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常州老年大學 朱 丹
凡學過書畫的人,必然都聽過“計白當黑”的警示。然而,在實際書畫過程中,大多數(shù)人會將其拋置腦后,總是重“計黑”而忘“計白”,甚至不知從何處著手“計白”。殊不知,“計黑”易“計白”難?!昂凇保行污E可見,“白”,看似無形而實則存在。當揮毫作書時,“黑”的變化是“有窮”的,可以量化;而“白”卻是“縹緲”的,隨著“黑”的變化而變化。“白”對于“黑”,如影相隨,“黑”動則“白”動,“黑”變則“白”變。故,人們對“白”往往表現(xiàn)得“熟視無睹”。
比如,一幅書法作品就是一個有機整體,強調整體形象美。構成整體形象的局部,不僅指具體的字,也指未著墨的空白。書法的布勢便是“計白當黑”。在一件國畫作品中,黑白同等重要。只有黑白對比,才能虛實相生、相映成趣。如畫石講究“石分三面”,不著墨處的“空白”為“陽面”,著深墨處為“陰面”,著淡墨處為“灰面”。是墨即為“黑”,無墨方是“白”。其實,著墨不難,難在留“白”。
字無孤單,相互為安。黑多白少顯局促,白多黑少則空虛。點畫處為實,空白處是虛,然雖虛也實??瞻资菬o形的“點畫”,是作者情感表現(xiàn)的空間,也是欣賞者形象思維的空間。一幅山水畫中,山石、樹木、人物、舟車、屋舍為“實”,天空、靜水、云霧、溪流、水汽為虛,虛實相應,靈性相生。書法布白如同山水畫之布景構圖,重變化求統(tǒng)一,以黑白虛實等對比手法去營造震撼人心的氣勢。
布白之妙,全在變化。這種變化表現(xiàn)在用筆、動勢和形態(tài)等方面。用筆變化是指粗細、長短、方圓、曲直、虛實、濃淡、輕重等;動勢變化是指長短、大小、方圓、肥瘦、縱橫、寬窄等;形態(tài)變化是指長短、大小、方圓、肥瘦、縱橫、寬窄等。節(jié)奏變化亦有快慢、緩急。相較而言,正書(篆書、隸書、楷書)節(jié)奏相對緩慢,以顯端莊持重;行書、草書節(jié)奏變化快速強烈,跌宕起伏,氣勢連綿,以呈風流浪漫。
書法之妙,妙在用筆,貴在神韻。古來作書重氣韻生動,求全篇字字無孤立,行行氣脈相通連;全篇一氣呵成,行間布白,氣韻貫通;用筆承上啟下,左右呼應;字勢高低斜正,首尾相接,盼前顧后;氣勢渾然一體,字字躍然紙上,處處生氣盎然,具有詩的意趣、畫的韻味、歌的節(jié)律,從而達到感人的藝術境界。
《移花得蝶 買石饒云》清·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