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溪翁
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里有個反派人物,名叫欒平,人稱“小爐匠”。小爐匠并不是他的外號,而是他作為土匪聯(lián)絡員的掩護職業(yè)。那么這個職業(yè)是做什么的呢?
小爐匠從事的工作是錮漏鍋。錮漏鍋就是補鍋。老百姓居家過日子,做飯的鍋是必不可少的。過去老百姓用的鍋都是鑄鐵的。鑄鍋匠人用高溫把鐵礦石或碎鐵片熔化成鐵水,澆鑄成鍋。鑄鐵鍋,難免有個砂眼什么的,使用時間長了可能就會出個小洞。買新鍋要花不少錢,少花些錢補補,還能接著用。找誰來補呢?錮漏鍋的。
錮漏鍋這個行當,恐怕比鑄鐵鍋的出現(xiàn)晚不了多少,最晚八九百年前的南宋時就有了。有陸游的《老學庵筆記》為證:“市井中有補治故銅鐵器者,謂之‘骨路,莫曉何義?!标懹卫舷壬{悶兒:什么叫“骨路”???他考證道:“《說文》云:‘錮,塞也。鐵器穿穴者,鑄鐵以塞之,使不漏?!薄肮锹贰逼鋵嵤恰板d漏”?!板d”,就是塞。塞什么?塞鍋上的漏洞。用什么塞?用熔化了的銅或鐵。所以,用金字旁的“錮”。怎么個“塞”法呢?這就說到錮漏鍋的為什么叫小爐匠了。
我年幼時,見過肩挑擔子走街串巷的錮漏鍋匠人。他們吆喝起來就是三個字:“錮漏—鍋!”“錮”字聲短,“漏”字聲高且長,重音落在“鍋”字上。他們的擔子上有兩樣東西是必備的:一是風箱,一是爐子。爐子很小巧,只有一尺多高,“小爐匠”可能就因此而得名。此外,他們還有坩堝、錘子等工具。有人來補鍋,小爐匠就支起爐子、點燃焦炭,在坩堝里面放上些碎銅,拉風箱將火吹到白熱化。不一會兒銅熔化成汁后,把熔化的銅汁從漏鍋的內側澆進漏洞,漏洞的外側用一特制的小模具接住。銅汁遇冷凝固,形成鉚釘狀,于是漏洞就被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