成礦最有利的場所。大紅柳灘巖體北西和東南兩端及沿走向延伸部位的鋰鈹異常、偉晶巖分布區(qū)是今后找礦勘查的有利區(qū)段。
(4) 認為大紅柳灘、雪龍山、龍門山等大中型礦床是大紅柳灘地區(qū)超大型鋰鈹礦床的不同礦段,區(qū)域具超大型鋰鈹礦的成礦潛力。
致謝:野外工作得到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李侃、高永寶研究員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成文過程中得到了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莊道澤教授級高工和新疆地質調查院楊萬志教授級高工的協(xié)助,期間承蒙兩位匿名審稿專家悉心審閱,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謝!
參考文獻
[1]? ? 韓佳歡,乜貞,伍倩,等.中國鋰資源供需現狀分析[J].無機鹽工業(yè),2021,(3):1-10.
[2]? ? 杜曉飛,王威,張雅芳,等.新疆鋰礦資源分布、礦床類型及找礦方向[J].新疆有色金屬,2020,43(6):1-4.
[3]? ? 吳西順,孫艷,王登紅,等.國際鋰礦開發(fā)的技術現狀、革新及展望[J].礦產綜合利用,2020,(6):110-120.
[4]? ? 王秋舒,元春華,許虹.全球鋰礦資源分布與潛力分析[J].中國礦業(yè),2015,24(2):10-17.
[5]? ? 劉麗君,王登紅,高娟琴,等.國外鋰礦找礦的新突破(2017~2018年)及對我國關鍵礦產勘查的啟示[J].地質學報,2019,93(6):1479-1488.
[6]? ? 于沨,王登紅,于揚,等.國內外主要沉積型鋰礦分布及勘查開發(fā)現狀[J].巖礦測試,2019,38(3):354-364.
[7]? ? 王登紅,劉麗君,代鴻章,劉善寶,侯江龍,吳西順.試論國內外大型超大型鋰輝石礦床的特殊性與找礦方向[J].地球科學,2017,42(12):2243-2257.
[8]? ? 劉善寶,楊岳清,王登紅,代鴻章,馬圣鈔,劉麗君,王成輝.四川甲基卡礦田花崗巖型鋰工業(yè)礦體的發(fā)現及意義[J].地質學報,2019,93(6):1309-1320.
[9]? ? 付小方,袁藺平,王登紅,等.四川甲基卡礦田新三號稀有金屬礦脈的成礦特征與勘查模型[J].礦床地質, 2015,34(6) :1172 - 1186.
[10]? 王登紅,王成輝,孫艷,等.我國鋰鈹鉭礦床調查研究進展及相關問題簡述[J].中國地質調查,2017,4(5):1-8.
[11]? 劉麗君,王登紅,劉喜方,等.國內外鋰礦主要類型、分布特點及勘查開發(fā)現狀[J].中國地質,2017,44(2):263-278.
[12]? 《中國礦床發(fā)現史·新疆卷》編委會.中國礦床發(fā)現史·新疆卷[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105 - 109.
[13]? 鄒天人,李慶昌.中國新疆稀有稀土礦床[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6,111 - 138.
[14]? 王登紅,鄭綿平,王成輝,等.大宗急缺礦產和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礦產調查工程進展與主要成果[J].中國地質調查,2019,6(6):1-11.
[15]? 涂其軍,李建康,王剛,等.中國西部主要偉晶巖型鋰輝石礦床成礦作用對比及找礦前景[J].中國地質調查,2019,6(6):35-47.
[16]? 董連慧,馮京,屈迅,等. 中國礦產地質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礦床成礦系列圖說明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17.
[17]? 許志琴,王汝成,趙中寶,等.試論中國大陸“硬巖型”大型鋰礦帶? ? 的構造背景[J].地質學報,2018,92(6):1091-1106.
[18]? 莊道澤,楊萬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球化學圖集[M].北京:地? ? 質出版社,2015.
[19]? 金謀順,高永寶,李侃,等.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的遙感找礦方法——以西昆侖大紅柳灘地區(qū)為例[J].西北地質,2019,52(4):222-231.
[20]? 王輝,秦緒文,范玉海,等.高分遙感技術在西昆侖大紅柳灘——俘虜溝地區(qū)地質找礦中的應用[J].中國地質,2018,45(6):1289-1301.
[21]? 彭海練,賀寧強,王滿倉,等.新疆和田縣大紅柳灘地區(qū)509道班西稀有多金屬礦地質特征與成礦規(guī)律探討[J].西北地質,2018,51(3):146-154.
[22]? 李侃,高永寶,滕家欣,等.新疆和田縣大紅柳灘一帶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成礦時代及找礦方向[J].西北地質,2019,52(4):206-221.
[23]? 涂其軍,韓瓊,李平,等.西昆侖大紅柳灘一帶鋰輝石礦基本特征和勘查新進展[J].地質學報,2019,93(11):2862-2873.
[24]? 李侃,高永寶,滕家欣,等.新疆和田縣大紅柳灘一帶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成礦時代及找礦方向[J].西北地質,2019,52(4):206-221.
[25]? 鳳永剛,王藝茜,張澤,等.新疆大紅柳灘偉晶巖型鋰礦床中磷鐵鋰礦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偉晶巖演化的指示意義[J].地質學報,2019,24(6):1405-1421.
[26]? 張澤,梁婷,鳳永剛,等.新疆西昆侖造山帶康西瓦含綠柱石白云母偉晶巖的地質特征與年代學研究[J].西北地質,2019,52(1):75-? 88.
[27]? 閆慶賀,王核,丘增旺,等. 西昆侖大紅柳灘稀有金屬偉晶巖礦床錫石及鈮鉭鐵礦年代學及其地質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6屆學術年會文集[C].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2017.
[28]? 李侃,高永寶,滕家欣,等.新疆和田縣大紅柳灘一帶花崗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成礦地質特征、成礦時代及找礦方向[J].西北地質,2019,52(4):206-221.
[29]? 丁坤,梁婷,周義,等.西昆侖大紅柳灘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巖石成因:來自鋯石U-Pb年齡及Li-Hf同位素的證據[J].西北地質,2020,53(1):24-34.
[30]? 喬耿彪,伍躍中,劉拓.西昆侖大紅柳灘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的形成時代:來自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齡的證據[J].中國地質,2020,47(5):1591-1593.
[31]? 魏小鵬,王核,胡軍,等.西昆侖大紅柳灘二云母花崗巖地球化學和地質年代學研究及其地質意義[J].地球化學,2017,46(1):66-80.
[32]? 徐興旺,洪濤,李杭,等.初論高溫花崗巖-偉晶巖鋰鈹成礦系統(tǒng):以阿爾金中段地區(qū)為例[J].巖石學報,2020,36(12):3572-3592.
[33]? 李建康,劉喜方,王登紅.中國鋰礦成礦規(guī)律概要[J].地質學報,2014,88(12):2269-2283.
[34]? 燕洲泉,王懷濤,李元茂,等.西昆侖大紅柳灘偉晶巖型鋰鈹礦產? ? 資源潛力評價[J].甘肅地質,2018,27(Z1):42-48.
[35]? Li J K,Xiong X, Wang D H,et al. Mineralization epochs of granitic rare - metal pegmatite deposits in the Songpan - Ganze orogenic belt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orogeny [J].Mineral,2019,(9):280 - 304.
[36]? 王登紅,孫艷,劉喜方,等.鋰能源金屬礦產深部探測技術方法與找礦方向[J].中國地質調查,2018,5(1):1-9.
[37]? 徐仕琪,涂其軍.礦床模型綜合地質信息在稀有金屬礦定量預測中的應用——以西昆侖大紅柳灘為例[J].新疆地質,2017,35(3):285-289.
[38]? 王學求,劉漢糧,王瑋,等.中國鋰礦地球化學背景與空間分布:遠景區(qū)預測[J].地球學報,2020,41(6):79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