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建平
(重慶杭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某民用住宅小區(qū)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64 904 m2,建筑面積為159 101.85 m2,設計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單棟樓主樓地上30層,地下2層,附樓為地上5層裙房,設計高度為110.13 m,5層以上為標準層,設計層高為3.5 m,剪力墻厚度分別設計為200、250、400 mm,樓板厚度為12 mm。主體結構施工時,11層以下混凝土強度為C40,11層以上為C35,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鋼筋為現(xiàn)場加工。
結合工程實際案例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主體裂縫是常見問題之一,也是危險性最大的問題之一。民用建筑主體結構中出現(xiàn)裂縫不僅會影響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還會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產生極大威脅。
(1)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中選用不合格材料,會對工程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極容易導致結構裂縫的產生。
(2)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或結束后地基會發(fā)生沉降,在變形應力的影響下,混凝土出現(xiàn)貫穿性裂縫,導致民用建筑主體結構出現(xiàn)扭曲變形,影響建筑的穩(wěn)定性與質量。
(3)鋼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由于設計模板不合理、混凝土結構收縮等多種因素影響混凝土施工質量,導致民用建筑主體產生結構裂縫。
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流程
模板安裝施工是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模板安裝主要包含模板安裝與支撐體系安裝,只有在滿足設計構建尺寸的前提下,模板才具備足夠的受力能力。模板安裝施工工藝較為簡單,模板的主要作用是為已經綁扎好的鋼筋提供基礎保護,對模板支撐結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模板支撐結構應具備良好的剛度,保證其自身的強度,保證支撐結構的穩(wěn)定性,為鋼筋提供必要的保護。
在模板安裝階段,為了保障施工質量,在基土上安裝豎向模板與支撐架前應提前鋪設墊板,并做好排水措施,以此來保證基土的穩(wěn)定性,為模板安裝提供良好的基礎保證。在模板安裝階段,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視的重點因素,在模板安裝過程中必須完成防傾覆設施的安裝。
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主體結構主要是混凝土框架結構,在實際模板實際安裝過程中應按照相關的設計進行分層、分段施工。對于上層模板安裝,必須保證下層樓板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能夠滿足支撐作用于要求。在模板安裝過程中要對上下支架、立柱進行校準,滿足后續(xù)施工要求與標準,對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而言,模板安裝需要完成樓板、梁、柱、墻體等結構的模板安裝。
(1)柱模安裝。
主體結構框架中柱的斷面常見形狀有圓形與矩形兩種,柱模可以采用木模板,也可以采用定型鋼模板,本工程案例中選用了定型鋼模板,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按照設計寬度進行了鋼板的拼接,四邊陽角采用連接角模。在柱模安裝施工中需要注意兩個方面,保證基面的平整度,注意柱模邊線以及中心線的校準,保證柱模支護符合設計與施工要求。
(2)梁模安裝。
梁模板主要由梁兩側板與底板構成,梁底需要設置支撐系統(tǒng),采用桁架支模,在支柱下方須鋪設木楔或墊板,為后續(xù)的拆模提供便利條件。梁模與主模銜接處應通過適當縮減形成小斜面,為后續(xù)拆模提供便利條件。梁模與頂板連接處需要配置節(jié)點模板,加設柱箍,保證模板安裝的牢固。
(3)墻模安裝。
墻模板安裝應先進行側模板的安裝,在安裝過程中可以利用錘吊直的方式對模板進行加固處理,基本完成側模板的安裝后,還需要進行加固處理,通過對拉螺桿布置,提升結構的厚實度。
(4)樓板模板安裝。
樓板模板的安裝核心是支撐系統(tǒng),當前混凝土施工技術中常用的支持體系主要以滿堂紅為主,通過支撐系統(tǒng)施工前要在立柱下方設置墊板或者木楔,為后續(xù)拆模施工提供便利條件。任何結構的模板安裝都應符合相關施工標準與要求,嚴格按照施工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必須控制誤差,為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模板安裝允許偏差如表1所示。
表1 模板允許偏差
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中,鋼筋施工階段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選擇符合施工要求的鋼筋型號,按照相關施工規(guī)范進行鋼筋的制作與安裝施工。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對鋼筋取樣送檢,檢驗合格并符合相關設計要求與標準后方可展開施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圖紙確定鋼筋擺放位置,及時完成鋼筋的綁扎與焊接,有效避免鋼筋的積壓成堆。
在鋼筋安裝與綁扎過程中,需要參照鋼筋施工規(guī)范以及工程設計要求確定鋼筋搭接長度、鋼筋位置、受力筋凈間距控制。
結合本工程中的主體結構設計要求與規(guī)范,主樓Ⅰ級、Ⅱ級鋼筋搭接和錨固長均為30d,裙房均為20d。箍筋為封閉筋,末端做彎鉤,端頭平直長至少為10d,對框架梁與柱節(jié)點進行加密處理,需要注意核心位置箍筋的制作。
(1)受力筋連接需要利用機械連接施工技術,合理調整連接位置。
(2)同部分構建的連接處應避免接頭重疊。
(3)鋼筋綁扎施工完成后,對鋼筋做好定位處理,避免在后續(xù)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鋼筋移位現(xiàn)象,最終影響結構整體的承載能力。
混凝土施工與工程質量有密切聯(lián)系,混凝土施工技術對于建筑結構的整體施工以及施工質量有重要影響。本工程采用的原材料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運輸機械未泵車。
(1)混凝土澆筑階段。
需要做好溫度的檢測工作,采用分層澆筑時,各層溫差要控制在6 ℃,如果溫度差異超過6 ℃,需要采用人工降溫處理,可以通過在混凝土中加入碎冰實現(xiàn)降溫。完成上層澆筑后,進行下一層澆筑時需要進行混凝土振搗,以此增強結構的緊密性,防止混凝土澆筑出現(xiàn)空洞與蜂窩的施工質量問題。針對梁柱的混凝土澆筑,可以由柱頂進行直接澆筑的方式進行施工,針對梁的澆筑可以從梁的一端向另一端進行澆筑,但必須要保證混凝土初凝前完成梁的合龍。
(2)混凝土硬化階段。
混凝土硬化階段應保證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外部溫度的差異不能超過20 ℃,負責導致混凝土產生較大收縮,極容易產生較大的裂縫。在混凝土硬化階段如果發(fā)現(xiàn)溫度差異超過20 ℃,需要采取人工降溫措施,如通過提前預設的循環(huán)水管對結構內部溫度進行控制,但需要注降溫處理的速度不能超過5 ℃/d。完成澆筑、混凝土達到初凝狀態(tài)后,可以通過澆水以及加蓋覆膜的方式進行養(yǎng)護,每次澆水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 min,混凝土的養(yǎng)護周期必須大于14 d。
綜上所述,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是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的重要施工技術之一,應注重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研究,合理制定相關施工計劃措施,實現(xiàn)施工質量與施工效率的全面提升,為民用建筑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本文通過結合施工工程案例對民用建筑工程建設中的主體結構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分析,以期能夠有效控制鋼筋混凝土施工各個環(huán)節(jié)施工質量,使工程主體結構施工技術水平得到提升。