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個人足夠小,小到可以忽略
那么他只是世界的某個斑點
若一個人足夠大,大到必須直視
那么黃昏也只是他的倒影
在很多時刻,我覺得自己就是這樣
影子漂浮在大地上? 互不重疊
我的每一寸肌膚都在觸動流體的空氣
毛孔中,眾多細胞住在血管里
它們都是我體內躁動的臣民
影子是虛幻的,存在是真實的
是它們讓我相信自己足夠大
是思考讓我相信自己足夠小
卑微的人啊,我們每一次的超越
其實都是一種反向的被征服
從月亮回來
一滴露珠剖開夜晚的局部
它的聲音,比死亡還要微弱
蛐蛐的交響曲在睡眠中折疊
枕上的夢境成為絕望的起點
電話線的那頭,烏鴉踩黑線
吹滅燭火,換上壽衣
點著火把從山間小道經過
前往河邊的土地廟
電話線這頭,露珠已泛白
外公的死訊在夜晚傳開
被親疏遠近隔斷
滯留在那遙遠的夜里
夏日記事
陰雨連綿,青草味彌漫
在鋪滿碎石的小路上
水流緩緩地流淌
星光黯然,天幕失色
車輪的速度趕不上死亡
雨點崩塌,濺起水花
嘈雜聲中,母親
閉上雙眼,不再說話
燭火上的燈芯緊緊擁抱
滿地的稻草和紙錢
正在準備一場莊重的儀式
無數(shù)次,我獨自
回到那潮濕的路上
走在單薄的空氣里
看到母親,安靜地離去
梨花帖
1
貧賤和高貴裝進灰色相框
一枝半懸的梨花,獨自
默念春天的致辭
2
多年前,外公走完了一生
在幽冷的清晨,西南風中
他的血管和肢體全部僵硬
看盡了世間所有的苦和難
終于閉上了眼睛
3
出殯時,村莊蒙著薄霧
母親深陷的眼窩有憂傷的海洋
一生的恩情終將難以償還
4
從此,外公將化成泥,化成土
圍著故鄉(xiāng)的山水和草木
也圍著村莊的繁盛和凋零
他種下的梨花一年年開下去
哪怕最后只剩一片孤島
它都會在時間里存在
這是梨花的命脈,也是永恒的哲學
滇池往事
海浪拍打著兩岸的沙石
在夜晚,滇池水
流淌成身體里的血液
穿行在時間的單行道上
我們作別無數(shù)個昨天
當洶涌的事物容易迅速退潮
剩下的,等待發(fā)生霉變
年少的尖銳逐漸磨平
我們也會褪去一身的狂傲
在這腐朽的人間
長成一枚貝殼,堅硬而柔軟
空酒瓶隨意丟棄
作為另一個人生活的砝碼
他和我們一樣,都是
貧窮而幸福的拾荒者
作別青春
丁酉盛夏,雨點從天空中脫落
一群人不歡而散 扶住
半倒的啤酒瓶,口吐狂言
詬病故鄉(xiāng)的痛癢,從此
隱藏起來歷不明的身份
唱黃家駒,唱周傳雄,唱五月天
泡沫翻飛,所有人都將成為自己的英雄
《朋友》唱了一遍又一遍,兄弟
不知道要抱幾下,酒勁上頭
暈乎乎地走在二環(huán)路上
天依然下著雨,我們依依惜別
寡言少語的同桌,說出了以后的理想
面對喜歡的女生,終歸不敢告白
只是看著雨點打濕她的額頭和長發(fā)
我知道,無論是多年前還是多年后
人間種種,遺憾居多
去北京,去南京,去上?!?/p>
暗中簽下的契約將我們發(fā)配人間
火車轟鳴,天各一方
領取屬于自己的坐標,離開
某天晚上,走過一個路口
雨還在下,似曾相識
我看到青春
戛然而止
編輯手記:
楊犁民的這組詩整體短小精巧,但卻能“于方寸之間勾勒天地,于無畫之處生妙境”,在有限的空間里創(chuàng)造無限詩意,充滿哲理巧思的同時意象獨特,意境深遠,每一字、每一句都恰到好處,收放自如。從詩里能讀出詩人對大地、對自然萬物的迷戀與敬重?!斗N草養(yǎng)露水》里詩人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樸素的外表下面”要豢養(yǎng)一顆如露珠般純凈、包容、慷慨、樸素的心。《落日頌》有唐邊塞詩的氣象,群山、白鶴、落日的本體與僧侶、殉道者、心臟的喻體組合成一幅壯麗雄奇、境界闊大、奇詭凄美、色彩鮮明的畫,詩人仿佛置身于“那誰”的視角觀察著,在對山景的靜態(tài)描繪中嵌入動態(tài)意象(跳動的落日、飛動的白鶴),動靜結合,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梁永利在《時光帖》里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在自然的懷抱里,生命以時間為度量;在時光里,人與萬物生而平等。《麻雀來過》里 “我”對血緣宗族關系的維護、尊重與鳥獸對人類倫理秩序的忽視、打破(其中有麻雀啄破族長姓名的細節(jié)描述)形成對比,這說明人類與鳥獸雖然各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但仍在自然法則的統(tǒng)治下和諧共存?!短岱馈防锬赣H傳授我的農事、生活經驗,實際上也暗示著人在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關系里主動地合理地改造自然、利用自然。
麥田用詩歌的語言記錄下了一場場花事,在文字的世界里,花朵會永遠盛開,美也會一直存在。川端康成說:“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痹娙酥鲃佑H近自然,再加上一點機緣,才會在不經意間發(fā)現(xiàn),哪怕是一朵花,也有著靜默而堅韌的美。
本期最后兩位年輕詩人的詩歌充滿了中國新一代的氣息:價值觀更加多元化,個性鮮明且善于思考,注重個體對精神意義的追求和對自我價值的探索,更善于發(fā)現(xiàn)自我、表達自我。范慶奇的詩關注了社會的弱勢、底層群體,表現(xiàn)了對這個階層的同理心:對城市建設者們表示的寬容、對出租車司機和失足女的關注……對陌生人的共情與善意,讓“這狹長擁塞的城市”多了一點溫暖的空間。
秦練的詩歌語言帶有新鮮、青澀的質感,讓人每咀嚼一口,舌尖都會泛出不同的味道。《要說的是》表現(xiàn)了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在悅納、放大自我的同時也要意識到人的局限性,才會在超越和被征服的矛盾中,獲得成長。在面對親人逝世時,他寫道:“車輪的速度趕不上死亡”——年輕的個體對死亡的感受是簡單直接的,學會坦然接受親人的死亡也許就是生活對年輕生命的第一次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