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劍
此刻,我們站在布爾津河和額爾齊斯河的匯合口,在這里來說布爾津是再合適不過了。
風,正從西面吹來,輕柔拂面。水,正從東方涌來,波濤滾滾。而這風和水,正像是布爾津的兩位???,一年四季,它們不停地吹,不斷地流。風和水,是布爾津人與生俱來最為熟悉的兩種事物。正是這輕靈的風和蒼勁的水,讓布爾津人經(jīng)風雨如沐春風,遇大事如魚得水。
在北疆大地,沒有哪一個縣域像布爾津這樣同時擁有兩條如此大的河流。額爾齊斯河由東向西穿城而過,布爾津河則是由北向南穿縣而過,它們在布爾津城西相會,奔涌向西。它們雖然是兩條河流,卻來自同一座大山。就像是大山母親的兩行熱淚,它們一條由東而下,一條自北而來,最終殊途同歸。阿爾泰山的奇特之處就在于,它的降雪和降雨大都來自北冰洋的水汽,它的降雨和融雪絕大部分又會通過河流再次被輸送回去。如此反復,便有了阿爾泰大地青翠的山野、碧綠的河谷和茫茫的草原。
而風呢?都說布爾津一年兩場風,冬夏各一場。這一說法雖然有點夸張,但也確實表達了布爾津人對于風的偏愛和無奈。記得小時候,從收音機里播報的天氣預報總是說,受烏拉爾山南下冷空氣影響,新疆北部阿勒泰等地氣溫將明顯下降,風口風力可達多少多少級。實際上,從烏拉爾山南下的風總是更多一些惠顧布爾津,阿勒泰其他縣市大都風平浪靜。這可能是因為布爾津縣城正好處在烏拉爾風道和額爾齊斯河河道的重疊處有關(guān)。風,催生了布爾津人堅忍不拔的性格,自一九一九年建縣到現(xiàn)在的一百多年間,多少代布爾津人與風沙不斷抗爭,守護住兩河綠色屏障,讓布爾津小城始終屹立在西北邊陲,并且變得越來越美。
其實,我不能算是一個地道的布爾津人。六歲那年,我和兄長才在母親的帶領(lǐng)下來到西北偏北的布爾津,尋找我那早幾年出來逃難的父親。那時,我們要乘坐三天四夜火車,從蘇北老家先到烏魯木齊,再坐三天拉貨的敞篷汽車,最后輾轉(zhuǎn)來到布爾津。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布爾津給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在秋風瑟瑟的黃沙中,被一條波光明亮的大河阻擋住了對岸土黃色的小縣城。
等我稍微長大點后才知道,這條河就是額爾齊斯河。它一反向東流的常態(tài),由東向西,在穿越五百四十六公里的阿勒泰蒼茫大地之后,途經(jīng)哈薩克斯坦的齋桑湖,匯入到俄羅斯的鄂畢河,它最后的去處,是流入了比夢境還要遙遠的北冰洋。
那時候的我根本不知道地球上有齋桑湖、有鄂畢河、有北冰洋那樣遙遠的事物。我只知道眼前的這條河流奇大無比,大到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到達對岸的小縣城。等到了大河的岸邊我才睡眼蒙眬地看清,在泱泱的河道上,一溜排放著近二十只大木船,它們被繩索和鐵鏈緊緊連接在一起,過往的車輛就是在這些由木船組成的浮橋上通過河面的。
母親帶領(lǐng)我們?nèi)襾聿紶柦蚰悄?,父親提前趕到烏魯木齊去接我們。幸虧父親的及時趕到,才避免了我們母子三人被當作盲流遣返老家的局面。我們到了布爾津,額爾齊斯河南岸黃沙漫漫,夕陽西下,把河北岸土黃色的小縣城籠罩上了一片金色的輪廓。汽車過浮橋時,為安全起見,所有人都要從車上下來。我由于暈車癱倒在敞篷車廂的貨物上,賴在車上不下來,然后我就知道自己大錯特錯了。汽車通過浮橋時,就如同輪船在波浪翻滾的大海上航行,上下起伏,左右搖晃,我頓覺天昏地暗,嘔吐不止。等汽車到了北岸,整個天空和大地還在我眼前快速旋轉(zhuǎn),盡管我趕忙緊閉雙眼,還是感覺自己也跟著汽車一起在空中翻轉(zhuǎn)不停。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布爾津之所以能成為阿勒泰地區(qū)的交通樞紐,是因為布爾津人在額爾齊斯河上率先建造了由木船組成的浮橋,并在額爾齊斯河上建成了最早的唯一的水泥大橋。那時從烏魯木齊到阿勒泰,或是從阿勒泰到烏魯木齊,必須經(jīng)過布爾津。直到改革開放初期,額爾齊斯河北屯河段上建起了跨河大橋,才改寫了布爾津是連接阿勒泰到烏魯木齊交通要道的歷史?,F(xiàn)在,在額爾齊斯河布爾津的這段上,依然還保留著老浮橋、老碼頭、老渡口的遺址和傳說。這也恰恰證明,布爾津人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引領(lǐng)時代的意識,就有了海納百川的胸襟。
除了老浮橋是進入布爾津縣城、連接阿勒泰和烏魯木齊互通的必經(jīng)之地外,老碼頭和老渡口則是從布爾津向西向北延展的重要通道的起點。
一九七八年之前,布爾津河上還沒有一座能夠供人們過河的橋梁,而布爾津縣城恰恰就處在布爾津河和額爾齊斯河匯合口的上端,兇猛的布爾津河阻擋住了人們前往布爾津北部廣大區(qū)域的腳步。更何況,再往西去,還有阿勒泰地區(qū)西部的邊境屏障哈巴河縣,也被額爾齊斯河和布爾津河擋住了去路。于是,聰明的布爾津人又想出來一個通行的辦法,在兩河匯合口的下方,找到了一處吃水深、流速穩(wěn)定、河面平靜的河段來建造能夠擺渡的渡口,把往來哈巴河縣和布爾津北部的車輛以及人畜通過擺渡船來回運送。
我和兄長在長大成人后,每每回憶起我們早逝的父親,總會感慨萬千、噓唏不已。當年,父親在老家年輕有為,是當?shù)剡h近聞名的才子。無奈生不逢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最終由于家庭成分高,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遠走邊疆。這一走,竟走到了邊疆的盡頭。那時的烏魯木齊,較之于內(nèi)地,已經(jīng)是遙遠得不能再遙遠了,但父親不敢在那里落腳,一抬腿走到了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阿勒泰依然無法讓他安下心來,于是他又往西邊的布爾津走。四通八達的布爾津更是讓他缺少安全感,于是他再往北走找到了沖乎爾。沖乎爾是個較為封閉的盆地,他最終到了盆地邊沿的阿木拉什臺村。阿木拉什臺是蒙古語“宿營地”的意思。在那里,沒有人再找他的麻煩,而且可以勉強吃飽肚子,父親似乎最終找到了他人生的宿營地。于是,父親召喚我們,可以到那個叫阿木拉什臺的窮鄉(xiāng)僻壤安身立命了。
那時,我們在布爾津縣城休整了兩天,再次搭乘敞篷汽車從浮橋上返回額爾齊斯河南岸,穿越兩公里沙漠土路后到達了兩河匯合口下游的老渡口。從那里,我們要趕往我度過整個少年時代的沖乎爾。渡口兩岸由粗壯的落葉松原木搭建成牢固的碼頭,一條成人胳膊粗細的鋼絲繩橫跨南北,支撐著牢牢固定在一起的兩艘巨大的木船不被河水沖走。汽車開上木船,人們便在船老大的指揮下使勁拽動鋼絲繩。等船離開了碼頭,船老大便快速跑到船尾用勁搬動船舵。于是,傾斜的船身便在水流的推力作用下向著河對岸緩慢駛?cè)ァ_@就是五十年前的布爾津,無論是浮橋還是擺渡,它擁有當時阿勒泰地區(qū)最為發(fā)達的跨河交通設(shè)施。
比浮橋和擺渡更加先進、更加國際化的,要數(shù)承擔著中國和蘇聯(lián)航運使命的老碼頭了。布爾津航運最發(fā)達時期,沿河兩岸共建有四座碼頭用來裝卸貨物,河面上往來船只穿梭如織,水上航運的興盛程度可想而知?,F(xiàn)在,終止航運已經(jīng)六十余年,河兩岸也只剩下了河南和河北各一座碼頭遺址。它們遙相對望,相對無語,只能供游人們?nèi)プ窇浤切┤鐭煹耐拢袊@世事的滄桑了。
據(jù)史料記載,清光緒二十七年三月,也就是公元一九○一年四月,經(jīng)阿勒泰辦事長官帕勒塔批準,中國和沙皇俄國在今天的阿勒泰地區(qū)開通了兩個口岸,一個是吉木乃的陸路口岸,一個是從齋桑湖經(jīng)額爾齊斯河到布爾津的航運定期航班口岸。
由此可見,早在一百二十年前,布爾津就是一處向西對外開放的口岸。那時候,在每年五月底到七月初五十天左右的豐水期,每天俄國貨船的汽笛聲都會響徹布爾津小城上空。人們聽到汽笛聲,就知道俄國人的輪船拉著洋貨來了。那些所謂的洋貨,不外乎是一些生活日用品,如洋布、洋火、洋油、洋灰(水泥)等等。當時兩國的貿(mào)易方式,也是以同等價款的貨物相互結(jié)算的以物易物。俄羅斯人從布爾津交換走的,大多是一些牲畜的毛皮和腸衣。有老人回憶說,布爾津最初的小麥和洋芋種植技術(shù),也是跟著輪船由俄羅斯人傳過來的。
斗轉(zhuǎn)星移,到了一九三五年,蘇聯(lián)政府早已取代了沙皇俄國,他們已經(jīng)不滿足于從布爾津運走毛皮和腸衣這些小宗物品。在取得新疆督辦盛世才給予的礦產(chǎn)資源特別勘探權(quán)后,他們組建了阿勒泰特別地質(zhì)考察團到可可托海勘探采礦。蘇聯(lián)人把所采礦物裝上卡車運往布爾津集中起來,到了初夏洪水期,再由布爾津碼頭裝船運往蘇聯(lián)。在那個弱國無外交的積貧積弱的年代,中國土地上的稀有礦物被外人明目張膽地挖取。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主權(quán)神圣不容侵犯。一九五○年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讓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由過去的蘇方一家獨資,變更成為中蘇合資礦山企業(yè)。據(jù)說,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與此同時,在布爾津設(shè)立了物資儲存轉(zhuǎn)運中心,成立中蘇有色金屬公司布爾津轉(zhuǎn)運站,并設(shè)有倉庫、車隊、保修廠、發(fā)電廠等附屬單位。可以說,當時的阿勒泰地區(qū),有兩個地方熱鬧非凡,一個是被稱為小上海的可可托海,因為它生產(chǎn)稀有金屬,另一個是布爾津,因為它轉(zhuǎn)運稀有金屬。
一九五四年,蘇聯(lián)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股份移交我國,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實現(xiàn)了由中方獨有。一九六○年,中蘇關(guān)系破裂,蘇聯(lián)向中國逼債,恰逢國內(nèi)三年嚴重困難時期,在內(nèi)困外壓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政府決定用可可托海稀有礦產(chǎn)品頂替副食品還債。于是,布爾津港口承擔起償還蘇聯(lián)外債航運出口礦產(chǎn)品及畜產(chǎn)品的任務(wù)。一九六二年,還債任務(wù)完成,額爾齊斯河航運隨即結(jié)束了它六十年的歷史使命。
航運史終止了,老碼頭依然存在。和老碼頭同時存在的,還有當年從老碼頭下船的俄羅斯人和他們的后代,他們已經(jīng)和當?shù)氐钠渌褡迦跒橐惑w,共同生活在布爾津這片土地上。今天,布爾津小城之所以具有俄羅斯風情,是與這些俄羅斯后裔的存在密不可分的。
早在二十年前,布爾津河堤夜市就已名聲在外,來旅游的人們會準時在夜幕降臨時涌向那里吃烤魚。由于守著兩條大河,布爾津人餐桌上多的自然是各種冷水魚。鯉魚、鯽魚、丁桂、五道黑、白斑狗魚、東方歐鳊、貝加爾雅羅,都是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其是白斑狗魚和貝加爾雅羅,稍加腌制后燒烤出來,那可是布爾津人的最愛。貝加爾雅羅,當?shù)厝硕冀兴“讞l,每到秋季,人們就會從額爾齊斯河里成噸地打撈上來,趁著秋季的暖陽晾曬風干。到了冬季,人們會把風干的小白條拿出來,燒烤、油炸、鍋蒸,各種吃法都有,就著小干魚喝燒酒,布爾津人最好這一口。一開始,人們還只是自娛自樂自己吃,后來旅游業(yè)興盛起來,人們就把自己吃不完的烤魚拿到河堤來售賣,漸漸就形成了夜市。
那時候,來吃燒烤的游客大都清晰地記得,在河堤夜市上,有一位俄羅斯胖大媽售賣她自己釀造的格瓦斯。她的真實名字叫吉娜,但人們都習慣地稱呼她“俄羅斯老太太”。她自己釀造的格瓦斯,品牌就叫“俄羅斯老太太”。千里迢迢來旅游的游客到了河堤夜市,除了吃從額爾齊斯河打撈上來的各種魚,還要品嘗一下吉娜的“俄羅斯老太太”,它可是去河堤逛夜市吃燒烤的標配?!岸砹_斯老太太”之所以能在眾多格瓦斯中獨受青睞,是因為吉娜釀制的格瓦斯不光清香甘洌,而且味沖勁大,喝下去后打一個飽嗝,就會讓人鼻腔發(fā)酸、眼冒金花。后來,吉娜去世了,她的釀造格瓦斯的技藝有幸被她的后人繼承下來?,F(xiàn)在的河堤夜市,依然飄蕩著格瓦斯的清香。
與俄羅斯老太太同時出名的,還有一個名叫“小白鹿”的家庭賓館。如果追根溯源,那可是布爾津現(xiàn)代民宿行業(yè)的祖師爺?!靶“茁埂钡闹魅艘彩且晃欢砹_斯后裔,名叫維克多·伊萬。多少年來,從南方來的背包客大都喜歡住在他家。背包客喜歡住在他家的原因,自然是他的小樓小院具有異域風情,像是到了異國他鄉(xiāng)的俄羅斯。獨門獨院,溫馨如家,房間不僅干凈衛(wèi)生,客人們還能吃上俄羅斯的大列巴,以及從山里采摘來的野果子熬制出的野果醬。在布爾津城西的那片別墅民宿小區(qū),“小白鹿”顯得是那樣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維克多·伊萬半生從事旅游經(jīng)營,見識和品位自然不同尋常。
因為有了喀納斯景區(qū),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群,正所謂見多才能識廣,布爾津人的眼界和意識還真就不一般了,做起事來雷厲風行、風生水起。
站在老碼頭上向額爾齊斯河南岸望去,一道綠色的屏障阻擋住了西南方向的成片沙丘。那道屏障就是布爾津人引以為豪的城南防風治沙工程。年少時的我大多時間都生活在沖乎爾盆地,那里青山綠水,很少有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到了縣城上高中,才真正體會到了布爾津風沙的厲害。那時候只要刮一場大風,黃沙就會把街道兩邊的路沿石填平,人們在大風過后再把黃沙清掃出城。星期天我們?nèi)タh城同學的家里改善生活,同學的家長告訴我們,以前在額爾齊斯河南岸不光有碼頭,有油庫和修理廠,還有不少人住。就是因為河南的風沙太大,后來人們才不得不搬到了河北的縣城居住。我時常一人跑到河邊,站在老碼頭上向南張望,就想,如果沒有這一條滔滔河水的阻擋,可能布爾津縣城早就被漫漫黃沙淹沒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眼看著周圍縣市依托礦業(yè)、依托口岸、依托豐富的水土資源,經(jīng)濟開始快速起步,而布爾津縣一沒礦業(yè)二沒口岸三沒肥沃的土地,要想發(fā)展縣域經(jīng)濟,只能依托喀納斯旅游來做文章。布爾津小城是前往喀納斯的必經(jīng)之地,要想留住游客,就必須改變縣城長期被風沙肆虐的現(xiàn)實。于是,布爾津人足足用了三年時間,在額爾齊斯河南岸植樹造林一萬多畝,徹底阻擋住了從西南方向吹過來的風沙。要知道,那一萬多畝防護林最初根本沒有項目資金,沒有外來援助,它是布爾津小城每個居民自掏腰包、頂著烈日、迎著風沙、父子夫妻同上陣,為了保種保活,互相搶水澆樹,甚至不惜兄弟翻臉打架才種植出來的。直到現(xiàn)在,人們只要說起城南治沙,還會說出不少讓人津津樂道的段子。
風沙被阻擋在縣城以南,小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就變得幽靜美觀了許多。于是,布爾津人又避重就輕,先從城鎮(zhèn)舊樓改造入手,讓囊中羞澀的那點資金發(fā)揮出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過去沿街的小樓房大都像火柴盒,方方正正、死氣呆板地佇立在街道兩邊。聰明的布爾津人率先發(fā)明了給舊樓房穿衣戴帽的法子,過去看上去齊頭齊腦的破舊樓房,改造后有了尖頂?shù)拿弊?,穿上了歐式外衣,小城立刻就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變得端莊洋氣起來。布爾津人善于把有限的財力轉(zhuǎn)化為無限的潛力,他們從植樹栽花種草做起,從每座新建房屋的設(shè)計建造抓起,不走偏路,不亂折騰,持之以恒地一點點積累,一代人接著一代人干,通過近三十年的努力,一座被譽為“童話邊城”的小城形象已經(jīng)為世人所接受,被游客所喜愛。二十年后,阿勒泰地區(qū)的其他縣市在找尋了一圈自己城市建設(shè)的風格和定位而無果后,又回過頭來紛紛效仿布爾津,給城市穿衣戴帽,最終大都走向了歐陸風格。
浩蕩西去的額爾齊斯河和往昔交通要道的優(yōu)勢,造就了布爾津人真誠、靈活、寬容的處事態(tài)度和做事風格。正如布爾津這個名字所賦予的定義那樣——在蒙古語里,布爾津河就像三歲的公駱駝那樣,洶涌澎湃,沿著山間河谷奔涌而下,勢不可當——豪放大度,處事果敢的布爾津人從來都會把自己的腳步邁向時代的前沿。
說到布爾津人的開明開放和寬容大度,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個人來,他就是廣東順德人何智揚。當年,我有幸認識何智揚,并且見證了他對五彩灘景區(qū)的前期開發(fā)。
從布爾津小城沿著額爾齊斯河西去二十公里,有一處蔚為壯觀的雅丹地貌。當年,儒商何智揚和友人搭乘一輛出租車到喀納斯旅游,下山時,司機告訴他,離布爾津縣城不遠處有一處雅丹地貌很值得一看。于是,這個后來被何智揚命名為“五彩灘”的地方直接把他看傻了眼。夕陽之下,蔚藍的額爾齊斯河綢緞般地向西流淌,河北岸的雅丹地貌錯落有致、五彩斑斕,與河南岸大片茂密的原始河谷林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條鋼絲索拉牧道橋橫跨南北,不時有幾峰駱駝和牛羊馬隊在橋上通行,夕陽的余暉給行走的牲畜和騎馬的牧人鍍上了一層金邊。何智揚當即告訴友人,他不想走了,他要找布爾津縣協(xié)商,把這里打造成供游人觀賞的旅游勝地。布爾津人早就夢想著把這塊雅丹地貌開發(fā)成景區(qū),吸引更多的游人在布爾津駐足停留,無奈缺少投資而屢次被擱置下來。何智揚的到來如同是一場及時雨,他的提議與布爾津人的想法一拍即合。與其讓荒灘沉寂死睡下去,倒不如讓懂它、欣賞它的人去放手一搏。實踐證明,何智揚沒有讓信任他的布爾津人失望,過去寸草不生的荒灘野嶺,經(jīng)過他兩年的精心打造,變成了一處游人如織的景區(qū)。只可惜,何智揚在幾年后因車禍英年早逝,否則,他會在文化挖掘和提升的層面上讓五彩灘的韻味更上一層樓。
五彩灘的成功只是布爾津旅游發(fā)展的一個起點,布爾津旅游的重頭戲自然是喀納斯山水景觀和人文風情的開發(fā)利用。當年布爾津人有一句話,叫作“眾星捧月”。喀納斯天生麗質(zhì),當然是眾星追捧的月亮。五彩灘和布爾津乃至阿勒泰地區(qū)的其他眾多旅游景點,則作為靚麗的星空襯托著喀納斯這輪明月。
對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生態(tài)保護,明擺著是一把雙刃劍。尤其是喀納斯,雖然生態(tài)優(yōu)良、物種豐富,但它的生態(tài)極其脆弱,許多物種瀕臨滅絕,優(yōu)美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旦遭到破壞,將難以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恢復。在經(jīng)歷了簡單粗暴的初期開發(fā)后,布爾津人明白了,沒有綠水青山的有效保護,就沒有旅游資源的永續(xù)利用。在喀納斯的開發(fā)利用上,不能吃祖宗飯砸子孫鍋。他們制定了“保護第一,合理開發(fā),永續(xù)利用”的旅游開發(fā)原則。而這條原則的制定,與中山大學旅游研究中心主任保繼剛密不可分。保繼剛教授的規(guī)劃團隊二○○五年首次進駐喀納斯,就提出了對喀納斯實行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fā)的規(guī)劃原則。他們十六年如一日,科學規(guī)劃,謹慎實施,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diào)整完善,在實施中不斷修正提升,始終把喀納斯視為襁褓中的嬰兒,疼愛有加,倍加呵護,讓她保持原樣健康成長??梢哉f,沒有保繼剛團隊對喀納斯旅游的合理規(guī)劃,沒有布爾津人乃至整個阿勒泰人對喀納斯開發(fā)利用的真知灼見和良苦用心,就難有喀納斯今天的健康體態(tài)和發(fā)展勢頭。每個人都明白,保護好了喀納斯,就是保護住了這個世界上的一處頂級風景。
后來,我有幸在喀納斯的大山深處做了許多年的護林人。我把那段經(jīng)歷視作人生最為寶貴的履歷,守護、行走、探險、漫游、沉思,對喀納斯的山水景觀、植物動物、時令節(jié)氣、風土民情熟識有加、了然于心,因此我與這方水土有了長相廝守的親密關(guān)系,置身自然,融入其中。我把世界生態(tài)運動先驅(qū)、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巡山途中總是隨身攜帶他的著作,常常和遠在一百年前的他進行精神層面的交流。在經(jīng)歷過了很多的人和事之后,我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生態(tài)觀,那就是:山再高也在云下,人再高也在山下。大自然作為一個生命體,應(yīng)當盡量不受人類的干預和驚擾。面對大自然,作為人類的我們,應(yīng)當?shù)驼{(diào)些再低調(diào)些。保住了綠水青山,就是保住了子孫的飯碗。
二○一六年,從護林人崗位上退休后的我創(chuàng)辦了金山書院,實踐著我兒時的夢想。小時候,在我想讀書而沒有書可讀的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有一個大房子,里面裝滿了書,讓所有想讀書的孩子能在里面快樂地讀書。金山書院是由廢棄的老體育館改建而成的,我把它定位為童話邊城的文化客廳。走進書院,是世界上門檻最低的高貴舉動。
書院建成后,疆內(nèi)外許多家出版社、雜志社和眾多愛心人士慷慨解囊,捐贈了大量圖書,供廣大市民和學生免費閱讀。我的許多文學藝術(shù)界的朋友也都來到書院,舉辦公益文化講座,開辦各類藝術(shù)沙龍。周濤、劉亮程、沈葦、李娟等著名作家、詩人都多次到金山書院舉行見面會,舉辦公益講座。四年時間,金山書院開辦了近五十場公益文化講座,一場一場的公益活動掀起了一波一波的文化浪潮。因為有了書院,小城彌漫著文化的芬芳。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周濤在他七十一歲和七十三歲時,兩次來到金山書院,為布爾津的中學生和廣大市民舉行公益講座。他激勵布爾津的青少年,要牢記梁啟超早在一九○○年寫下的《少年中國說》,把它當成人生的海上航標,帶著額爾齊斯河的底色,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受我之邀,周濤欣然提筆寫下了洋洋千言的《布爾津新賦》。賦的結(jié)尾處,是這樣寫的:
“中國大矣,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布爾津小也,方圓不過幾百公里,一湖兩河,人口數(shù)萬。然則中國雖大不可無此桃花源,雄雞雖偉不可無此尾上翎。中國西北角,一顆夜明珠?!?/p>
此刻,站在金山書院的紅墻下,結(jié)束我對布爾津的述說,還能找到比這樣的詩句更加精彩的結(jié)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