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香
集美大學
李德超
香港理工大學
李清照(1084-1155年)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詞風清麗婉約,在我國文學史上享有盛譽,但20世紀20年代在“歐美幾乎無人知曉”(王炳根2015:2),當時國外只有少數(shù)幾個零散的法語譯本,罕見英譯本,而且翻譯質(zhì)量不高。如今,李清照英譯本已有多個全譯本,僅在美國翻譯出版李清照詞的翻譯家已有28人(季淑鳳2015:99),李清照在西方世界的知名度越來越高,獲得了“最受美國社會重視與讀者歡迎的‘十大中國古代詞人’之首”的青睞(涂慧2014:56)。在眾多譯本中,冰心于1926年與其導師羅拉·希伯·露蜜斯合作翻譯的李清照詞譯本,“在完全沒有文本參考的情況下,進行李易安詞的翻譯”(王炳根2015:3),是較早向西方讀者介紹李清照作品的英譯本,可以說,冰心譯本對于李清照詞進入英語世界,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意義。
本研究關注李清照詞的兩個英譯本,冰心譯本和許淵沖譯本(簡稱許譯本),冰心譯本是在美國出版的較早譯本,為國外漢學界的李清照研究開辟了道路,意義非凡,而許譯本是國內(nèi)關注的熱點。兩個譯本出版相差80年,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社會影響,通過對兩個譯本的對比研究和深入分析,本文嘗試為中國經(jīng)典文學外譯提供有效建議。
雖然冰心譯本在西方世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目前國內(nèi)對于李清照詞冰心譯本的研究,卻并不多見,少數(shù)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李清照詞的翻譯策略(姚慧穎2014)、冰心翻譯家的描述性研究(魏群2006;陶婧2011)方面,對于冰心翻譯的李清照詞獨特的語言價值和風格特質(zhì),未見實質(zhì)性討論。
國內(nèi)學界關注較多的李清照詞譯本主要有許淵沖譯本、中國臺灣譯者胡品清譯本、美國詩人Kenneth Rexroth與鐘玲的合譯本等,尤其是許淵沖譯本受到較多關注。許譯本于2006年12月出版后,掀起了學界研究的熱潮,有學者專門研究許譯本的獨特美學價值(漆家佳2014;車明明、趙珊2012),或把許譯本與其他譯本進行對比,考察不同譯本的陌生化手法運用(戴郁蓮2014)、女性主義意識(楊柳2013)、翻譯方法(常陽2017)、譯者的選擇(石艷2013)、創(chuàng)造性翻譯(馬麗娜2012)等,研究方法多采用譯本對比和例證分析,較少見語料庫方法的應用(張李貝2012)。
從文獻梳理可知,李清照詞英譯本研究的視角豐富多樣,有文學視角(李天賢、王文斌2012)、生態(tài)視角(石艷2013)、翻譯美學(張珊2014;漆家佳2014)、女性主義(楊柳2013;朱愛秋2019)、出版視角(季淑鳳2015)、文化視角(唐聰2019)等,近年來李清照詞的翻譯研究成果日益豐盈,從理論闡釋和譯本風格分析,逐漸走入文化傳播層面,研究視野不斷開闊,研究方法也更加客觀。然而,研究還有以下不足:經(jīng)典譯本的對比研究還有待加強,研究方法還不夠系統(tǒng)。因此,本研究嘗試運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深度挖掘譯本的語言特征及其譯者策略的影響機制。
研究具體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冰心和許淵沖譯本的總體語言特征有何差異?
(2)兩個譯本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有哪些?
(3)兩個譯本的差異體現(xiàn)了怎樣的翻譯精神?對當下中譯外翻譯實踐有何啟示?
冰心英譯本選擇了李清照《漱玉詞》中的25首進行翻譯(王炳根2015:III),這些譯文是冰心1926年在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所作的碩士論文《李易安女士詞的翻譯與編輯》的一部分(王炳根2015:1)。冰心在導師露蜜斯博士的悉心指導下翻譯而成,導師“以自己的想象力和詩的智慧幫助筆者(冰心)把這些中國詞譯成了英語”(王炳根2015:3)。
本文的研究語料取自王炳根選編的《冰心譯文選》,包括《一剪梅》《醉花陰》《御街行》(許淵沖譯《孤雁兒》)《蝶戀花》《壺中天慢》《聲聲慢》《浣溪沙》《如夢令》《點絳唇》《浪淘沙》《行香子》《南歌子》《菩薩蠻》《漁家傲》《清平樂》《永遇樂》《武陵春》17首詞的英譯。
許淵沖翻譯的《李清照詞選》選取了60首李清照詞,與冰心重合的譯文包括《一剪梅》《醉花陰》《孤雁兒》《蝶戀花》《壺中天慢》《聲聲慢》《如夢令》《點絳唇》《行香子》《南歌子》《菩薩蠻》《漁家傲》《清平樂》《永遇樂》《武陵春》《浪淘沙》16首。
為了形成對比關系,把兩個譯本重合的部分抽取出來,即16首詞,形成了兩個可比性的翻譯文本。因此,本研究的語料文本一共有三個:李清照原文、冰心譯本、許淵沖譯本,文本基本信息如下:
表1 三個文本的基本信息
研究按照語料庫翻譯學的研究路徑和方法,對文本進行處理,步驟如下:
首先,收集李清照詞原文、冰心譯本、許淵沖譯本的電子文本,轉(zhuǎn)換成TEXT文本;
其次,對文本進行詳細校對,去噪,去除多余符號,修正錯誤拼寫等,確保文本準確;
然后,使用詞性標注軟件Free CLAWS web tagger (http://ucrel-api.lancaster.ac.uk/claws/free.html),對兩個文本進行詞性標注(采用C7),以考察文本的詞匯使用特征;
接著,使用Monoconc和WordSmith8.0,提取文本的相關語言特征,如詞匯豐富度、平均詞長、句長等;
最后,比較兩個譯本的各項數(shù)據(jù)信息,考察異同之處,挖掘譯本語言特征所體現(xiàn)的翻譯思想。
使用WordSmith8.0軟件,對兩個譯本的詞匯使用總體情況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得出標準化類符型符比(STTR),用來觀察譯本的詞匯豐富度,結果如下:
表2 兩個譯本的詞匯豐富度比較
通過上表的STTR數(shù)據(jù)可知,冰心譯本的詞匯豐富度為44.90%,許淵沖譯本為48.70%,相比之下,許譯本的用詞豐富度較高。
為進一步考察譯本詞匯的使用情況,本文提取了兩個譯本的高頻詞和低頻詞,部分列表如下:
表3 冰心譯本(左)和許淵沖譯本(右)高頻詞的使用情況
冰心譯本使用十次以上的高頻詞有:the、I、and、my、is、of、to、in、spring、on、a、flowers、wind、with、now、but、are、me、it;許淵沖譯本使用十次以上的高頻詞有:the、I、in、of、my、and、to、with、is、on、a、tune、so、but、it、how。對照兩個譯本,觀察兩個譯本中的高頻詞,可知兩個譯本高頻詞都關注“自我”(I/my),但在自然景物描述方面各有側(cè)重,冰心較多使用spring/flowers/wind等描述真實自然景物的詞語,而許淵沖較多使用tune/so/how等引發(fā)人情感的詞語,其中許淵沖翻譯詞牌名時加入了tune,因此出現(xiàn)頻次較高。
兩個譯本的信息鋪排也有一定差異,從平均詞長看,兩個譯本數(shù)據(jù)如下:
表4 兩個譯本的詞長比較
圖1 冰心與許淵沖譯本詞長比較
數(shù)據(jù)顯示,兩個譯本的平均詞長相差不大(冰心:4.09 vs許淵沖:4.16),冰心譯本平均詞長略短,許譯較長。從兩個譯本的詞長分布看,在1-3個字母數(shù)量的詞中,冰心譯本較多,尤其是3和5個字母長度的詞使用頻次較高。兩個譯本的詞長變化曲線相似,主要詞長在2-6個字母之間,冰心譯本使用3個字母的詞較多,許譯本則較多使用了含有4個字母的詞。由此可見,不論是平均詞長,還是使用分布,冰心譯本似乎用詞較為簡短,許譯詞長略長。
在句子層面,使用WordSmith8.0統(tǒng)計顯示,兩個譯本的句長數(shù)據(jù)如下:
表5 兩個譯本平均句長比較
很明顯,兩個譯本在句子層面差異較大。冰心譯本的句子數(shù)量較少,句子略長,而許譯本句子數(shù)量較多,句子平均長度較短。
在語篇層面,銜接詞的使用情況可體現(xiàn)語篇的銜接狀況,本文使用Monoconc提取了連詞考察文本的銜接情況,并統(tǒng)計兩個譯本的連詞使用情況,如表6:
表6 冰心與許淵沖譯本的連詞使用比較
兩個譯本的連詞使用有一定差異,冰心譯本比許譯本使用了更多的連詞,其中,冰心譯本的小寫and有33次,大寫20次,轉(zhuǎn)折連詞But使用9次,小寫but有2次,or有2次,Nor使用1次??梢?,冰心譯本使用了較多的and(約占79%)來完成語篇的顯性銜接,其次為轉(zhuǎn)折連詞(16.42%)。
許淵沖譯本共使用了45次連詞,其中,and有20次,And有10次,but6次,But6次,or2次,Or1次,同樣,and也是許譯本使用頻次較高的連詞(66.67%),其次為轉(zhuǎn)折連詞(26.67%),最后是or(6.67%)。
可見,兩個譯本都使用了較多的and,冰心譯本使用的頻次和比例更高,許淵沖譯本則較多使用了but。
進一步提取了兩個譯本的索引行,如下:
冰心譯本中的but
許淵沖譯本中的but
從以上的使用語境看,兩個譯本的but用意有共同之處,主要用來銜接上下文的不同意義,構成轉(zhuǎn)折,以突出詩人孤獨寂寞的情感。但是,不同之處是,許譯本更多地使用but來突顯人物某方面的特征,并無轉(zhuǎn)折之意義,例如:
What_DDQ do_VD0 you_PPY look_VVI like_CS in_II your_APPGE evening_NNT1
Attire_NN1 so_RG fair_JJ and_CC bright_JJ But_[[CCB]]fleeting_JJcloud_NN1 so_RG
light_JJ?_?<突顯人物輕盈美好的形象>
冰心譯本的but具有更加顯性的轉(zhuǎn)折意義,突出詩人的無奈、孤獨、寂寞之情。由此可見,兩個譯本雖然都使用了較多相同的連接詞,建構了李清照詞所表達的綿長、孤獨的情感,但在細節(jié)方面,兩個譯本連詞使用各有側(cè)重,情感表達強度明顯不同,許譯本表達的情感更加飽滿,冰心譯本的情感更加細膩。
為了考察兩個譯本的修辭策略,選取具有明喻特征的詞like和as,對兩個譯本的明喻使用進行了比較。據(jù)統(tǒng)計,冰心譯本有7處明喻,信息標注如下:
(1)[[Like]]_IIa_AT1 Dream_NN1<詞牌名/情 境---夢境>
(2)The_AT sky_NN1 meets_VVZ waves_NN2[[like]]_IIclouds_NN2 and_CCmorning_NNT1 mist_NN1._.<景物---景物/突出景物形狀>
(3)The_AT sinking_NN1 sun_NN1 is_VBZ[[like]]_II to_IImelting_VVG gold_NN1._.<景物---物體(珠寶)/突出自然美感>
(4)The_ATevening_NNT1 cloud_NN1 like_IIfitted_JJ jade_NN1._.<景 物---物體(珠寶)/突出自然美感>
(5)Her_APPGEwaist_NN1 is_VBZ slim_JJ[[as]]_CSA tight_RR drawn_VVN silk_NN1<人物形態(tài)---物體(織物)/描述人物形態(tài)>
(6)My_APPGE mood_NN1 is_VBZ tasteless_JJ,_,chill_NN1 [[as]]_CSA water_NN1._.<人物情緒---自然事物)/描述人物情感>
(7)Her_APPGE answer_NN1 comes_VVZ evasively_RR As_RG lonely_JJ[[as]]_CSA Detore_NP1 The_AT begonias_NN2 bloom_VV0 Oh_UH._.<人物話語---自然景物)/描述人物情感>
從例子可知,冰心譯本的明喻主要用來描述景物和人的形態(tài)及情感,對人或物的描述比較客觀,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自然美感。與冰心譯本對比,許淵沖譯本明喻使用較多,有9處,信息如下:
(1)[[Like]]_IIa_AT1 Dream_NN1<詞牌名/情 境---夢境>
(2)she_PPHS1 stands_VVZ[[Like]]_II slender_JJ flower_NN1 under_II heavy_JJ dew_NN1<人物---景物/強調(diào)人物的美>
(3)on_II pillow_NN1 smooth_JJ[[like]]_II jade_NN1,<物體---物體(珠寶)/突出平滑珍貴>
(4)Willow_NN1 leaves_NN2 and_CC mume_VV0 flowers_NN2 Look_VV0 [[like]]_II eyes_NN2 and_CC cheeks_NN2 of_IO the_AT trees_NN2._.<景物---人物/生動形象>
(5)In_II leaf[[like]]_JJ boat_NN1 my_APPGE soul_NN1 to_IIGod_NP1's_GE abode_NN1<物體---景物/描寫船的形狀>
(6)What_DDQ do_VD0 you_PPY look_VVI[[like]]_CS in_II your_APPGE evening_NNT1 Attire_NN1 so_RG fair_JJ and_CC bright_JJ But_CCB fleeting_JJ cloud_NN1 so_RG light_JJ?_?<人物---景物/強調(diào)人物的輕盈美好>
(7)The_AT setting_NN1 sun_NN1[[like]]_IImolten_JJ gold_NN1,_,<景物---物體(珠寶)/突出自然美感>
(8)Gathering_VVG clouds_NN2[[like]]_IImarble_NN1 cold_NN1,_,<景 物---物體(石頭)/突出觸覺>
(9)a_AT1 fine_JJ rain_NN1 drizzles_NN2[[As]]_CSA twilight_NN1grizzles_NN2._.<景物---景物/突出自然美感>
可見,許淵沖譯本使用了較多的明喻,主要描述景、人物和物品,用來突出自然的美感、人物的美好、物體的生動等,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飽滿的情感,積極情感比較強烈。
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冰心和許譯本在語言使用上呈現(xiàn)出一定差異:(1)在詞匯使用方面,許譯本比冰心譯本用詞豐富度高,兩個譯本高頻詞使用有共同之處,但各有側(cè)重;(2)在結構特征上,冰心譯本用詞較為簡短,句子略長,許譯詞長略長,句子平均長度較短;(3)在語篇特征方面,兩個譯本連接詞使用有共同之處,但連接詞的情感功能有較大不同;(4)在修辭使用上,冰心譯本的明喻主要用來描述景物和人的形態(tài)及情感,而許淵沖譯本明喻使用更為豐富多樣。
冰心選擇李清照的詞進行翻譯,源自她對李清照才華的認同,也出自譯者對女性詩人的認同。
許淵沖翻譯李清照的詞,同樣出于對李清照的認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很少有人能和李清照(1084-1151)相提并論的”(許淵沖2006:前言)許淵沖翻譯李清照目的是,“對世界文化作出貢獻”(許淵沖2006:前言),體現(xiàn)了當代翻譯家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可見,兩位翻譯家選擇李清照的詞,譯成英文,第一個目的是出于對李清照文采的敬仰和認同。除此之外,冰心翻譯李清照還附加了女性主義的目的,即把中國女詩人介紹到西方世界,而許淵沖體現(xiàn)了譯者的國際視野和社會擔當。
冰心和許淵沖都是著名的翻譯家,他們將深刻的翻譯思想融合于翻譯實踐中。
冰心翻譯李清照的三個原則是:逐字精確地翻譯,保持詞的形態(tài),最終呈現(xiàn)的是根據(jù)原詞譯成的長短不一的英文格律詩(王炳根2015:3)。這一翻譯原則直接影響了冰心譯作語言的特點,如用詞較為簡短,句子略長,高頻詞使用貼近原文的景觀和情態(tài),連詞使用頻次和比例高等特點。冰心譯文在意義傳達層面表現(xiàn)出準確、忠實的特點,而在形式上又比較貼近英文的格律詩,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體現(xiàn)出譯者的“精確”原則。
許淵沖的譯詩具有很強的文學價值,“是在深刻理解原詩意蘊的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造,”其翻譯思想系統(tǒng)而深刻,提出了“三美”(意美、音美、形美)等翻譯理論。在翻譯李清照詞時,許淵沖(2006)指出,李清照的詞特點是,口語入詞,形象生動,富有形美,音樂性強,景中有情,在翻譯李清照詞時,許淵沖希望“能譯成具有意美、音美、形美的英詩。”無疑,在翻譯過程中,許譯本也是這樣踐行的。
從語料庫數(shù)據(jù)揭示的許譯本語言特征可知,許譯本在詞匯、結構、語篇和修辭的各個層面,都融入了“三美”和“再創(chuàng)造”的翻譯思想,其語言形式考究,高頻詞情感豐富,語篇銜接手段簡練,情感表達飽滿,修辭方面更是體現(xiàn)了對“三美”的追求。
具體而言,兩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都很好地實踐了自己的翻譯思想。從下面《一剪梅》的兩個譯本片段比較可見一斑。
表7 兩個譯本的翻譯思想體現(xiàn)
李清照原文的相思之情先通過景物間接隱喻人的相思情感,后用具體形象來描寫相思之愁。整段描寫比較委婉,但情感表達細膩生動。
冰心的譯文在用詞上比較簡潔,所用詞語比較常見,在結構上比較貼近原文,但是,冰心譯文沒有生硬的翻譯痕跡,因為冰心譯本按照英文格律詩的特點押韻,充分體現(xiàn)了冰心“精確”的翻譯原則,同時也體現(xiàn)了冰心對譯作接受度的思考,在忠實表達意義的基礎上能夠兼顧目的語讀者的審美體驗,充分體現(xiàn)了冰心作為高素養(yǎng)譯者對翻譯語言“順、真、美”的追求。
而許譯本充分體現(xiàn)了“再創(chuàng)造”的翻譯思想,例如,譯文使用了古雅的英文詞語,如“thee/thou/art”,來描述相思之情,增添了譯文的“形美”。從音韻上看,句式工整,韻律整齊,達到了“音美”的功效。譯文還使用“l(fā)ong for/sorrow/gnaw”等詞語直接表達強烈的情感,在句式上采用了問句強調(diào)相思的愁苦之情,充分彰顯了譯者的在場和“再創(chuàng)造”的思想。譯者的努力實現(xiàn)了“三美”,不僅把原文成功地譯成了英文,譯作本身也成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融合了譯者“再創(chuàng)造”心血的精美作品。
兩部譯作相距80年,語言特征不同,卻各有千秋,體現(xiàn)了譯者深厚的語言素養(yǎng)和勇于擔當重任、孜孜不倦的翻譯家精神。
本文采用語料庫的方法,以冰心和許淵沖所譯的李清照詞為研究對象,從詞匯、結構、語篇和修辭四個層面對兩個譯本的語言特征進行了系統(tǒng)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冰心和許淵沖譯本語言風格不同:許譯本比冰心譯本用詞更豐富,兩個譯本高頻詞使用雖有共同之處,但各有側(cè)重;冰心譯本用詞較為簡短,句子略長,而許譯詞長略長,句子平均長度較短;兩個譯本連接詞使用也有共同之處,但連接詞的情感功能有較大差異,許譯本連接詞表達的情感更加飽滿,冰心譯本表達的情感更加細膩;冰心譯本的明喻主要用來描述景物和人的形態(tài),描述比較客觀,而許譯本明喻使用更為豐富多樣,主要用來突出自然的美感、人物的美好、物品的生動等,情感表達比較強烈??梢?,兩個譯本的語言風格各異,體現(xiàn)了兩位翻譯家深刻的翻譯思想,兩位翻譯家選擇李清照的詞進行英譯,皆出于對中國經(jīng)典文學文化的認同。從語言特征看,冰心翻譯充分體現(xiàn)了“精確”的翻譯原則,同時也展現(xiàn)了冰心對譯作接受度的思考,而許譯本充分彰顯了譯者的在場和“三美”翻譯思想,譯作融合了譯者的“再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了譯者為世界文化作出貢獻的責任。兩位翻譯家思想不同,譯作語言風格不同,但都體現(xiàn)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認同、對原文意義的透徹理解,以及對目的語讀者體驗和情感的深切關照,為“中國文化走出去”開展?jié)h譯外翻譯實踐、促進中國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提供了翻譯實踐的典范案例,在當下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和理論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