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政敏 徐滕滕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婦一科 277599
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圍術期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改變,在外科手術中,腹部手術十分多見,其術后疼痛一直是影響患者康復進程的重要問題,不僅會加重患者的不適感,而且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1〕。對于術后疼痛問題,臨床中主要通過止痛藥物來進行干預,但隨著臨床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大量使用止痛藥物,不僅會使患者產(chǎn)生藥物依賴,還會抑制其胃腸道的蠕動,導致患者術后恢復較慢。近年來,隨著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推廣,其主要手段在臨床中也在不斷研究應用〔2-3〕,此外,一些中醫(yī)特色鎮(zhèn)痛技術也在臨床中得到開展,最常見的有耳穴壓豆,電針療法等,且在臨床鎮(zhèn)痛方面的效果也得到了廣泛認可〔4〕?;诖耍敬窝芯繉⑿g后早期運動和耳穴壓豆應用于婦科腹部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中,旨在探究其對患者的影響。
選取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婦科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術患者為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0例。 納入標準:①行婦科腹部手術,無手術禁忌證,②擇期手術,③術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術后6 h時VAS評分≥4分,④心、腦、肝、腎重要臟器功能正常,⑤臨床資料完整,⑥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其他嚴重疾病,③術前存在軀體移動障礙,④既往有精神病史,⑤合并有嚴重的心理障礙、認知障礙和感知覺障礙,⑥入院前有嚴重的睡眠障礙,⑦無家庭照顧者或有醫(yī)療糾紛或涉刑事、民事糾紛者。兩組患者年齡及手術類型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剖宮產(chǎn)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術前宣教,協(xié)助患者完成術前各項檢查和準備,術后加強病情觀察,按時實施各項治療護理操作,做好基礎護理,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等。隨時關注患者導管,定期進行維護。另外關注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
1.2.2試驗組 在常規(guī)干預基礎上,術后進行早期運動護理和耳穴壓豆,具體方法如下:(1)術后護理:術后6 h~1 d的早期運動:患者術后回到病房后腹部放置沙袋加壓。①體位變換:護理人員每隔2 h為患者變換1次體位,指導患者一手捂住腹部切口處,一手抓住床檔,協(xié)助患者翻身時應動作輕柔緩慢,術后12 h內(nèi)采取平臥位,12 h后可采取半臥位。②肢體運動:指導患者不進行輸液治療的上肢進行肘關節(jié)和腕關節(jié)屈伸活動,適當抬高上肢,再放下,如此反復10~15次,每隔2~3 h活動1次;下肢進行直腿抬高動作、膝關節(jié)屈伸運動、髖關節(jié)伸展運動等,每次活動10~15次,每隔2~3h活動1次;同時指導家屬對患者肢體進行肌肉按摩,促進患者肢體感覺盡快恢復和血液循環(huán)通暢。③呼吸運動:指導患者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交替進行,同時練習深呼吸;④縮肛運動:指導患者進行肛門收縮練習,每次保持肛門收縮狀態(tài)10 s后再放松,每次練習5~10次,每隔2~3 h練習1次。(2)術后1~3 d的早期運動:①體位變換:指導患者自主進行體位變換,雙手支撐床擋坐立、側身;②床邊坐立: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起身坐于床邊,將雙腿下垂隨意擺動,然后捂住切口在床邊站立,之后做擴胸動作和深呼吸,并逐漸將軀體伸直;③下床活動:待患者在床邊站立且將軀體完全伸直后,疼痛感較輕可以耐受時,可指導家屬扶患者在病床周圍緩慢移動,逐漸過渡到在病區(qū)行走;④待患者可自行行走后指導其自行完成日常生活活動。早期運動應根據(jù)患者的恢復情況和耐受情況進行,在活動時注意保護好患者切口和留置管道不被擠壓。(3)耳穴壓豆:用75%的酒精進行耳部皮膚消毒,然后取患者雙耳部的交感區(qū)、腹區(qū)、皮質(zhì)下穴、神門穴和風溪穴5個穴位,使用5 mm×5 mm的抗過敏醫(yī)用膠布粘上王不留行籽準確固定在上述位置,指導家屬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進行輕輕按壓,按壓力度以患者感覺到耳部有酸、麻、脹痛或發(fā)熱感為宜,每個穴位每次按壓3~5 min,每天1次,雙耳交替使用,連續(xù)3 d,若耳部潮濕導致膠布和王不留行籽脫落時及時更換,重新埋豆。耳穴壓豆于患者術后清醒后開始實施。運用“望、聞、問、切”方法收集患者主客觀資料,辨證分析主次,制訂針對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逐級逐層實施護理的方案,滿足患者不同心理和健康需求。與患者溝通交流時要有親和力、態(tài)度和藹、語氣溫柔,以贏得患者信賴,再逐步實施安慰勸導。鼓勵患者正視患病的現(xiàn)實,要懂得順其自然,既來之,則安之,逐漸消除患病的心理困擾。
術后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于術后6 h、12 h、1 d、2 d、3 d時間點評估患者術后疼痛情況。該評分方法工具為一張標有0~10的標尺,患者根據(jù)疼痛標出位置,對應位置數(shù)值越大,提示疼痛程度越嚴重。心理狀態(tài):選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5〕于患者入院時、術后1 d和術后3 d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每個量表含20個條目,4級評分,得分>50分提示存在焦慮、抑郁情緒,且得分越高提示越嚴重。睡眠質(zhì)量:選用Buysse等提出的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問卷(PSQI)〔6〕于患者入院時、術后1 d、術后2 d、術后3 d評估其睡眠質(zhì)量。該問卷含24個評分項目,包括睡眠質(zhì)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和日間功能7個維度,每個維度計0~3分,累積得分為總評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質(zhì)量越差。由護士用統(tǒng)一性語言向患者講解量表和問卷內(nèi)容,指導患者客觀填寫作答。
兩組患者術后6 h 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12 h、1 d、2 d和3 d 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各時間點VAS評分對比(分,
兩組患者入院時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3 d內(nèi)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圍術期心理狀態(tài)對比(分,
兩組患者入院時PSQ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3 d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圍術期睡眠質(zhì)量對比(分,
疼痛與人的心理、生理、社會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作為手術應激的常見反應,嚴重者會導致各系統(tǒng)產(chǎn)生不良的變化〔7-9〕。因此,臨床應重視對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藥物干預是臨床常見的緩解疼痛的方式,雖然使用止痛藥物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但是該方式也存在較多不良反應。近年來,針對術后疼痛的各種護理方法也被不斷提出應用,如心理療法、放松療法、中醫(yī)護理等,經(jīng)研究證實均具有較好的效果〔8〕。本研究將術后早期運動護理和耳穴壓豆聯(lián)合應用于婦科腹部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中,結果證實,這兩種護理手段對患者術后疼痛、心理和睡眠均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中醫(yī)認為,人體的大多臟器和部位在耳朵上都有對應相通的穴位,對耳部進行刺激,就會對相應的臟器部位產(chǎn)生治療作用;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耳郭是迷走神經(jīng)的分區(qū),給予其刺激時可通過耳-迷走神經(jīng)-內(nèi)臟反射的機理作用抑制相應臟器病灶部位的興奮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術后12 h~3 d內(nèi)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因為耳穴壓豆在術后持續(xù)發(fā)揮了調(diào)節(jié)作用,使用的王不留行籽具有通經(jīng)活血消腫的功效,進而發(fā)揮了行氣止痛的作用。欒曉維等〔8〕、張千坤等〔9〕均發(fā)現(xiàn),耳穴貼壓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早期運動護理也促進了血液循環(huán)和機體恢復。李智等〔10〕研究指出,指導腹部手術患者術后早期活動,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加快術后恢復進程。
術后急劇疼痛通常會損害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這種不良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又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11〕。盧韻琦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將耳穴壓豆應用于睡眠障礙的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睡眠狀況。劉紅梅等〔13〕研究也指出,對骨折患者術后實施耳穴貼壓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進而改善其睡眠質(zhì)量。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術后早期運動和耳穴壓豆對患者的心理和睡眠也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本課題組考慮,這主要是由于術后早期活動和耳穴壓豆緩解了患者疼痛,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進而促進其心理和睡眠的改善。中醫(y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人體患病時,往往會在耳部上的相關穴區(qū)出現(xiàn)反應,刺激這些相應的反應點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綜上所述,早期運動護理聯(lián)合耳穴壓豆可有效減輕婦科腹部術后疼痛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和睡眠質(zhì)量,促進其身心舒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