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寒, 黃光榮, 王雪蓮, 范麗, 張書亞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寶安中醫(yī)院,廣東深圳 518133;2.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yī)院,湖北十堰 442000)
宮腔粘連(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人工流產術后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目前,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TCRA)是治療宮腔粘連的首選方法,但術后再粘連發(fā)生率較高,很多患者在TCRA術后仍存在月經量少、子宮內膜薄等表現(xiàn)。臨床上在TCRA術后主要通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療來促進子宮內膜的修復,預防再粘連的發(fā)生。但該方法對于中、重度粘連患者的有效率低于50%[1]。有專家建議采用綜合治療方案預防術后再粘連的發(fā)生[2]。
近年來,不少研究證實中醫(yī)藥對于TCRA術后再粘連的治療安全有效,但選擇不同的治法、方藥其治療效果有所差異。根據(jù)宮腔粘連的臨床表現(xiàn),可將其歸屬于祖國醫(yī)學的“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等范疇?!饵S帝內經》中有“腎藏精”和“腎主生殖”等論述,且宮腔粘連多發(fā)生于人工流產術后,其主要病因為金刃器械直接損傷胞宮或術后護理不當,導致瘀血阻滯胞宮,故可將其病因病機歸納為腎虛血瘀?;诖?,本研究以補腎活血為治則,以經方歸腎丸加減治療TCRA術后再粘連,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選擇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于深圳市寶安區(qū)中醫(yī)院婦科住院,符合腎虛血瘀型診斷,且宮腔鏡確診為中、重度宮腔粘連的患者,共76例。根據(jù)就診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例。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學要求并通過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寶安中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3]和《婦科內鏡學》[4]制定宮腔粘連診斷標準:①有宮腔手術操作病史;②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過少、繼發(fā)性閉經、繼發(fā)不孕等;③彩超檢查:子宮內膜厚度2~5 mm,內膜線不連續(xù);④宮腔鏡檢查提示宮腔粘連。采用美國生育學會(AFS)宮腔粘連分類及評分標準,包括宮腔粘連范圍、粘連類型和月經情況3項內容評分,其中,5~8分為中度粘連,9~12分為重度粘連。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科學》[5]和《中醫(yī)診斷學》[6]制定。主癥:經量明顯少于既往,不足2 d,或點滴即凈,色紫黯,有血塊,甚或月經停閉不行。次癥:經行小腹脹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健忘,夜尿頻多,口干不欲飲等。舌脈:舌質淡暗或淡紅,或有瘀斑、瘀點,脈弦細或沉澀。具備以上主癥及次癥2項者,結合舌脈,即可診斷為腎虛血瘀證。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重度宮腔粘連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證型為腎虛血瘀型;③基礎體溫雙相,性激素六項檢測值在正常范圍;④沒有人工周期治療禁忌癥;⑤閉經患者人工周期測試(-);⑥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子宮內膜其他病變的患者;②患有生殖系統(tǒng)先天性缺陷和畸形的患者;③合并有生殖系統(tǒng)結核的患者;④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的患者;⑤合并有其他內分泌疾病,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雄激素的腫瘤和庫欣綜合征、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的患者;⑥過敏體質及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⑦依從性差,未按時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判斷的患者。凡符合上述一項者即予排除。
1.5 治療方法
1.5.1 TCRA術及圍術期處理術前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化驗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乙肝抗體、丙肝抗體、梅毒試驗、艾滋病病毒(HIV)、陰道分泌物常規(guī)等,其他檢查包括子宮彩超、心電圖等。排除手術相關禁忌癥后,于月經干凈后1周內手術治療,閉經患者手術時間不限。手術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下全身麻醉?;颊呷“螂捉厥?,常規(guī)消毒鋪巾,用宮頸擴張器逐步擴張宮頸,用探針探查宮腔,依據(jù)子宮位置及深度,邊膨宮邊置入宮腔鏡檢查鏡,觀察宮腔形態(tài)、宮腔粘連的部位、子宮內膜顏色及范圍等,判斷粘連程度,記錄宮腔鏡檢查評分并行宮腔鏡下粘連分離術。宮腔鏡下分離粘連時采用冷器械,如微型剪刀、宮腔鏡頂端銳緣、活檢鉗等,盡量將粘連分離至恢復基本宮腔大小及形態(tài),雙側輸卵管清晰可見。所有患者手術順利,未發(fā)生術中并發(fā)癥,術后留置球囊,注入無菌透明質酸鈉5 mL。
1.5.2 對照組在TCRA術后給予單純人工周期治療,即于術后第2天開始予以雌孕激素人工周期療法,其中戊酸雌二醇片(生產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30089),口服,每次22 mg,每天2次,連服21 d;最后7 d加服地屈孕酮片[生產廠家:Abbott Biologicals B.V.(荷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30110],口服,每次10 mg,每天2次。有月經者于出血第5天開始下一周期用藥。
1.5.3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后第2天開始給予補腎活血中藥治療,方用歸腎丸加減。具體方藥組成:山茱萸肉15 g,山藥15 g,熟地黃20 g,當歸10 g,茯苓15 g,菟絲子15 g,杜仲15 g,黨參15 g,黃芪30 g,丹參20 g,雞血藤30 g,郁金15 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連續(xù)服用3個月經周期。
1.6 觀察指標
1.6.1 中醫(y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后對2組患者的月經量、經色、腰酸、經行腹痛、畏寒肢冷、耳鳴、潮熱盜汗、口干、夜尿等證候,按照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無、輕、中、重4級,分別計為0、2、4、6分。各項證候評分的總和為其證候總積分。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的變化情況。
1.6.2 宮腔粘連評分2組患者分別于月經干凈后1周內和服藥第3個周期月經干凈后行宮腔鏡檢查,記錄患者2次宮腔鏡檢查的情況及粘連評分。
1.6.3 子宮內膜厚度于治療前1周期和治療結束后的第1個月經周期黃體期使用陰道超聲檢測子宮內膜厚度,取矢狀斷面距宮底下2 cm處測量子宮前、后肌層與內膜交界面距離。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的變化情況。
1.7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痊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95%,月經經期恢復正常,月經周期、經量均正常;顯效:70%≤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95%,治療后月經經期恢復正常,月經周期、經量基本正常;好轉:30%≤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治療后月經經期縮短,周期、經量有所改善;無效: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治療后月經經期、周期、經量均無改變??傆行?(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病例數(shù)×100%。
1.8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宮腔粘連患者基線資料比較觀察組38例患者中,年齡20~37歲,平均(28.0±4.2)歲;病程1~7年,平均(3.3±1.2)年;刮宮次數(shù)為1~4次,平均(1.8±1.03)次。對照組38例患者中,年齡20~34歲,平均(27.0±3.9)歲;病程1~7年,平均(2.9±1.5)年;刮宮次數(shù)為1~4次,平均(1.5±0.98)次。2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平均刮宮次數(shù)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表1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對中醫(yī)證候積分的降低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對中醫(yī)證候的改善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of IUA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1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of IUA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治療后9.41±2.37①②16.68±3.92①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例)38 38治療前22.45±4.23 21.83±4.80
2.3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宮腔粘連評分比較表2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宮腔粘連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患者的宮腔粘連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對宮腔粘連評分的降低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從圖1中可以看出,觀察組術后3個月檢查宮腔無明顯粘連,對照組宮腔部分仍有粘連。
圖1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二次宮腔鏡探查視野圖比較Figure 1 Comparison of field view of hysteroscopic exploration of IUA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宮腔粘連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IUA scores of IUA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2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宮腔粘連評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IUA scores of IUA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治療后4.21±1.63①②6.07±1.56①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例)38 38治療前10.18±1.21 9.76±1.44
2.4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表3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均較治療前明顯增厚(P<0.05),且觀察組對子宮內膜厚度的增厚作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IUA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mm)
表3 2組宮腔粘連患者治療前后子宮內膜厚度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endometrial thickness of IUA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mm)
①P<0.05,與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治療后8.48±1.27①②6.58±1.84①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例)38 38治療前3.81±1.80 4.22±1.53
2.5 2組宮腔粘連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表4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9.47%(34/38),對照組為78.95%(30/38),組間比較,觀察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宮腔粘連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of IUA patients [例(%)]
宮腔粘連引起的宮腔結構以及子宮內膜功能的異常,不僅嚴重影響自然妊娠的胚胎著床,還限制了輔助生殖胚胎移植,因此,宮腔粘連的治療是目前生殖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8]。西醫(yī)對于宮腔粘連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行宮腔鏡下宮腔粘連分離術(TCRA)以及術后運用人工周期治療,但TCRA術只能優(yōu)化宮腔結構形態(tài),而無法改善子宮內膜功能,術后使用人工周期治療以增加內膜厚度的方法對于中、重度粘連患者以及對雌激素不敏感的患者,其療效也十分有限。部分患者在TCRA術后常因發(fā)生再粘連或內膜過薄而不能受孕,因此,宮腔粘連術后再粘連的預防仍是臨床治療中的難題。
根據(jù)宮腔粘連的臨床表現(xiàn),可將其歸屬于祖國醫(yī)學的“月經過少”“閉經”“不孕”等范疇?!饵S帝內經》中有“腎藏精”和“腎主生殖”等論述,且宮腔粘連多發(fā)生于人工流產術后,其主要病因為金刃器械直接損傷胞宮或術后護理不當,導致瘀血阻滯胞宮,故可將其病因病機歸納為腎虛血瘀,因此,我們認為宮腔粘連的中醫(yī)治療應以補腎活血為法則。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蹦I為先天之本,腎封藏精氣的功能正常,女性就會呈現(xiàn)出盈虧消長的月節(jié)律,即具有周期性的月經[9]。古有“種子必先調經”的說法,月經的質、量、期、色之正常是受孕蔭胎的必要條件。腎氣在月經的產生與氤氳種子的過程中均起著主導作用,“陽化氣,陰成形”,腎陰是卵子生長發(fā)育成熟的物質基礎,而排卵過程及受精卵著床則需依靠腎陽的鼓動和溫煦。若先天腎精不足,腎氣虛衰,推動無力,瘀滯乃成,則月經量少,為宮腔粘連的易發(fā)體質。腎氣充盛是月經產生最根本的原動力,天癸、沖任、胞宮三者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則有依賴于腎氣的灌注,故本病當從腎論治。
沖任二脈屬奇經八脈,“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闭f明沖任二脈對女子的生理病理非常重要。而腎與沖任二脈關系又非常密切。首先,在經絡循行上,任脈一分支出胞中后與足少陰腎經相并入脊里。其主支與腎經交會于氣海等穴。沖脈與腎經交會于橫骨等穴,成為注入腎經的大絡。其次,在功能上,腎氣盛、腎臟陰陽平衡,天癸方能泌至,沖任二脈才能通盛,胞宮才能藏泄有期,從而維持女子經、孕、產、乳功能正常[10]。再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總結出入奇經之藥物,其中入沖任二脈者大多可歸腎經。因此,沖任二脈與腎密切關聯(lián),共同影響女性生殖功能。沖任二脈皆起于胞宮,宮腔手術操作中金刃器械直接損傷胞宮,導致經絡受損,脈道不利,沖任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郁滯經絡而成瘀。沖任經氣不利,瘀阻脈絡,胞宮失養(yǎng),則可發(fā)為宮腔粘連,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量少、不孕等。
名老中醫(yī)李麗蕓教授根據(jù)多年的臨床經驗,結合中醫(yī)理論及現(xiàn)代研究成果,提出宮腔粘連病機為“腎虛為本,血瘀為標”[11],臨床運用補腎活血法,方選歸腎丸加減,臨床療效顯著。
歸腎丸是《景岳全書》中善治腎虛的名方?,F(xiàn)代藥理研究[12]表明,補腎中藥有類雌激素樣作用,可促進內生殖器官血液循環(huán),改善盆腔內環(huán)境,從而改善子宮內膜的容受性。本研究又根據(jù)活血化瘀的治則,在歸腎丸原方的基礎上加入了雞血藤以養(yǎng)血活血;郁金、丹參活血化瘀通經;黃芪、黨參健脾益氣,使氣生則血長,氣行則血暢。全方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健脾、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血之功效。研究[13]表明,活血化瘀藥物可以促進微循環(huán)功能,改善宮腔內組織缺血狀態(tài),從而促進局部瘀血的吸收和結締組織松解,進而達到改善粘連的目的。另外,也有研究[14]發(fā)現(xiàn),補腎活血中藥可明顯調節(jié)術后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D-二聚體水平,預防微血栓的形成,從而改善子宮黏膜的微循環(huán),促進子宮內膜的修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經周期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89.47%(34/38),對照組為78.95%(30/38),組間比較,觀察組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運用歸腎丸加減方聯(lián)合人工周期治療中、重度宮腔粘連術后患者,其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人工周期治療。張蔚苓等[15]的隨機單盲試驗證實,補腎活血周期治療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及粘連評分,改善子宮內膜厚度,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劉麗文等[16]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中藥滋腎養(yǎng)膜方聯(lián)合宮腔鏡技術和西藥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中醫(yī)臨床癥狀,與本研究治療宮腔粘連,皆側重于補腎益精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TCRA術后使用歸腎丸加減方聯(lián)合人工周期治療,能有效改善中、重度宮腔粘連患者術后的月經量,降低粘連評分,增加子宮內膜厚度,且其改善作用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治療對預防TCRA術后再粘連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人工周期治療。同時,我們在臨床中觀察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對患者的受孕率有明顯的提高作用,但因本研究樣本量較少、臨床觀察時間較短,故有待延長觀察周期,收集更多樣本量,以便對治療后的受孕率進行總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