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月 劉萍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yī)院急診科 河南洛陽 471009)
老年群體機體血管彈性較差,且多伴有高血壓等基礎慢性疾病,易增加腦組織局部血液供應障礙發(fā)生風險,誘發(fā)腦梗死[1~2]。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為臨床常見腦梗死類型,主要由穿支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玻璃化、血管纖維化所致。溶栓為臨床首選治療方法,雖可挽救缺失腦組織,抑制疾病進展,但易發(fā)生血管再閉塞,導致疾病惡化。且鑒于炎癥因子激活、過度釋放是影響神經(jīng)功能恢復和預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單獨應用尿激酶溶栓無法達到臨床預期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對我院67 例老年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組探討替羅非班輔助尿激酶溶栓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 年2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7 例老年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32 例和試驗組35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1 例;年齡61~70 歲,平均年齡(65.05±1.76)歲;病程1~5 h,平均病程(3.34±0.46)h;合并癥類型:糖尿病1例,高血壓4 例,高脂血癥1 例,冠心病2 例。試驗組男22 例,女13 例;年齡61~69 歲,平均年齡(64.93±1.51) 歲;病程1~5 h,平均病程(3.42±0.51)h;合并癥類型:糖尿病1 例,高血壓5 例,高脂血癥1 例,冠心病1 例。兩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病程、合并癥類型)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1)納入標準:經(jīng)顱腦CT、磁共振成像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癥狀出現(xiàn)<6 h;符合溶栓指征;梗死部位為穿支動脈;年齡>60 歲。(2)排除標準:近3 個月內(nèi)有卒中史者;存在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或出血傾向者;近3 個月內(nèi)有心肌梗死史者;合并顱內(nèi)腫瘤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予以改善腦代謝、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guī)對癥干預。對照組采用注射用尿激酶(國藥準字H20033052)溶栓,150 萬U 尿激酶靜脈滴注,30 min 內(nèi)滴注完畢。試驗組采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73030)輔助尿激酶溶栓,尿激酶溶栓方法和對照組一致;替羅非班靜脈滴注,劑量0.4 μg/(kg·min),30 min 后改為0.1 μg/(kg·min)持續(xù)泵入72 h。兩組均在溶栓后24 h開始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H20113012),每次100 mg,每天1 次,用藥14 d。
1.4 觀察指標(1)療效。顯效:治療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46%~89%;緩解:治療后,NIHS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8%~45%;無效:治療后,NIHSS 評分較治療前降低<18%。顯效率、緩解率計入總有效率。(2)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治療前后采用NIHSS 量表評估,總分42 分,評分越低,神經(jīng)功能恢復越好。(3)日常生活能力。治療前后采用Barthel 指數(shù)(BI)評估,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炎癥介質。治療前后取5 ml 空腹靜脈血,離心,取上清液,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檢測試劑盒購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NIHSS 及BI 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NIHSS 及BI 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BI 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 及BI 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NIHSS 及BI 評分比較(分, ±s)
BI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NIHSS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35 32 tP 22.26±2.75 21.74±3.08 0.730 0.468 8.31±1.25 14.37±1.69 16.783<0.001 44.65±3.41 45.30±3.87 0.731 0.468 71.39±4.78 64.15±4.23 6.540<0.001
2.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hs-CRP、TNF-α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試驗組血清hs-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s)
TNF-α(ng/ml)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對照組組別 n hs-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35 32 tP 14.71±1.95 15.04±2.16 0.657 0.513 7.14±1.57 9.46±2.03 5.258<0.001 4.17±0.51 4.39±0.64 1.563 0.123 1.38±0.24 2.27±0.30 13.463<0.001
老年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為腦組織缺血性壞死疾病,由腦組織血液供應中斷所致,隨病情進展,患者多出現(xiàn)不同程度神經(jīng)功能缺損、肢體功能損傷,影響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3]。尿激酶溶栓可激活血液纖溶酶原,促使其轉化為纖溶酶,降低血凝因子活性,達到溶解、清除血栓,促使血流流動目的,但凝血系統(tǒng)激活血管再通后,約1/3 患者會出現(xiàn)血管再閉塞[4]。
替羅非班為高效可逆性非肽類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 受體拮抗劑,能阻斷纖維蛋白原和GPⅡb/Ⅲa 受體結合,達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形成。同時,替羅非班能通過拮抗CD40/CD40L通路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9、可溶性CD40 配體表達,穩(wěn)定粥樣斑塊,強化治療效果,避免疾病反復、惡化,減輕對神經(jīng)功能影響[5~6]。本研究針對老年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患者采用替羅非班輔助尿激酶溶栓治療,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無顯性差異(P>0.05),提示二者聯(lián)合療效確切。同時,治療后試驗組NIHSS 評分較對照組低,BI 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表明二者聯(lián)合可改善神經(jīng)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監(jiān)測兩組機體炎癥狀態(tài)變化,發(fā)現(xiàn)治療后試驗組血清hs-CRP、TNF-α 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該方案可減輕炎癥反應。hs-CRP 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正常情況下表達水平較低,但在腦梗死病理損害下血清濃度增高,與機體炎癥強度呈正相關;TNF-α不僅作為炎癥介質參與腦梗死發(fā)生、進展,并能介導多種細胞因子產(chǎn)生,加劇炎癥反應,其表達水平越高,機體炎癥狀態(tài)越嚴重后果,預后效果越差[7~8]。替羅非班能抑制炎癥趨化因子、炎癥因子釋放,下調(diào)血清hs-CRP、TNF-α 水平,改善機體炎癥狀態(tài)。綜上所述,替羅非班輔助尿激酶溶栓治療老年急性穿支動脈型腦梗死患者效果確切,可減輕炎癥反應,加快神經(jīng)功能恢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