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憲民
2012年9月,天津。一名男青年從巨幅服飾廣告前走過,他的目光被廣告畫面吸引。孫祺然攝
孫祺然從事的是金融工作,愛好攝影也有近40年了。這么多年來,研究經濟的他,選擇的攝影題材也是和經濟相關的題材,可以說是矢志不移。
廣告是經濟的晴雨表之一。從20世紀80年代始,孫祺然拍攝各地各類和廣告牌相關的照片。這些涉及住房、金融、通信、美妝、美食、出行等的影像,蔚為大觀,再現了我們的時代生活,從民生經濟的小視角反映出了中國社會的大變遷,書寫出了中國社會在追夢路上,新時代新征程日新月異的視覺故事。
攝影承載了孫祺然的生活軌跡和職業(yè)歷程,讓他敏銳地感知到經濟發(fā)展在社會生活中的細微改變和生動反映。他堅持在大街小巷行攝多年,關注中國各級城市的廣告風潮,尤其捕捉與經濟、生活息息相關的巨變,積攢下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
以這些微觀經濟生活主題的影像積累為基石,孫祺然不斷地觀察、記錄、梳理。更為可貴的是,他能夠立足金融行業(yè),延展出對攝影的思考,將對經濟發(fā)展的理解與影像結合,串聯起許多人“視而不見”的社會生活,也從個人體察的側面呈現出時代發(fā)展的一個切片。
借助他的攝影作品和相關文章,我們得以回望那些年真實生動而又富于妙趣的社會動態(tài),發(fā)現攝影是怎樣潛在地與經濟生活、市場營銷相結合,影響著人們的選擇。
我們從這些影像中可以看到傳呼機、大哥大、小靈通,可以看到智能手機,可以看到5G的到來。這些影像從活生生的具體人物、有煙火氣的平凡生活、帶溫度的尋常景象入手,見證中國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從個人的視角呈現出歷史的縱深感、群眾的獲得感以及發(fā)展的成就感。
孫祺然從經濟學的視角關注鏡頭中的民生,給予廣告中蘊含著的資本流動以特別的關注。這些具有探索性的照片,顯露出其經濟學者的觀察和解析,也展現了影像藝術視覺傳播的深刻穿透力。孫祺然正是借助個人為坐標的社會觀察,將經濟發(fā)展中那些被符號化的數據,還原成了現實生活中一個個真實的面孔,由此而顯得格外驚喜。
身處波瀾壯闊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發(fā)點和觀察點,并以此建立起自己的攝影坐標,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感知和見解。基于這樣的坐標,攝影人堅持不懈地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fā)展進行深入、持續(xù)的記錄,才能夠形成帶有獨特視角和鮮明風格的影像作品。孫祺然的探索、孫祺然的影像值得肯定。借此,這樣的探索,這樣的影像,將成為無數不同學識、素養(yǎng)的攝影人建立自己的影像坐標,做出自己的影像表達的借鑒。
“真理之慧眼,永遠向著生活!”時代的發(fā)展為我們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這也時刻提醒攝影人牢記:為時代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